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社会

赵军:色厉内荏的“街宣车”

尽管右翼团体的成员们表面上气壮如牛,俨然一副先声夺人、威风凛凛的样子,但除了其核心成员和一部分死硬分子之外,一般成员的心理状态却相当复杂。
《日本右翼与日本社会》引言 色厉内荏的“街宣车”

  2002年9月11日,“全日本爱国者团体会议关东协议会”在东京举办了一次大型集会,日本关东地区的一些右翼团体成员分乘70多辆“街宣车”参加了这次集会。所谓“街宣车”,是“街头宣传车”的简称,大多是用大轿车或者大卡车改造而成,车身涂成墨黑或者深灰色的浓重色调,几乎所有的车窗都像警车一样用铁网防护起来,车身上方前后架有高音喇叭,在街头行走时或者声嘶力竭地高呼口号,或者忘乎所以地播放战争时代旧日本军的军歌,令普通行人侧目而视。在日本,一提起“右翼”,许多人首先联想到的就是“街宣车”和那震耳欲聋的噪音,至于其宣传的内容则很少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可见这种不管听众是否听到了多少实质性的宣传内容,宣传者自己以“街头宣传”的形式而自娱的“街宣车”,实在是日本右翼用以显示自身存在的重要武器。
  这一天集会的主要内容,就是这70多辆“街宣车”排成长达3公里的一字长蛇阵,从代代木公园出发,途经青年人群集的摩登街区——原宿,再经由商业和经济中心——新宿,政治中心地区——永田町,欧美各国大使馆集中的地区——溜池和饭仓,一路招摇喧嚷,示威游行,最后抵达日本皇宫附近的日比谷公园解散。70多辆“街宣车”行驶在街头,前后又有警车和机动队(全称为“警察机动队”,是为了运用实力手段实施警备任务而编制的特种警察部队)警戒先导,使坐在车里的右翼团体成员们异常兴奋:“俺们这是在向政治家呀,向警戒我们的这几百名警察呀,向世上所有的人进行宣传哩!” 《百闻不如一见!右翼集会与恐怖分子的紧急采访》,《DAKAPO》502号2002年11月6日出版,第16—17页。尽管先导和后卫的警车不断提醒他们加快行驶速度,以免造成更严重的交通堵塞,但车队依然我行我素地以10公里的时速缓慢前进。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街头宣传”的效果,右翼团体还研究和制定了以下一些基本措施:一是让自身的“军容”和“街宣车”的外观对行人造成直接的威慑力量。参加这天“街头宣传”活动的右翼团体成员,人人身着所谓“队服”,其样式不由得人不联想起战争时期旧日本陆军制服和帽子。这些服装和帽子据说近年来多是在台湾定制,成本可以降低到日本厂家的一半以下。脚下用来壮威风的皮靴,则是通过专业商店购买的专为日本自卫队和机动队生产的产品。所有的“街宣车”车身上,都用白色油漆醒目地标注上诸如“政治结社日本国政党总本部”、“翼神塾”、“大日本爱国党”、“日本兴隆社”等等所属团体的名称,同时还高悬着所谓“日之丸”的日本国旗和诸如“制定自主宪法!”“实现靖国神社的国家守护!”“收复北方领土!”“打倒(日本)共产党!”等等政治口号。二是出发之前举行齐唱《君之代》(日本国歌)和向“日之丸”国旗敬礼、向皇宫所在方位对日本天皇致以最高敬礼等“国民仪礼”,鼓舞自身的士气。三是制定一些最低限度的“遵守事项”,其内容诸如不得无视交通信号,驾驶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扩音器的最高音量不得超过东京都规定的85分贝的限度等等,以免在行进途中被警方取缔。
