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经济

欧树军:中国人福祉的向上参照不是印度

最近,联合国发布了2011人类发展指数报告,提供了衡量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各项最新数据,从十个方面全面考察各国人民的福祉水平,让我们据此分析印度作为我们的参照系合不合格。

提升我们中国人幸福、生活质量和福祉,应该参照谁,参照哪个国家,向来众说纷纭。近年来,印度被作为一个选项反复提出,最近,联合国发布了2011人类发展指数报告,提供了衡量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各项最新数据,从人类发展指数总值、发展趋势、考虑不平等因素之后的发展状况、性别不平等状况、多维度贫困指数、环境的可持续性、环境威胁对人的负面影响、个人对幸福和环境的主观认知、教育与健康、宏观人口与财政经济投入等十个方面全面考察各国人民的福祉水平,让我们据此分析印度作为我们的参照系合不合格。显然,本文所说的参照是指学习、借鉴、模仿的对象,是一种向上的比较,而不是向下的比较。为了更加突显通过比较所能发现的差距,我们先对比一下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对老冤家的状况,然后再来看中国与印度。

印度人、巴基斯坦人,谁更幸福

根据人类发展指数总值排序,印度排134名,巴基斯坦则在145位,两国分处两个水平,印度在中等水平,巴基斯坦在低水平。因此,总体上,可以说印度比巴基斯坦发展更快些,印度人比巴基斯坦人更幸福。

然而,在更精细的层面,却可以做出相反的判断。两国人的出生预期寿命是65.4:65.4,谁也不比谁活得更久;平均受教育年限是4.4:4.9,巴基斯坦高于印度;预期受教育年限是10.3:6.9,印度高于巴基斯坦;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而非GDP)以美元计是3468:2550,印度高于巴基斯坦。人均GNI位次减去HDI位次的结果是-10:-7,负值越大代表人均国民收入越高于人类发展指数,反映其国民福祉水平相对越低,这个数值说明巴基斯坦的实际人类发展指数与印度的距离不是太大。

无论时间区间是1980-2011年,还是1990-2011年,印度、巴基斯坦两国的人类发展指数都在进步,印度进步的速度始终略快于巴基斯坦,年增长率是1.51:1.40。而就两国内部而言,印度二十年平均值大于十年平均值,说明十年来印度人福祉水平的改善速度下降;巴基斯坦的十年平均值大于二十年平均值,说明十年来巴基斯坦人福祉水平的改善速度在提高。2006-2010年间,印度位次上升了一位,而巴基斯坦则下降了一位。而在过去的一年中,两国的位次都不升不降,没有变化。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各国的人类发展水平,2011年的人类发展指数考虑了两个不平等因素:1/5人口收入比、收入基尼系数。前者是指20%最富有人口与20%最贫穷人口的平均收入比,比值越大,贫富分化程度越高;后者是指一国内部个人或家庭收入(或消费)的分配程度与绝对平均分配之间的差局,数值越小,分配越公平。将这两个不平等因素考虑在内,调整后的人类发展指数,印度的数值从0.547下降为0.392,巴基斯坦从0.504下降为0.348 。具体就贫富分化程度而言,印度与巴基斯坦的1/5收入比是5.6:4.7,印度贫富分化问题比巴基斯坦更严重。就收入基尼系数而言,两国是36.8:32.7,印度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也比巴基斯坦高。

在性别平等程度上,印度与巴基斯坦的性别不平等指数是0.617:0.573,位次是129:115,即巴基斯坦女性比印度女性在本国受到了更为平等的对待。具体来说,孕产妇死亡率说的是每10万人活产孕妇死亡比例,两国是230:260,印度好于巴基斯坦。未成年人生育率说的是每千名15-19岁女性中的生育人数,两国是86.3:31.6,印度大大高于巴基斯坦,超过两倍,反映印度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落后于巴基斯坦。两国议会中的女性比例是10.7:21,巴基斯坦越高于印度,反映其女性政治地位也大大高于印度。教育状况,至少接受过中等教育的人口占25岁及以上全部人口的比例,女性是26.6:23.5,男性是50.4:46.8,印度人的教育程度要越好于巴基斯坦人。生殖健康方面,避孕率、产前检查和熟练医护人员接生率,印度要大大好于巴基斯坦,分别为54:30、75:61和53:39。生育率上巴基斯坦更高,为3.2:2.5。

