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历史

子安宣邦:从冲绳看起

当代文化研究
冲绳原本不属于日本。在政治上曾与清朝及日本保持着对等关系的琉球,在一八七九年的四月四日变成了日本的冲绳县。冲绳不仅在日本帝国的地理面,甚至在政治面也处于边陲地带。冲绳自一九四五年至今,一直都是美军在东亚最重要的军事据点。从冲绳这个视点来解读战后的日本,也带有解读现今“帝国”化世界的意涵吧。
标题

冲绳原本不属于日本。在政治上曾与清朝及日本保持着对等关系的琉球,在一八七九年的四月四日变成了日本的冲绳县。冲绳不仅在日本帝国的地理面,甚至在政治面也处于边陲地带。冲绳自一九四五年至今,一直都是美军在东亚最重要的军事据点。从冲绳这个视点来解读战后的日本,也带有解读现今"帝国"化世界的意涵吧。

 

冲绳的三大事件

 

对冲绳而言有三个历史事件相当重要,它们分别是六月二十三日、四月二十八日、五月十五日这三个日子所发生的事件。为从日本本土去毕业旅行的学生所撰写的《冲绳修学旅行》这本导览书里写着,如果去掉以上三个事件之后,就无法叙述冲绳的现代史。

六月二十三日是"冲绳战被宣告结束的日子"。为什么要特别用"被宣告结束"这个字眼呢?严格来说一九四五年的六月二十三日,虽然因日本军的牛岛司令自杀,进而导致日本军的组织崩坏,但那并不等于冲绳战结束。

这位司令在留下"此后要在直属长官的指挥下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的命令之后,就不负责任地死去了,但对冲绳的人们而言,称为真正的地狱也不为过的恐怖日子才正要开始。对于被卷进那场惨烈陆战的人们来说,战争结束的日子是完全不同的。被战争卷入且被杀害的日子,被迫自杀的日子,成为美军俘虏的日子,知道战争已经结束的日子。冲绳战结束的日子依个人的情况而有所不同。尽管六月二十三日这一天被定为战争结束之日,也同时被定为冲绳的"慰灵之日",对日本本土的人民而言,终战日一样都是八月十五日。此种终战日的差别带有何种意义呢?为何冲绳人们的终战日与日本本土的人民不同呢?

四月二十八日指的是一九五二年的四月二十八日。从日本本土的历史记述来看,"一九五二年四月二十八日是和谈修约生效、日本恢复独立的日子"(藤村道生:《日本现代史》)。这位作者接着描述,"但由于和中共、苏俄保持敌对状态,所以和谈仅是半和谈,独立也只是半独立。与独立同时生效的《安保条约》及行政协定,将占领军改称为'在日美军',并且容许他们继续驻留于分散在日本全国的基地,所以对国民来说占领结束的实际感受并不强烈"。但上述的日本现代史记述里,并没有提到冲绳。美国占领下的冲绳,依据同一天生效的《对日和平条约》第三条,因可以"行使行政、立法以及司法上全部或部分的权力",而列入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支配下。《冲绳修学旅行》记述着,"四月二十八日对日本而言是恢复独立的日子,但对冲绳来说,是被他人践踏自我意识,且从日本本土被割弃的日子",所以也称那一天为"屈辱之日"。

第三个事件是在一九七二年的五月十五日发生的。《冲绳修学旅行》里写着,那一天为"冲绳重回日本怀抱之日"。这个事件相当重要,前往毕业旅行的学生一定得知道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访问冲绳的学生们必须通过此事件了解到,冲绳在自一九四五年起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里,都一直在美军的统治下,并不属于日本。在冲绳,美军所指派的事务高级专员掌握了最大的权限,以"枪、剑与推土机"的方式来强迫征收土地,不断地扩大基地,美军造成当地民众困扰的事件也不断重复发生。此外,从冲绳的美军基地也有飞往越南的B52轰炸机,冲绳成为美军的"基地岛",一直持续到今日。

进行冲绳归还交涉的日本首相佐藤荣作说过,"只要冲绳没有回归祖国,对我国而言战争仍未结束"。但是回归日本本土后,冲绳的战争就算结束了吗?那只不过是"基地岛"冲绳的新的开始罢了。冲绳的人们要怎么称呼这个日子呢?应当称为"欺瞒的回归纪念日"吧。

 

