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政治

欧树军:重回世界权力中心的中国:光荣孤立为本、合作共赢为用

文化纵横2013.3
美国的罗马帝国化,欧洲联盟的不可能性,事实上已正将中国推为世界自由贸易体系的支持者,这样的角色并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能承担的,在历史上,只有英、美在世界意义上曾如此。这就需要构想以光荣孤立为本、合作共赢为用的世界角色
作者简介: 欧树军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讲师,硕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学硕士(2005),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哲学博士(2009)。

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比较政治、财政与福利政治、国家治理理论、政治与法学理论、比较宪政、法律与公共政策。讲授课程包括政治学原理、比较政治制度、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文明: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比较政治经济学、财政政治学、中国改革的政治经济学、东亚比较政治、比较宪政、法律与公共政策等。
学术专著《国家基础能力的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1版)。译著《沃伦法院与美国政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选主批判:对当代民主的反思》(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版)。

2009年3月的英国《经济学人》封面画了一幅中国人的世界观图。在英国人设想的中国人的世界观中,中国看世界的出发点是长安街,中国人的视野过了东单不远,就看到太平洋,先看到我们的一线大城市、建在山上的香港特区,然后是醒目的、插着五星红旗的台湾省。台湾左边是几个小岛组成的日本,香港右边是南洋群岛,再往右是盖有一座中式小庙的澳大利亚。

图1 从长安街看世界

 

Source: http://bigthink.com/ideas/21421

越过这个水平线,往前,就看到了美洲,这是个有着一条巨大裂缝的大岛,最左端是加拿大,最右端是拉丁美洲,中间是美国,自由女神变成了挎着讨饭盆的乞讨男神,手中高举牌子上书:行行好,多给点吧!那条巨大裂缝就是华尔街,往右就是因为破产被迫挂牌出售或者被银行收回出售的房子。

大岛再往前,大西洋对面,就是欧洲,欧洲右边是非洲,在中国人眼中都是个岛屿,只是大小不同,用途不同。欧洲是个出产奢侈品的地方,欧洲人把象征自己文明的神变成了奢侈品商标,把中国以前常用的编织袋、热水袋、布鞋弄成了自己的新发明,把偷窃当成了创造,把愚蠢当成了聪明, 把懒惰当成了骄傲。当然,就败家程度而言,欧洲还是比美国轻些,美国人穷得只能卖房子,欧洲人还有奢侈品可卖。非洲则是个旅游和石油之岛,有金字塔和钻井塔架。

最后,才是模模糊糊的地平线。

问题是,我们中国人真的如此自信地看世界吗?

形势比人强,今天的中国人已经有了更为自信的充分理由。过去一百九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由盛转衰,复从弱变强,硬实力持续提升的大趋势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国族世界地位的上升直至世界秩序的重构,同样深刻地影响着每个自觉国人的心理、观念、视野和行为。今天,我们立足现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必得以中国重回世界权力中心这一正在发生的现实为基准。

世界权力重心正在位移

根据更反映实际状况的可变美元价格(1990年购买力平价)计算,自1952年算起,至2030年止,中国经济(将)一直在增长,1952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也在增长。1990-2003年间,中国增速最快。2003-2030年间,中国增速有可能低于印度,但快于世界其他重要地区。2003年,中国已接近美国,更接近西欧之和。2030年,中国将既超过美国,更超过西欧,而印度仍像1820年那样不及中国的一半。未来十九年,今天的大部分中国人都将亲身见证这一关乎人类历史命运的根本转变。

麦迪森以1820年为中国近代经济的起点,作为中国由盛转衰的起点(Source: http://blog.oecdfactblog.org/?p=173)。但是,纵然已开始下降,中国经济在1860年前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加速了经济的下滑速度,也加快了西欧、美国经济的上升速度。中止这一下滑趋势的,正是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在第一个三十年里经济增长率均值与同时期的世界各国相比也首屈一指,在第二个三十年中经济地位更是迅速上升。过去,中国在人口、经济体量上构成了三分之一个世界,是当然的世界重心。今天及至不远的将来,在新中国的第三个三十年中,中国在人口、经济体量上构成了五分之一个世界,在成为世界经济引擎之后,正在重新恢复成为世界重心。

人口大国、经济大国与文明古国相结合,将会释放出所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力,而在这个过程中,任何成就都可能很小,任何失误也都可能很大。这是我们的劣势,给我们极大的压力,让我们中的一小部分人满怀忧患;也是我们的优势,给我们强大的动力,让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更自信地筹谋未来。

