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与社会

人文与社会 文章列表 全部 按阅读顺序

人文与社会
wenorgcn at 163 dot com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
文章
  1. 汪晖:"我有自己的名字"--吕途著《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序言
    社会 2012/04/25 | 阅读: 5404
    "新工人"与"新穷人"同是资本主义经济从工业经济向金融资本、从实物经济向虚拟经济过渡中的产物,共同构成了"穷人"概念的两面:前者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产物,后者则是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伴生物。新工人群体在政治领域的沉默状态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2. 韩少功:《山南水北》选读:《青龙偃月刀》、《空山》
    文学 2006/11/17 | 阅读: 5432
    《山南水北》韩少功著 作家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定价26.00元。一共99篇,选两则先睹为快,要看其他的篇章请去书店购买。这两篇文字都平淡清朗,却暗含着浓重的乡村情思。在清新的乡村和荒野空气里,我们可以看到年轻人的离开,庸俗时尚的侵略,田园的荒芜,老人晚景的凄凉。
    以前人眼睛被飞虫迷了,就进理发店,剃头师父随手用青龙偃月刀一画,眼里一凉,虫子就出来了。当然了,只是听说而已,咱没轮上那年月。--人文与社会
  3. 西方传统中的人文主义
    人文 2006/10/24 | 阅读: 5451
    追溯西方传统中的"humanism"这个概念的历史变化。这个概念早期在西塞罗的文本中就出现了,但是在使用中,它的内涵和实践不断地发生着变化。Humanism曾被译为“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乃至“人道主义”,译法以及在中文中的用法将在另一篇文章中讨论。
  4. 余华:虚伪的作品
    文学 2012/11/22 | 阅读: 5466
    由于长久以来过于科学地理解真实,真实似乎只对早餐这类事物有意义,而对深夜月光下某个人叙述的死人复活故事,真实在翌日清晨对它的回避总是毫不犹豫。因此我们的文学只能在缺乏想象的茅屋里度日如年。在有人以要求新闻记者眼中的真实,来要求作家眼中的真实时,人们的广泛拥护也就理所当然了。而我们也因此无法期待文学会出现奇迹。
  5. 赵刚:「新右派」出现在台湾地平线上了--评吴叡人的《贱民宣言》
    思想 2013/04/22 | 阅读: 5596
    当代新右派耽溺于一种道德美学及其某种悲怆性,以「民族」为历史主体、歌颂没有内容的但又很英雄性的「自由」、欲望「危险地活着」、把死亡美学化道德化......。一言以蔽之,将政治大美学化,在美学中寻找一种从古代奥秘地流传下来的「道德意义」。凡此,都可以在「宣言」中看到魅影流动。但吴睿人的台湾新右毕竟又是台湾所特有的,更可说是一种庸俗化的波特莱尔,为何?因为他们的美学化了的道德意义,经过检验,竟然又只是菲利斯汀的现代性叙事重播,与古典中国的战国策谋略「远交近攻」的翻版。
  6. 王赓武:中华文明与海外华人
    社会 2012/11/06 | 阅读: 5660
    随着人们对移民或新移民术语的广泛使用,关于华侨和华人的问题争议少了很多,"移民"这一概念某种意义上取代了之前华侨和华人的概念。
  7. 陈其钢访谈
    音乐 2008/08/22 | 阅读: 5749
    陈其钢谈学音乐的过程以及他对“传统音乐”的理解。
  8. 郑鸿生:台湾人如何再作中国人--超克分断体制下的身份难题
    政治 2009/09/01 | 阅读: 5806
    今天在台湾,「中国人」身分充满争议。
  9. 王斑:在历史中发现启蒙:阅读汪晖的《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书评 2008/09/24 | 阅读: 5883
    长达十多年的持续思考和研究,经历了一系列的时局动荡和不同地域的游历,使此书得以重新阐明中国历史和文化在长时段里发展的隐秘轨迹,并提供了一个新的叙述方式来突破现存的中国研究范式。在中国,这部著作的出版是一件文化盛事,影响并不限于学界,也波及了广大的普通读者群。哈佛大学出版社已计划把此书翻译和介绍给英语世界的读者。一旦认真地阅读这部著作,西方读者在无意识深处对中国的误解无疑会被动摇――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中国”。
  10. 薄小莹:百封书信背后的历史真相:再读父亲薄一波
    历史 2012/03/18 | 阅读: 5962
    山西新军与牺盟会在抗战中的作用,薄一波与牺盟会的联系,文革中因此被迫害,单独关押8年、妻子迫害致死、3子关押5年,平反后关注烈士遗属,亲自阅览大量老战士来信
  11. 汪晖:作为中国现代性的人文主义
    人文 2007/03/10 | 阅读: 6033
    英文文章,找不到中文版。
  12. 曹筠武等:《系统》 一篇被瞬间蒸发的报道
    科技 2008/03/03 | 阅读: 6046
    该文为《南方周末》12.20的重稿,暴露了网游《征途》疯狂敛财并通过各种手段使大量玩家沉迷的内幕。

