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政治

赵亚赟:东亚变局--钓鱼岛争端反映出的东亚政治格局的变化

《经略》二十期
中国政府这次没有一味强调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而是集中火力狠批日本(应当还有美国)"企图破坏二战后国际秩序"

钓鱼岛争端由来已久,中国大陆一贯处理比较低调,每次提提抗议,派船去转几圈,也就算了。原来还有两岸三地的保钓人士登岛宣示主权,后来日本加强巡逻,中国也劝阻国内的人不要再去登岛,一副息事宁人的态度。总的看来,虽然有时候日本政客借钓鱼岛炒作选情,但中日两个经济关系密切的国家看上去并不愿因为这样几个小岛而撕破脸。不过到了2012年9月,中日之间却因为日本政府要从民间"岛主"购买钓鱼岛而剑拔弩张,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事实上这次钓鱼岛争端远远超出了关于这个小岛领土争端的范畴,直接反映了东亚力量对比的变化,甚至还会导致新的政治格局的产生。

本来钓鱼岛的争端对中日两国没有多大好处,其周边的矿产资源也只是个传说。即使是极右翼的法西斯分子,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也在他的政治宣言《日本可以说"不"》一书中指出:钓鱼岛是美国在日中之间打进的楔子。1971年6月17日,日美两国在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私相授受,把钓鱼岛等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但美国又宣布,只向日本移交钓鱼岛之行政管辖权,与主权无关。其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归还冲绳的施政权,对尖阁列岛(即我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不发生任何影响"。这显然是赤裸裸的挑动政治纠纷。近年来,为了遏制日益兴起的中国,奥巴马政府大搞"重返亚太",希拉里热衷于推行"巧实力""聪明外交",这种挑拨就表现得更为明显了。

从美国的利益出发,是不喜欢看到中日走得很近。日本一直有人希望能学习"法德模式",即中国日本像法国和德国那样化敌为友,以日本的资金和技术加上中国的资源人口政治影响力,来整合整个东亚。如果能够效仿欧盟搞个"亚盟",不论经济还是政治上都绝对可以跟美国欧盟三足鼎立了。日本企图藉此摆脱美国的控制,在亚洲获得像德国在欧盟中那样的领导地位,获得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和经济腹地。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相对衰落,日本这种思潮表现得比较强烈,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2011年12月与中国达成两国贸易本币结算协议。这直接挑战美元霸权,再加上琉球美国海军基地搬迁问题,使得美国非常不满。

美国一贯把日本当做自己的提款机,经常在缺钱的时候使用各种政治经济手段来掠夺日本。这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表现得最为强烈,美国通过诱导日本修改投资法规,逼迫日元升值等手段,狙击日本经济,华尔街的投行和基金都大发横财。以"老虎基金"为例,居然持空仓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获利达数十倍之多。实体经济方面,就业不足是白宫最头疼的事,而雇佣产业工人最多的产业莫过于汽车业电子工业,这都是日本的强项。汽车工会又是民主党的票仓和重要捐助者,于公于私奥巴马政府都要打击日本汽车业。美国先后多次制造真真假假的"刹车门"之类的事件,指责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质量有问题,强迫它大量召回汽车,极力打击日系车在美国的销售。

为了让日本服帖,美国通过驻军、控制文化教育、掌握媒体舆论导向、操纵司法机关甚至黑社会等手段牢牢地控制着整个日本社会,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美国不但把日本当奶牛,还希望它成为斗犬。日本拥有强大的海军,海上自卫队号称反潜力量世界第一。美国希望日本能够成为美国对付中国的头号打手,但又怕日本失去控制,所以一直把自卫队置于美军的直接控制之下。这就造成了日本空有强大的海军,但没有单独作战能力的尴尬局面。即便这样,美国还是不太放心。欧洲在苏联解体后没了军事威胁而跟美国离心离德,美国一定要让日本觉得深受中国军事威胁而心甘情愿托庇于美国军力之下,所以中日对立是美国乐见的。当然中国也是核大国,跟美国经济上又密不可分,一旦日本跟中国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也不符合美国利益,因此中日之间有摩擦但又不发生战争,对美国来说最为理想。

