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与社会

人文与社会 文章列表 普通 按跟踪网址顺序

人文与社会
wenorgcn at 163 dot com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19 20 21 (22) 23 24 25 ... 104 »
文章
  1. 马克.吕布:我喜欢不加修饰的东方之美(专访)
    艺术 2012/03/15 | 阅读: 1916
    摄影最主要的是找到可以打动我们眼光的记忆。我们不一定每次都有很好的眼光,有时会犹豫,这个时候就拍不出很好的照片。
  2. 邓英淘:超越西方,实现多数人的现代化(遗稿)
    环保 经济 2012/03/20 | 阅读: 2038
    "为石油而战"已经越来越成为"遏制中国"的观点、言论、政策、措施的公开理由。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必须大张旗鼓,奋力创新能源革命与发展方式的跃迁。这是中国及世界大多数人发达和现代化之路,是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3. 斯蒂格利茨:就业问题将长期困扰美国
    经济 2012/03/22 | 阅读: 2096
    危机之前的泡沫掩盖了美国经济中的根本性问题。与富有家庭相比,​低收入家庭将更多预算花在了消费上。因此,在没有泡沫的情况下,​有利于收入最高群体的再分配模式----收入最高的1%​人群占全国收入的五分之一以上----将造成总需求疲弱。
  4. 温儒敏:七八十年代之交的北大校园生活
    人文 2012/04/10 | 阅读: 2030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文革"刚结束,百废待兴,整个社会充满蓬勃朝气,北大校园也一派生机。虽然那还是物质贫乏的年代,粮食、布匹和很多生活用品 还实行按量配给,师生在食堂吃饭得有粮票。电视机还是稀罕的东西,谁家有个彩电,那就可能常有人登门"借光"。多数人家里没有电话,要上谁家里去一般用不 着预约。中文系的老师很多还住在学校南门的19、21楼,筒子楼,一家一间10平方米,做饭就在走廊烧炉子,厕所是公用的。也有些住中关园、蔚秀园等处的平房或楼房,一般是2间,四、五十平方,有个独立的小卫生间,那就很令人羡慕,年岁较大的老师才有入住资格。有些年轻教员结婚多年还没有住房,甚至还得两 地分居。这种困难的居住情况到80年代后期才逐渐得到缓解。但艰苦的生活并没有阻拦老师们正常的教学科研,他们当中很多人日后成为学术名家,而他们的一些 成名作,就是在"蜗居"或筒子楼里写成的。那时老师教学上的投入很多,上完课都有辅导,或者在系里,或者到学生宿舍,师生彼此"混得"很熟。学生有什么困难也都愿意找老师。老师们的心态比较自由放松,不用赶着到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或者整天忙于争取项目。学校给老师发了红色的校徽,很多老师都乐于佩戴,那是 一种自豪与自信。当然也有紧迫感,大家都在选择各自的学术方向,做各自的研究。当时有一句流行的话: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这能反应知识分子普遍的心态。 1977、 78级本科生与研究生进校那时,部分工农兵学员还没有毕业,那时学生的成分非常丰富,老的小的都聚到一块了。大多数学生都珍惜学习机会,非常刻苦。本科生 七、八个人一间宿舍,研究生4人一间,挤得转不过身,但很少有闹矛盾的。家境富裕的学生也不会对贫寒子弟产生什么压迫感。大家除了晚上睡觉,就都在教室或 者图书馆。这两个地方总是座无虚席的。哪个老师或者哪个系有什么名牌课,不管本科生研究生都趋之若鹜。历史系开设了现代史研究专题课,中文系的很多研究生 都去选修。孙玉石、袁良骏老师给1977级本科生上现代文学基础课,在老"二教"阶梯教室,200多人的大课,抢不到座位就坐在水泥台阶上。吴组缃教授的古代小说史,金开诚老师的文艺心理学,也都是学生们经常讨论的话题。 那 时还没有学分制,更有自由度,适合个性化学习。特别是研究生,主要就是按照导师提供的书目读书。现代文学的研究生把王瑶文学史的注释中所列举的许多作品和 书目抄下来,顺藤摸瓜,一本一本地看。那时研究生很受优待,可以直接进入书库,一借就是几十本,有时库本也可以拿出来,大家轮着看,读书量非常大。