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推荐阅读 按阅读顺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22 23 24 (25) 26 27 28 ... 33 »
文章
  1. 贺雪峰:就地权的逻辑答周其仁教授
    社会 2012/12/08 | 阅读: 2912
    批评与回应
  2. 默罕默德·哈桑:如何分辨「好阿拉伯人」与「坏阿拉伯人」
    政治 2011/03/25 | 阅读: 2930
    在利比亚战火蔓延之际,《新国际》特别翻译比利时合作媒体「调查行动」(Ivesstig'Action)网络的这篇访谈稿。本文受访者莫哈梅德.哈珊(Mohamed Hassan)生于非洲衣索比亚,是当今国际知名的阿拉伯世界地缘政治专家。
  3. 胡志德:重新思考中国近代"文"的简单化
    思想 2013/01/03 | 阅读: 2942
    本文考察1895 至1930年间,传统上被归结为文言文系统 的书面用语和以口头语或者白话文为基础的书面语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并讨论罗兰·巴特所提出的关于写作和文本的理论问题。
  4. 布拉莫尔:中国集体农业再评价
    经济 2012/09/01 | 阅读: 2944
    如何来衡量集体农业的好坏?因果关系的问题更是棘手:是集体化本身制约了中国的农业发展,抑或是营运集体农业的方式存在问题?另外,是否集体农业被解散并不是因为本身不好,而是由于其它各种各样的原因?
  5. 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经过
    历史 2006/12/05 | 阅读: 2959
    1582 年 ﹝明神宗万历十年﹞,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作“泰西字母”,以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这之后,有出于各种动机的多次罗马化努力。1957 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1958 年,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汉语拼音方案。1979 年,联合国决议以中国的汉语拼音作为中文译音标准。1982 年,中国汉语拼音通过 ISO 国际标准组织认定,成为汉语拼音的世界标准,但实际上WG拼法与汉语拼音同时使用。近年来,由于汉语拼音在文化社会各方面使用更为广泛,对懂得英语的人群来说,发音也和汉语普通话发音更为相近,世界各国纷纷放弃wade-giles拼法,使用汉语拼音,美国国家图书馆与各大学图书馆等主要研究机构都已经改用拼音。这篇文章讲述了50年代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过程,其核心问题是关于民族形式的讨论。--人文与社会
  6. 黄宗智:中国民事判决的过去和现在
    法律 2007/03/16 | 阅读: 2964
    清代和1949年后中国法庭判决民事纠纷的实际,十分不同于我们根据儒家或毛泽东时代的表达、或者形式主义-现代主义的理论预设所得出的图景。清代法律确实将民间调解和“无讼”的道德观念置于最显要的位置,但事实上它随后又制定了许多与那些观念有分歧的实用性规范来指导判决。当代中国的法律也强调调解,并在改革时期从西方引进了形式主义权利原则,但事实上它同样规定了与它们有分歧的实用性判决规范。清代和当代的案件档案都表明法庭其实时常判决。中国的法律方法,可以称之为“实用的道德主义”,它既强调道德观念(后来又引进了外来抽象原则),又优先考虑事实情形和解决实际问题。它立足于一种从事实到原则再回到事实的认识方法,和现代西方大陆法的形式主义认识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7. 邓力群:初到新疆的历程
    历史 2012/09/08 | 阅读: 2966
    从所历所为讲述新疆和平解放过程
  8. 陳映真:《幌馬車之歌》 代序文
    影视 书评 2013/01/22 | 阅读: 2966