在人类历史上,东风长期压倒西风(Source: http://www.beyondvc.com/2006/09/globalization_a.html)。1820年,中国、印度共同占据世界经济的半壁江山,中国约为34%,印度约为16%,此时的美国只是个农业共和国,份量连中国的零头都不如,是个规规矩矩的小弟弟,自身还挣扎在内忧外患的水深火热当中。

随着西欧的殖民扩张和技术革命,工业化的西风开始压倒传统的农业东风,美国才开始慢慢赶超中国。在力量聚合与财富创造上,工业文明取得了对于农业文明的绝对优势。1910年前后,美国的非农业人口正式超过农业人口,城市化和工业化初步完成,直到二战后的1950年,美国经济实力达到其有生之年的历史顶点,之后即步入下滑之势。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下滑趋势愈加明显,而中国和印度开始加速,十年前,2001年,两国总量已经大幅接近了跟美国的距离。

依据2005年的不变美元价格,世界经济十强分别为美国、日本、德国、中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巴西(Source: http://www.beyondvc.com/2006/09/globalization_a.html)。当年侵华的八国联军中只有俄罗斯不在其列,而西班牙则在2007年沦为"笨猪国家"。2040年,预计中国将超过美国,位列第一,美国、印度、日本、墨西哥、俄罗斯、巴西、德国、英国和法国分列其后。

而2005年的可变美元价格计算,2005年,世界经济十强分别为美国、中国、日本、印度、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巴西、俄罗斯(Source: http://www.beyondvc.com/2006/09/globalization_a.html)。而中国超过美国的时间已经修正为2016年前,也就是三年后。如果文明故国的新生机遇与天命使然,到2030年则有可能将美国大步甩在身后。

图2基于更大范围的比较,显示了上述大趋势。中国和印度都将是新的发达国家,印度将在1990-2050年间持续增长,而中国将在2030年停滞,2030-2050年之间则呈下降趋势。老牌发达国家如七国集团在1990-2050年间呈连续下降趋势。中国经济在2030年则只是略低于七国集团,在2050年则与七国集团总量相当。

图2 中国、印度、七国、二十国经济比较

 

Source: Treasury, IMF and UN

整个世界经济在1990-2050年间不会发生太大的增减,20国集团把持世界经济,20国以外的国家经济份额只占25%左右。20国总值之所以变化不大,是因为过去的发达国家在持续下降,而新兴发达国家尤其是中国、印度、巴西则在持续上升。

为了便于理解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的地位变化,图3为我们做了个中美两国的长时段比较。1700年,英国的美洲殖民地经济总值不及中国的百分之一,那时还不存在的美国尚不能望中国之项背。而在1700-1949之间,中国经济基本处在所谓农业经济的停滞期,亚当斯密正是因此将拥有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中国称为停滞的文明国家,既未向前进步,也没有退步。尽管如此,英属美洲殖民地及后来的美国仍然是在一百二十年后,1820年,才达到中国经济的十分之一。

图3 中国、美国的长时段比较(1700-2030)

  

Source: Maddison 2008, Chinese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he Long Run.

殖民帝国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了美国赶超中国的步伐,正如1871年刚刚统一的德国全国上下誓言赶超英国,美国经济在1890年接近并超过中国,这是美国命运的转折点,此时也正是美国的进步时代。如果非要做个类比的话,新中国第三个十年恰如1890至1920年的美国,也即今日之中国恰如进步时代的美国,机遇与挑战并存,乐观与悲观齐飞,幸福与烦恼兼具。快速转型期是国家与个体成长的烦恼期,以社会问题萌生直至制度变革的速度计,新中国以来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步伐大致要比西方诸国的平均水平快十倍。新中国的十年,大致相当于西方的一百年。这个速度会明显放大国家与个体成长的烦恼。

图4 大中华区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DP)比较

 

Source: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niall- ... t-and-the-rest-2011-4#-13

图4做了一个有趣的比较,即包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在内的大中华区的国民生产总值与美国的比较。1950年仅占美国十分之一强,1980年升至五分之一,1990升至接近三分之一,1995年升至五分之二,2003年升至二分之一,2006年升至三分之二,2007年升至十分之七,2008年升至五分之四,2009年升至十分之九。新中国六十多年来呈总体上升趋势,新世纪以来更是快速增加。一个统一的中国,可能已经超过了美国,保守一点的估计也可能要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的2016年提前。

图5 世界经济重心流动路线

 

