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政治

中美安全认知项目:美国民众深度忧虑中国经济实力--对华政策:美国民众和专家意见不一

经略第二十一期,译/经略-独家网编译组;原文地址http://www.pewglobal.org/2012/09/18/u-s-public-experts-differ-on-china-policies/
由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EIP)、皮尤研究中心、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RCCC)、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CSCPA)共同完成的"中美安全认知项目"调研报告。

概览

 

*来自五个专家组,总数为305人

中国是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的关键外交政策议题,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和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都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对华强硬",而美国民众则对中国和美国对华政策毁誉参半。

约2/3美国民众认为中美关系良好,大部分美国民众认为中国是竞争者而非敌人。同时,大多数美国民众认为亚州国家制定外交政策时不顾他国利益,美国不可以信任中国。

关于如何处理对华关系,许多民众认为在经济议题上对华强硬是美国的当务之急,而有相同数量的民众认为应以加强双边关系为重。

尽管美国民众对中美关系的总体评价是肯定的,但很明显,他们仍对中国经济实力增长及对美国产生的影响有所忧虑。大多数美国民众认为,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外债,挤占美国的就业机会,而美国对华有贸易赤字,这些都是严重的问题。约半数美国民众认为,亚洲国家崛起为世界强国对美国构成重要威胁。

相比之下,美国外交事务专家远不像普通民众那样担心中国的崛起。退休军官除外,只有约三成的受访专家认为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是重大威胁。将美国对华贸易赤字视作严重问题的比例,在受访专家中只占四成以下,而在民众中约占六成。对中国挤占美国就业机会表示担忧的专家则更少。此外,专家更倾向于支持加强对华关系,而非在经济议题上对华强硬,这一点与普通民众意见不同。

关于美国应当如何在国际社会自处,民众意见也与专家意见产生分歧。当被问及美国是应当与他国分担领导权,还是应做唯一的领导者,抑或不应充当领导角色时,大部分民众和专家都选择与他国分担领导权。而在同意美国分担领导权的受访者中,62%的民众认为美国不应享有超越其他领导国家的主导权。相比之下,大部分退休军官,学者,政府官员和商业、贸易精英都认为美国应当在领导国家中掌握主导权。在来自新闻媒体的受访者中,意见不太统一。

上述是皮尤研究中心全球民意调查项目对美国民众和政界、商界、学界、军界和传媒界外事专家进行相关调查得出的主要结果。该调查也是中美安全认知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的合作者还有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和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

对普通民众的调查时间是2012年4月30日至5月13日,受访者为1004名成年人。对精英的调查时间是2012年3月1日至5月20日,受访者为305名外事专家,包括54名来自行政和立法机构的政府官员,52名退休军官,74名商业和贸易精英,93名学者、智库专家和NGO官员,32名记者、编辑和评论员。尽管受访者不能代表所有的美国外事专家,但也可以反映出负责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的高层人士的态度。

中国被普遍视作竞争者,不值得美国信任

美国民众和五类专家普遍将中国视作美国的竞争者,将中国视作伙伴或敌人的都很少。不过,民众比专家更倾向于给中国贴上敌人的标签;持此消极观点的民众占15%,而专家中的比例则少于3%。

同时,美国民众和专家都认为中国不值得信任。只有26%的民众和不超过1/3的专家受访者称,美国可以高度或一定程度信任中国。相比之下,一半以上的民众和专家认为美国可以信任英国、日本、法国、以色列和印度。

此外,只有1/3民众和少于1/3专家相信中国制定外交政策时会顾及其他国家的利益。在五类外事专家中,学者最倾向于这一观点,但仍有59%的受访学者认为中国不顾他国利益。相比之下,绝大多数美国民众和专家都相信,美国制定外交政策时会顾及他国利益。

总体来讲,年轻人对中国的看法比其他年龄段更加积极。30岁以下的受访者中超过四成(43%)认为中国值得信任,而更高的年龄段中这一比例少于1/4。年轻的受访者比年长的受访者更倾向于认为中国制定外交政策时会顾及他国利益。而且,尽管约占总数2/3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美国的竞争者,18-29岁和30-49岁年龄段的受访者更倾向于将中国视作伙伴(分别有22%和19%),这一比例远高于50-64岁和65岁以上年龄段的受访者(分别有12%和7%)。

奥巴马的中国政策

    受访者中,约九成的政府官员和至少六成的新闻从业人员,学者和商业、贸易精英认可奥巴马处理外交政策的方式。然而,奥巴马在退休军官中得分较低,大部分退休军官都表示不认可奥巴马的做法。

在评估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时,退休军官提出的批评意见也比其他受访者多。大约半数的退休军官认为奥巴马对华不够强硬,只有35%的退休军官认为奥巴马的对华政策基本正确。相比之下,其他四类专家受访者中,大多数都认可奥巴马的对华政策,而且政府官员、学者和新闻媒体受访者认可的比例高于2/3。

在受访的民众中,认为奥巴马对华不够强硬的比认为奥巴马对华政策基本正确的稍微多一点(分别占45%和39%)。要求总统采取更加强硬措施的受访者比例,共和党是民主党的近两倍(分别是65%和35%);无党派人士中这一比例是49%。