在多维度贫困指数上,印度全面落后于巴基斯坦,数值为0.283:0.264。 但在其它关键指标上,印度都比巴基斯坦差。印度贫困人口比例为53.7%,总数达到6.122亿人,剥夺强度高达52.7%,贫困脆弱人口比例为16.4%,严重贫困人口比例为28.6%。低于收入贫困线的人口比例,根据印度的国家贫困线计算是27.5%,根据购买力平价调整后每天1.25美元的贫困线计算是41.6%,说明印度的贫困线标准比国际贫困线高很多。相比之下,巴基斯坦贫困人口比例为49.4%,总数为8123.6万人。剥夺强度为53.4%,高于印度。贫困脆弱和严重贫困人口比例都低于印度,分别为11%、27.4%。而国家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为22.3%,国际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为22.6%,说明巴基斯坦的国家贫困线和国际贫困线非常接近。尽管在获得洁净水、改善卫生条件和现代燃料使用状况上,印度也比巴基斯坦差。

在环境的可持续性上,两国环境绩效指数都相差很小,印度人化石燃料使用率比巴基斯坦高不到十个百分点,印度森林面积比巴基斯坦高十倍。而巴基斯坦城市污染度比印度高一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印度高一倍,淡水获取率也高一倍。

在环境对两国人的威胁方面,印度五岁以下人口的生长迟滞、消瘦比例都比巴基斯坦高,分别为47.9:41.5,43.5:31.3,在自然灾害影响的人数、死于水污染的人数、死于户内污染的人数、死于疟疾的人数、退化土地上生活的人口比例上,印度都高于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只在户外污染导致的人口死亡上高于印度。

就主观指标而言,巴基斯坦人比印度人对生活更满意,为5.8:5.0,10代表最满意。就教育而言,两国的成人识字率是62.8:55.5,印度高于巴基斯坦;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总入学率印度都高于巴基斯坦。就健康而言,五岁以下的儿童死亡率为每千人66:87,成年女性的死亡率为每千人169:189,成年男性的死亡率为每千人250:225,根据健康情况调整后的预期寿命为56:55,印度人比巴基斯坦人多活一年。在公共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政府支出上,印度高于巴基斯坦。

总体而言,与印度相比,巴基斯坦人的生活可能更幸福些,印度并不具有针对巴基斯坦的太多优势,尤其是在贫困及与之相伴生的贫富分化、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上,在很多其他指标上,印度都落后于巴基斯坦。除了人口数量存在明显差异,这对老对手在很多方面都看不出谁比谁更强。

中国已将印度远远甩在身后

反观我们自己,中国几乎在所有方面的状况都好于印度,好于巴基斯坦。人类发展指数位于中等水平,排名101,比印度高33位。具体而言,出生时的预期寿命73.5岁,比印度高8.1岁。平均受教育7.5年,比印度高3.1年。预期受教育11.6年,比印度稍高1.3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为7476美元,比印度高4008美元。反映国民实际福祉水平的人均GNI位次减去HDI位次的结果是-7,情况也比印度要好很多。扣除收入之后的人类发展指数也比印度要高,为0.725:0.568。

中国人类发展指数二十年来、十年来,起点比印度高,上升速度也大大快于印度。就我国内部而言,十年来改善的速度慢于二十年来的改善速度,说明近十年来增速放缓。但相对印度而言,只是过去的一年中,增速稍低于印度。

在性别平等度上,我国的不平等指数仅为35,远低于印度的129,说明中国的性别平等程度已经非常高,中印比较,孕产妇死亡率、未成年人生育率、国家议会议席女性比例、女性中等教育程度人口比例、男性中等教育人口比例、劳动力市场的女性参与率、劳动力市场的男性参与率、生殖健康方面的避孕率、产前检查率、熟练医护人员接生率分别为38:230、8.4:86.3、21.3:10.7、54.8:26.6、70.4:50.4、67.4:32.8、79.7:81.1、85:54、91:75、99:53。可以看出,除了劳动力市场的男性参与率外,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将印度远远甩在身后。