Source: http://www.flickr.com/photos/arenamontanus/5621263391/

牛津大学学者安德斯·桑德博格(Anders Sandberg)使用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的经济历史数据,做了一幅两千年来世界经济重心流动的路线图(图5)。桑德博格这样解释这个路线图。公元1年,中国、印度、罗马帝国支配世界经济。1000年时罗马已衰落,世界经济中心向东、向北移。1700年流经吉尔吉斯坦,1800年在贝加尔湖。之后向西北运动,1900年运动至白海。美国经济开始迅速增长,将经济中心往西带,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挪威海附件原地踏步,1945年到达格陵兰高地。1980年代开始,东亚、尤其是中国将经济重心向东拖动,2008年到达西伯利亚海岸。这幅世界经济中心的流动路线图,以更长的历史视野,同样显示了东风即将压倒西风的历史大势。

旧世界秩序四维不张

与此同时,旧的世界秩序正在瓦解,这意味着美国和欧洲所代表的西方世界正在和平衰落,新的世界秩序正在生成,中国的和平复兴是其中最主要的推动力。这里的世界指的是西方世界,而我们要想架构一个以中国为主的世界秩序,首先需要问的是,究竟是什么样的西方世界?实际上,我们说的是一个正面的西方世界,一个值得中国学习借鉴、汲取经验教训的西方世界,当然,反面教员的角色对于学习者而言也可以说是正面的。在研究世界领导国家的历史时,更值得关注是失败的教训而非成功的经验,这样有利于我们从最坏处着手,争取最好的结果。

西方世界在1815到1914年经历了罕见的百年和平,同时又用武力征服掌控非西方世界,中国也正因此在这个时期快速衰落,西方世界的和平与非西方世界的不和平是同步的。欧洲开启的两次世界大战打破这种状态,西方世界在二战之后进入了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非西方世界在二战之后普遍进入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非西方体系。而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或者直接说美国体系彻底改变了美欧关系,也就是美国保守主义思想家罗伯特·卡特所说的,天堂与实力的关系,欧洲的和平主义的世界政府天堂之梦,恰恰是由美国的实力所保障的,这种关系一直延伸至后冷战时代的今天。

美国所主导的旧世界秩序,在各个层面都是西方世界19世纪文明的延续而非割裂。卡尔·波兰尼清晰廓清了十九世纪文明即旧世界秩序的核心制度,即势力均衡制、金本位制、自律的市场制和自由主义的国家体制。这四项基本制度在百年和平时期变得愈加千疮百孔,势力均衡制瓦解了,金本位制崩溃了,自律的市场制激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向自我保护运动,而自由主义国家体制也无法及时吸纳社会的自我保护需求,从而引发了法西斯主义及其所发动的二战。从1933年前后,整个西方秩序进入20世纪文明。1940年代由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国际清算银行所组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则意味着西方世界进入美国世纪,美国成为西方世界经济、社会与政治现代化的最高代表。这样算来,美国世纪至今只有七十年。

20世纪文明可以说是由霸权对峙制、美元本位制、自律市场和自由民主制组成的。苏东剧变后,霸权对峙制变成了美国独霸制,美国成为非西方世界全球化、现代化、市场化、自由化的标准,但同时也在拉美和东亚遭遇到了极大挑战。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美国所代表的20世纪文明开始走下坡路,美国的次贷危机、金融危机、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欣欣向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旧世界秩序的质疑,旧世界秩序的四项基本制度愈加虚弱。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21世纪的文明在政治、经济、国际和国内层面由什么制度组成?国与国关系会演变成多极模式吗?21世纪文明在经济层面是不是变成欧元、美元、人民币三方主导的体制?最核心的经济制度,即过去所说的自律市场,还会发挥多大的主导作用?在政治上,自由民主制将会变成普遍的历史终结还是其他选择? 在文化上,中华文明的复兴能否融合工业文明时代的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与保守主义?进而,未来的世界秩序到底是什么样的结构?

世界秩序的未来结构:双体、单体还是三体

基于这四个维度,我们可以设想,未来的世界可能需要考虑的有三种可能性:三体世界、双体世界抑或单体世界。图6呈现了中国、美国和欧洲三大政治经济实体的力量对比。现实国际秩序是由大国之间的力量分布决定的,日本、俄罗斯、印度都在中国经济实力的辐射范围之内,这个经济圈以中国为核心,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动力;巴西、墨西哥、加拿大曾经生活在美国的经济支配之下,华盛顿共识的破产和2007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的拖累,使之正在追求更加独立于美国的经济型态;欧洲则继续有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把持,属于三体中力量组最弱的一方。

图6 中美欧三体力量格局

 