    《幌馬車之歌》中的很多素材出現在侯孝賢導演的台灣經典電影《悲情城市》之中,侯孝賢曾回憶:"押房難友們唱的《幌馬車之歌》要有空間聲,所以特別開拔到金瓜石礦廢置的福利站空屋去唱
  9. 李零:黄泉路上蝶纷飞--怀念我敬爱的傅懋勣先生
    人文 2012/01/26 | 阅读: 2999
    我记得,[傅懋勣先生]身穿一件洗得发灰的中山装,像个烧锅炉的,说话非常客气,慈眉善目,和蔼可亲。每当我回忆起生活中的这一幕,常常会想起另一位老先生,邵循正先生。当年,我和张进京到他家做客,还是个中学生,他一点架子都没有,对我们这些毛头小子,和大人没两样,居然推心置腹,跟我们谈历史,还从书架上抽书,拿书给我们看。
  10. 刘昶:革命的普罗米修斯:民国时期的乡村教师
    社会 人文 2009/01/25 | 阅读: 3002
    在乡村中国,十九世纪末以来现代教育的发展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教育者群体,他们是公共学校的教师,他们的人数众多而且在不断增长,他们接受的主要是现代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而不是儒家经典的训练。绝大多数乡村教师是二十来岁的男性,他们多来自家境贫寒的农家,他们的年龄和背景使他们精力充沛并不满现状,而他们所受的教育训练和他们从事的职业,使他们成为乡村中拥有并传播现代知识的先锋阶层。但这些并不必然使他们成为激进的革命者,使他们变得激进和革命的其它重要因素是他们的穷困恶劣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以及他们周遭闭塞落后的环境。这些与他们所接受的现代科学教育和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形成极为强烈的对比。在很多地方是乡村教师建立了当地第一个党组织,最早在农民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并在乡村开展了最早的革命活动。根据笔者在广泛阅读相关史料时所做的估计,中共早期乡村党组织有70-80%是由乡村教师创建的,乡村教师充当了中国革命中这个普罗米修斯的角色
  11. 黄宗智:中国的小资产阶级和中间阶层:悖论的社会形态(修订稿)
    社会 2009/01/23 | 阅读: 3006
    中国的社会形态不应简单地套用“中产阶级”占最大多数的“美国模式”来理解,也不应等同于“无产阶级”占最大多数的古典马克思主义模式。
  12. 黄纪苏:在这个时刻
    影视 2012/03/19 | 阅读: 3013
    近日在网上什么地方看到,电视主持人胡紫薇(胡紫微)女士为她的重庆同行欢呼:重庆卫视又重新播放商业广告了(鄙人不能微博,无法核实,如与事实不符,当向胡女士道歉)。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几年前利用职务之便、闯入电视直播间将自己男人有外遇那点私事广告天下的,也是这位胡女士。估计她一分钱广告费也没付,便又重新走上了主持人的岗位。电视是当今中国最大的教育家,很不幸,这位教育家又是最大的教唆犯,罪恶深重。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引两段自己的话:如今亿万魂灵时刻听从钱召唤、中国社会在价值观上危若累卵的局面,那些调戏正气、羞辱智商、不把高级动物改造成低级动物决不罢休的栏目节目,实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漫议国家与文化》,载《文化纵横》2011年8月号) 由亿万劳动者出资、由各级政府掌控、由各路文化精英伙同各色男女流氓操办的大众传媒,都争先恐后地讴歌财富,肆无忌惮地嘲笑劳动,针扎锥刺着底层民众逼仄而灰暗的人生视界…文化的恶之花像黑衣女巫摇荡在道路两侧,欢送中华复兴的列车从阶级分化的丘陵地带直奔社会分裂的大峡谷。(《灯都灭了》载《凤凰周刊》2010年19期) 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工具,工具而已,本来是不必非当教唆犯的。之所以成了教唆犯,其实也是被绑架的结果。谁是绑架犯呢?是公共电视业的产业化或商业化。再引段自己的话:不过电视台广大职工也有他们的苦衷:我们也不想下三滥,但上面定了产业化大方向,下了收视率、广告收入硬指标,不下三路,我们不得下岗么?