读书报 告制度那时就有了,不过更多的是"小班讲习",有点类似西方大学的Seminer,每位同学隔一段时间就要准备一次专题读书 报告,拿到班上"开讲"。大家围绕所讲内容展开讨论,然后老师评讲总结。老师看重的是有没有问题意识,以及材料是否足于支持论点,等等。如果是比较有见地 的论点,就可能得到老师的鼓励与指引,形成论文。这种"集体会诊"办法,教会如何寻找课题,写好文章,并逐步发现自己,确定治学的理路。 那 是个思想解放的年代,一切都来得那样新鲜,那样让人没法准备。当《今天》的朦胧诗在澡塘门口读报栏贴出时,人们除了惊讶,更受到冲击,议论纷纷开始探讨文 学多元共生的可能性;当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发表后,引起的争论就不止是文学的,更是道德的,政治的。什么真理标准讨论呀,校园选举呀,民主墙呀,行为 艺术呀,萨特呀,佛罗依德呀,"东方女性美"呀,......各种思潮蜂拥而起,极大地活跃着校园精神生活。同学们得到了可以充分思考、选择的机会,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说,这种自由便是最肥沃的成长土壤。他们都受惠于那个年代。 那 时很多学生年纪较大,甚至已过"而立"之年,重来学校过集体生活,困难很大。但大家非常珍惜这个机会,都很刻苦。每天一大早到食堂吃完馒头、咸菜和玉米 粥,就到图书馆看书,下午、晚上没有课也是到图书馆,一天读书十二、三个小时,是常有的。最难的是过外语关。常看到晚上熄灯后还有人在走廊灯下背字典的。 有的同学要过英语关,采取"魔鬼训练法",宿舍各个角落都贴满他的英语生词字条,和女友见面也禁止汉语交谈,果然也就大有长进。 那 时的艰苦好像并不太觉得,大家都充实而快乐,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幸福指数"不低。同学们每天晚上熄灯后都躺在床上侃大山,聊读书,谈人生,这也是课堂与图书馆作业的延伸。读书是多数学生最大的爱好。出版物不像现在丰富,书店很少,北大校园内外就一间新华书店,还有一间商店,都在三角地。那里便成为校园最 活跃的地方。人们有事没事总喜欢到三角地看看,顺便逛逛书店,看看又新出了什么书。那时文艺体育活动比较单调。砖头似的盒式录音机刚面世,倒是人手一件的 时髦爱物,主要练习外语,有时也听听音乐。舞会开始流行了。看电影是大家喜欢的,五道口北京语言学院常放一些"内部片",学生们总想办法弄票,兴高采烈骑 自行车去观赏。下午五点之后大家可以伸伸筋骨了,拔河比赛便经常在三角地一带举行,有那么多啦啦队一旁当"粉丝"喝彩,实在有趣。 (选自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百年图史》,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5. 钟乔:也是革命者的铁屋──在吴耀忠回顾展的连想
    艺术 戏剧 2012/04/18 | 阅读: 2208
    魯迅曾在文章中說:「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夢醒來後,無路可走......。」不論所言的這夢,是美夢或噩夢,若用它來譬喻吳耀忠的人生,這噩夢就是 他因叛亂案而在獄中服刑7年。而在噩夢轉醒出獄後,卻發現前行無路可走......。我是這樣來瞭解掙扎於革命與虛無的岔路口,終而酗酒以終的這位前行者。
  6. 汉森:混合宪制vs.三权分立:现代民主的君主制与贵族制特征
    政治 2012/04/18 | 阅读: 3572
    欧树军译,王绍光校。今天,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存在太多例外,已经漏洞百出,成了理解现代民主结构的障碍而非助力。因此,我们有必要恢复混合宪制,从而纠正"西方国家就是纯粹的民主制"和"民主就是由人民统治"这两个流行观念。
  7. 黄宗智:《中国新时代的小农经济》导言
    经济 2012/04/16 | 阅读: 1753
    1980年以来,中国农业(农、林、牧、渔)总产值以每年平均6%的速度增加,到2010年已经达到1980年的将近六倍(以可比价格计算)。这个隐性农业革命的生产主体到底将是资本主义型的雇工大农场,还是小家庭农场?这些新时代的家庭小农场面对的主要经济问题是什么样的?要怎样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收入,缩小今天极其悬殊的城乡差距?