而日本当然不愿意老老实实接受这种亏本又屈辱的安排,中日贸易本币结算协议,算是向金融独立上迈进了一大步。但马上就感到来美国的不满,民主党内的前辈鸠山由纪夫和小泽都是因为亲华而被美国整下去的,于是野田马上向右拐,力挺美国重返亚太围堵中国的政策。为了打消美国的疑虑,野田就把矛头指向中国,其重点就在钓鱼岛争端上。这么做当然还有内部竞争压力,因为在他之前,其内阁成员前原诚司早就跳出来向美国表忠心了。前原在2010年9月下令抓了在钓鱼岛海域作业的一艘中国渔船的船长,引起轩然大波。

这时候石原慎太郎出于给其子竞选民主党造势和经济原因,大搞"购买钓鱼岛"闹剧。野田内阁一方面要向美国献媚,一方面也想借中日摩擦趁机加强军备,提出由日本政府出面购岛,给中国的解释是日本政府出面购买便于控制。

但出乎意料,中国不但拒绝这种解释,而且大发雷霆。中国政府不断升高抗议调门,民间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反日游行,不但针对钓鱼岛,而且攻击目标是日货。日本不但对华出口收到严重冲击,日本在华企业也大受影响。虽然日本方面声称中国利益也受损,但日本对华贸易依赖度为21%,而自己只占中国出口的8%,杀敌一千自损400,中国也不太吃亏。其实贸易只是一小部分,日本在中国投资巨大,很多产品都是在中国生产就地销售的,其中家电和汽车占份额最大。中国家电企业已经发展地不多了,但市场已经饱和,急需寻找出路。汽车中国虽然起步晚,但也进步很快。经过这次风潮,中国企业会有一个难得的扩张机会。本来中国对中日韩三国自贸协定非常热心,但日本一直拖延,不断提高要价,让中国也觉得日本缺乏诚意只是想趁机占便宜。

经济原因只是一小部分,关键是政治原因。中国政府这次没有一味强调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而是集中火力狠批日本(应当还有美国)"企图破坏二战后国际秩序",这一点道出了中国的想法。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本来是依照雅尔塔体系构建的。所谓"雅尔塔和平体系",是指二战后期美、英、苏、中等国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等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形成的一系列法律文件,以及以此为法逻辑起点的旨在遏制德、日军国主义复活的战后国际和平秩序和法权体系。而由于冷战的原因,美国未经中俄同意私下将雅尔塔体系中规定日本应当放弃的琉球群岛和钓鱼岛送给了日本,破坏了合法秩序。而冷战结束后,美国趁着苏联解体,单方面攫取了东亚的领导权,无视中俄的利益。现在中国提出要维护二战后合法国际秩序,英国既然衰落退出,东亚的秩序就应该由中俄美三国共同制定和维护,而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美日关于琉球群岛和钓鱼岛的私相授受完全非法。

这一下打在了美国的要害,因为美国的霸权是建立在二战后国际秩序基础上的,如果美国否认这个秩序,那就否定了自己国际领导地位的合法性,但如果承认中国的说法,那就不但要在钓鱼岛争端中抛弃日本,还要承认中国在东亚跟美国平起平坐,这样围堵中国的计划就成了笑话。美国自然不干,但又不占理,只好表示调停中日争端。但中国并不接受美国的调停,认为根据二战后合法国际秩序,中国和美国有共同维护东亚秩序的义务和权利,那么美国就只能跟中国协商,而不能以裁判者的身份进行调停。

其实美国拥有东亚霸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中国以前也都只能默认。这次忽然发难,并不仅仅是因为美国要围堵中国而忍无可忍,而是两国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经济上除了中国制造业产值和发电量超过美国,拥有大量外汇储备外,中国的财政情况远比负债累累的美国要强得多。一个政府能力的大小是与其财力成正比的,所有的大帝国崩溃的直接原因都是财政困难。美国政府的财政危机已经让它举步维艰,所谓"巧实力""聪明外交"都是无奈之举。要是实力足够,还搞需要"取巧"耍"聪明"吗?以前美国财政世界第一的时候,从来不需要搞这一套。

