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社会

南方朔:台灣為何對辛亥百年冷冷淡淡?

星期一是10月10日,以前的10月10日,台灣的中華民國至少在形式上,尚能以民國的主角身分,在這一天大事慶祝「光輝的10月」這個日子。今年是辛亥百年,照理說台灣的中華民國更應大事慶祝及討論才是。但實際的情形又如何呢?

星期一是10月10日,以前的10月10日,台灣的中華民國至少在形式上,尚能以民國的主角身分,在這一天大事慶祝「光輝的10月」這個日子。今年是辛亥百年,照理說台灣的中華民國更應大事慶祝及討論才是。但實際的情形又如何呢?

燙手山芋 原就無意大談


現在的台灣對辛亥實在處於一種獨特的情緒之下。100年前,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但那個中華民國卻已在1949年在中國大陸失敗被趕到了台灣,依靠國際權力結構而苟存。由於中華民國在1949年已經失敗,就大歷史的角度而言,它只能算是近代中國發展過程中的一段插曲,由於現在的世界,乃是以主權國家為終極的實體,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目前在政治上尚可階段性的共存,但這種共存必不能長久。今天台灣的中華民國在經濟上高度依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政治上則左閃右躲,希望將國家的分裂永久化,處於這樣的情境,辛亥簡直已成了台灣的燙手山芋。不談不對,大談特談也不對。台灣原無意大談辛亥百年,直到台灣的國安系統在今年4、5月間得知大陸將大做辛亥百年這個題目,台灣才臨時決定由台灣中研院的近代史研究所,趕快辦一場辛亥百年國際來和大陸別苗頭。

於是,我們看到了10月3日台灣唯一的一場「辛亥革命百年回顧」國際學術研討會,與會的學界人士只有五六十人。雖然馬英九也參加這個會,但就是炒不熱氣氛。主辦的中研院近史所所長黃永武最近去過大陸及香港,所到之處都有辛亥革命的紀念討論活動,大陸更是從北京、武漢到成都各地都有,他表示﹕「在台灣,我們是唯一一場。」「台灣學界太不注重辛亥革命!」

辛亥百年,大陸辦得很大,武漢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不但包機把學者送到武漢,甚至國家主席胡錦濤、總理溫家寶都親自出席,而台灣就只有近史所的一場小會而已,由此已可看出,辛亥百年,辛亥的主角已變。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而言,辛亥革命建立民國,它雖然不是主角,但辛亥革命拉開了中國現代革命的序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了後來的主角。意思是說辛亥革命儘管偉大,但它只是個階段,中華民國也只是個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由於是後來的主角,當它的歷史位置已經穩定,不必像1949年後那樣否定前朝,這乃是近年來北京比較能客觀對待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史的原因。因此近年來大陸出現民國熱,真正所反映的應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本身的穩定,它已掌握住了在近代中國的發言權,它比較客觀對待民國史,只不過是一種勝利者的寬宏大量而已。但再怎麼寬宏大量,它也不可能承認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而只會承認兩岸分立只是國家未統一前的一種過渡狀態而已。

在歷史哲學裏,人們都知道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的事實不可能變,但解釋的角度卻常會根據後來的變化而解釋從前。今年的辛亥百年,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肇建迄今,形勢最好的一年,改革開放30餘年的成果,它也的確成了崛起的大國。當大國地位已定,在對內事務上有些事當然可以放寬。共產黨以前視中華民國為「蔣幫」、為「美帝走狗」,這是革命語言,現在當然已可改變。北京大事慶祝和紀念辛亥百年,乃是北京已毫無疑問的取得了近代史的正當話語位置。

重點談民國百年 閃躲心態


相對的,台灣卻顯得極為尷尬;

(一)今年是辛亥百年,又是民國百年,但台灣的國民黨卻把重點放在民國百年上,很少去碰辛亥百年。這點其實很容易理解。談辛亥百年,整個語境乃是近百年中國的革命大環境,它以全中國為場景,台灣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談辛亥百年談到最後必然離不開中國的國家統一,而這乃是國民黨一向在閃避的問題。而談民國百年,則可以表示中華民國的正當性,這也與國民黨宣傳上「中華民國自1911年即已存在」、「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的說法可以聯繫起來。不談辛亥百年,只說建國百年,其實是一種很微妙的閃躲心態。