  8. 陈锡文:把握农村经济结构、农业经营形式和农村社会形态变迁的脉搏
    经济 2012/04/16 | 阅读: 1541
    陈锡文先生为黄宗智教授组织的专题讨论《中国新时代的小农经济》进行的点评。
  9. 北岛:歧路行(选章)
    文学 2012/04/15 | 阅读: 2936
    为什么此刻到远古/历史逆向而行/为什么万物循环/背离时间进程/为什么古老口信/由石碑传诵/为什么帝国衰亡/如大梦初醒
  10. 西川:万寿(选章)
    文学 2012/04/15 | 阅读: 1941
    ...... ...... ...... ...... ...... 左手耍板斧、右手耍宝剑 --黑旋风也做不到-- 连黑旋风也做不到的好汉,真胡子,全身盔甲纸糊的-- 师傅说,把戏唱好, 能把《三国志》唱成《三国演义》 这个国家就有救了。 于是唱戏的人,脚踩云底靴, 唱出了英雄时代,在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 他那呼啸山林的嗓子,回荡,   招来鸟雀,像死魂灵。 它们看看而已,听听而已, 不敢闯进乱哄哄的戏园子。   戏园子里外的游手好闲之徒招不得。 喝茶的,嗑瓜子的,叫好的。 沉默不语的民间社会。   扮作小媳妇的人挺不出乳房却准备登场, 头戴点蓝银凤冠,手持红缨枪又叫长矛。 为假女人叫好,乃戏园子传统之一。   这黑道的必经之路:戏园子。 黑道的戏园子传统与白道的戏园子传统 其实没什么两样。人多人少的问题。     ﹡﹡﹡     砍头。 刽子手铁塔般站着,古老职业的骄傲的继承人-- 骄傲得脸撑圆,肚子挺出腰带。   可兹骄傲者非砍头这一行, 但这一行太古老,残酷  却是文化的一部分。 "晚岁为诗欠砍头"--什么人的疯话?   郁郁寡欢者铁了心肠,却活着。 那被砍头的人跪着,表示服从,表示愿意配合刽子手, 而雪花飘下六月天。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相互配合的关系。 在不平等中相互配合需要在下者的牺牲精神。 不能不说这有点儿伟大。   伟大而被砍头-- 看砍头的人中有人满意: 达·芬奇面色冰冷混在人群中--   见过被吊死的,还没见过被砍头的。 他会怎样疼?疼多久? 画家的天职不是同情。   其他人围拢, 只为看到头颅被怎样砍下,怎样在地上滚动,还眨眼睛。 即使知道柿子怎样被摘下依然有必要看清人头如何被砍下。   叫好声准备妥当。砍头。 先试试砍蚂蚁的头,砍蜻蜓的头。 避免被砍头就得高飞在天上--砍不着小鸟的头。   而失败者,探测到历史伦理的最深处。 菜市口  如今哄卖黄金的所在, 一个寻找自己头颅的无头鬼将别人的脑袋一脚踢开。     ﹡﹡﹡     小鸡巴头一点儿胭脂红。 小灯笼里的小火苗照着个小小的读书人。 黄色小说装点伟大文明。--只有自己人知道。   弹古琴高山流水可以正心诚意不错。 弹三弦的不懂得正心诚意就相信了阶级斗争。 既不会正心诚意也不懂阶级斗争的读黄色小说熬夜到天明。   《如意君传》文辞典雅,不是《花花公子》的文风。 《灯草和尚》想象力发达,爱说色情笑话的傻逼们可以休矣。 