Source: http://www.aleph.se/andart/archives/2 ... _center_of_the_world.html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一位非常优秀的科幻作家刘慈欣所著的《三体》三部曲有很大的启示价值。他这部今年来屡受好评的科幻小说中设想了三体人和地球人之间的战争,450年以后,三体人将会入侵地球。地球人在得知这一未来后出现了包括两个阶段的分化。第一个阶段,地球出现三体叛军;第二个阶段,在地球人决定抵抗的时候,又出现了逃亡主义、失败主义和必胜主义。第一个阶段中的三体叛军分成降临派、拯救派和幸存派。降临派对人性彻底绝望和仇恨,他们的座右铭是"我们不知道外星文明怎么样,但是我们知道人类怎么样"。

拯救派是宗教,高级知识分子、知识阶层极容易对人类以外的另一个文明产生美好的幻想,但是,"人类文明是孤独行走在宇宙荒漠中的不谙世事的少年,人类对于它的美好想象如同野火般慢慢蔓延,渐渐地,随着对那个遥远文明的想象越来越丰富,拯救派在精神上对三体文明产生宗教感觉,三体星成了太空中的奥林匹斯山,那是神的住所,三体教由此诞生"。

幸存派的存在是因为,"当入侵太阳系的外星舰队的存在被确切证实后,在那场终极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是人们最自然的愿望。战争既然是四百五十年之后的事了,与自己的此生无关,但很多人希望如果人类战败,自己在四个半世纪后的子孙能幸存下来。现在就为三体侵略者服务,显然有利于这一个目标的实现"。

这只是三体三部曲中丰富想象力的一个断面,但足以引人深思。我们在追求整个世界平衡的增长或者平等的发展的时候,绝不能忽视世界各主要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在内部增长上正面临不平等的增长和不平等的发展,这已经导致了较为激烈的内部意识形态与现实社会冲突,中国文明、西方文明是不是也出现了地球三体叛军那样的分化?新的世界秩序是个由政治与经济、国际与国内四维构成的复杂结构,不能做单一维度的简单化约。

现实中的三体世界是说中、美、欧三方共同主导的世界,现实力量对比决定三体排序,曾经是美欧中,现在是美中欧,将来可能是中美欧。双体世界先是欧美然后是美苏,将来是中美国?还是美中国?西方世界秩序经历了从双体世界到单体世界的演变,单体世界的主导者是英国、美国,中国则始终游离于西方世界秩序之外,未来可能成为唯一的主导性的一体?

亨廷顿曾经指出,美国曾被视为世界上第一个、最后一个和惟一一个全球霸权国家,享有在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技术和文化方面全面的标准设定权,往好处说是良性霸权,往坏处说是孤独的超级大国、孤独的世界警察、真正的流氓霸权。亨廷顿还向美国人警示了1997哈佛会议的共识,即,世界上至少三分之二的人民,中国人、俄国人、阿拉伯人、穆斯林和非洲人,认为美国是其社会的唯一的、最大的、外部威胁,不是军事威胁,但是对其主权完整、自主、繁荣和自由行动的威胁,他们认为美国是侵略性的、干预主义的、剥削性的、单边主义的、霸权主义的、虚伪的、双重标准的,是金融帝国主义、知识殖民主义,对外政策完全受内政驱动。

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中国未来会不会、有没有必要变成美国这样的全球霸权?

中国的位置:光荣孤立为本、合作共赢为用

在不久的将来,在未来十年的某个时间,世界经济权力的重心将重归中国。我们当然不能仅仅满足于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历史性复兴,而应尽早筹谋"以中国为主"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新秩序,韬光养晦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就要思考如何有所作为。这样的思考,如果仅仅限于我国如何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世界大家庭"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思考中国如何承担和保持国际社会的领先者地位,如何担当和保持世界大家庭的家长地位。就此而言,可以说"光荣孤立是本,合作共赢是用"。

自中国衰落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主导者实际上只有英国、美国。中国曾经主导了农业文明的全球化进程,充当的是农业时代的世界领先者及领导者。英国、美国先后主导了工业文明的全球化进程,充当的是工业时代的世界领先者及领导者。

作为旧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领导者,英国、美国都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制定、传播有利于本国利益的工业与技术标准体系、法律体系和文化体系,时刻警惕如何保持这种地位,尽管这两个帝国都因为庞大的军事开支而不堪重负,但值得思考借鉴的是,一个领导者之所以不是追随者,正在于它首先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规则制定者,但却游离于自己制定的规则体系之外。这个规则体系要求其他国家遵照执行,但规则的最高制定者却有随时退出的权力和空间,只要宣称某个规则不符合自己的利益,英国、美国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不理睬所谓国际规则。

