动态 » 国内动态

圣与罪――陈映真文学与人生的救赎(screening)

圣与罪――陈映真文学与人生的救赎(screening)

曾经,陈映真的名字被大众刻意抹去,避而不谈但是阅读陈映真的人却从来没有减少过,陈映真的文字代表了哪一面的台湾,哪一些人的台湾,为什么云门舞集林怀民特别推崇这位作家,陈映真写出的又是什么样的中文篇章,让我们透过影像了解台湾的另一面。

刊发该广告后,本站接通知,称陈丽娜女士(陈映真先生夫人)发表公开声明,表示该纪录片剧本并未获陈映真先生认可。该声明原载夏潮网站,全文如下:

 

 

陈丽娜:针对部分人士擅用陈映真先生作品,甚至公开发表不实言论之声明

 

兹因部分人士擅自使用陈映真先生之作品,甚至公开发表不实言论粉饰其不当行为。本人陈丽娜身为陈映真先生的妻子,为维护陈映真先生合法权益,特刊登本声明,以厘清下列事实: 

一、关于《圣与罪-陈映真文学与人生的救赎》纪录片: 

(一)2009年9月25日,韩良露女士于中国时报发表《圣与罪-陈映真文学与人生的救赎》纪录片侧记,韩良露女士于该侧记中宣称:圣与罪纪录片之剧本曾请陈丽娜(即本人)念剧本给养病中的陈映真听,念到一半怕陈映真累了就停下来,陈映真还坚持要听完云云。2010年7月6日联合报所刊登之专访中,韩良露女士复声称:陈映真的妻子(即本人)将剧本托人念给陈映真听,靠他点头或摇头来表示意见,最后对剧本表示认可,圣与罪才能顺利诞生云云。2010年7月7日,韩良露女士更将该篇专访张贴于"南村落"网页,公然散播。 

(二)然而,韩良露女士前揭二种说法不仅自相矛盾,更属子虚乌有。实则本人从未亲自、或托人将"圣与罪"纪录片的剧本念给陈映真先生听,陈映真先生更未曾就该剧本表示认可。韩良露女士杜撰上情,显系作伪造假,殊有误导民众之嫌,特此向社会大众厘清,并对韩良露女士的作法表达严正的抗议。 

二、关于《人间风景-陈映真》乙书: 

(一)由封德屏女士主编、文讯杂志社与趋势教育基金会出版,财团法人台湾文学发展基金会发行之《人间风景-陈映真》乙书,收录陈映真先生《后街》、《鞭子和提灯》、《被湮灭的历史的寂寞》、《关于十·三事件》、《生死》、《创刊的话》等文章,并使用陈映真先生多幅画作及照片。该书封面载明:"陈映真等·着";该书版权页并标注:"为表敬意,本书销售所得于扣除成本后,将全数转赠陈映真先生"等语。 

(二)就此,本人谨代表陈映真先生声明,陈映真先生从未授权封德屏、文讯杂志社与趋势教育基金会及财团法人台湾文学发展基金会使用前揭作品;该《人间风景-陈映真》乙书非陈映真先生所著;陈映真先生迄今亦未同意接受赠款。渠等擅自使用陈映真先生之作品,并假藉陈映真先生的名义销售书籍,作法实有可议。 

三、关于《朗读-陈映真》CD与马克杯: 

(一)趋势教育基金会所出版之《朗读-陈映真》CD,收录陈映真先生《铃璫花》、《我的弟弟康雄》、《哦!苏珊娜》、《故乡》、《山路》等文章。此外,趋势教育基金会并制作印有陈映真肖像之马克杯,做为其举办活动之赠品。 