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法律空当的右翼“街头宣传”活动,对一般市民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是一个巨大的干扰和威胁。仅2000年一年时间里,因“街头宣传”活动被警方加以取缔的右翼团体案件就达到114件,其涉嫌违法的原因分别是:违反《道路交通法》82件、威胁恐吓8件、名誉诽谤7件、违反《保持稳静和防止噪音条例》7件、违反《暴处法》(关于暴力行为处罚的法律)4件、其他6件等等。平成14年(2002)版的《警察白皮书》介绍,这一年,根据45个都府县制定的限制噪音等条例,警方对右翼团体“街宣车”发布的“停止和中止命令”达173件、“中止劝告”达219件、警察介入达74件,而根据《静稳保持法》、《暴噪音限制条例》以及《防止公害条例》查处的事件为5件、逮捕7人。此外,当年右翼团体街头宣传活动中涉及名誉损害、恐吓事件的达116件,被警方逮捕者为187人。平成14年(2002)版的《警察白皮书》,第273页。这些数字,此后几乎年年都在增加,平成15年(2003)警方对右翼团体“街宣车”发布的“停止和中止命令”达162件、“中止劝告”达379件、警察介入达91件,而根据《静稳保持法》、《暴噪音限制条例》以及《防止公害条例》查处的事件为5件、逮捕6人。同年右翼团体街头宣传活动中涉及名誉损害、恐吓事件的达135件,被警方逮捕者为213人。平成15年(2003)版的《警察白皮书》,第279页。平成16年(2004)警方对右翼团体“街宣车”发布的“停止和中止命令”达131件、“中止劝告”达389件、警察介入达106件,而根据《静稳保持法》、《暴噪音限制条例》以及《防止公害条例》查处的事件为3件、逮捕5人。同年右翼团体街头宣传活动中涉及名誉损害、恐吓事件的达93件,被警方逮捕者为154人。平成16年(2004)版的《警察白皮书》,第255页。面对右翼团体所谓“街宣”活动带来的“暴噪音公害”,有人发表评述说:“带有威胁意味的噪音受害和充斥街头的街宣车引起的交通堵塞,众多的国民,对于这种威胁到国民平静生活的街头宣传活动,无不皱眉掩耳,怀抱不安和厌恶的心情。”大里清贵:《暴力团系统右翼的增长及其恶性特性》,《月刊治安论坛》2005年8月号,第13页。
  事实上,右翼的这些“街头宣传”活动很少是自发地、偶尔为之的行为,大部分都是有组织、有计划的集团性行动。例如1995年4月27日为了反对当时的国会通过《二战结束五十周年决议》,“全日本爱国者团体会议”所属的所谓“民族派”团体5000多人,出动了450台大小车辆和“街宣车”等举行“街头宣传”和请愿活动,游行到国会附近时,他们还将反对该决议的请愿书递交给众议院议员和参议员议员们。又如1998年9月7日,在“励志救国协议会”等团体的呼吁下,日本关东地区的168个右翼团体等组织出动1760名成员分乘390台大小车辆和“街宣车”等,在东京的明治公园举行所谓“声讨南京大屠杀伪证集会”(按:这是旨在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的集会),会后同样举行了浩浩荡荡的示威游行。据右翼团体的一些核心成员称,一般的右翼团体每年都要举行20到30次街头宣传,频繁的时候每个月都要出动四五次。至于上述大型集团军式的活动,每年也有数次,而且每次都有一个集中的主题。除了为了应付临时性的紧急事件之外,每年大致固定举行的主题就有“抗议北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绑架日本人问题”、“粉碎日教组(日本教职员组合工会)运动”。此外,每年2月的主题基本上都集中在“收复北方领土”问题上,而每年9月的主题则基本上是反华问题。
  尽管右翼团体的成员们表面上气壮如牛,俨然一副先声夺人、威风凛凛的样子,但除了其核心成员和一部分死硬分子之外,一般成员的心理状态却相当复杂。
  2002年11月的《DACAPO》杂志曾经举办一个名为《观察一下右翼的世界》专辑,公布了对137名右翼团体成员的问卷调查结果和该杂志记者对右翼团体的跟踪报道。记者的跟踪报道虽然对右翼带有明显的同情倾向,但是这个专辑的不少内容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些从内部观察右翼实际状况的直观材料。
