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书评

陳映真:《幌馬車之歌》 代序文

陳映真:《幌馬車之歌》 代序文

悲情城市

《幌馬車之歌》中的很多素材出現在侯孝賢導演的台灣經典電影《悲情城市》之中,侯孝賢曾回憶:"押房難友們唱的《幌馬車之歌》要有空間聲,所以特別開拔到金瓜石礦廢置的福利站空屋去唱
作者简介: 陈映真
(1937年11月8日- ),台湾作家,本名陈永善,另有笔名许南村。淡江文理学院(即今淡江大学)外文系。1968年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1975年因蒋介石去世而特赦提早三年出狱。1985年11月,陈映真创办以关怀被遗忘的弱势者为主题的人间杂志,1989年7月成立人间出版社并担任出版发行人。2010年起任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幌馬車之歌》中的很多素材出現在侯孝賢導演的台灣經典電影《悲情城市》之中,侯孝賢曾回憶:"押房難友們唱的《幌馬車之歌》要有空間聲,所以特別開拔到金瓜石礦廢置的福利站空屋去唱)

文/  1991年6月

孫中山所奠定的國共合作體制以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扶助中國工農階級,振興中華的政策,在1927年由國民黨聯合當時中國的封建勢力、買辦資產階級和大資產階級的軍事恐怖政變中破裂,屠殺、酷刑和囚禁了大量愛國知識份子、學生和共產黨人,並從此展開了長期的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力量,隨著世界抵抗法西斯軸心的戰爭之發展,迅速伸向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國共內戰轉烈,美國在軍事、警察、反共情報作戰等方面和國民黨進行密切的合作,協助國民黨對中國的政治異議者進行殘酷的逮捕、拷問、監禁和屠殺。四川紅岩監獄,就是由美國與國民黨在特務、警察工作上的巨大合作組織--惡名昭著的「中美合作所」逮捕、拷問、囚禁和屠殺共產黨人、民主人士、愛國份子的大本營。

1947年以後,中國大陸的內戰形勢急轉直下。美、蘇在全球範圍內的冷戰對峙不斷增強,美國開始全面在它勢力範圍--所謂「自由世界」--創造和支持「次法西斯蒂」(Subfascist)右翼、反共、獨裁政權做美國的扈從國家(U. S. Client states)。

原來在二次大戰過程中,在亞洲和拉美、非洲等舊殖民地、半殖民地區域,共產黨人和其他反對帝國主義、力爭民族解放和民族獨立的勢力,在反軸心國法西斯侵略的戰爭中,迅速壯大了自己的力量,形成第三世界一股堅強的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的民族民主革命潮流。二次大戰結束,軸心國資本主義各國固無論矣!即同盟國資本主義/前殖民主義國家如英法,也在大戰的損耗中精疲力竭。因此,二次大戰甫告結束,亞非拉大地上的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革命的風潮不斷高漲。這股新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特別在戰後許多社會主義國家紛紛成立之後,使得戰後力圖恢復二次戰前舊殖民體制和利益的一切鎮壓和努力失去效力。因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霸權主義,開始發展一個新的戰略,即新殖民主義的戰略:由前殖民主義國家允許和同意其各殖民地取得形式上的「獨立」,卻以繼續保持舊殖民母國對新「獨立」的前殖民地各國的經濟、軍事、政治、文化和意識形態的支配性影響力作為交換條件。

當然,這些新「獨立」的、做為舊殖民地母國之代理統治的扈從政權,是不得民心的。為了確實地保護美國在各前殖民地的經濟、軍事和戰略利益,美國遂採取創造和支持各前殖民地國家的軍事獨裁政權,對其國民施行殘酷破壞人權的獨裁而腐敗的統治。這些「次法西斯蒂」「美國扈從政權」,以下述的各種犯罪手段,廣泛而嚴重地加害於各族人民:

挑動內戰:

以武器和金錢支持舊殖民地非民族(denationalized)勢力,買辦資產階級和封建地主階級,對抗當地一切工農改革勢力,激起長期艱困的民族內戰,分化民族團結,顛覆民族民主革命,企圖使當地政權長期扈從化,維持其帝國主義的各種利益。