(二)对于趋势教育基金会前揭作为,本人谨代表陈映真先生声明,陈映真先生并未授权趋势教育基金会使用前揭作品,亦未曾同意趋势教育基金会将其肖像印制于马克杯。 

四、对于韩良露女士、封德屏女士、文讯杂志社、财团法人台湾文学发展基金会、趋势教育基金会等耗费时间、金钱与精力制作《圣与罪》纪录片、《人间风景》乙书、《朗读》CD及马克杯,及于趋势教育基金会网站建置陈映真主题网页,陈映真先生与本人固然宁可相信渠等动机非恶。然而,在使用相关作品前,于情于法均应征得作者之同意。渠等舍此不为,显然与渠等自称相关行为系出于对陈映真先生敬意的说词自相矛盾,毕竟事先征询同意都做不到,又如何称得上尊重;且渠等声称欲将售书所得扣除成本的净利作为赠款,甚至自行杜撰其剧本已受认可之情节,误导社会大众,则确有侵权欺伪之实。对此我们曾多次善意去函要求渠等就侵权一事提出妥善说明并正式道歉。然经数月,渠等仍托称相关行为系出自对陈映真先生之敬意,非但未就所询事项作出具体说明,亦未表示歉意。 

五、本人代表陈映真先生作此声明,乃为维护陈映真先生的著作权,非关金钱的诉求;为厘清事实,并公开呼吁日后他人未经同意不得擅自使用陈映真先生作品,特此声明,以正视听。 

声明人 陈映真妻-陈丽娜 2012年4月17日 

(原载台湾"夏潮联合会"网站:http://www.xiachao.org.tw/?act=page&repno=1193

 

 

 

 

 

盒子咖啡馆影像空间2009年1月电影展映-- 推广台湾文学,并向小说家陈映真致敬 

陈映真的文学进步份子形象是放在国民党党国资本主义威权统治的历史脉络形塑出来的。他的社会主义情结,一直是台湾文学史上的独特风景。曾经,陈映真的名字被大众刻意抹去,避而不谈但是阅读陈映真的人却从来没有减少过,陈映真的文字代表了哪一面的台湾,哪一些人的台湾,为什么云门舞集林怀民特别推崇这位作家,陈映真写出的又是什么样的中文篇章,让我们透过影像了解台湾的另一面。 

时 间:2010年1月16日星期六15:00 
地 点:盒子咖啡馆 
策展人:张嘉珍(台湾),老牛 
费 用:免费(自由樂捐 款項將捐給作家家人) 
片 名: 《圣与罪--陈映真文学与人生的救赎》 
片 长: 100分钟 
监 制: 陈怡蓁 
制 片: 韩良露 
导 演: 朱全斌 
编 剧: 韩良露、朱全斌 
音 乐: 陈建骐 
剧 场: 黎焕雄 
旁 白: 雷光夏、陈浩 

影片介绍 
陈映真的第一篇小说《面摊》,在1959年刊登于《笔汇》杂志。今年恰逢他创作五十周年,除了《文讯》杂志召开的陈映真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外,由趋势教育基金会的陈怡蓁出资监制、朱全斌导演、韩良露制片并编剧的纪录片《圣与罪--陈映真文学与人生的救赎》,亦在九月中拍摄完成,片长一百分钟。 
陈映真文学与人生的纪录片拍摄,访问到了众多知名人士,从与他互相敬重的白先勇与陈若曦到相交甚笃的黄春明,再到曾在高中受教于他的蒋勋和尊敬他为启蒙者的舞蹈家林怀民与摄影师张照堂,另外是受他影响并追随他工作的锺俊升、锺乔、杨渡、蓝博洲等人。片中还有作家季季谈陈映真入狱的台湾民主联盟事件与从高中起就和陈映真维持一生友谊的陈中统谈两人以不同的政治理念相继入狱的往事。除了访问外,这部纪录片还以戏剧、木刻动画的方式重现陈映真小说的选段,让一百分钟的影片看来更加生动。雷光夏与陈浩的旁白配音,也让影片增声。 