在多维度贫困指数上,中国多维贫困人口比例为12.5%,总数为1.61675亿人,剥夺强度为44.9%,贫困脆弱人口比例为6.3%,严重贫困人口比例为4.5%,国家贫困线以下人口比例为2.8%,国际贫困线一下人口为15.9%,显示我国的扶贫任务仍很艰巨。而在多维贫困环境服务剥夺比重也就是获得洁净水的难度、改善卫生条件的难度和现代燃料使用难度上,中印相比,分别为3.0:11.9、7.7:48.2、9.1:51.1,数值越大,说明情况越恶化,显示我国在这些方面都远远领先印度,公共服务水平远远超过印度。

就教育而言,中国成人识字率为94%,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总入学率分别为112.7、78.2、24.5,除中等教育外,中国均高于印度。就健康而言,没有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比例,中印对比为3:29,印度大大落后于中国。中印五岁以下活产儿童死亡率为19:66,印度儿童的生存状况比中国恶劣三倍。成年女性和成年男性的死亡率也是印度领先,表明其公共卫生和医疗状况仍需做出很大努力才能改善。在政府公共支出方面,中国政府对教育和医疗的支出比例也高于印度。

当然,也不是没有问题,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贫富分化、收入分配公平性和环境污染上,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在中国形成了广泛而强烈的政治共识和社会共识。中国的1/5人口收入比、收入基尼系数都高于印度,分别为8.4:5.6,41.5:36.8,因此,尽管根据不平等因素调整后的人类发展指数总体上仍高于印度,但我们自身的贫富分化和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仍然是比较严重。而这两项不平等指标对预期寿命和教育指数的负面影响都大大小于印度,显示我国的医疗卫生、公共教育方面的公平度要远高于印度。

在环境的可持续性上,我国的环境绩效指标优于印度(49:48.3),化石燃料的使用率高于印度(86.9:71.1),但城市污染程度比印度高,淡水获取率也低于印度,显示出我国环境的可持续性面临比印度更大的挑战。

就环境对中印两国人类发展的影响而言,中国五岁以下人口的生长迟滞和消瘦比例都远低于印度,分别为21.8:47.9、6.8:43.5。自然灾害的影响方面,每年每百万的自然灾害致死人数,中国比印度低一倍,但中国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人数比印度多一倍,每百万人93151:41245,显示中国是个自然灾害多发国家,我国预算法为此专门规定各级政府预算中必须预留灾害应对资金。每年每百万人中,中国因水污染死亡42人(印度为405人),因户内空气污染死亡422人(印度为435人),因户外空气污染死亡230人(印度为107人),我国已经消灭了疟疾和登革热,没有这两类死亡案例。我国生活在退化土地上的人口比例为8.6%。这些数字说明,环境污染问题对中国的人类发展水平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些因素也有可能导致中国人对福祉和环境的总体主观感受略低于印度。

而印度人普遍信仰宗教,并且有着严格的种姓制度,即下等种姓的人往往只能听天由命,完全没有像中国这样广泛多样的社会向上流动空间和渠道,这可能是印度人比中国人在主观上幸福感稍强的原因。国人向上流动空间的扩大,通过勤劳努力改变个人命运的乐观向上精神,让人变得不大容易安于天命,消极接受所谓命运的安排,这为中国的社会进步提供了无限的动力。

向上比较还是向下比较

总体而言,结果很明显,正如联合国2011年人类发展指数报告再次向我们证实的,几乎在人类发展指数的所有方面,中国的表现都大大优于印度,而印度对巴基斯坦的优势并不大。身为一个印度人在一些方面比一个巴基斯坦人更幸福,但在贫富分化、收入分配、贫困人口等关系现代个体生活质量和国家政治公平的重要问题上,身为一个印度人并没有多少可比身为一个巴基斯坦人自豪的地方。

尽管在环境的可持续性、缩小贫富差距和实现更为公平的收入分配上,我们国家仍然有很大改善空间,仍然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调整政策,改进施政,提升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高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但就整体而言,身为一个中国人,要比身为一个印度人更幸福。中国人生活水平更高,性别之间高度平等,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教育、医疗、卫生、生育、就业、洁净水等公共服务更多也更公平,全面而自由成长、发展的潜力和机会更大。