不同党派对中国崛起的意见分歧

关于中国崛起的影响,共和党成员的担忧比民主党成员严重得多。受访者中,六成共和党成员认为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会给美国造成重大威胁,而只有48%的民主党成员这么认为。此外,将美国对华贸易赤字、中国挤占美国就业机会和持有大量美国外债视为严重问题的共和党成员也比民主党成员多得多。

共和党人也更倾向于赞成在经济和贸易议题上对华强硬,而民主党人更倾向于将加强中美关系作为首要任务。受访者中,约2/3共和党成员(68%)称对华强硬十分重要,这一比例在民主党中是53%;48%的共和党成员把加强双边关系视为首要任务,而民主党中持这一观点的占59%。

其他要点

  • 美国主要将中国视作经济威胁而非军事威胁;59%受访者称中国的经济实力最令其担忧,而只有28%认为军事方面可能更令人担忧。
  • 无论具体类别,大多数专家都相信,经济发展会使中国更加民主。
  • 至少七成美国人用勤劳(93%)、有竞争力(89%)、有创造力(73%)来描述中国人。大部分受访者也用上述特征描述美国人,不过认为美国人勤劳的(78%)比认为中国人勤劳的少。
  • 当被问及哪国是美国最大的威胁这一开放性问题时,回答"中国"的民众最多,约占1/4(26%);回答"伊朗"和"朝鲜"的分别占16%和13%。五个类别的专家在这一问题上意见不一。
  • 假如中国大陆在台湾未单方面宣布独立的前提下对台使用武力,大部分专家都支持美国使用武力保卫台湾。然而,假如大陆使用武力是以台湾单方面宣布独立为前提,半数以上的专家反对美国使用武力保卫台湾。
  • 无论具体类别,大多数专家认为,长期来看美国维持主导性霸权会使世界更加稳定。不过,也有包括45%的商业和贸易精英在内的不少专家称,中美之间的权力均衡更利于稳定。

许多专家还提到,中美联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传染性疾病、中东动荡和朝鲜半岛安全问题等共同威胁可以作为双边合作的渠道。此外,所有类别的专家都同意,两个世界强国间的知识交流和人员交流--从文化往来到联合科研--可以促进双边关系。

许多专家还提到,中美联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传染性疾病、中东动荡和朝鲜半岛安全问题等共同威胁可以作为双边合作的渠道。此外,所有类别的专家都同意,两个世界强国间的知识交流和人员交流--从文化往来到联合科研--可以促进双边关系。

此外,各类别的受访专家都对中美在世界其他区域施加影响力的权力斗争表示担忧,许多专家还指出中美因朝鲜或伊朗等第三方的行为而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而商贸精英则将经济议题--如贸易战、知识产权侵权和人民币估值等--视为最可能损害中美关系的原因。

此外,各类别的受访专家都对中美在世界其他区域施加影响力的权力斗争表示担忧,许多专家还指出中美因朝鲜或伊朗等第三方的行为而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而商贸精英则将经济议题--如贸易战、知识产权侵权和人民币估值等--视为最可能损害中美关系的原因。

而商贸精英则将经济议题--如贸易战、知识产权侵权和人民币估值等--视为最可能损害中美关系的原因。

 

    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崛起是21世纪的重要变化之一。随着中国影响力在亚洲和其他地区不断增加,美国的经济、外交和军事决策者则要努力应对中国崛起对美国自身及国际权力分配的影响。美国民众对全球经济的持续忧虑和对中国经济实力增长的认可,一定程度上使其对美国全球领导者地位的不确定感逐渐增强。有迹象表明,中国的军事力量和外交影响力还会继续增强,因此2012年总统选举的外交政策辩论中两大强国间的安全关系成为一个核心议题,而今后数年间亦会如此。

在此背景下,由华盛顿和北京的前沿研究机构联合进行的、独树一帜的中美安全认知项目于2011年启动。参与项目组的美方成员包括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EIP)、皮尤研究中心和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中方成员包括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RCCC)和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CSCPA),后者是一个以安全领域研究为主的全国性非盈利的市民社会团体。

之所以进行本项目,是因为研究者认识到,在许多分析家眼中日益动荡不稳的中美双边安全关系越来越受到两国民众和精英态度的影响,在中国尤其如此。本项目旨在获取超党派的相关政策数据,洞察民众和精英态度不断演变的内容和影响,以便于决策者致力于降低未来双边关系发生严重危机或冲突的可能性。本项目将发掘和分析民众和五类精英--政界、商界、学界、军界和传媒界--对国家安全议题的看法,内容从中美两国在全球和亚洲地区的权力的性质,到两国对对方国民性的认知,内涵广泛。

皮尤研究中心经与CEIP和基辛格研究所协商,对美国精英和民众进行了调查;同时,RCCC和CSCPA共同在中国进行类似调查。此皮尤研究中心的项目报告包含美方调查的初步结果,包括美国民众和美国外交事务专家的观点。项目的进一步报告会将中方平行调查的结果纳入其中。

此外,作为项目的一部分,项目组将在华盛顿和北京分别举行研讨会,邀请中美关系研究的知名专家和项目受访专家代表深入讨论调查结果及其对中美两国政策的影响。研讨会之后,CEIP、基辛格研究所和CSCPA将共同发布项目最终报告。本项目的长期目标是将调查和研讨常规化,以勾勒出较长时间段内国家安全领域的中美相互认知的变化趋势。

我们相信,在中美两国进行的调查将为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议题提供独特的视角,以洞悉两国安全政策和安全实践背后的依据。希望相关调查结果有助于决策者、媒体和全球民众理解中美关系的重要议题。