陈映真介绍 
陈映真本名陈映善,1937年出生于台湾苗栗,两岁时过继给三伯父,改名陈永善。光复前一年(1944年)才回到莺歌,笔名「陈映真」原为过世的双胞胎哥哥名字。 
成功中学毕业后进入淡江英语专科学校就读,大学时期因阅读左派书籍,如老舍、鲁迅等,思想逐渐左倾。陈映真认为鲁迅的小说《吶喊》影响自己极深。对于台湾「白色恐怖」的记忆,最早始于小学时期,邻居陆姓外省人的遭遇。陆家大姐被陌生男子带走,以及因白色恐怖而被吉普车带走的老师,都成为陈映真日后创作的素材。1959年,尉天骢等人合办的同仁刊物《笔汇》向其约搞,陈映真的第一篇作品〈面摊〉刊登于《笔汇》,笔名陈善。毕业后,陈映真入伍服役,军队里外省老士官长的遭遇,让他体会到内战和民族分裂残酷,感触相当深,这段时期的作品主要发表于《现代文学》,主题集中在「大陆人在台湾」及「知识分子的失落」,代表作如〈将军族〉。1966年左右是陈映真风格的转变期,和其就职于美商瑞辉药厂不无关系。作品多发表在《文学季刊》,作品内容摆脱了个人悲观主义的色彩,风格日趋写实、理性、讽刺和批判。 
1968年原应邀赴美参加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却因「民主台湾同盟」案被捕入狱,判刑十年,直至1975年因蒋中正去世百日忌特赦,提早三年出狱。在火烧岛的日子,让他认识了许多狱友,也对白色恐怖事件有更深一层的体认。
出狱后的陈映真就职于美商温莎药厂,把写作的触角转向以探讨第三世界的经济、文化侵略等议题,生动描划第三世界的扭曲与挣扎,同时也不停回顾动荡的中国近代历史,如〈夜行货车〉、〈上班族的一日〉等作品。曾加入文化界激烈争辩的「乡土文学论战」,多次以「许南村」的笔名发表对于文学立场的看法。1979年,调查局以「涉嫌叛乱,拘捕防逃」为由,二次逮捕陈映真,经由施明德、陈鼓应、白先勇、郑愁予等人的联署抗议下,在三十六小时后获得释放。1983年,应美国爱荷华大学邀请,与七等生同赴国际作家工作坊。同年以小说〈山路〉获得《中国时报》小说推荐奖。 
1985年,创办了结合摄影与报告文学、深度报导的月刊《人间杂志》,成立宗旨为「从社会弱小者的立场去看台湾的人、生活、劳动、生态环境、社会和历史,从而进行纪录、见证、报告和批判。」1989年,成立「人间出版社」并担任出版发行人,同年《人间杂志》因财务困难而停刊。 
1990年后,人间出版社开始出百台湾政治经济丛刊,陈映真也参加了一系列的街头运动。此外,也开始进出中国大陆,之后定居于北京。其后,陈映真于台北市新生画廊筹划关于日据台湾五十年「五十年枷锁」照片展,展出历史照片三百余幅。亦受邀参加香港主权移交大典,筹划香港殖民时期照片展于台北市诚品书店。陈映真持续人道关怀的精神和更加深遂的思路,晚年再度创作了小说〈归乡〉、〈夜雾〉、〈忠孝公园〉和散文〈父亲〉、〈生死〉,文章风格受到时事影响,趋于内敛。 
2000年,在《联合文学》九月号发表了〈关于台湾「社会性质」的进一步讨论--答陈芳明先生〉,文中表示,余光中曾将陈映真文章中的引述马克思之处一一标出,从香港寄给美国的陈芳明,辗转交给当时国防部总政战部主任王升,告密陈映真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在徐复观、胡秋原等人力保之下,才侥幸躲过这场灾祸。2006年9月26日陈映真第一次中风入住北京朝阳医院,病情曾改善转至普通病房,至10月16日再度中风陷入重度昏迷,被安排于该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目前于北京复建中。