事实上,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可以说,除了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以及值得关注的未来三十年、四十年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以外,印度与中国基本没有什么可比性,印度能提供给我们不是成功的经验,而基本上是失败的教训。这决定了如果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更好的发展模式和制度机制,印度并不是一个好的对象。

很多国人心目中的参照、比较是一种向上的,是希望为自己个体、家庭、社会和整个国家的发展确定更值得追求的方向和目标,而不是向下的参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传统社会心理,仍然是值得秉持的比较态度,如果我们从"向下的参照"角度思考前进的方向,就是一种严重缺乏现实感的思维,也违背了我们这个民主时代所必需认真对待的社会民情。

如果我们把视野拉得更长一些,就可以发现,中国在历史上长期领先包括印度在内的世界各国,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今天的我们即将重新回到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位置,中国未来的发展模式、社会模式、政治模式的参照系从来都不是印度,甚至也不是别的什么国家,而更应该是我们自身,是我们的过去。立足现在,汲取历史营养,运用传统智慧,以平常心做可靠的、向上的比较,自信地思考什么是对于中国人而言好的生活,好的社会,好的政府,好的政治,才能发现和确定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我们的明天也才可能更加美好。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2972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2972

萧武:中国崛起与文明复兴 黄兴涛:清朝满人的"中国认同"--对美国"新清史"的一种回应
相关文章
王绍光: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个纲,纲举目张
西蒙•约翰逊:无声的政变
阿玛蒂亚·森:社会发展中的和谐与不和谐——中印经验比较
彼得·辛格:为什么我们必需配给医保
格雷戈里·S·保罗:社会健康与宗教信仰:富有民主国家的跨国比较
欧树军: 国家认证的历史逻辑:以中国为例
欧树军:财产认证与国家税收
欧树军:拿什么告别GDP崇拜
欧树军:统一福利身份改善再分配
欧树军:建构一张可持续的老年"安全之网"
欧树军:中国人口红利期可能已提前结束:反思西方"三低模式"与财政风险
莫汉:基辛格《论中国》对印度的启示
侯中军:试论1948年中印设领交涉
欧树军:重归家庭: 福利国家的困境与社会治理新模式
欧树军:基础的基础:认证与国家基本制度建设
张祥龙、唐文明、白钢、欧树军、杨立华、黄平:中国道路与儒家的未来
欧树军:嵌入、脱嵌与马太效应
汉森:混合宪制vs.三权分立:现代民主的君主制与贵族制特征
欧树军:谁最应该接访
欧树军:基层政权的国家建设--评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
欧树军:理解现实政治世界中的中国体制
欧树军:"治理问题体制化"的思想误区
欧树军:"看得见的宪政":理解中国宪法的财政权力配置视角
欧树军:必须发现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来对人民的想象、界定与分类
欧树军:权利的另一个成本:国家认证的西方经验
欧树军:治理腐败的三重视角
朱云汉:中国大陆复兴与全球政治经济秩序重组
欧树军:"为人民而行动":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之谜
佩蒂特:代表:回应与标示
辛特默:随机遴选、共和自治与商议民主
扎卡拉斯:抽签与民主代表:一个温和建议
费雷约翰:公民大会模式
谭中:谭中教授口述历史访谈(上)
谭中:谭中教授口述历史访谈(中)
谭中:谭中教授口述历史访谈(下)
何包钢:欧树军 《国家基础能力的基础》序言
欧树军:走向规管国家:中国政治的理性化(1989-2003)——读《重塑中国利维坦》
欧树军:文化内战与两极化政治
欧树军:重回世界权力中心的中国:光荣孤立为本、合作共赢为用
欧树军:监控与治理:国家认证能力辩正
欧树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学
王绍光、欧树军:从避免"最坏政体"到探寻"最佳政道":国家能力与政治转型研究二十年--对谈《中国国家能力报告》发表二十周年
潘维:《大道之行》序言
欧树军:反思民主,探寻民主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