战争的死者们

我感到必须深入了解冲绳,是最近的事。因此我感到羞愧。学生时代参与反战活动的我,并非对冲绳的基地问题毫无关心,但并没有深入地去了解,日本帝国残忍地在冲绳刻画了些什么。身为帝国内部的人民,视线不论是先天还是后天都受到了限制,所以很难突破认知的界限。身处于界限内部的人们总会自我满足。我并不是把这当做借口,是要拿来警戒自己。无法看到帝国的外部,是因为不承认自己是帝国的内部人民,也就是不承认自己是帝国内部的自闭者。在历史上,日本人不承认朝鲜的存在。我也说过朝鲜是日本的死角,但现今的日本人只看得见带来"哈韩风"的韩国。在历史上,日本本土的日本人也不承认琉球的存在。日本政府通过"琉球处分"这种强制的手段,使琉球成了冲绳县。那是一八七九年的事。

五年前,我认为自己必须以思想史家的身份,来抗议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具有挑衅意味的靖国参拜。副标题为"现在的国家神道"的《国家与祭祀》这本书,就是因上述的动机而撰写的。《国家与祭祀》主要论述曾经支撑着日本帝国的两个国家神道的祭祀,也就是论述伊势神宫以及靖国神社的祭祀。伊势神宫(内宫)的主神为天皇的祖神--天照大神。天照大神是被称为"皇祖"或"天祖"的神祉。因此伊势神宫对于"天皇制祭祀国家"的近代日本而言,是相当神圣的祭祀中心。相对于此,靖国神社以"护国鬼神"之身来守护日本帝国永续的繁荣,祀奉明治以来军事上的牺牲者,并称之为"英灵"。主管战前靖国神社的是帝国的陆、海军部。因此靖国神社为军事国家日本的祭祀中心。对大多数的日本人而言,这些事实已渐渐被扭曲或隐藏,所以在战后已超过六十年的现在,伊势神宫或靖国神社依然存在着。

国家挑选出战死者,当做"英灵"来祀奉,无视没被挑选到的战争牺牲者以及无数被杀害的民众的存在。发觉到这件事情后,我将视线朝向冲绳。不接触冲绳问题则无法完成我的著作《国家与祭祀》。

 

冲绳与未被祀奉的死者

我想在此直接引用《国家与祭祀》最终章里的一段话,因为我相信其中有着人们必须了解的事情。在读着惨烈的冲绳战记述时,我不禁这样想着,为何做了那么多准备的本土决战可以回避掉呢?当时才小学高年级生的我,边怀抱着对死亡的恐惧边预测本土决战是不可避免的。但为何本土决战回避掉了呢?那是因为冲绳以更惨烈的方式代替了本土决战。"日本军的组织战虽已结束,但司令官却自杀,而且还留下了生还者必须战到生命结束时的最后一刻的命令,因此冲绳战成了没有终点的战斗。事实上,冲绳的日军在嘉手纳机场正式签订投降条约,是在距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后过了二十三天的九月七日。"但是比起不得不打这场没有终点战争的日军,冲绳居民们的命运更加地悲惨及残酷。

在攻击冲绳本岛之前,美军先攻击庆良间诸岛。在此发生了在冲绳战中可称为"悲剧之最"的事件。那就是导致亲人互相残杀,岛上居民的"集体自杀"事件。据说牺牲者高达七百人。防卫署所编辑的战史《冲绳方面陆军作战》里写着,"连小学生、妇女都协助战斗,与军队合而为一共同守护祖先留下的家园,⋯⋯为了免除战斗员的麻烦,也出现了以崇高的牺牲精神为由而断绝自己生命的人"。父亲持木棒殴打老婆及孩子并致死的悲剧,并不能用"崇高的牺牲精神"这句话来称颂。讽刺着上述虚伪赞美且沾满泥巴与鲜血的死亡,在冲绳满满皆是。冲绳县民四个人中有一个人死于冲绳战,而且是不被国家所祀奉的死亡。因国家而致死的死者,且是国家绝不会祀奉的死者,说明了围绕着靖国神社的美丽言词一切都是虚伪的。引发战争的国家在祀奉英灵的同时,也在国内外带来了大量未被祀奉的死者。在冲绳战中战死的日军战斗员有九万四千一百三十六人,而因这场战争死亡的冲绳一般居民几乎和上述数量一样,有九万四千人。美军在冲绳战的战死者有一万二千五百二十人(依据《冲绳县援护课资料》)。另外在靖国神社里被视为"英灵"祀奉的太平洋战争战死者为二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二十三人。在战争中因战灾而死亡的日本内地一般居民有五十万人。在外地死亡的日本民众有三十万人。亚洲还有更多无数的战争牺牲者,在中国大陆或在太平洋的岛屿上死去。