《痴婆子传》像《自我主义者》,都是心理小说的峰巅之作。   文明的后背身,就像月亮的后背身。 焚书的火已经点着了--不读就来不及读了。 《四书》、《五经》也一样--不读就来不及读了。   康有为作《大同书》,娶小老婆, 泛舟西湖复活了苏东坡泛舟西湖的情景。 文明的两面:大老婆和小老婆,有如孔孟之道和黄色小说。   不足与人道也。 事实正如此。 国家越大犄角旮旯之多越掩盖不住。   孔夫子一生充满来不及的感觉。 "朝闻道夕死可也"说给那些时刻感到来不及的人。 用天道治理国家从来没有来得及实现过。     ﹡﹡﹡     我在自家院子里夜观星象,那边观象台上值班的小吏心胸狭小。 满天星斗对他来讲说明不了什么。 培养了幽默感,丧失了庄严感。   秦始皇驾崩时的星象与汉武帝驾崩时的星象一样吗? 都是大皇帝而没有一样的星象挂在天上这是怎么一回事? 张子房、诸葛亮、刘伯温这些鬼机灵被编来编去编成了骗子。   唱戏的小舞台,简单的道具,桌子和椅子 据说是传统。繁星满天据说也是传统, 月明星稀据说也是传统。   骗子们呼风唤雨,乌云是为骗子们准备的。 老实人只会歌颂大晴天。 老实人里出不来刘邦、刘备和朱元璋。   亚历山大大帝的星象图只管到克什米尔, 并且是在亚历山大活着的时候; 克什米尔人的星象图不同于福建人的星象图。   没人问我心胸狭小的形而上学依据是什么。 我夜观星相,国富民强的星象是什么? 江南制造局里翻译数学书的人不懂星象学。   皇上有难的星象。"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皇上在乾清宫揉眼睛。 大清国的近视眼在心底呼唤工业文明。晚了。没陛下什么事。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用吧,用吧。 钦天监里的天象仪转不动了。一堆老古董 科学价值低于古董价值。古董价值与股票价值此消彼长。     ﹡﹡﹡     别人的大同世界推进到家门口。 措手不及的感觉。 上海海关大楼上的钟声如同寒山寺里的钟声。悠扬。   海关大楼里坐着忠心耿耿的英国人, 罗伯特·哈特。 比中国人还中国人的外国人傍着青花瓷打盹。   英国人盗版青花瓷图案不觉得欠谁, 世界主义者不欠谁。 黄浦江上驶船的老汉不是世界主义者。   1789年,法国大革命,停泊在黄埔村港口的外国船只: 英国船61艘,美国船15艘, 荷兰船5艘,法国船1艘,丹麦船1艘,葡萄牙船3艘。   后来北洋水师里长官下口令使用英语。 香港人喊警察"阿Sir"。电影导演在片场喊:"Cut!"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英国人里也有好的。彬彬有礼。 庄士敦,皇上的老师,虽然反动但对皇上忠心耿耿。 就像郑孝胥,虽然喜欢日本人但对皇上忠心耿耿。   庄士敦回到伦敦,升黄龙旗在自家院子里; 在黄龙旗下著书立说,英国国王管不着。 邻居们小声议论。私有制的好处是容纳怪癖。     ﹡﹡﹡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三百二十二人中也有好的。 吾皇宽宏大量,把宣武门的一小片土地卖给了利玛窦。   利玛窦穿儒服,徐光启有面子。 