关于中美安全认知项目

    中美安全认知项目是中美双方共五家机构的合作项目。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为美国的民众和外交政策专家调查提供资助,并确保中美交流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为项目提供额外资助。

下列机构为此项目共同合作: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是非营利的民间组织,以促进各国间的合作并致力于推动美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宗旨。基金会成立于1910年,其工作的开展讲求实效性,且不受任何党派控制。基金会拥有第一个全球化智库,在华盛顿、莫斯科、北京、贝鲁特和布鲁塞尔均设有办公机构。这五个地点覆盖了世界治理的中心,以及其政治进程和国际政策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近期国际和平和经济发展走向的地区。在北京和华盛顿的卡内基亚洲项目就亚太地区经济、安全和政治发展的复杂情况向决策者提供清晰、准确的分析。

    皮尤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 年,是提供塑造美国和世界的议题、观点和趋势的相关信息的"事实库"。作为中立的数据和分析来源,皮尤研究中心不持政策立场。皮尤研究中心是皮尤慈善信托基金的附属机构。研究中心的成果被决策者、记者和学者广泛援引,并被用来支持各种政策诉求。皮尤全球民意调查项目对世界各地的民众意见进行调查,内容从民众对自己生活状态的评价到民众对世界现状和当前重要议题的看法,涵盖广泛。目前该项目已经在59个国家进行采访超过30万人次。

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成立于2008年,致力于促进对中美关系及其对两国和世界影响的深刻认识。为此,研究所分析中美双方行为模式和世界观背后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因素。研究所不受党派控制,致力于加深中美的相互了解。

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是全国性非营利市民社会团体,由从事国际关系、台湾问题和文化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组成。促进会于2011年1月5日在北京成立,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通过研究、传播和交流中国战略文化鼓励海峡两岸的和平发展,

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成立于 1988 年,是自筹经费的非营利学术机构,就包括中国对外关系在内的广泛议题在中国进行缜密量化的采访和调查。研究中心致力于促进中国的严谨的社会科学研究,为学者、政府机构和商业团体提供系统的社会、经济数据,促进中国社会科学领域融入国际学术界,并为在中国进行研究的中国和国际学者提供组织协助。

第一章  美国如何看待中国

美国人对中美关系的总体评价是肯定的,约2/3认为两国关系总体良好。不过,大多数受访者将中国视作竞争者,很少有人觉得美国可以信任中国。

此外,只有1/3美国人认为中国制定外交政策时会顾及其他国家的利益。相比之下,八成受访者认为美国会顾及他国利益。

受访的五类专家大多与民众一样,对中国抱有不信任的看法,并将中国视作美国的竞争者。同样,大多数专家也认为中国制定外交政策时不顾他国利益。

当被问及中国人是否具备一系列正面和负面特征时,七成以上受访民众称中国人勤劳、有竞争力、有创造力。鲜有受访者用傲慢、自私、粗鲁和暴力等负面特征描述中国人。

中国被视为竞争对手

大多数美国人将中国视为美国的竞争者,66%的受访者持此观点,而认为中国是伙伴的(16%)和认为中国是敌人的(15%)比例相当。

认为中国是竞争者的看法在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中尤为普遍,比例占到近八成(78%)。受过一些大学教育的受访者和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受访者中,视中国为竞争者的比例分别是67%和56%。

专家与民众观点类似,也倾向于将中国视为美国的竞争者,占专家受访者的3/4以上;只有低于22%的专家称中国是伙伴。专家受访者中几乎没有人将中国贴上敌人的标签。

大多数受访者称美国不能信任中国

 

约2/3民众(68%)称美国不能太过信任中国或美国完全不能信任中国,只有26%认为中国非常值得信任或一定程度上值得信任。在选项的九个国家中,只有巴基斯坦被视作比中国更不值得信任--10%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可以信任巴基斯坦。信任沙特阿拉伯的受访者比例和信任中国的差不多低。半数或以上的受访者称美国可以信任英国(78%)、日本(62%)、法国(59%)、以色列(56%)和印度(50%)。

年轻的受访者比年长的受访者对中国的信任度高。超过四成30岁以下年龄段的受访者称美国可以信任中国(43%),而这一比例在更高年龄段的受访者中只占不到1/4。

同样,民主党成员也比共和党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对中国的信任度高,不过三类受访者中都有至少60%称美国不能信任中国。超过1/3的民主党成员(36%)认为中国值得信任,这一比例在共和党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中分别是24%和21%。

专家受访者也对中国普遍缺乏信任,少于1/3的专家称美国可以信任中国,而超过65%的绝对多数称中国不值得信任。相比之下,几乎所有专家都认为英国和日本值得信任,大多数专家也信任法国、以色列和印度。

与民众观点不同的是,半数或以上的政府官员、退休军官、商贸精英和媒体从业人员认为美国可以信任沙特阿拉伯;超过四成的学者也持有同样观点。

中国的外交政策途径

约六成美国人(59%)称中国制定外交政策时不顾他国利益,只有1/3认为中国会顾及他国利益。相比之下,80%受访者称美国会顾及他国利益,只有17%认为美国不会。

认为中国会顾及他国利益的观点在年轻人中比较普遍,在30岁以下年龄段的受访者中占41%。而在30-49岁、50-64岁和65岁及以上年龄段分别占31%、33%和29%,均少于1/3。
    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对中国外交政策途径认知的因素之一。只有23%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会顾及他国利益,而72%都认为中国不会。相比之下,34%受过一些大学教育的受访者和40%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会顾及他国利益,认为中国制定外交政策时不顾他国利益的在受过一些大学教育的和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受访者中则分别占56%和54%。