在此有被用一串数字计算的死者以及未被计算的死者。所谓被计算的死者指的是在靖国被祀奉的死者,未被计算的死者则是未被祀奉的死者。死者并非自己前往靖国神社,筛选、计算且祀奉死者的是国家。至一九四五年为止,负责筛选死者的是帝国的陆、海军部。在那之后由厚生省来接手其业务。战犯中的死刑犯与病死者,都被算进靖国神社的祭祀名单之中。国家筛选死者,另一方面也舍弃死者。如果我们要改变这个筛选死者的国家,就必须站在被舍弃的死者那方。

 

人民的分裂

麦克阿瑟给予战败国日本的国民包含放弃战争条款(第九条)的和平宪法,日本人因此确立了称为和平立国的国是。加藤典洋将此称为战败后日本的"歪曲"。但为何是歪曲呢?他所谓的"歪曲"是指,和平宪法是在被迫的情况下签订的。最先使用核武器的美国,背负着人类原罪的肮脏的战胜国美国,将非武装和平主义的日本国宪法强加在战败国日本身上,加藤指出这就是造成战后日本"歪曲"的主因。"被迫接受的宪法"本身所带有的"歪曲",内化且造成了日本国民意识的"歪曲"。

加藤认为战后日本人意识的"歪曲"造成人民如同双重人格般的分裂:一边是以战后宪法的和平主义为理念,要让其深植于日本的护宪派人民;另一边是重视宪法是被迫签订的事实,主张应当制订属于自己的宪法的改宪派人民。加藤指出战后日本是由分裂的人民所组成的。

那也代表着追悼战争死者此种行为所产生的歪曲或分裂。护宪派的和平主义者主张日本应该先向亚洲两千万死者谢罪,而自主改宪派或靖国派主张,必须向三百万国内的死者尤其是以兵士的身份死去的死者,表达本国人民的哀悼。当然我在此记述的人民分裂,是经过加藤简化过的对立图式。

我刚提到有"被祀奉的死者(被计算的死者)以及未被祀奉的死者(未被计算的死者)"。但战争中的牺牲者身上不可能有这样的名牌。筛选死者的始终是生者。筛选出要祀奉的死者并计算数量的是国家。那绝非是人民所做的。对应"被祀奉的死者与未被祀奉的死者"这两种死者的分裂,并不在人民之间。如果真有分裂的话,那就存在于筛选死者的国家与拒绝其筛选的人民之间。加藤的"歪曲"论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认为"歪曲"及分裂都来自人民自身。将"歪曲"及分裂视为人民所有的加藤,所指的人民是与国家一体化的"我国国民"。加藤的"歪曲"论正是国族主义者的主张,因此加藤追求的是将此"歪曲"导正,以通过国族主义的方式,也就是通过"我们的国家日本"来实行。

那么,站在未被国家计算的无数死者那方的人民,是怎么样的人民呢?我们再回到"五月十五日"所发生的事件吧。

 

通过国家的方式

一九七二年五月十五日,冲绳归还协定生效,在美军统治下度过四分之一世纪的冲绳回归本土,成为冲绳县。冲绳归还经日美双方同意,以"去除核武并与本土相同"为目标的一九七二年归还是在一九六九年十一月正式公布的。所谓的"与本土相同"是指,在《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下,与在本土维持、运用的美军基地相同。"与本土相同"意味着"不持有"、"不制造"、"不携入"的日本非核三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冲绳。那样一来,为何用"与本土相同"就可以了结的事,还要特别加上"去除核武并与本土相同"来强调呢?那表示在此归还交涉中,最大的难题在于"核武"问题。经过困难重重的交涉,但最终还是同意以"去除核武并与本土相同"来签订协定。但是此协定里,美国有"紧急时再携入核武"的权力。这秘密协定经过日美双方首脑协商后首度成立。在日美双方的同意下,使冲绳归还本土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是在佐藤荣作的哥哥岸信介首相所推动的重新交涉政策下诞生的新条约。一九六○年,民众及学生们发动了战后日本规模最大的安保斗争,喊着反安保的人们围满了国会四周。在反安保的呼声中,新安保条约诞生了。岸首相表示日美已进入对等的新时代:从战败国的从属关系脱离的日本,以对等的同盟国的身份,与美国缔结相互的安全保障条约。可是,美国用核武器来作为东亚地区安全的最终保证,建立在此种安全保障上的关系并不是对等的。就像时常提到的,那只不过是"日本自己进入了美国的核保护伞下"。所谓的对等也只是强调相互分担防卫义务罢了。

一九七二年,美军将东亚最大的"基地岛"冲绳归还日本。佐藤说此事件代表日本的战后已经结束。冲绳这块领土归还日本,代表着日本恢复了真正的主权性,战后日本终于脱离了对美国的从属性。在哥哥之后就任的佐藤达成了日本自立的悲愿。美军在东亚最大的"基地岛"冲绳,依据台面上是"去除核武",但实际却允许"紧急时再携入核武"的密约,才得以回归日本的领土。"归还"应该是日本真正的自立、战后日本从属关系的终结。但是美军的"基地岛"冲绳依然还是"基地岛"冲绳。究竟什么结束,什么开始了呢?