康熙道:"难道我们满洲人在祭祀中所树立的杆子 不如尔等的十字架荒唐吗?"   艾儒略不得不瑟瑟发抖。 他写完《职方外纪》,也就写尽了天下的边边角角, 只是未写到脚下生虱子的土地--这不是他的使命。   艾儒略瑟瑟发抖,请求上帝饶恕自己不务正业-- 他没能广布福音, 却殚精竭虑为中国皇帝尽了点"绵薄之力"。   尽管已在儒雅而野蛮的公子王孙间混得一个虚名, 艾儒略还是瑟瑟发抖。 他收起笔墨纸砚,同时收起他的怪念头。   野蛮人没有到来。野蛮人就在身边。 瑟瑟发抖的艾儒略手握冰凉的白银十字架, 跨上谦卑的小毛驴,一颠一颠,一直走到坟墓里。   康熙道:"尔等可常来朕前,朕要开导开导尔等。" 耶稣会士全是间谍,学问好,尤其数学好得很。 吾皇数学亦好得很,但弄不懂耶稣、孔子谁更有本领。   为了安全起见吾皇将《七克》的作者庞迪我驱赶到澳门。     ﹡﹡﹡     鸦片在印度装船。 英国议会里关于向中国贩卖鸦片是否道德的辩论。 帝国主义的强词夺理。多年以后电视里的布莱尔能言善辩。   民主制度、议会制度鼓励雄辩术。 撰写《雄辩术》的亚里士多德暗地里热爱英国人的光荣革命。 精英里的精英,柏拉图,以对话的形式自言自语。   政治,在中国,老生常谈和苯嘴拙舌。 "君子敏于行而纳于言。" "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戚戚小人们的社会贡献被忽略了。 戚戚小人们听戏,受教育,听相声,受教育。 戚戚小人们有正直的红扑扑的脸蛋。   "中国人写诗还可以,不过连写诗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道德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德行样。" "所以向中国贩卖鸦片并非不道德。"靠。   以上种种在英国的英国人和在印度的英国人都这么看。 吉卜林眼镜戴在鼻子上。 不懂诗歌的东西!   不懂诗歌的东西眼看孟买的鸦片贸易之利有了维多利亚英国的模样, 遂写诗过一过押韵的瘾, 然后散步于英印混搭的孟买,它以大清朝的白银为地基。 
  11. 翟永明:随黄公望游富春山(选章)--入山幽致叹无穷
    文学 2016/08/18 | 阅读: 2843
    1350年,手卷即电影/你引首向我展开/绢和景 徐徐移动/镜头推移、转换/在手指和掌肌之间/走过拇指大小的画题
  12. 欧阳江河:凤凰
    文学 2012/04/15 | 阅读: 2043
    给从未起飞的飞翔/搭一片天外天,/在天地之间,搭一个工作的脚手架。/神的工作与人类相同,/都是在荒凉的地方种一些树,/炎热时,走到浓荫树下。
  13. 李陀:无名指(选章)
    文学 2012/04/14 | 阅读: 1830
    不知不觉天就黑了。
  14. 劉禾:六個字母的解法(选章)
    文学 2012/04/14 | 阅读: 2540
    納博科夫的小說《洛麗塔》大约無人不曉,研究著作更是林林總總,也算文學研究中的一道風景。不過,我最初對這位作家發生興趣,倒不是因為他的作品,而是出於好奇,這個人為什麼一輩子租房子住?