(二)近年來的台灣,那種偏安心態日益增強,國民黨只想「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是台灣」,要把兩岸分立永遠化,這乃是我一直在說的B型台獨。中華民國這個標籤只有台灣內部選舉上的意義。國民黨用中華民國這個標籤打擊它的對手民進黨,但國民黨和民進黨其實並沒有多少實質上的不同,一個是B型,一個是A型而已。10月8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示,「台灣即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的民進黨以前被國民黨迫害而有仇,現在由於總統民選,選戰打來打去,相互抄襲,A型與B型已愈來愈相似,這是台灣版的「政黨趨同論」(Party Convergence)。當台灣兩黨都認為「中華民國即台灣」、「台灣即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怪不得台灣愈來愈不談辛亥百年了。辛亥百年是中國的問題,不是台灣的問題。問題是,沒有辛亥革命就沒有中華民國,台灣的中華民國難道是平空跑出來的?這乃是台灣不談辛亥百年、只談建國百年的歷史及知識盲點。

南方朔 《亞洲週刊》主筆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8/2867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2867

贺雪峰:国家与农民关系的三层分析——以农民上访为问题意识之来源 格非:乡村教育:人和事
相关文章
林端:台湾的法律与社会
龚忠武:哈佛的激情岁月——夺回中国近现代史的解释权
刘继明:走近陈映真
聂华苓:踽踽独行陈映真
朱惠足:來自帝國邊境的近代化推動者--沖繩八重山諸島與殖民地台灣統治
瞿宛文:台湾经济奇迹的中国背景──超克分断体制经济史的盲点
陈光兴:白乐晴的「超克“分断体制”」论──参照两韩思想两岸
郑鸿生:台湾人如何再作中国人--超克分断体制下的身份难题
赵刚:以“方法论中国人”超克分断体制
朱云汉:台湾土地改革的得失
钟永丰:我的南部意识
陈映真:对我而言的“第三世界”
杨渡:我与禁书的故事
李云雷:陈映真的意义是属于将来的--附录:从排斥到认同--大陆作家对陈映真20年的"接受史"
黎湘萍:历史清理与人性反省:陈映真近作的价值——从《归乡》、《夜雾》到《忠孝公园》
黃俊傑:論中國經典中「中國」概念的涵義及其在近世日本與現代台灣的轉化
林富士:臺灣地區的道教研究書目(1945-2000)
黄源盛:台湾的中国法制史研究
关于大江访台的几篇报道
郑鸿生:水龙头的普世象征──国民党是如何失去“现代”光环的?
杨照:读郑鸿生的《青春之歌--追忆一九八○年代台湾左翼青年的一段如火年华》
郑鸿生:台湾思想转型的年代
南方朔:“东协加一”和台湾的边缘化
刘文鹏:台湾在明清战争中的作用
王明珂:新奴隶制时代
南方朔:“告别知识分子”的时候到了?
王治国:“双英辩”备受关注
褚静涛:美国与二二八事件
赵刚:“多元文化”的修辞、政治和理论
吕正惠:我的接近中国之路——三十年后反思“乡土文学”运动
赵刚:蚊子、细腰蜂与政治热病
汪晖:阿Q生命中的六个瞬间--纪念作为开端的辛亥革命
沟口雄三:辛亥革命新论
村田雄二郎: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五族共和"论
张晓波:“革命”的歧路与进路——对2011年出版有关辛亥革命历史著述的观察
章永乐:"大妥协":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主权连续性
陈文:我寫蔣介石的秘密部隊
王晓明:百年转型之社会焦虑
海裔:辛亥革命中的国家主权连续性问题
石之瑜:卡扎菲之死与台湾的迷惘
南方朔:台灣大選已出現“黃金交叉”
曾健民:内战冷战意识形态的新魔咒──评龙应台的1949
海裔:"旧邦新造"的历程:1911-1917年宪政史反思
吕正惠:《神聖回憶:蔡翔選集》序──我們需要這樣的異質思考
曾健民:台湾“日本情结”的历史诸相——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胡起望:从日本的国会辩论看雾社起义
邱士杰:「受難‧接續‧戰鬥」——個關於中國統一與社會主義的追求者們的故事
郑鸿生:陳映真與台灣的「六十年代」--重試論台灣戰後新生代的自我實現
邱士杰:有政治視野,才有跨地域統一戰線:日本殖民時期台灣無政府主義活動素描
邱士杰:「他终于全都是革命」:记林书扬先生(上)
邱士杰:「他终于全都是革命」:记林书扬先生(下)
周翔:当代台湾原住民作家的身份认同
陈桂清:台当局南海政策的演变脉络及特点
村田雄二郎:超越“纪念史学”——日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国际会议
趙剛:思想與學運
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不反服貿的反服貿運動」──試論三一八學運的性質及其可能的啟示
汪晖:当代中国历史巨变中的台湾问题
張鈞凱:對台灣而言的中國道路
陈明忠:我在台湾的左统生涯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