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推荐阅读 按阅读顺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24 25 26 (27) 28 29 30 ... 33 »
文章
  1. 褚静涛:美国与二二八事件
    历史 2011/02/28 | 阅读: 3368
    经珍珠港事件的重创,美国开始重视台湾的战略地位,并有托管台湾的设想,遭到中国人民的反对。经中国政府的力争,《开罗宣言》承诺台湾属于中国,美国支持中国在日本战败后收复台湾,但想获取台湾的军事设防权。战后台湾接收与重建步履艰难,美方觉得有机可乘,散布台湾地位未定,要等到对日和约签订的流言。二二八事件爆发后,美国驻台北领事馆策动部分台籍士绅请愿,要求联合国托管,图谋台湾脱离中国版图。美方的舆论夸大二二八事件的规模与死伤人数,揭露国民党政权的残暴,为染指台湾制造依据。中央情报局支持廖氏兄弟请愿,操纵台独活动。
  2. 崔之元:郎咸平事件(郎顾之争)的深层原因
    经济 2009/08/03 | 阅读: 3381
    以私有为目的的国企改革引发了很多激烈讨论,如“郎顾之争”等等。本站曾于2006年刊发汪文《改制与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命运》,该文详细分析了江苏通裕集团公司改制中出现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问题。2009年7月通钢集团事件的爆发,继续说明在国企改制、国退民进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是偶发的。本站特此编写国企改制专题,供进一步阅读讨论。--人文与社会编辑小组
  3.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自序》
    文学 2007/04/19 | 阅读: 3392
    “我们不要忘记,批孔是政治,不是学术。对抗格局下的思维定势,永远都是翻烙饼。翻烙饼不是学术。学术不能跟着政治跑,跟着政治对手跑。 政治是个好恶太深的领域,好恶深,则偏见生。学者要有超然独立的学术立场。 尊孔和批孔,作为学术,本来都可以讲,变成政治,就是打烂仗。解放后,尊孔代表有两位,冯友兰和梁漱溟,他们在“文革”中的表现,适成鲜明对照。冯友兰,与世俯仰,推波助澜,批孔比谁都过分;梁漱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他和毛泽东吵过架,挨过骂,居然一点不记仇,晚年仍推崇毛泽东,说平生最佩服,就是此公,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当年,他敢说,“批林批孔”是政治,批林可以,批孔不同意。观点对错不谈,他老人家,前后如一,表里如一,人格非常高尚。 ”
  4. 陈文:我寫蔣介石的秘密部隊
    历史 2011/10/18 | 阅读: 3392
    我讀「異域」是在高中時,作者署名鄧克保(1961年出版),那時他大概還沒有開始使用柏楊的筆名。書是外省同學借給我看的,再三囑咐我不得外傳,怕惹禍上身,因書裡寫從台灣派去的高級軍官,利用美援(美元),在曼谷過花天酒地的的生活,蔣介石擔心影響台灣軍心,因此查禁。
  5. 崔泉墨:威尼斯与伊斯兰世界:从艺术展览谈起
    艺术 宗教 2006/12/12 | 阅读: 3393
    "法国巴黎的阿拉伯世界研究所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一个名为“威尼斯与东方” (Venise et l'Orient)的巡回艺术展。这个展览当然不是为了拍卖或者收藏而进行的,它的目的是提醒人们,在历史上,虽然两者之间不断存在着战乱和纷争,但是伊斯兰世界曾经给欧洲带去多么丰美的文化和艺术养料。 " 本站的图片视界栏目登载了三张这个展览展出的绘画照片。
  6. 村田雄二郎:汉字简化浅论──另一个简体字
    思想 2013/01/04 | 阅读: 3405
    回顾近代东亚文字改革的历史,文字政策、汉字讨论和现实政治均非无缘,所以可以指出,字形、文字电码等汉字标准统一问题直接关联于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关系,甚至涉及到"东亚文化共同体"的将来。本文就是为了反思汉字简化的曲折道路,从被忘却的历史中探寻中华民国政府在1930年代制定施行简体字的尝试。
  7. 赵刚:哭笑不得的现代性--阅读卓别林《摩登时代》
    影视 2013/04/26 | 阅读: 3413
    在亲密关系、传统与现代体制之间,卓别林留给了我们非常重要的思考与想像空间。的确,只有在哭笑不得的状态下,反身性思考才有出头的空间。这么看来,这似乎是“摩登时代”的真正价值之所在,虽然这个价值并非如民主、自由、平等、进步、理性......等大名那般地喧赫。
  8. 詹明信(F. Jameson):最初印象(First Impressions)
    书评 2006/09/26 | 阅读: 3415
    这是詹明信给齐泽克(Zizek)的新书《视差之见》(The Parallax View)所做的书评。我们特别获得了詹明信教授和《伦敦书评》(London Review of Books)的允许,在此转载,特此表示感谢。齐泽克的新书题目来自他2004年为柄谷行人(Karatani Kojin)的《跨越性批判:康德和马克思》(Transcritique: On Kant and Marx)所写的同题书评,柄谷所提出的”视差“概念是黑格尔与马克思之间的,藉此概念展开对于资本主义的现实性反思与反抗。齐泽克的新书内容庞杂:黑格尔、马克思、康德,各种轶闻琐思,卡夫卡,通俗惊悚小说作者斯蒂芬·金,瓦格纳,莫扎特,电视人物的玩笑,粗俗的语言,哲学史,好莱坞电影,当代事件,拉康一些罕为人知的观点的分析,对一些当代哲学家比如德里达的批评,比较神学,认知哲学和神经科学的最新进展,等等等等。虽然《视差之见》声称要勾勒齐泽克的整个思想体系,詹明信认为这样华彩的蒙太奇式的系列话题根本没有能够表现一个明确的主题,齐泽克的书甚至总是有点会把更重要的概念简单化。行文中詹明信幽默揶揄,用了不少齐泽克好用的词语概念,他的书评标题“最初印象”也是齐泽克用来改写黑格尔的逻辑三步曲的一个概念。--人文与社会
  9. 俞孔坚,贾樟柯,刘家琨,韩寒,陈丹青,孙继伟:世博论坛暨第四届嘉定汽车论坛发言