片名 聖與罪──陳映真文學與人生的救贖 
片長 100分鐘(一小時又四十分鐘) 
監製 陳怡蓁 
製片 韓良露 
導演 朱全斌 
編劇 韓良露、朱全斌 
特別感謝 音樂:陳建騏 劇場:黎煥雄 旁白:雷光夏、陳浩 
影片介紹 陳映真的第一篇小說《麵攤》,在1959年刊登於《筆匯》雜誌。今年恰逢他創作五十週年,除了《文訊》雜誌召開的陳映真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外,今年台北市政府與南村落合辦的台北文化護照,也特別在趨勢教育基金會的贊助下,舉辦了九月二十四日向大師致敬的文藝茶會與九月二十五日的陳映真的文學座談會暨人間攝影展。 
 
此外,由趨勢教育基金會的陳怡蓁出資監製、朱全斌導演、韓良露製片並編劇的紀錄片《聖與罪──陳映真文學與人生的救贖》,亦在九月中拍攝完成,片長一百分鐘,在九月二十九日舉辦媒體放映。短版三十分鐘的影片亦在九月二十四日與九月二十五日於中山堂光復廳舉辦八場的放映會。 
 
陳映真文學與人生的紀錄片拍攝,訪問到了眾多知名人士,從與他互相敬重的白先勇與陳若曦到相交甚篤的黃春明,再到曾在高中受教於他的蔣勳和尊敬他為啟蒙者的舞蹈家林懷民與攝影師張照堂,另外是受他影響並追隨他工作的鍾俊陞、鍾喬、楊渡、藍博洲等人。片中還有作家季季談陳映真入獄的台灣民主聯盟事件與從高中起就和陳映真維持一生友誼的陳中統談兩人以不同的政治理念相繼入獄的往事。 
 
除了訪問外,這部紀錄片還以戲劇、木刻動畫的方式重現陳映真小說的選段,讓一百分鐘的影片看來更加生動。雷光夏與陳浩的旁白配音,也讓影片增聲。 
 
《聖與罪──陳映真文學與人生的救贖》是一部好看又感動人心、發人深省的紀錄片,此片將以非營利的方式,陸續放映,敬請期待。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news/view.article.php?c2/127
  • 跟踪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news/trackback.php?127