也就是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英国、美国作为"孤独的例外者"的角色,"孤独"与"例外"则来自其领导地位和领导能力,受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制约。我们看到,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秩序中,同样存在一种双重运动:嵌入与脱嵌,同样存在两大主体:嵌入者与脱嵌者。大国是规则的制定者、生产者,并力图将小国嵌入"以我为主"的秩序格局,而同时,规则的制定者、生产者始终是规则体系的脱嵌者。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能否理解、学习与适应这种"孤独的例外者"角色,将决定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新秩序能否"以中国为主",能否在关键领域保持中国的领先地位,并将这种领先地位从一个领域扩展延伸到另一个领域。当然,这种"孤独的例外者"以军事力量为后盾,以经济实力为支撑,但又必须警惕和避免英国、美国那样的全球军事扩张。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承认一个国家把钱用到打仗上是不对的,但他又说,如果用于维持全球和平地位是合理的,英国为此借了1.2亿英镑的巨额债务也是合理的。这样的世界地位是无法长期自持的,我们需要避免成为这样的国家。

2010年,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曾经说过,尽管美国总是将软实力、巧实力挂在嘴边,但用的最好的却是中国,中国正在通过双赢式外交、互利式经济、互相理解型文化和其他非强制方式来扩展自己的全球影响力,相比之下,美国越来越只剩下硬实力,其全球信任度也正在剧烈下降。

实际上,美国的罗马帝国化,欧洲联盟的不可能性,事实上已经正在将中国推上世界自由贸易体系的支持者,这样的角色并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能承担的,在历史上,只有英国、美国在世界意义上发挥过这样的作用。也就是说,事实上,中国已经走到了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新秩序的核心位置。这就需要我们从政治、经济、国际、国内四个维度,构想以光荣孤立为本、合作共赢为用的世界角色。中国的未来是个具有极大开放性的议题,本文权作一引,期待更多讨论。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0/3903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3903

欧树军:文化内战与两极化政治 石家駒(陳映真):一時代思想的倒退與反動──從王拓〈鄉土文學論戰與台灣本土化運動〉的批判展開
相关文章
王绍光: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个纲,纲举目张
西蒙•约翰逊:无声的政变
彼得·辛格:为什么我们必需配给医保
格雷戈里·S·保罗:社会健康与宗教信仰:富有民主国家的跨国比较
欧树军: 国家认证的历史逻辑:以中国为例
欧树军:财产认证与国家税收
欧树军:拿什么告别GDP崇拜
欧树军:统一福利身份改善再分配
欧树军:建构一张可持续的老年"安全之网"
邱士杰:《建党伟业》背后的中国与世界
欧树军:中国人口红利期可能已提前结束:反思西方"三低模式"与财政风险
欧树军:中国人福祉的向上参照不是印度
欧树军:重归家庭: 福利国家的困境与社会治理新模式
欧树军:基础的基础:认证与国家基本制度建设
张祥龙、唐文明、白钢、欧树军、杨立华、黄平:中国道路与儒家的未来
欧树军:嵌入、脱嵌与马太效应
汉森:混合宪制vs.三权分立:现代民主的君主制与贵族制特征
欧树军:谁最应该接访
欧树军:基层政权的国家建设--评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
欧树军:理解现实政治世界中的中国体制
欧树军:"治理问题体制化"的思想误区
欧树军:"看得见的宪政":理解中国宪法的财政权力配置视角
欧树军:必须发现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来对人民的想象、界定与分类
欧树军:权利的另一个成本:国家认证的西方经验
李零:环球同此凉热--我的中国观和美国观
欧树军:治理腐败的三重视角
欧树军:"为人民而行动":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之谜
佩蒂特:代表:回应与标示
辛特默:随机遴选、共和自治与商议民主
扎卡拉斯:抽签与民主代表:一个温和建议
费雷约翰:公民大会模式
何包钢:欧树军 《国家基础能力的基础》序言
欧树军:走向规管国家:中国政治的理性化(1989-2003)——读《重塑中国利维坦》
欧树军:文化内战与两极化政治
汪晖:中国、新的平等观与世界--Gabriele Battaglia对话汪晖
欧树军:监控与治理:国家认证能力辩正
徐国琦: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欧树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学
王绍光、欧树军:从避免"最坏政体"到探寻"最佳政道":国家能力与政治转型研究二十年--对谈《中国国家能力报告》发表二十周年
潘维:《大道之行》序言
欧树军:反思民主,探寻民主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