大多数专家也认为中国不顾他国利益,不过,持相反意见的受访者在学者类专家中虽为少数但比例却不低(41%)。其他四类专家中认为中国会顾及他国利益的都少于三成,商贸精英和退休军官中只占21%。与民众一样,绝大多数专家相信美国制定外交政策时会顾及他国利益。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勤奋、有竞争力

至少七成美国人用勤劳(93%)、有竞争力(89%)、有创造力(73%)来描述中国人;占微弱多数的受访者称中国人是民族主义的(63%)和现代的(57%),还有49%认为中国人是老练的。

认为中国人具备好斗(43%)、贪婪(40%)、傲慢(36%)、自私(31%)、粗鲁(28%)和暴力(24%)等负面特征的受访者较少。同样,认为中国人具备诚信(44%)、宽容(38%)和慷慨(28%)等正面特征的也不多。

美国人也觉得自己勤劳(78%),不过认为美国人勤劳的受访者比例比认为中国人勤劳的低。另一方面,更多受访者认为美国人是现代的(84%)和有创造力的(82%),比认为中国人是现代的和有创造力的比例高。不过认为美国人有竞争力和民族主义的受访者比例和认为中国人具有这两种特征的差不多。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美国人具备慷慨(78%)、宽容(68%)、诚信(64%)和老练(61%)等正面特征。不过,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美国人贪婪(68%)、傲慢(63%)、自私(62%)、好斗(58%)和粗鲁(51%)。

第二章  威胁和担忧

美国人对中国经济实力的担忧甚于对中国军事力量的担忧。绝大多数受访者称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外债,挤占美国就业机会,及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对美国来讲都是严重的问题,正反映出这一点。

尽管如此,美国人并未把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列为美国的首要威胁。更多受访者把伊朗、朝鲜核项目,伊斯兰极端主义团体,国际金融不稳定和墨西哥毒品暴力等全球性议题而非中国的挑战视作美国的主要威胁。

当被问及哪个国家对美国的威胁最大时,约1/4受访民众回答"中国",比回答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回答"伊朗"和"朝鲜"为最大威胁的分别占16%和13%。

与民众一样,退休军官列举美国的最大威胁时,中国排在首位。相比之下,政府官员、商贸精英和媒体从业者回答最多的是伊朗。学者中指名中国和伊朗为最大威胁的数量相当。

受访专家对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的担忧普遍比民众轻。所有类别的专家都将国际金融不稳定列为首要威胁,大多数专家也将伊斯兰极端主义和巴基斯坦政治动荡视为美国的重大威胁。

全球性威胁

    约半数美国人(52%)认为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对美国利益是重大威胁,35%将其视作轻微威胁,还有9%认为不是威胁。不过相比于其他国际威胁,中国崛起并未列入民众最担忧的项目之中,超过六成受访者将伊朗核项目(70%)、伊斯兰极端主义团体(70%)、朝鲜核项目(69%)、国际金融不稳定(65%)和墨西哥毒品暴力(61%)视作美国的重大威胁。

年长的美国人和共和党成员对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尤为担忧。约六成50-64岁年龄段(62%)和65岁及以上年龄段(5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崛起是美国的重大威胁,这一比例在30-49岁年龄段和30岁以下年龄段的受访者中只有48%和43%。同样,60%的共和党成员将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视为重大威胁,而48%的民主党成员持相同观点。

除退休官员外,很少有专家将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视为重大威胁。少于1/3的政府官员、商贸精英、学者和媒体从业者将中国崛起视为威胁,但有46%的退休军官持这一观点。

所有类别专家最担忧的都是国际金融不稳定,将之视为美国重大威胁的至少占八成。专家普遍比民众更加担忧巴基斯坦政治动荡,但外事专家对墨西哥毒品暴力和朝鲜核项目的担忧比民众低得多。

中国被视作威胁最大的国家

当被问及哪个国家对美国威胁最大这一开放性问题时,回答"中国"的受访者(26%)最多。提及频率第二的国家是伊朗,有16%的民众将其视为最大威胁,还有13%认为是朝鲜。

在皮尤公众与媒体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 for the People & the Press )2012年1月所做的一项调查中,伊朗被视作对美国威胁最大的国家,回答"伊朗"的受访者占28%,回答"中国"的占22%(参见《公众关注度:赤字上升,恐怖主义下降(Public Priorities: Deficit Rising, Terrorism Slipping》,皮尤公众与媒体研究中心2012年1月23日发布)。

共和党成员比民主党成员更倾向于列举中国为对美国威胁最大的国家。约三成共和党成员(31%)回答"中国",而回答"中国"的民主党成员只有21%,还有28%的无党派人士持上述观点。把伊朗列举为对美国威胁最大的国家的共和党成员比例也比民主党成员和无党派人士高(分别是26%,13%和16%)。