  例如这次调查中有问题问到:“你是否为自己是右翼而感到自豪?”答卷的右翼团体成员中有94人选择了“是”的答案,占回答者总数的68.6%;而另外的31.4%的人则选择了“否”或者不置可否的答案。但是这个结果并不等于有近三分之一的右翼团体成员对右翼势力的存在采取了否定态度,因为选择了“否”的回答者中,相当多的人给出的答案是:“不是作为右翼,而是作为日本人时常感到自豪。”实际上同选择“是”的人没有太大的区别。具体问到“在什么样的场合下为自己是右翼而感到自豪”时,选择“想到国家‘利益’时”、“同共产主义等势力斗争时”、“进行街头宣传等活动时”和“无论何时何地”等政治性因素的回答者为38人,占40%;而选择“解决了问题时”、“能够成为国民和弱势者的同路人时”、“能够讨好女性”和“从来不做坏事”等社会性因素的回答者为24人,占25.5%(选择“其他”答案者除外)。 《DACAPO》杂志502号,2002年11月,第14页。这说明“右翼”虽然在经济上逐渐开始成为谋生手段之一,带有了“职业”选择的色彩,但是在意识形态上仍然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宗教信仰般的狂热成分。与此同时,一部分“心机不纯”的人混迹其中也是不争的事实。
  跟上述问题相对应的,是“你认为社会上一般人对右翼抱有什么样的认识”的提问。回答“可怕、令人讨厌的人”、“令人联想到街宣车”、“右翼就等于流氓”(YAKUZA)、“一批让人难以接近的人”、“无法理解的人”和“理解程度因人而异”等负面答案为主的回答者为54人,占这个问题回答者总数62人的87%;而闭着眼睛回答(在世人心目中)“印象良好”或者“好印象坏印象各占一半”的只有5人,占总数的一成不到。 《DACAPO》杂志502号,2002年11月,第14页。可见即便是右翼团体成员自身,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其他社会成员的心目中,是一个不光彩的存在,是一般人认为不可理解和让人难以接近的“怪人”这样一个令人难堪的事实。但是当进一步问到“你如何看待社会上一般人对右翼的认识”时,虽然有16人(占86名回答者总数的18.6%)感到“自己也应当有所反省”,但作出“没办法,我早就不抱幻想了”、“他们说得没错”、“这是偏见”、“我行我素”、“希望他们对我们能有更多的了解”等消极反应的回答有70人,占86名回答者总数的81.4%, 《DACAPO》杂志502号,2002年11月,第14页。又流露出大部分右翼团体成员拒绝就违反社会公德的言行作出反省和纠正,心甘情愿充当社会上的“恶人”的顽固心态。
  问卷调查的最后,问到了“你是否愿意让自己的子女也成为右翼”这样一个问题。绝大多数都为自己是个右翼而感到“自豪”的这些回答者,却作出了令人拍案称奇的回答:选择“是”的有27人,仅占回答者总数的19.7%,选择“不”的却有29人,居然形成21.1%的微弱优势;令人瞩目的是另有占59.1%的81人选择了“其他”或者“无可回答”, 《DACAPO》杂志502号,2002年11月,第15页。其结果是八成左右的右翼团体成员们并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走上跟自己相同的人生道路。选择“不”或者“其他”的回答者列出的具体理由,有“那是孩子自身的自由”、“不想让孩子参加(右翼)团体”、“你们也肯定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当右翼吧?老子当然也不例外!”、“谁也无法成为真正的右翼,每天过着这种无聊的日子太可悲了!”等等解释,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人们不难从中感受到这些回答背后的一种自暴自弃、对自身和社会无可奈何的心理。从总体上来看,连右翼团体的成员们自己也感到,右翼在日本社会一般人的心目中已经成为可悲而又可笑的存在。
先声夺人的“街宣车”的背后,原来还隐藏着这样一些歪曲的心理状态!被自身所处社会的大多数看作“怪人”、“恶人”的日本右翼,对于近代和现代日本社会来说,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呢?