美国现在最大的资本就是强大的军事力量,这也是保证美国政治经济霸权的根本。日本虽然有钱,但没有足够强大的武装,所以始终底气不足;俄罗斯虽然穷,但武力强大,所以也敢痛打北约准成员格鲁吉亚。中国随着财力的增强,军事力量也在飞速发展。中国不但成功试制了隐形战机,初步构建了北斗导航系统,拉平了与美军的代差。最重要的是于2012年8月成功试射了射程一万四千公里的东风41洲际导弹和射程一万一千公里的巨浪2乙型潜射洲际导弹,这让中国终于获得了摧毁美国的能力。在这之前,虽然有解放军高级将领发狠说"大不了同归于尽",但鉴于武器性能,其实顶多能让美国"二百个城市消失",只能自己灭亡美国重伤,并不能真正打死对方。

实力对比的变化最终导致中国不再忍气吞声,在美国又企图不讲理跟日本搞军事演习对中国进行恐吓的时候,中国海军针锋相对,派舰队穿越琉球海域并在东海开展模拟海监船遭到攻击后海军驰援的演练。美国没有继续加码,反而放风说由于怕刺激中国,原定的美日夺岛军演取消。美国国内政坛也比较冷静,虽然大选中,罗姆尼一直在拿中国问题向奥巴马挑衅,但奥巴马最严厉的话也就是"连任后确保中国能够按照国际认可的贸易规则来进行活动"。即使是一直在中国问题上口出狂言的罗姆尼也一反常态,在最后一次竞选辩论中列举了大量中国跟美国的交集,而他自己还因在中国的投资获利而被奥巴马大加奚落。事实上,奥巴马是美国政坛为数不多在中国没有经济利益的,大部分美国政客和资本家都在中国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这让他们难以与中国决裂。

美国在军事上失去了绝对优势,在经济上与中国密不可分,剩下的只有政治手段。这次中国打着维护二战后国际合法秩序的旗号要求分权,美国也找不到理由反驳,政治上落了下风。当然我们并不能认为由此美国就会同意在东亚与中国平起平坐,如果中美经济力量转换维持目前的速度,中国最终将取代美国的领导地位。美国虽然不占理也差钱,但毕竟势力庞大,估计会继续一边装聋作哑,一边鼓动东亚小国来反对中国。但不管怎么说,这次中国在法理上占了上风,打击了东亚国家对美国的狂信,动摇了美国在东亚的霸权。这对打破美国及其仆从对中国的围堵,恢复东亚二战后合法国际秩序,有着非常正面的意义。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0/3579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3579

孙力舟:百余年钓鱼岛之争折射的三次国际秩序冲突 朱琳:近期日本国内各方对钓鱼岛问题的观点综述
相关文章
龚忠武:哈佛的激情岁月——夺回中国近现代史的解释权
汪晖:琉球与区域秩序的两次巨变
傅璇琮:《浮生六记》新增补本:一种新的“敦煌学”
廉德瑰:日本的对非洲政策与中日关系
赵亚赟:中国应该有自己的"黑水"吗?
赖正维:“球案”与近代中日关系
周勇航:中日钓鱼岛和东海大陆架冲突的历史与现状
何鹏举:浅析近代日本的"列强意识"
黄加佳:琉球失国
日本市民联署信:终止「领土问题」的恶性循环
赵刚:争议民间东亚:侧记最近两场保钓座谈
《经略》第二十期目录与刊首语
孙力舟:百余年钓鱼岛之争折射的三次国际秩序冲突
朱琳:近期日本国内各方对钓鱼岛问题的观点综述
祝东力:应该怎样理解日本?--文化、民族性与战略问题
孙力舟:争议不断的领海基线问题
张海鹏:琉球再议,议什么
严海蓉、沙伯力:关于中国的修辞法?——关于中国对发展中国家输出囚劳的谣言分析
李理:近代日本对钓鱼岛的"踏查"及窃取
中国应该找到自己的方式--汪晖对话前西德总理施密特
赵亚赟:新冷战的若干猜想
蔡孟翰:东亚国际秩序中的“日本问题” ——21世纪的中日大战之一
卓南生:战后日本的“南进”与东南亚的反应
徐英瑾:二战时期京都哲人的谬误
張鈞凱:對台灣而言的中國道路
专题
钓鱼岛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