内格雷(Negri)和哈特(Hardt)指出,"防卫"意指针对外面来的威胁所设定的防壁,相对于此,"安全保障"有"将国内外进行常态性战争活动正当化"的意思。的确,日本美军基地在经过韩战后被强化,经过越战后更加强了美军军事战略据点的地位。因为在越战陷入泥沼时,冲绳的嘉手纳基地成了B52的出动、补给的一大据点。美军基地是为了美国的战争所设的军事据点。《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意味着,日本有对等的义务来维持上述的美军军事据点。日本在条约里保证有义务来维持美国的战争状态。那就是冲绳归还的意义。"九一一"之后,反恐战争成了世界常态,日本以对等条约国的身份在后方支援战争,陆上自卫队甚至出动到伊拉克,海上自卫队的补给舰在印度洋为美军的舰艇补给燃料。日本因名为国际化"帝国"时代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进入了新的从属关系。通过主权国家日本的方式指的就是上述的关系。

小泉以主权国家日本的首相之身,持续地参拜靖国神社,让日美的关系更为紧密。日本也因支援美国战争得到了名誉。此外,与美国对等的同盟国日本里的和平年轻人们,在曾举办过G8 峰会的观光地冲绳,正享受着冲绳的"蓝海"。

我在《国家与祭祀》的最终章里写到冲绳死者们,所以觉得必须要去冲绳的摩文仁之丘参拜。我站在作为冲绳战最终战场的南部海岸及洞窟前,对着摩文仁之丘的和平础石膜拜。和平础石是刻有冲绳战战死者姓名的纪念石碑群。在那上面刻的是在冲绳战里丧失生命的所有人的姓名。跨越国籍、敌人与友军、军人与居民、加害者与被害者的界限而刻上的姓名。总数二十三万九千零九十二人里,包含了美国一万四千零八人,韩国三百四十一人,英国八十二人,台湾地区二十八人(二○○四年六月二十三日的资料)。靖国的祭神二百四十六万六千四百二十七人(二○○二年十月十七日的资料),是被日本帝国筛选出来、单方面被国家囚禁的战死者。在那之中台湾地区出身的战死者,以及朝鲜出身的战死者都单方面地以日本"英灵"的身份被囚禁。那就是通过日本这个国家所实行的事。但站在被舍弃的死者那方的冲绳人们,却不做区别、超越国界地将死者的名字刻在和平础石上。与战争的死者们有真正连带关系的居民并不分国界。通过国家来筛选死者,并通过主权国家日本,冲绳被并入作为"帝国"常态战争战略地点的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之中,要改变此种现象,就只能靠超越国界,并与战争的死者们有真正连带关系的民众之力。

(沈启鸿译,横路启子校)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8/1267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1267

杨念群:“社会”是一个关键词:“五四解释学”反思 姜广辉:郭店楚简与早期儒学
相关文章
施咏:评《琉球御座乐与中国音乐》
赵京华:祭祀之国即战争之国
赵京华:反思“脱亚入欧”的文明史观
朱惠足:來自帝國邊境的近代化推動者--沖繩八重山諸島與殖民地台灣統治
闻黎明:战时中国知识精英对战后处置日本问题的若干思考——以昆明知识界为中心
大江健三郎:来自“晚期工作”的现场
汪晖:琉球与区域秩序的两次巨变
戴东阳:甲申事变前后黎庶昌的琉球策略
钱文华:清政府弱化琉球宗主权的历史考察
子安宣邦:竹内好问题试论——“文学”之根本的政治性
石之瑜:回到亚洲?——日本认识中国崛起的思想基础
大江健三郎:面向多样性--冲绳笔记
孙歌:内在于冲绳的东亚战后史
凑信幸:宋元绘画在日本的融入及与东亚的关系
汪晖:《世界历史中的中国:文革、琉球、西藏》序言
佐喜真道夫:珂勒惠支正是冲绳所需要
赖正维:“球案”与近代中日关系
黄加佳:琉球失国
孙力舟:百余年钓鱼岛之争折射的三次国际秩序冲突
许金龙:“杀王”: 与绝对天皇制社会伦理的对决——试析大江健三郎在《水死》中追求的时代精神
赵刚:「新右派」出现在台湾地平线上了--评吴叡人的《贱民宣言》
张海鹏:琉球再议,议什么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