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期刊专递

《经略》第七期目录与刊首语

《经略》第七期目录与刊首语

为什么世界显得如此不安全?是不安全的因素真的增加了?还是只不过是信息技术发达导致的灾难事件的传播放大?(文章阅读链接)
经略

《经略》第七期

2011年8月

目录

 

刊首语

不安全的世界 1

 

专题

种族主义与现代社会的脆弱
--挪威恐怖袭击的启示
 4

孙力舟

 

社交网络与英国骚乱 10

萧武

 

美债危机将对全球带来连锁影响 15

马立特

 

地缘系统工程与动车事件 19

贾晋京

 

是什么让动车与PX化工变得不安全? 29

赵希渝

 

战略

毛主义对全球穷人前所未有的影响力 34

潘卡•米什拉 《卫报》2011年7月19日

巴勒斯坦入联冲击波 37

卡尔•维克 《时代》网站2011年8月15日

超级城市拖累发展 38

《经济学人》2011年8月13日

叙利亚博弈的关键:土耳其 39

托尼•卡隆 《时代》网站 2011年8月15日

欧盟,真正的欧洲病夫? 41

欧洲志网站2011年8月5日

 

读评

邱会作回忆录读后感 44

萧武

 

俄罗斯近年来的几个战争片 48

张晓波

 

时评

反哺模式与婚姻法 56

赵晓力

 

坐月子的玄机 61

小水瓶

 

统一福利身份改善再分配 66

欧树军

 

方正砸碑、都兰开猎和多元文化 69

刘夙

 

研究

北京历史上的城市排水和洪水治理 73

金郡眉

 

天堂还是地狱--抑或人间? 81

革命万岁

 

从萌芽到分裂:生态学思想简史 93

隐侠

 

图志


世界与中国(三):为什么不安全 99

湛卢 

 

 

刊首语

不安全的世界

世界正显得越来越"不安全"。

7月末的挪威枪击事件和中国温州动车追尾事故,都造成"不安全感"的大扩散。8月的全球股市连续暴跌和食品价格上涨,又造成了市场恐慌的弥漫。从空间来看,美、欧、日经济无一不是深陷危机,甚至中国经济也面临种种不稳定因素,全球经济似乎没有一处"避风港"。从时间来看,不安全感似乎从21世纪以来逐步累积,2001年的"9•11" 事件之后,"恐怖主义"显得日益泛滥,威胁到各个国家;最近三年的汶川地震、日本核泄漏、三峡大坝质疑等,又从各个角度打击着人们对安全的信心。甚至不妨认为,电影《2012》之所以"引爆流行",也是"不安全感"造成的焦虑所致。

为什么世界显得如此不安全?是不安全的因素真的增加了?还是只不过是信息技术发达导致的灾难事件的传播放大?

种种"不安全"表象的背后,其实都有着一股力量,就是以标准化、系统化为基础的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共同生存秩序的演化规律的力量。现在,世界的不安全因素不能说增加了,但的确形式不同了--信息技术的确把全球每个角落的灾难都做了充分报道甚至演绎,但根本上还是人类自身的不安全感增加了。

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而这种工业社会的生存方式,是建立在工业体系基础上的;工业品的贸易,又以现代的信用货币体系为支撑。西方的崛起,原本是工业化的崛起,但随着斗转星移,时移世易,"世界工厂"的殊荣已转移至东方的中国。西方不再是全球工业体系的中心,但西方依然是货币权力的控制者和商品交易所的所在。这样,就导致了全球生产制造中心和金融与贸易中心的分离,这就意味着大部分商品的贸易所使用的不是生产国的货币。随着货币发行国的生产能力变得不足以支撑其发行的货币数额,这个体系必然要崩溃。这就是本次经济危机的由来。

当经济危机袭击欧美时,就必然引发种种社会问题,比如福利社会体系走向破产的英国发生了骚乱,而挪威的极右分子把枪口对准了主张包容外来移民的同胞......经济危机从来就不会单纯只引起经济后果,1930年代的经济危机引起的后果就包括欧洲、日本极右势力的抬头,直至走向法西斯主义。本次经济危机的后果也必将十分深远,比如美债危机所导致的后果就可能包括粮价飞涨从而引起全球动荡。