09年北京冬季地坛书市 未来总动员——英国文化协会当代艺术珍藏展:1月28日-3月21日
相关文章
林端:台湾的法律与社会
龚忠武:哈佛的激情岁月——夺回中国近现代史的解释权
王安忆:那是一个奇异的时代(访谈)
刘继明:走近陈映真
林怀民:《这些云门舞者》
陈映真:文明和野蛮的辩证
郑愁予:“美丽的错误”半世纪
聂华苓:踽踽独行陈映真
朱惠足:來自帝國邊境的近代化推動者--沖繩八重山諸島與殖民地台灣統治
瞿宛文:台湾经济奇迹的中国背景──超克分断体制经济史的盲点
陈光兴:白乐晴的「超克“分断体制”」论──参照两韩思想两岸
郑鸿生:台湾人如何再作中国人--超克分断体制下的身份难题
赵刚:以“方法论中国人”超克分断体制
朱云汉:台湾土地改革的得失
钟永丰:我的南部意识
陈映真:倾听充满正气和洞见的声音——《我眼中的殖民时代香港》读后
陈映真:对我而言的“第三世界”
杨渡:我与禁书的故事
李云雷:陈映真的意义是属于将来的--附录:从排斥到认同--大陆作家对陈映真20年的"接受史"
黎湘萍:历史清理与人性反省:陈映真近作的价值——从《归乡》、《夜雾》到《忠孝公园》
王安忆:英特纳雄耐尔
李欧梵:陈映真和萧斯塔可维奇
陈映真:将军族
陈映真:山路
黃俊傑:論中國經典中「中國」概念的涵義及其在近世日本與現代台灣的轉化
林富士:臺灣地區的道教研究書目(1945-2000)
黄源盛:台湾的中国法制史研究
关于大江访台的几篇报道
郑鸿生:水龙头的普世象征──国民党是如何失去“现代”光环的?
杨照:读郑鸿生的《青春之歌--追忆一九八○年代台湾左翼青年的一段如火年华》
郑鸿生:台湾思想转型的年代
南方朔:“东协加一”和台湾的边缘化
刘文鹏:台湾在明清战争中的作用
陈映真:天高地厚--读高行健先生受奖辞的随想
王明珂:新奴隶制时代
王治国:“双英辩”备受关注
褚静涛:美国与二二八事件
赵刚:“多元文化”的修辞、政治和理论
钱理群:陈映真和“鲁迅左翼”传统
吕正惠:我的接近中国之路——三十年后反思“乡土文学”运动
赵刚:蚊子、细腰蜂与政治热病
赵刚:重读陈映真
赵刚:人不好绝望,但也不可乱希望 ——读陈映真的《一绿色之候鸟》
赵刚:被遗忘的爱欲生死——陈映真小说《累累》里的底层外省官士兵
蓝博洲:谈台湾社会民主化运动
南方朔:台灣為何對辛亥百年冷冷淡淡?
陈文:我寫蔣介石的秘密部隊
石之瑜:卡扎菲之死与台湾的迷惘
曾健民:内战冷战意识形态的新魔咒──评龙应台的1949
钟乔:也是革命者的铁屋──在吴耀忠回顾展的连想
吕正惠:《神聖回憶:蔡翔選集》序──我們需要這樣的異質思考
曾健民:台湾“日本情结”的历史诸相——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胡起望:从日本的国会辩论看雾社起义
邱士杰:「受難‧接續‧戰鬥」——個關於中國統一與社會主義的追求者們的故事
陈映真:《人间杂志》—台湾左翼知识分子的追求和理想(访谈)
許南村:現實主義藝術的新希望
郑鸿生:陳映真與台灣的「六十年代」--重試論台灣戰後新生代的自我實現
赵刚:頡頏於星空與大地之間--左翼青年陳映真對理想主義與性/兩性問題的反思
邱士杰:有政治視野,才有跨地域統一戰線:日本殖民時期台灣無政府主義活動素描
邱士杰:「他终于全都是革命」:记林书扬先生(上)
邱士杰:「他终于全都是革命」:记林书扬先生(下)
周翔:当代台湾原住民作家的身份认同
陈桂清:台当局南海政策的演变脉络及特点
陳映真:《幌馬車之歌》 代序文
赵刚: 为什么要读陈映真?--《橙红的早星》自序
陈映真、黎湘萍:谈台湾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问题
吕正惠:放在序言位置的书评——《橙红的早星》序
陈光兴:陈映真的第三世界-狂人/疯子/精神病篇
赵刚:两岸与第三世界--陈映真的历史视野
邱士杰:从中国革命风暴而来--陈映真的「社会性质论」与他的马克思主义观
陈映真:向内战・冷战意识形态挑战
--七○年代文学论争在台湾文艺思潮史上划时代的意义
韦名:陈映真的自白──文学思想及政治观
陈映真:建立民族文学的风格
石家駒(陳映真):一時代思想的倒退與反動──從王拓〈鄉土文學論戰與台灣本土化運動〉的批判展開
朱双一:真假本土化之争--一九九五年台湾文坛的一场论战
陳映真:台灣的美國化改造
石家驹(陈映真):叶石涛:“面从腹背”还是机会主义?
趙剛:思想與學運
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不反服貿的反服貿運動」──試論三一八學運的性質及其可能的啟示
汪晖:当代中国历史巨变中的台湾问题
邱士杰:21世纪的20世纪台湾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再统一──汪晖老师《当代中国历史巨变中的台湾问题》读后
赵刚:反帝,与反帝之难 ——陈映真《六月里的玫瑰花》的美与刺
朱双一:"保钓"运动的台湾思想史意义
張鈞凱:對台灣而言的中國道路
劉世鼎:「中國」如何作為方法?
陈明忠:我在台湾的左统生涯
陈映真:对我而言的“第三世界”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 人文与社会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