五类专家在此问题上意见不一致。退休军官指出中国是对美国威胁最大的国家的最多,占半数,其他四类专家中则少于三成。还有38%的退休军官回答"伊朗"。学者中回答"中国"的和回答"伊朗的"同样多,商贸精英和媒体从业者回答"伊朗"的比回答"中国"的比例高一倍。政府官员回答最多的也是伊朗。

中国的经济实力

 

受访民众主要将中国视为经济威胁而非军事威胁,59%表示对中国的经济实力更担忧,而对中国的军事力量更担忧的占28%。

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中,担忧中国经济实力的比例是担忧中国军事力量的四倍(分别为70%和16%);受过一些大学教育的受访者中,担忧中国经济实力的比例是担忧中国军事力量的两倍多(分别为63%和26%)。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受访者意见较为分散,49%更担忧中国的经济实力,38%称中国的军事力量是更大的威胁。

尽管民众对中国经济实力普遍担忧,大多数专家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都持积极态度。无论具体类别,大多数专家都相信,经济增长会使中国更加民主。

外债、贸易赤字和就业机会流失为最大担忧

    约八成受访者(78%)认为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外债对美国来讲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大多数受访者还认为中国挤占美国就业机会(71%)和美国对华贸易赤字(61%)对美国来讲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除了上述经济方面的担忧外,约半数受访者还将中国对全球环境的影响(50%)、来自中国的黑客攻击(50%)、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力量(49%)和中国的人权政策(48%)视为重大问题。只有27%的受访者对两岸关系表达了类似的担忧。

共和党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比民主党成员更加担忧与中国相关的经济议题。例如,71%的共和党成员和66%的无党派人士称美国对华贸易赤字是严重问题,而只有略超过半数民主党成员(54%)对此表示担忧。尽管总体来讲将中国挤占美国就业机会和持有大量美国外债视为严重问题的受访者占绝大多数,其比例在民主党成员中相对较低。

相比之下,民主党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比共和党成员更倾向于认为中国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是重大问题;54%民主党成员和53%无党派人士持此观点,而只有41%共和党成员持此观点。

总体来讲,外事专家对与中国相关的议题的担忧比普通民众少得多。例如,认为中国挤占美国就业机会、美国对华贸易赤字、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力量和中国的人权政策对美国来讲是严重问题的专家还不到四成。

调查共涉及11项议题,其中中国侵犯知识产权、南海领土争端和中国的汇率政策3项只采访了专家而未采访民众,而只有来自中国的黑客攻击一项被至少半数的专家视为严重问题。退休军官对此尤其担忧,近九成认为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大多数退休军官和商贸精英以及半数政府官员还将中国侵犯知识产权视作美国的重大问题,而约四成学者和新闻从业人员表达了类似的担忧。

第三章  美国对华政策

民众希望美国在经济和贸易议题上对华强硬。同时,大部分美国人称加强中美关系十分重要,三成受访者更认为加强中美关系应当是美国对华政策的首要任务。约1/5受访者认为首要任务是改善中国的人权状况。

与普通民众相比,各类专家就加强中美关系应当成为美国外交最重要的任务这一点达成了更加广泛的共识。在专家看来,在经济议题上对华强硬的重要性相对低得多,就连大多认为在经济和贸易议题上对华强硬十分重要的退休军官和商贸精英也持此观点。

在评价奥巴马政府的对华关系时,认为奥巴马政府不够强硬的民众比认为其处理得基本正确的稍多一点;几乎没人认为奥巴马政府对华太过强硬。相比之下,绝大多数专家都认可奥巴马的对华政策。

无论民众还是专家,几乎没人认为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和争取使西藏更加自由是美国的重要任务。一小部分专家认为改善中国的人权状况应当是最重要的任务。

在假如中国大陆攻打台湾,美国是否应当使用武力保卫台湾这一问题上,对两岸关系了解较多的美国人意见产生了分歧,赞成使用武力的比不赞成的稍多一点。大多数受访专家认为,假如中国大陆在台湾未单方面宣布独立的前提下攻打台湾,则美国应当使用武力支持台湾。而假如大陆的武力攻击以台湾单方面宣布独立为前提,那么专家中支持美国武力干涉的比例就低得多。

奥巴马的对华政策

 

受访民众对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毁誉参半--45%认为奥巴马不够强硬,39%认为奥巴马的对华政策基本正确。2001年5月,也就是美国一架间谍机撞击中国一架战斗机后降落在海南岛的事件的几周之后,一项调查显示,认可小布什对华政策的民众比认为小布什不够强硬的多(分别是46%和34%)(参见《民众在关键外交议题上支持小布什(Public Behind Bush On Key Foreign Issues)》,皮尤公众与传媒研究中心2001年6月11日发布)。

同2001年的情况一样,民众对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的看法有明显的党派色彩。约2/3共和党成员(65%)称奥巴马不够强硬,只有27%说奥巴马的政策基本正确。民主党成员中,51%认可奥巴马的政策,而35%认为奥巴马不够强硬。十年前,57%的共和党成员称小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基本正确,32%认为小布什不够强硬;民主党成员意见比较分散,40%认为小布什不够强硬,34%认为小布什的对华政策基本正确。

在受访的外事专家中,退休军官对奥巴马对华政策的批评最多,半数退休军官都认为奥巴马政府不够强硬,约1/3认为政策基本正确。相比之下,其他类别的专家大多认可奥巴马的政策,学者和政府官员对他尤其支持。