第一章 右翼与右翼势力——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个怪胎




目 录


引言 色厉内荏的“街宣车”
第一章 右翼与右翼势力——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个怪胎
第一节 何谓“右翼”?
第二节 何谓“右翼势力”?
第三节 右翼势力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主张
第二章 战前的日本右翼——对外侵略扩张的急先锋
  第一节战前右翼的形成
  1.头山满与国权主义团体玄洋社的诞生
  2.日本军部对外侵略活动的尖兵与爪牙——黑龙会
  3.早期日本右翼与近代日本对华政策
  4.早期右翼的摇篮——没落封建武士
  第二节 战前右翼与大陆政策的贯彻、实行
  1.大陆浪人与辛亥革命
  2.公然分裂中国领土的“满蒙独立运动”
  3.军国主义的狂潮和侵华战争期间的日本右翼
第三章 右翼与战后日本的政治、外交
  第一节 “传统右翼”的死灰复燃与“新右翼”的崛起
  1.美国占领军虎头蛇尾的“整肃”
  2.战后日本保守政治的鼎盛与右翼
  3.新右翼的抬头
  4.“新保守主义”政治与右翼的“共存共荣”
  第二节 保守、反华、反共、反民主、反国际主义的急先锋
1. 保守、反动意识形态的大本营
  2.反华活动的先锋与打手
  3.“大东亚战争肯定论”与“皇国史观”的沉渣泛起
  4.靖国神社参拜问题与右翼
  5.教育、文化界右翼纵队的崛起和教科书阵地上的攻防战
  6.右翼论客们的论调
第四章 右翼团体家谱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第一节 战前及“二战”期间右翼团体的家谱
  1.战前主要右翼团体概览
  2.侵华战争期间的右翼——对外侵略战争的别动队、宣传队
  第二节 战前及“二战”期间右翼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三节 战后右翼团体的家谱
  第四节 战后右翼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五章 当代日本右翼与日本民众 
  第一节 右翼的职业化与无赖化
  1.门户林立的右翼团体与右翼青年的人生选择
  2.黑道“炼金术”
  3.藐视法律、挑战法律的党徒
  第二节 一般民众的右翼观与右翼的社会基础
  1.“孤独”的右翼
  2.“脱自虐论史观”的出现及其社会影响
  3.右翼工会运动和右翼势力的微妙关系
  第三节 在校大学生的历史观、右翼观
  1.对历史和战争问题的思考
  2.对历史教科书和历史教育问题的思考
  3.对中日关系产生的问题的理解及对中日关系发展走向的展望
第六章 结语:一场新的持久战争 
  1.有识之士的忧虑与反击
  2.人民终究是英雄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8/1305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1305

章开沅:《日本右翼与日本社会》序 大江健三郎:与南京大屠杀研究专家座谈
相关文章
郝先中:日本废除汉医与中国近代医学
葛兆光:清代中叶朝鲜、日本与中国的陌生感
白永瑞:东亚历史教科书和历史教育
施咏:评《琉球御座乐与中国音乐》
刘建平:战后中日关系之“人民外交”的生成:过程与概念
臧运祜:现代中日关系史研究上永远的缺憾——关于日本投降前后烧毁文书的情况及其他
孙小宁:小津安二郎的“战争”
刘萍:慰安妇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章开沅:《日本右翼与日本社会》序
人文与社会:日本右翼教科书问题关键词
郑萍:日本奇特的合作组织:山岸会
张承志:《敬重与惜别——致日本》新书发布会暨媒体见面会记录
鸠山由纪夫:《日本的新道路》
宫秀川:自民党为何下台
张承志:赤军的女儿
毛尖:三十八岁的中国男人
王汎森:戊戌前后思想资源的变化:以日本因素为例
杨曾文:杨文会的日本真宗观--纪念金陵刻经处成立130周年
黃俊傑:論中國經典中「中國」概念的涵義及其在近世日本與現代台灣的轉化
大江健三郎:来自“晚期工作”的现场
关于大江访台的几篇报道
汪晖:琉球与区域秩序的两次巨变
小森阳一:日本学者的现代中国认识——访谈录
戴东阳:甲申事变前后黎庶昌的琉球策略
石之瑜:回到亚洲?——日本认识中国崛起的思想基础
韩立新:日本对MEGA第II部门“《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编辑
闻黎明:西南联大的日本研究――以战后处置日本问题的认识与主张为中心
陈力卫:语词的漂移:近代以来中日之间的知识互动与共有
袁成毅: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量化"问题
廉德瑰:日本的对非洲政策与中日关系
张承志:四十七士
方知达:怀念战友中西功和西里龙夫
张盈盈:为纪念女儿张纯如撰传记
戴锦华、汪晖谈《南京!南京!》——写在《金陵十三钗》公映前
吕正惠:《村上春树论--精读《海边的卡夫卡》》推荐序--简短的推荐
孙歌:中国经验与日本战后思想建设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