    建筑 2009/11/27 | 阅读: 3415
    对话城市。目前这个版本只有1.俞孔坚演讲《“大脚”走向生态城市》(概述),3.刘家琨演讲《需要建设的不仅是房子》(概述),4.韩寒发言《汽车与现代城市生活》,5.陈丹青演讲《都市生活与人的品质》和发言后对话。以下内容待收录:2.贾樟柯演讲《河流与时间:传统江南风景的当代理解》。孙继伟为上海嘉定区区长,有回应。
  10. 朗西埃:从胜利的民主到罪恶的民主--民主之恨第1-4章
    思想 2013/01/19 | 阅读: 3420
    构成群众的个体要么对公共事务毫不关心,一到选举就投弃权票;要么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或按消费者一时心血来潮的想法参与选举。他们以直接组合起来的利益为名,用罢工和游行等手段反对那些旨在保证他们未来退休生活的措施;选举期间,他们完全听从个人喜好,看谁顺眼就选谁,仿佛在面包店选面包一样随便。结果就是"抗议式候选人"往往比"执政党候选人"获得更多选票。
  11. 汪晖:凤凰如何涅槃?--关于徐冰的《凤凰》
    艺术 2012/01/17 | 阅读: 3428
    正如革命、政治、反叛、持(吃)不同政见都可以作为商标为艺术作品的价格添砖加瓦,突破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政治的边界也同样成为艺术市场的流行理念。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徐冰突出了艺术的形式感,以一种区分的或保留艺术与生活的边界的方式呈现生活的样态。在一个劳动被彻底地"去主体化"的世界里,"生活世界"的去政治化必须以艺术的自主性加以改变。因此,重建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变成了艺术介入生活的前提。
  12. 齐泽克:占领运动、左翼复兴和今日马克思主义(对话)
    思想 2013/02/06 | 阅读: 3440
    马克思所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类型,不是用来分析某些社会领域的类型。它们是更重要的类型。它们组织起社会生活的总体。
  13. 汪晖:世界政治制度中“代表性”的缺失(访谈)
    思想 2012/08/23 | 阅读: 3451
    汪晖教授应托马斯·迈耶尔教授的邀请为《新社会》杂志做了一次访谈,讨论演讲中涉及的一些问题。本文是访谈的翻译稿,汪晖教授本人对译稿进行了核对和修改。
  14. 冯象:知识产权的终结
    法律 2012/03/21 | 阅读: 3475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instead of the often misnamed and misunderstood scapegoat, the "China model", it is two global trends, the internet and outsourcing, that have led to the historical clashing and overcoming of the law. As a result, important revisions to our conception and use of the law and a new faith in universalism must be contemplated.
  15. 阎学通:台湾与中国未来
    政治 2008/03/20 | 阅读: 3477
    2008年2月2日世纪大讲堂文字稿。阎学通,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成长在知识分子家庭的他,曾在黑龙江建设兵团度过九年劳动岁月,也曾在美国加州伯克莱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是中国国际关系学界中倡导科学方法论和预测国际形势的著名学者。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他曾成功预测2000年国民党下台和陈水扁当选,以及2004年陈水扁连任等。
  16. 汪晖:墓园·颠倒
    文学 2012/06/29 | 阅读: 3485
    2012年5月28日自纽约飞抵瑞典,入住乌普萨拉(Uppsala)瑞典高等研究院(SCAS)。研究院的主体部分是一所十八世纪的晚期建筑,即林奈宫(Linneanum),坐落在植物园内。我的寓所在植物园外的墓园一侧。5月29日,临窗而坐,眺望墓园,时差之中,恍若守墓人,随手涂鸦,录随感二则,其一题为《墓园·颠倒》。
  17. 陳映真:台灣的美國化改造
    书评 2013/07/06 | 阅读: 3488
    兩岸共有在戰後的不同時期受到以美國高教體系為中心的文化殖民主義強烈挑戰的經驗。當新殖民主義「合作精英」成為社會、民眾崇拜諂迎的對象;成為知識、文化界爭相豔羨模仿的對象,甚至成為一個社會思想、學術、價值體系的權威,問題就會十分嚴重了。
  18. 乔姆斯基:“阿拉伯世界失火了”--论埃及危机
    社会 2011/02/09 | 阅读: 3500
    乔姆斯基认为,埃及事件与1989年的俄罗斯有重大差异。华盛顿和它的同盟奉行着一个源远流长的原则--民主只有在符合策略与经济追求时才是可行的:在敌人的领地,某种程度的民主一点没问题,不过在自家后院,那还是先让民主乖乖听话再说。
  19. 李零:簡帛古書的整理與出版——第九期全國古籍整理出版編輯培訓班上的講話
    人文 2011/04/20 | 阅读: 3510
    2010年11月17日寫於北京藍旗營寓所,2010年11月18日上午在南京國瑞大酒店會議室演講
  20. 李零:说岳镇渎海--中国古代的山川祭祀
    历史 2012/01/04 | 阅读: 3555
    中国有个老传统,祭岳镇渎海,从秦汉到明清,历朝历代都祭。这个传统很重要,但清朝以后,逐渐被人遗忘,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
« 1 ... 24 25 26 (27) 28 29 30 ... 33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