干涉內政:

阻止當地政府經濟獨立自主政策,以顛覆、政治暗殺手段瓦解當地政府將外國企業在合理條件下收歸國有,壓抑外來資本、培植本地資本的政策。干涉當地淮匯、物價;干涉對外採購自由,干涉選舉;干涉一國的對外政策;在一國內部支持親美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勢力,等等。

嚴重破壞人權:

美國"策動"和支持親美"軍事政變"。"政變"後,支持對一切反美。民族自主勢力進行廣泛徹底的非法逮捕、拷問、監禁和屠殺。

為了扈從國家的「穩定」以鞏固美國在當地的政治經濟利益,美國歷來廣泛"支持"各扈從國的"恐怖政治",支持反共軍事獨裁政府的一切肅清異已的殘酷屠殺和拷問。

1989年12月27日,「波士頓地球報」(Boston Globe)一篇文章中這樣描述拉美許多親美軍事獨裁政權:

「在沒有任何罪名下,政治異己份子在槍尖下被成批帶走。軍人把無數的平民從他們的家中拉走,卻把糖果塞到被捕者小孩的手中。脆弱的文人政府必須向軍方請教政府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如果這像是諾瑞加(Manuel Antonio Noriega)專制統治下的巴拿馬,事實並不然。在中南美洲,上述的軍人全穿著美軍式的制服。這些軍人支配著這些軍人支配著這些向大國交付了主權的國家。」

 

1947年,美國在希臘、土耳其屠殺「共產黨人」多達千餘人。

1948年,美國協同李承晚屠殺八萬名韓國濟州島起義農民。

1954年,在瓜地馬拉的美國中央情報局推翻反美的阿爾本茲(Arbenz)政權,建立親美軍事獨裁政權,並對瓜地馬拉土著印地安人進行滅族性屠殺。

1955年,美國支持的軍人推翻阿根廷裴隆政府,屠殺、監禁無數。

1960到63年,美國抵制加納的傑干反美政權,唆使當地親美右翼反對和抵抗政府。

1964年,美國用槍打死二十一個企圖在運河區豎立巴拿馬國旗的巴拿馬愛國學生。

1964年,美國"推翻"巴西文人政府,並"支持"成立一個統治巴西二十年的"軍事獨裁政權"。

1965年,美軍"入侵"多明尼加共和國,殺害了兩千八百名以上的多明尼加軍民。1965年,美軍"出兵"釐平反美蜂起。

1967年,美國領導的軍隊在玻利維亞"鎮壓"共軍,逮捕並殺害拉美革命英雄蓋瓦拉(Che. Guevara)。

1965到73年,美國調訓烏拉圭特務和警察,協助政府對異己份子進行廣泛的非法逮捕與拷問,促成1973年烏拉圭軍事親美獨裁政權的成立。

1973年,美國支持的智利軍方推翻了民選的阿顏德(Allende)左翼政府,造成二萬智利人死亡,使皮諾契特軍事獨裁政府在智利維持了十六年統治。

1974年,美國干涉雅賣加曼萊(Manley)的反美民族主義政權。

1983年,美國出兵侵略格蘭瑞達。

1986年,美國出兵玻利維亞「消滅古柯鹼製造工廠」。

1989年,美國軍隊入侵巴拿馬,逮捕巴拿馬總統諾瑞加回美偵訊。

1980年,美國批准韓國軍隊鎮壓韓國光州學生運動,殘酷虐殺學生和市民數百名。

1980年,美國介入尼加拉瓜內戰,造成二萬九十人死亡。

必須從這整個戰後美國霸權主義、擴張主義和新殖民主義罄竹難書的犯罪背景中,才能更為深刻地了解,美國支持國民黨在1950年韓戰爆發以後以迄 1954年,在臺灣進行持續性、廣泛而殘酷的政治撲殺運動的深刻意義。