(《漫议国家与文化》,载《文化纵横》2011年8月号)作为“重庆经验”的一部分,重庆卫视在全国率先取消电视广告插播及其收入,同时撤下那些垃圾节目。这在道理上,无论美国的理还是德国的理,都是站得住的,但在实践上却遇到了难题:除了胡子薇的当地同行收入会下降、积极性会下滑外,最难的还是在于国家文化这些年除了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垃圾食品,基本就不生产别的食品了。还是引段自己的话。 前不久重庆地方电视台率先向窝藏这类节目的商业运营模式说不,代之以传统、红色的内容,这的确有点像当年解放军唱着军歌查封八大胡同,一时社会上议论纷纷。重庆市政府封文化发廊的门这并没错——政府再不去封门,人民有一天就会起来封政府的门。但封了文化发廊的门之后给人民提供什么样的文化食粮,这对整个国家体制真都是一个难题。革命文化那儿的《一条大河》肯定是不够用的,所以重庆方面把屈原、马丁路德金也都请了来。广结善缘无疑是对的——毛时代的革命文化之失,就在于不是积极扩编而是反复提纯,结果提得什么都不剩。但即使这样,恐怕也还是不够。《一条大河》《一条小路》固然是好东西,但都属过去时,与当代人的生活世界是有隔膜的,而且它只是遗赠而不是创造——创造即便不是人生的大部,起码也应是一半。可以说,由于这三十年国家(政府)没建设出任何称得上“文化”的文化来,这让国家中的有心之人、有志之士包括重庆方面难为无米之炊,只好拿过期食品去替换有毒食品。过期食品一般口感都嫌干硬,再加上政府的权力推广,这就极易凸出并放大国家机器强制的一面,甚至让人生妓院要改成经院的担忧。这样的担忧既包含误解,也可以理解。(《漫议国家与文化》)眼下,随着王立军事件的继续发酵,随着温家宝总理辞色的急转直下,随着重庆新领导 “不折腾”的就职宣示,“重庆经验”似乎戛然而止。但三十年发展所造成的全局性问题——让人无奈的物价、让人绝望的房价、让人咬牙切齿的官僚腐败、让人心惊目眩的贫富差距、让人废然兴叹的道德形势、让人都懒得再提公共影视垃圾——哪个也没跟着销声匿迹。而且,这些问题所合成的巨大危机正像深渊一样扩展,越来越逼近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未来命运。因此,包括重庆探索在内的、试图克服危机绕过深渊的各种有担当也有缺陷的努力,一天也不应停止,一刻也不能松懈。温总理那天说重庆方面需要反思,这很对。中国当代史的前、后三十年都走了弯路,都需要方方面面进行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开放是对文革的反思,重庆探索是对改革开放的反思。今天,当众人举着帽子舞者棍子一拥而上对重庆探索进行“反思”的时候,请别忘了对反思——包括胡女士所代表的那种“反思”——也做点反思。在这个方生方死的时刻,在这个炸药催着导火索、导火索催着打火机的时刻,在这个春花盼着春雨、春雨盼着春风的时刻,在这个一失足便成千古恨的时刻,让我们静下心,一起反思吧。 于2012年3月18日
  13. 施咏:评《琉球御座乐与中国音乐》
    音乐 书评 2007/03/14 | 阅读: 3040
    提起琉球音乐,难免想起那种三线伴奏的特殊的悠扬舒缓的曲调,虽然喜悦从容,但却蕴含着深重的哀伤。这篇书评不涉及琉球的民乐,而是介绍琉球王府接待明代官员演奏的乐曲,并没有谈及当地民乐的发展,但可籍此看到一些琉球文化历史的特点。御座乐的消失,就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Humanities.cn
  14. 罗伯特·布伦纳:全球生产能力过剩与1973年以来的美国经济史
    历史 经济 2012/12/18 | 阅读: 3045
    2005年6月,罗伯特·布伦纳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上提交了题为《美国经济向何处去?》的论文,文中分析美国20世纪90年代后年期的经济过热、2000-2001年的股市泡沫、股价崩盘和随后的经济衰退,以及后来的房地产泡沫和步履蹒跚的经济复苏背后的大趋势:美国经济并非真的一枝独秀,而是危机重重。
  15. 大卫·哈维:谈资本的逻辑与全球金融危机
    经济 2013/07/23 | 阅读: 3055
