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卷首语 1
专题 全球视野中的南海 3
全球视野中南海的战略重要性 3
南海若干基本问题简述 14
越南的中国阴谋论 21
战略 24
站在十字路口的美国情报部门 24
克林顿的十四条救国方针 26
欧洲的低生育率:还有理由担忧吗? 28
时评 32
浅谈苏联海军航空母舰的使用 32
南苏丹问题的由来 40
美国“新政时代”的启示 45
读评 53
基辛格的《论中国》 53
什么样的保守主义支持坐月子? 56
进化论岂是私有制的挡箭牌? 58
所谓“国家主义”
——读许纪霖先生的新作 61
走向1921 64
“国王的演讲” 68
特稿 72
死刑存废问题 72
图志 77
世界与中国(二):社会健康状况 77

陆游诗曰:位卑未敢忘忧国。《经略》本着这一精神来到世间。
自 己来办一本电子杂志,这个想法来自于发起者们对2010年发生的诸多事件的观察和反思。我们发现,我们所面临的世界正逐渐被一张大幕笼罩,而这张大幕就是 舆论一致的媒体。报刊、电视、网络,不同形式、不同背景的媒体,不仅设置议程,而且对同一个议题的立场已经越来越趋向于统一。毫不夸张地说,媒体人曾经憧 憬的以媒体作为"第四种权力"的时代已经到来。但媒体人发言变得越来越容易并不意味着"公共性"的建立,相反,在这个媒体时代,不仅真正的问题往往被娱乐 和炒作所遮蔽,"真相"也会被量身定制。我们发现,搭建一个新的平台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搭 建一个新平台干什么呢?当然不是为了我们自己能够发出声音。可以说,这个网刊的每个发起人都不缺乏发出自己声音的渠道。搭建这个新平台,也不是为了在一个 小圈子里自娱自乐。我们想做的是将散落在各处的对时代秩序的严肃思考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能够给人以思想启发的信息与知识来源。
在古代与近代,"经略"都曾经是品级不低的官职名称。但《经略》的创办者或执教于高校,或任职于媒体,或混迹于江湖,与"经略"这一官位风马牛不相及。但我们始终关注着时代秩序的演变,关注着不同人群对这一秩序各个层面的经营和筹划--即作为动词的"经略"。
古人以"身-家-国-天下"来概括一个人生活所处的各个层面的秩序。在今天,这四个层面亦然清晰可辨,但也变得更加复杂:首先,在家与国之间,出现了一个被 称为"社会"的层面,对原来家-国共通的伦理法则产生极大的排斥;其次,时代秩序不同层面之间壅塞不通,摩擦乃至冲突广泛存在。生活在剧烈变动中的中国, 我们对这种摩擦乃至冲突有着最为痛切的体会。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矛盾和冲突是历史前进的动力,由矛盾和冲突而产生的焦虑会逼迫思想克服其懒惰的状态,运动 起来,对时代的各种问题作出回应。
正如其名字所透露出来的那样,《经略》本身就预设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它试图远离对单一价值原则的机械运用以及为反对而反对、为批判而批判的立场表演。在 我们看来,彻底摧毁一个旧世界,然后在白纸上"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只是一种从未成为现实的想像--即便是被这种想象牵引过的二十世纪的中国革命,它的每 一个步伐也都是在与历史的反复对话中迈进,而且在其落幕之后,还被一些人认为根本没有超越旧世界,反而是更深地陷入了旧世界。但由于思想环境的逼仄,当代 各种各样的"主义"的持有者都可能秉持一种"推倒重来"的心态,而这就可能导致思想的懒惰,不是脚踏实地对问题本身做研究,而是想象时代的问题可以有一劳 永逸的解决,并将希望寄托在过去或者舶来的范例上。
毋 庸置疑,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场,这一立场无疑会对其观察、讨论其他问题产生重要影响。我们也不能例外。但我们希望做到的是,能够尽可能地面向真实世界 来认真思考,为公众提供一种不同的视野、角度乃至意见,并在此基础上打开对具体问题的讨论空间。因此,读者在这里看到的,也许不会是答案,而是一个展开问 题的过程,因为我们相信,答案不在某一个人心里,而要从讨论之中形成,《经略》的意义在于提出问题并发起讨论。
愿更多有意于此的人加入这个平台,共同直面时代问题。我们相信,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并不孤单。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25/2673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2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