韓戰爆發以後,中國大陸成了美國頭號假想敵。為了取得大陸的各項情報,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在臺大肆活動,一方面支持國府在臺進行對真假「匪諜」的廣泛逮捕、拷問、監禁和虐殺,一方面迫使當時極端孤立的國民黨與CIA合作,進行大量反中國和反中共的行動。作者藍博洲在這本書中所報告的50年到54年國府的「異端撲殺」運動,便是當時美國改變方針,決定選擇國府為其反共戰略上的扈從國家,從而在臺建立一個蔣氏高度獨裁的「次法西斯蒂.反共國家安全國家」(Subfascist-ahti-comunist-national security State)過程中必然的產物。

在這個巨大的"恐怖政治"中,國民黨在臺灣殺害了四干至五千個本省和外省的「共匪」、愛國主義知識份子、文化人、工人和農民,也將同樣數目的人投入十年以上到無期徒刑的牢獄之中,一直到1985年,最後一個50年代的政治終身監禁犯才被釋放出獄。

藍博洲,一個臺灣客籍工人的兒子,在1986年的尚未「解嚴」的時代,開始了探索、發現和揭露臺灣戰後史上這一段長期被暴力湮滅的歷史的工作。其中頭兩部作品,「美好的世紀」和「幌馬車之歌」都曾分別在1987年和1988年發表在今已休刊的「人間雜誌」上,而震動了讀者。

「人間雜誌」的休刊,並沒有使藍博洲停下他的筆。他繼續揭發這沈埋在謊言與陰謀的荒蕪中長達四十年的、悲壯而又悽慘的萬人之塚,把 50 年代國際霸權主義和內部對外扈從、對內進行凶殘的次法西斯蒂鐵腕統治的暴力和恐怖下,對生與死,對意義和虛無做了最艱難而勇敢的選擇,在激烈的壯懷中,為民族和階級的自由與解放,打碎了自己,向不知以恐怖與暴力為恥的國內外法西斯主義和帝國主義做出了震撼山谷的怒吼和抗議的一代最耀眼的形象,重新構建和顯現出來。這是1950年大恐怖以來臺灣史學界、言論界、文藝界和文化界近於絕無僅有的重大貢獻。

1950年以來,臺灣的歷史學界、社會科學界和文藝界,長期受到美國意識形態的"洗腦",對於臺灣戰後充滿了"歪曲"、"謊言"、恐怖和暴力的歷史毫無批判的研究和創作能力,從而在四十年間,為美國"塗脂抹粉",把美帝國主義裝扮成人權、民主和自由的推進者、守護者。

今天,當美國叫囂以中共「改善其人權條件」交換使中共取得「最惠國待遇」,以便大陸得以向美輸出廉價勞力密集的輕工產品時,人們早已遺忘,甚至不知道,在國民黨自1950年迄1965年間在臺灣進行反共反民主逮捕、拷問和虐殺、監禁時,美國持續以十六億美元的經援、四十餘億美元的軍援給予臺灣,並且截至 80 年代才停止臺灣的「最惠國待遇」的事實。

美國對韓國軍事獨裁政府付出了六十五億美元的軍事援助。

對六十年代屠殺百萬「共產黨人」的印尼,美國支付了二十餘億美元的軍援。

美國對中南美洲軍事獨裁政府烏拉圭、委內瑞拉、智利、尼加拉瓜、多明尼加、巴西、玻利維亞、阿根廷和歐洲親美反共獨裁政權西班牙、希臘、土耳其......從來也沒有因為它們"殘暴至極"的"人權蹂躪"而"停止"過「援助」和什麼「最惠國待遇」。

藍博洲的這本集記錄和文學於一體的「幌馬車之歌」,是臺灣年輕一代作家對美帝國主義及其「次法西斯扈從」者的謊言一記強有力的反駁!