当要求受访专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奥巴马对华政策中最出彩的部分时,他们提得最多的是奥巴马处理双边关系的总体外交途径。受访专家赞扬奥巴马立场坚定、态度得宜--尽可能寻求合作与必要时采取强硬措施相结合。

政府官员、学者和退休军官尤其赞赏奥巴马政权在太平洋地区增强军事能力等做法,将外交努力重新集中于亚洲和亚洲盟友身上。他们还认为,奥巴马在任期间中美之间的军事交流有所发展。

不过,受访专家认为奥巴马政权针对贸易失衡无所作为,尤其是商贸精英,对奥巴马的保护主义政策批评甚多。受访专家还认为,奥巴马政权对知识产权侵权和商业黑客攻击应对不佳。

政策要务

    多数美国人(56%)称在经济和贸易议题上对华强硬十分重要。同时,差不多比例的受访者(55%)认为加强中美关系是首要任务。半数以上(53%)还认为改善中国的人权状况很重要,但重视促进西藏自由(36%)和继续对台出售武器(21%)的受访者比例就低得多。

认为改善中国人权状况十分重要的观点比2011年1月更加普遍,当时只有40%将之视为美国的要务(参见《公众注意力从亚洲转向欧洲(Public's Global Focus Turns from Europe to Asia)》,皮尤公众与传媒研究中心2011年1月12日发布)。无论民主党成员还是共和党成员,都比2011年时更倾向于将改善中国人权状况视为美国的重要任务;现在持此观点的比例在民主党成员中为58%,在共和党成员中为56%,而2011年的比例分别是43%和33%;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变化不大(现在是50%,2011年是41%)。

在各类专家中,不少于八成的多数都认为加强中美关系是美国的重要任务。但关于美国政策的其他方面,专家较少达成共识。例如,约六成政府官员和商贸精英希望美国在经济和贸易议题上对华强硬,而其他三类专家中只有不到半数将此视为政策要务。同样,46%的政府官员和41%媒体从业者十分重视改善中国的人权状况,但只有约1/3商贸精英和约1/5学者和退休军官持此观点。各类受访专家中将促进西藏自由和继续对台出售武器视为美国重要任务的比例都不高于30%。

当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国对华政策要务时,受访专家提到了双边贸易失衡、知识产权侵权和中国黑客通过网络进行经济间谍活动等经济议题。商贸精英还将人民币升值作为一个重要议题。

受访专家还将两国间的国际权力均衡视作首要任务,但在具体方法上莫衷一是。很多专家认为,重要的是通过阻止中国军事力量增强和限制中国在世界其他地区提升影响力来遏制中国,但也有专家希望通过加强军事交流和适应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来避免冲突。

关于政策要务的党派分歧

 

总体来讲,共和党成员、民主党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关于美国对华政策要务的看法无甚差别。然而,关于加强中美关系和在经贸议题上对华强硬二者孰轻孰重,则存在党派意见分歧。

共和党成员比民主党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更倾向于强调美国在经贸议题上应对华强硬。约2/3(68%)共和党成员表达了这一观点,民主党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中持此观点的比例则为53%。

相反,约六成共和党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比例均为59%)相信加强中美关系应是美国的重要任务,而只有48%的共和党成员同意这一观点。

合作领域和冲突根源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经济领域是中美合作的最佳领域。考虑到两国经济的规模,许多专家相信,中美合作致力于全球经济稳定和平等互利的相互依赖符合两国的利益。

另一方面,论及最可能的冲突根源时,受访专家最担心南海问题等区域领土争端导致矛盾升级。许多专家还指出,美国试图维系其亚太霸权或者中国试图确立其军事地位的行为可能引发双方对太平洋主导权的争夺。

使用武力保卫台湾

只有10%美国人称听过很多关于大陆和台湾关系的信息,54%受访者所知甚少,34%受访者完全没听说过。

对两岸关系了解较多的受访者中约半数(48%)认为,如果大陆对台湾使用武力,美国应当使用武力保卫台湾;持相反意见的占43%。

受访专家关于美国是否应当使用武力保卫台湾的意见则视大陆攻打台湾的具体情况而定。假如大陆在台湾未单方面宣布独立的前提下攻打台湾,则大多数专家都支持美国使用武力保卫台湾。

持此观点的政府官员、学者和退休军官至少占六成,而在商贸精英和媒体从业者中的比例稍低。

假如大陆在台湾单方面宣布独立后对台动武,则认为美国不应当使用武力保卫台湾的政府官员、商贸精英、学者和媒体从业人员至少有六成;半数退休军官持此观点。

(这次调查的进行,正值媒体大肆报道中国人权活动家陈光诚逃离软禁而向美国驻北京大使馆要求避难的相关新闻之时。)

第四章  美国领导权和全球权力均衡

    美国民众和大部分受访专家都认为,美国应当与他国分担世界领导权,很少有人认为美国应做世界的唯一领导者或根本不应该充当领导角色。不过,关于美国是应该享有主导权,还是应该与其他领导国家平等协商,受访者并未达成共识。

关于美国外交政策对军事力量的依赖程度,受访者的观点也有分歧。民众几乎平均分为两边,一边认为美国外交过于依赖军事力量,另一边则认为美国外交对军事的依赖程度基本适当。商贸精英和退休军官的意见也不一致,但绝大多数新闻从业者、学者和政府官员都认为美国外交过于依赖军事力量。