    英刊《社会主义评论》于2009年4月发表了对哈维题为《探索资本的逻辑》的访谈录,谈到了目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可能解决的途径,还谈到他组织的《资本论》在线阅读小组使越来越多的人对这本着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6. 吴飞:弑与孝
    人文 戏剧 影视 2009/09/28 | 阅读: 3063
    只要谈到现代中国的父亲问题,人们往往难以绕过鲁迅和弗洛伊德两个名字。
  17. 北岛:古老的敌意(修订稿)
    文学 2012/02/16 | 阅读: 3081
    7月20日,北岛在2011香港书展上作题为“古老的敌意”的演讲。他援引诗人里尔克《安魂曲》中的名句——“正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他认为一个好的写作者应该有意识地保持与所处时代、母语以及自身的某种紧张关系,并在演讲中批判“粉丝文化”。
  18. 黄宗智:国营公司与中国发展经验:“国家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 2012/11/28 | 阅读: 3083
    国家不应该进入市场盈利--这个基本认识前提在西方现代经济和政治思想中根深蒂固。本文将论证,它深深影响了人们对中国改革时期发展经验的理解,把其重要的动力解释为其严重的不足。它也排除了关于国营公司如何能够为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新思考。文章从一些关于中国政府(中央以及地方)在改革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基本事实的总结出发,回顾中西方"主流"经济学对它们的理解,然后论证政府以及其属下的国营公司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19. 赵毅衡:CONTESTING CONFUCIUS 争夺孔子
    书评 2007/04/12 | 阅读: 3094
    这是赵毅衡最近的一篇书评,谈法国汉学家Jean-François Billeter(中文名:毕来德)的书作,书名为 Contre François Jullien,《 反对佛朗索瓦·于连》。于连也叫朱利安,哲学兼汉学家,现任教于巴黎第七大学,当代思潮研究中心(Centre de la pensée contemporaine)主任、葛兰言研究中心(Centre Marcel-Granet)主任。高等师范学院毕业(1972-1977),曾于北京和上海大学(1975-1977)留学、资历丰厚,著作等身,是在西方普及中国哲学的重要角色。 毕来德的书中提出了对于连把中国哲学思想作为优越于西方的本质他者的批评。赵对于两者争论的主要观点是“于连把中国哲学非政治化,毕莱德把中国哲学政治化,恐怕都是基于普世化的西方原则。毕莱德的立足点是现代自由主义立场,这是近现代欧洲的产物,很难说是希腊思想。但是问题并不在于中国思想究竟是特殊的还是普世的-----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两者兼有。问题在于:一再向中国人重复,说中国文化曾经是今日依然是如此绝妙,可以治疗西方患上的的要命疾病,这种说法对中国人没有好处。这种说法对伏尔泰时代的欧洲有用,可能对于连的欧洲也有用,只是对于中国无益。”原载《新左翼评论》第44期 New Left Review 44, March-April 2007,中英文。最近增加中文稿,为赵毅衡本人译稿。
  20. 饶宗颐:涓子《琴心》考——由郭店雅琴谈老子门人的琴学
    音乐 2009/07/14 | 阅读: 3102
    湖北郭店一号楚墓出土有《老子》及儒家著述写本,引起国际的重视,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几次举行国际性的讨论会。规模最大的,要算今年(1999年)10月15一18日,在武汉大学珞珈山庄举行的研讨会,笔者有机会出席、接触到一些新发表的论文,复在编钟馆再作一次详细考察。归来之后,因草此文。
« 1 ... 22 23 24 (25) 26 27 28 ... 33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