  15. 格非:隐身衣
    文学 2012/04/14 | 阅读: 2409
    你已经知道了,我是一个专门制作胆机的人。在北京,靠干这个勾当为生的,加在一起不会超过二十个人。
  16. 任文京:陆时雍《诗镜》及其价值
    文学 2012/04/13 | 阅读: 1219
    明末学者陆时雍的《诗镜》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古代诗歌选本,分为《古诗镜》和《唐诗镜》,共计九十卷。《四库全书总目》评之曰:"采摭精审,评释详核,凡运会升降,一一可见其源流,在明末诸选之中,固不可不谓之善本矣。"《诗镜》的点校出版,为古代文学研究者利用本书提供了极大便利,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亦大有裨益。    陆时雍倡导"神韵说",并以此标准选评诗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强调自然天成,反对模拟雕琢。他推崇陶渊明和谢灵运,认为陶诗"似月到柳梢,风来水面,自然之妙,难以力与",谢诗"人巧尽后,宛若天工"。其二,倡导主情而反对主意,认为情乃神韵之基础,舍情而谈神韵,往往适得其反。其三,主张含蓄蕴藉,余韵悠长,强调诗歌表达情感不应直露,要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其"神韵说",是明代诗歌理论发展过程中各种观点激烈碰撞之后,由陆时雍综合各家优长而提出的一种新的诗学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虽然陆时雍欲针砭流俗,不免于惩羹吹齑,但总体来看,陆时雍通过《诗镜》把"神韵说"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对清代王士禛创立"神韵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陆时雍强调"神韵说",目的是反拨前后七子的"诗必盛唐"说。前后七子尊崇盛唐,开复古之风,以模拟剽窃为能,生吞活剥,几近僵化。其后公安派以"性灵说"反对模拟蹈袭,却又讲究浅俗率易;竟陵派反拟古,又流于冷僻苦涩,故至明末"诗必盛唐"影响犹存。在陆时雍看来,"诗必盛唐"说的理论基础是"格调",将结构、修辞等看成固定不变的外在法式,如鹦鹉学舌。他认为,神韵不是具体的章法技巧,因而无法模拟,这就击中了"诗必盛唐"说的要害。    《古诗镜》和《唐诗镜》虽为两部分,但从贯穿的主旨来看是不可分的。陆时雍在评点中往往将六朝诗歌与唐诗联系比较,既肯定六朝优长,也批评唐人不足,对李白、杜甫的批评,更是一针见血,如批评李白"不足处,皆在于率,率则意味遂浅",杜甫诗歌之病"在于好奇,作意好奇,则于天然之致远矣","老杜诗必穷工极苦,使无余境乃已",而这正是导致诗歌远离神韵的原因。李杜诗歌尚有如此不足,后人再亦步亦趋,实为舍本逐末。由此批评七子的"诗必盛唐"说,就有很强的说服力。    整理《诗镜》,还对校正某些版本的文字讹误有一定帮助,如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收录陆时雍的《诗镜总论》,比较《诗镜》中的《总论》,前者的错讹一目了然,如前者《诗镜总论》"隋素而唐丽,素而质"一句,不知所云,而《诗镜·总论》为"隋素而丽,唐素而质",疑问涣然冰释。又如前者《诗镜总论》"妖怪感人,藏其本相",令人费解,《总论》为"妖怪惑人,藏其本相",乃知前者"感"当为"惑"。其他如"贪肉者"应为"食肉者",引杜诗"自锄稀莱甲"应为"自锄稀菜甲",不一而足。一手材料之重要,于此可见一斑。    《诗镜》 (明)陆时雍 著    任文京 赵东岚 点校 河北大学出版社
  17. 肖俊彦:警惕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下降
    经济 2012/04/04 | 阅读: 1273
    我国粮食生产“七连增”,也出现粮食进口“七连增”,粮食进口比重明显突破95%的粮食自给保障线,大规模“进口土地”成为常态。当前,诸多不利因素都在动摇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特别是水资源约束、耕地数量与质量下降,将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必须调整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空间布局战略以保证粮食资源,大幅度减少耕地占用指标,实行部分农田的“零”占用制度,建立粮食进口多元支撑战略。
  18. 温铁军:解读新苏南模式
    经济 2012/04/11 | 阅读: 1623
    与苏南相比,浙南的不同处在于主要是私人性质的外向型资本原始积累。这种积累导致后来的路径依赖,浙南的大企业和资本集团发育极端困难。
  19. 李零:《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自序--从打扑克说起
    书评 人文 2012/04/09 | 阅读: 6154
    李零教授《我们的经典》系列中解读周易的一本:《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周易〉的自然哲学》即将由三联出版
  20. 王玉蛟:"朕"在先秦时期的指代问题
    文学 2012/04/01 | 阅读: 1824
    长期以来,学者们都认为"朕"在先秦时期可以指代普通民众,秦统一后才将其收归皇帝专用。但是,据对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朕"用例的调查和分析显示,"朕"在先秦时期也并非指代普通民众,而是地位显赫的贵族阶级的专利。(附姜亮夫论述)
« 1 ... 19 20 21 (22) 23 24 25 ... 104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