当被问及从长远来看怎样更利于世界稳定--美国维系世界霸权和领导地位,中国代替美国成为世界领导者,还是两国间的权力均衡--半数以上的受访专家选择美国维系其主导性强国地位。同时,有相当比例的专家认为权力均衡更利于世界稳定。

美国的领导角色

 

约3/4民众(74%)赞成美国分担世界领导权,9%认为美国应该做世界唯一的领导者,12%认为美国不应该充当领导角色。

认为美国应当分担世界领导权的受访者中,支持美国与其他领导国家平等协商的人数比支持美国享有主导权的多近一倍(分别是62%和33%)。

受访专家也认为美国应当分担世界领导权;各类专家中都有至少八成持此观点。各类专家中最可能支持美国做世界唯一领导者的应数退休军官,不过连退休军官也鲜有人持此观点。

然而,与民众意见恰恰相反,大多数支持美国分担世界领导权的退休军官、学者、政府官员和商贸精英称,美国应当在领导国家中享有主导权;不过仍有相当比例的专家认为美国应与其他领导国家平等协商。

认为美国应当分担领导权的媒体从业者差不多平均分成两边,支持美国掌握主导权的和支持领导国家平等协商的各半。

权力均衡

 

超过半数受访专家认为长期来看美国维系霸权地位有利于世界稳定,但也有相当数量的专家称中美之间的权力均衡更利于稳定。没有任何专家认为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霸权更利于世界稳定。

认为美国维系全球霸权更利于世界稳定的观点在退休军官中相对普遍,但至少六成政府官员、学者和媒体从业者也持此观点。商贸精英的观点并未达成一致。

美国对军事力量的使用

 

四成美国人认为美国达成外交政策目标过于依赖军事力量,差不多相同比例的受访者(44%)认为美国依赖军事力量的程度基本适当。只有10%美国人认为美国对军事力量的依赖可能太轻。

共和党成员关于美国对军事力量依赖程度的看法与民主党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截然不同。大部分共和党成员(54%)称美国对军事力量的依赖程度基本适当,其余的共和党成员中认为美国过于依赖军事力量的(22%)和认为美国太少依赖军事力量的(20%)各半。

相比之下,接近半数民主党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分别占47%和46%)认为美国过于依赖军事力量,四成民主党成员(42%)和无党派人士(40%)认为美国对军事力量的依赖程度基本适当。只有6%民主党成员和9%无党派人士希望美国今后加大对军事力量的依赖。

受访专家中,媒体从业者尤其倾向于认为美国过于依赖军事力量达成外交政策目标,占大约八成。超过六成学者和政府官员也同意这一观点。退休军官和商贸精英的意见比较分散。退休军官中认为美国过于依赖军事力量的只比认为美国依赖军事力量程度适当的稍多;而商贸精英情况相反,认为美国依赖军事力量程度适当的稍多。

调查方法

普通民众调查

普通民众的调查结果基于2012年4月30日至5月13日对居住于美国50个州和哥伦比亚地区的18岁以上的1004名成年人进行的全国性电话采访(600名受访者通过固定电话接受采访,404名通过移动电话接受采访,其中195名移动电话受访者没有固定电话)。本项调查是普林斯顿数据公司(Princeton Data Source)的调查员在普林斯顿国际调查研究公司(Princeton Survey Research Associates International,简称PSRAI)指导下进行的。采访所用语言为英语和西班牙语。采访中将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随机拨号样本结合使用,两个样本都由艾斯艾国际市场调查公司(Survey Sampling International)提供。固定电话采访时,随机要求当时在家中的最年轻的成年男子或女子接受采访。移动电话采访时,只要接听电话者年龄为18岁以上则对接听者本人进行采访。

对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受访者样本使用重复技术进行加权,以使其性别、年龄、教育背景、种族、地域、拉美血统和拉美出生等情况的分布与2011年3月美国人口普查局当前人口调查(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的数据相符,并使人口密度分布与十年人口普查(Decennial Census)的数据相符。还对受访者样本进行相应加权,以使其符合通过2011年全国健康采访调查(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的数据推断出的当前电话用户分布情况。加权程序还涉及同时拥有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用户在此次调查中受访的可能性更高这一因素,并针对固定电话受访者家庭成员人数进行了调整。抽样误差和统计显著性检验都考虑到上述加权的作用。样本总体置信水平95%的取样误差为±3.7%;表一(n=477)和表二(n=527)的误差区间为±5.3%。值得注意的是,除取样误差外,采访问题的措辞和调查实际进行过程中的操作性问题都可能导致民意调查结果的误差或偏见。

外事专家调查

美国外事专家的调查结果基于2012年3月1日至5月15日进行的305份网络和电话调查,受访者分为五类:54名政府官员,52名退休军官,72名商贸精英,93名学者、智库专家和NGO官员,32名媒体从业者。

调查的目标是采访高层人士,他们的头衔或职位意味着他们对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等相关问题担负着一定责任。在退休军事人员中,采访上校或上尉以上军衔者(依具体兵役种类而定);在公务员系统或非政府机构中,采访相当于办公室副主任以上职位者。调查是在普林斯顿国际调查研究公司(PSRAI)指导下进行的。采访基本上是通过在线问卷的形式来完成,但受访者也可以选择接受电话采访(215份采访为在线完成,90份是电话采访)。