上述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当代"全球系统工程"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但这并非意味着当代社会的风险就比过去增加了。实际上,与古代社会相比,当代社会发生欧洲中世纪黑死病那样的大规模疾疫的风险为零;与60年前相比,发生世界大战的风险也基本降到零。类似这样的风险的降低,都要归功于各领域的系统化程度提高。尽管不能断言风险实际上是降低了,但可以断言,风险的表现形式因系统化而不同了。

实际上,我们所生存的宇宙,本身就是暴烈的,地球每天都在面临因宇宙灾难而毁灭的风险,只不过你不在意。大众传播在引导着你的环境感知,但更根本的,其实是人类对世界认知图景的变化。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科学的世界图景曾经是"牛顿式"的确定的、可知的,因而是稳定预期的、安全的;而当代科学对世界的认知,已然变为概率的、混沌的、不可知的,相对于人的生理性的心理结构而言,就是不可控、不安全的。科学图景的变化,本身是二百年来工业体系提高的写照,也是人类面临的进化心理问题:古代社会人的生活环境变化很慢,周围的一切又容易认知,因此人的心理形成了相应的适应性。但现代社会,技术使人类的生活环境飞速发生变化,人不得不去努力适应。这也是不安全感的产生基础。但,我们可能退回古代社会吗?系统工程的规律恰恰在于:只有更高程度的系统化,才能带来动态安全。

这个"不安全"的世界,一方面是全球层面上格局的变化所致,另一方面由个人层面上面对的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带来。然而观察我们自己的处境,却可以发现,我们正好处在全球格局变化中更可能受益的一方,因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工厂最多的地方。当欧美都在希望中国伸出援助之手时,我们面对的"不安全"实际上要远小于西方的不安全。中国将在这个不安全的世界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在目前看来已成规律性的趋势。关键是我们如何扮演好这个角色?这就需要在个人层面上,每个人都要对世界、对自身的位置有正确的认识。

认识这个世界、提高我们自身,是这种环境下必然的适应路线。如何做到认识世界、提高我们自身呢?这正是本期《经略》专题"不安全的世界"所思考的问题。

网刊下载:www.aetas.cn/read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25/2728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2728

湛卢:世界与中国(三):为什么不安全 金郡眉:北京历史上的城市排水和洪水治理
相关文章
《经略》2011年第1期(创刊号)
经略网刊第2期
《经略》网刊第四期
经略网刊第005期
湛卢:世界与中国(一):数据与事实
湛卢:一百七十年来的西方(图志)
《经略》第六期目录--附部分文章链接
朱苏力:死刑存废问题
湛卢:世界与中国(二):社会健康状况
石千塘:南海若干基本问题简述
贾晋京:全球视野中南海的战略重要性
湛卢:世界与中国(三):为什么不安全
孙力舟:种族主义与现代社会的脆弱--挪威恐怖袭击的启示
潘卡·米什拉:毛主义对全球穷人前所未有的影响力
卡尔·维克:巴勒斯坦入联冲击波
托尼·卡隆:叙利亚博弈的关键:土耳其
《欧洲志》:欧盟,真正的欧洲病夫?
《经略》第八期
《经略》第十期
马修•康提内蒂:美国混乱的根源
经略十一期
经略13期目录+全文链接
经略第十四期目录+全文链接
赵亚赟:中国应该有自己的"黑水"吗?
《经略》第16期目录
《经略》第二十期目录与刊首语
里毕奇:无形战争的幽灵
《经略》第二十一期目录与刊首语
中美安全认知项目:美国民众深度忧虑中国经济实力--对华政策:美国民众和专家意见不一
《经略》 2013年3月号 (总第25期)
《经略》第26期目录与刊首语
马修·古德温:英国、伊斯兰和世代斗争
经略27期目录刊首语
《经略》网刊第28期
《经略》第二十九期目录刊首语
《经略》第30期
《经略》第37期目录与刊首语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