1988年,世界冷戰以蘇聯戈巴契夫的對美投降和東歐的解體結束了。國共內戰的形勢也在不以美國扈從者主觀意願為轉移地趨向於終結。

在這「冷戰--內戰」雙重體制的衰亡歷史中,如果沒有臺灣內部有意識地在歷史學、社會科學、文藝和文化上對荒廢、黑暗、充滿"歪扭"、"暴力"、"謊言"與"恐怖"的臺灣戰後史進行深刻的反思與清算,則冷戰與內戰的幽靈、美國扈從主義和次法西斯蒂的亡靈,就不會自動消失。

在這意義上,藍博州這本《幌馬車之歌》的出版,便是激烈地刺向冷戰和內戰歷史的惡魂厲鬼的桃花木劍,值得喝彩。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3713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3713

巢峰:《辞海》"抗日战争"条的变化 延光锡:重返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当前思考--评汪立峡《破门而入》
相关文章
汪晖:贾樟柯的世界与中国的大转变
王安忆:那是一个奇异的时代(访谈)
刘继明:走近陈映真
陈映真:文明和野蛮的辩证
郑愁予:“美丽的错误”半世纪
侯孝贤:如何抓住大陆观众的心
聂华苓:踽踽独行陈映真
吴念真:谈《悲情城市》
钟永丰:我的南部意识
陈映真:倾听充满正气和洞见的声音——《我眼中的殖民时代香港》读后
陈映真:对我而言的“第三世界”
李云雷:陈映真的意义是属于将来的--附录:从排斥到认同--大陆作家对陈映真20年的"接受史"
黎湘萍:历史清理与人性反省:陈映真近作的价值——从《归乡》、《夜雾》到《忠孝公园》
王安忆:英特纳雄耐尔
李欧梵:陈映真和萧斯塔可维奇
陈映真:将军族
陈映真:山路
郑鸿生:台湾思想转型的年代
陈映真:天高地厚--读高行健先生受奖辞的随想
钱理群:陈映真和“鲁迅左翼”传统
吕正惠:我的接近中国之路——三十年后反思“乡土文学”运动
赵刚:重读陈映真
赵刚:人不好绝望,但也不可乱希望 ——读陈映真的《一绿色之候鸟》
赵刚:被遗忘的爱欲生死——陈映真小说《累累》里的底层外省官士兵
蓝博洲:谈台湾社会民主化运动
钟乔:也是革命者的铁屋──在吴耀忠回顾展的连想
蓝博洲:雾社抗暴——民族解放运动中,原汉联盟的历史起点
陈映真:《人间杂志》—台湾左翼知识分子的追求和理想(访谈)
許南村:現實主義藝術的新希望
赵刚:頡頏於星空與大地之間--左翼青年陳映真對理想主義與性/兩性問題的反思
邱士杰:「他终于全都是革命」:记林书扬先生(上)
赵刚: 为什么要读陈映真?--《橙红的早星》自序
陈映真、黎湘萍:谈台湾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问题
吕正惠:放在序言位置的书评——《橙红的早星》序
陈光兴:陈映真的第三世界-狂人/疯子/精神病篇
赵刚:两岸与第三世界--陈映真的历史视野
邱士杰:从中国革命风暴而来--陈映真的「社会性质论」与他的马克思主义观
陈映真:向内战・冷战意识形态挑战
--七○年代文学论争在台湾文艺思潮史上划时代的意义
韦名:陈映真的自白──文学思想及政治观
陈映真:建立民族文学的风格
石家駒(陳映真):一時代思想的倒退與反動──從王拓〈鄉土文學論戰與台灣本土化運動〉的批判展開
朱双一:真假本土化之争--一九九五年台湾文坛的一场论战
陳映真:台灣的美國化改造
石家驹(陈映真):叶石涛:“面从腹背”还是机会主义?
汪晖:两岸历史中的失踪者--《台共党人的悲歌》与台湾的历史记忆
汪晖:当代中国历史巨变中的台湾问题
邱士杰:21世纪的20世纪台湾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再统一──汪晖老师《当代中国历史巨变中的台湾问题》读后
赵刚:反帝,与反帝之难 ——陈映真《六月里的玫瑰花》的美与刺
朱双一:"保钓"运动的台湾思想史意义
劉世鼎:「中國」如何作為方法?
陈映真:对我而言的“第三世界”

专题
陈映真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