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 上海 英国大使馆 聚会 布列松 摄影
人社 02月28日 14:39
10152 2
1949 上海 英国大使馆 聚会 布列松
此时国民党军队已经撤退到台湾,英国大使馆的聚会上,人们在讨论着未来可能的变化。 |
|
| 1958 武汉 布列松 摄影
人社 02月28日 14:35
9359 2
|
| 1949年 上海 布列松 摄影
人社 02月28日 14:19
10135 2
|
| 1948年 北京 布列松 摄影
人社 02月28日 14:15
9982 2
|
| 1949 上海 布列松 摄影
人社 02月28日 14:13
9550 1
|
| 1948 北京 故宫 布列松 摄影 
人社 02月28日 14:11
10278 1
|
| 1949 上海 布列松 摄影
人社 02月28日 14:08
10064 0
|
| 1958 三门峡建筑工地 布列松
人社 02月28日 14:06
9340 2
|
| 庞德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0
人文与社会 12月21日 05:46
10000 1
Ezra Pound 1971 庞德 美国诗人
庞德于1885出生于美国的爱达荷,通过菲诺罗沙(Fenollosa)接触到中国与日本古典诗歌。他在欧洲生活了很长时间,1917年在英国编辑Little Reiview,后来移居意大利。二战期间他公开支持法西斯主义,用英语对美国广播法西斯宣传材料。1945年战争结束后,他被美军逮捕,押回本土等候受审。后因医生证明他精神失常,再加上海明威和弗罗斯特等名人的奔走,他于1946年被关入华盛顿的精神病院。在这期间。波林根-国会图书馆的诗歌奖评选委员会还是决定把奖授给他。1958年,在许多他曾经帮助过的诗人作家的活动之下,庞德结束了12年的精神病院监禁,重返意大利居于威尼斯,直至1972年去世。这张照片即摄于他去世前一年。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人文与社会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Humanities.cn |
|
| 居里夫人与丈夫的合影 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11
人文与社会 03月11日 01:12
11933 1
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 1944 居里夫人的那章课文不知还在中学英语教科书中否?依稀记得书本上那张插图中她是个美丽娟秀的青年女子,而布列松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疲惫紧张,甚至有点抑郁的中年女人。没有每天折磨人的平凡工作,也就不会有什么成果了。--Humanities.cn
卡蒂埃-布列松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新闻摄影变成了一种艺术。他的展览“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是第一个在卢浮宫展出的摄影作品展。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没有继承父业,选择了学习绘画,22岁时他去东非旅行,开始用莱卡相机,从此正式迷上摄影。他用的镜头主要是50mm的标准镜头(视野与人眼同),偶然在拍风景是用长焦镜。二战期间他参加法国部队,被俘后两次越狱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继续在地下与德国占领军斗争。二战后他成立了Magnum玛格农图片社,帮助新闻摄影者维护权益。他认为摄影作品中应该有“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