各类别专家受访者的采样程序如下

政府官员

政府官员类受访专家包括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的政府官员。共有300名立法机构成员受邀参与调查,既包括国会议员也包括高级行政人员(其中美国众议院177人,参议院123人)。采样方法考虑了各机构中的党派分布。尽管本次调查联系过91名众议员和参议员,但无一接受采访。

另有300名各行政部门的官员受邀参与调查,其中包括总统办公室和其他独立的联邦机构的工作人员。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受访者的名单主要通过领袖图书馆(Leadership Library)的在线数据库获取。

退休美国军官

共有269名退休军官受邀参与调查。主要信息来源为领袖图书馆和LexisNexis数据库。LexisNexis的研究整理了东亚、中国、国家安全和其他外交政策议题的相关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的退休军官姓名。

学者、智库专家和NGO领导者

受邀参与调查的此类专家共有250名,名单主要来自领袖图书馆。此外,在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搜索引擎以"美国 中国 安全(U.S. China security)"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并对2010年以来在相关领域发表文章的学者发出采访邀请,用以补充领袖图书馆的名单。另外,以中国或亚洲为研究重点的顶尖国际政治研究生院的教员也在受邀者范围之内。

商业和贸易精英

以领袖图书馆为主要数据来源,本次调查共确定了450名商贸精英受邀者。此外,本次调查还使用了财富世界500强公司的高级行政人员名单,邀请在中国或亚洲等领域担负一定国际责任的商务人士参加调查。

媒体从业者

共有250名媒体从业者受邀参与调查。名单主要来自领袖图书馆,并以CisionMediaSource数据库、谷歌学术和EBSCO搜索引擎为补充。重点关注中国、亚洲或其他外交政策议题的记者、编辑、行政主管和评论员都在受邀范围内。

联系程序

    本次调查共向1819名专家发出了参与邀请。提前向受邀者寄送了邀请函,解释调查的目的并邀请其参与。邀请函中提供了由PSRAI管理的本次调查的网址和各受访者专有的用来登录并完成在线问卷的用户名。该函打印在专门抬头的信纸上,抬头中包括本次调查的三个赞助单位: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皮尤研究中心和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相应地,该函由来自上述三个单位的代表共同署名: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主席Jessica Tuchman Mathews、皮尤研究中心总裁Andrew Kohut和伍德罗·威尔逊中心基辛格研究所主任J. Stapleton Roy。2012年2月24日,寄出第一批1455封邀请函。2012年3月7日,向另外364名专家寄出第二批邀请信。

寄送邀请函之后,在拥有电子邮件地址等信息的前提下,尽可能给那些尚未完成采访亦未明确拒绝参与调查的受邀者发送电子邮件,邀请其参与。第一批邀请函寄送之后,于2012年3月6日进行了首次电子邮件联系(n=1086)。第二批邀请函寄送之后,于2012年3月21日发送了电子邮件(n=253)。2012年4月25日,向所有尚未完成采访亦未明确拒绝参与调查的受邀者发送提醒邮件(n=774)。2012年3月7日开始与第一批邀请函的收信人进行电话联系,以获取电子邮箱地址缺失或电子邮件无法送达的受邀者的工作电子邮箱地址,并鼓励其参与在线调查。与第二批邀请函收信人的电话联系开始于2012年4月2日。与两批受邀者的电话联系工作一直持续到数据收集阶段结束。2012年3月14日开始与电子邮箱地址信息有效,但尚未完成采访亦未明确拒绝参与调查的受邀者进行电话联系。

本次调查中受邀专家受访的总体比例为20%。各类受邀专家的受访比例如下:政府官员11%,退休军官25%,商贸精英18%,学者40%,媒体从业者16%。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0/3667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3667

张旭东:"魔幻现实主义"的政治文化语境构造--莫言《酒国》中的语言游戏、自然史与社会寓言 罗伯特·布伦纳:全球生产能力过剩与1973年以来的美国经济史
相关文章
《经略》2011年第1期(创刊号)
经略网刊第2期
《经略》网刊第四期
经略网刊第005期
湛卢:世界与中国(一):数据与事实
湛卢:一百七十年来的西方(图志)
《经略》第六期目录--附部分文章链接
朱苏力:死刑存废问题
湛卢:世界与中国(二):社会健康状况
石千塘:南海若干基本问题简述
贾晋京:全球视野中南海的战略重要性
湛卢:世界与中国(三):为什么不安全
《经略》第七期目录与刊首语
孙力舟:种族主义与现代社会的脆弱--挪威恐怖袭击的启示
潘卡·米什拉:毛主义对全球穷人前所未有的影响力
卡尔·维克:巴勒斯坦入联冲击波
托尼·卡隆:叙利亚博弈的关键:土耳其
《欧洲志》:欧盟,真正的欧洲病夫?
《经略》第八期
《经略》第十期
马修•康提内蒂:美国混乱的根源
经略十一期
经略13期目录+全文链接
经略第十四期目录+全文链接
赵亚赟:中国应该有自己的"黑水"吗?
《经略》第16期目录
《经略》第二十期目录与刊首语
里毕奇:无形战争的幽灵
《经略》第二十一期目录与刊首语
《经略》 2013年3月号 (总第25期)
《经略》第26期目录与刊首语
马修·古德温:英国、伊斯兰和世代斗争
经略27期目录刊首语
《经略》网刊第28期
《经略》第二十九期目录刊首语
《经略》第30期
《经略》第37期目录与刊首语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