    据称短短2天中,南方报业集团官网上的所有链接都失效,南方周末官网上则直接删除了原文所在的整个第六版的PDF链接。

    靠脑白金发财的史玉柱着实厉害。又据知情人士通报,史玉柱卖脑白金时便有记者想在《南方周末》发表文章批评,被老史动用组织力量阻止。

    要说《南方周末》是新闻不自由的受难者,也不是那么简单,它历来是擅长炒作的一份报纸。不久前也曾与老史合作某个奥运项目,收了老史的钱派记者全世界旅行采访,也丝毫不吝对老史的赞颂。

    金钱与权力与媒体的迎拒,如此。--Minatomirai评语
  13. 汪晖: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视野下的抗美援朝战争
    历史 2017/05/08 | 阅读: 6055
    本文结合当代中国大陆有关朝鲜战争的最新研究,将抗美援朝战争置于二十世纪中国的革命与战争的脉络中加以重新审视。 2013年6月至8月间草成并完稿,10月间定稿。
  14. 张承志:鲜花的废墟
    文学 宗教 2006/09/26 | 阅读: 6083
    “无论对于穆斯林世界,抑或是对于欧洲而言,这个时代都不仅确实存在过,不仅异常重要,而且余香至今缭绕,引诱人们争说传奇。科尔多瓦——愈是在它的大地上徘徊良久,我就愈对描写它不抱幻想。自古典时代以来,它吸引了多少支笔!洞察的和浅薄的,迷恋的和投机的,鹅毛的和电子的,一路迎着滚滚的著述,我踌躇着还是来了。我倚着一株橄榄树坐下,摊开一页白纸。瓜达尔基维尔粼粼波动,我心里升起清醒的悲观。但这悲观是甜蜜的;是一种沉浸在细部想像之中的、沉湎迷醉的感受。”

    这是张承志2005 年出版的游记《鲜花的废墟:安达卢斯纪行》中的同题文章,它并不是一本普通的游记,它的举意,“首先是对这个霸权主义横行的世界的批判。其次则是对一段于第三世界意义重大的历史的追究、考证和注释。”(见书之“小引”第3页)。售价38元,其中有很多张承志亲手绘制拍摄书写的插图,印制精美典丽。
  15. 张旭东:“启蒙”的精神现象学——谈谈王安忆《启蒙时代》里的虚无与实在
    文学 2008/11/12 | 阅读: 6122
    总体上讲,《长恨歌》的思想内涵和叙事结构都不如《启蒙时代》具有挑战性——写《启蒙时代》这样的作品,作家不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意识层面和无意识层面的积累都拿出来,是支撑不下来的,因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它都是个无所依托的东西,所以一定是观念和内心动力的产物。那么王安忆为什么要写这么一个大东西,这种欲望是从何而来的呢?
  16. 李零:《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自序--从打扑克说起
    书评 人文 2012/04/09 | 阅读: 6155
    李零教授《我们的经典》系列中解读周易的一本:《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周易〉的自然哲学》即将由三联出版
  17. 姜文:关于《让子弹飞》和其他--访谈
    戏剧 影视 2012/09/14 | 阅读: 6158
    导演的是门槛最低的......不需要手艺,也不需要长相,也不需要训练。我也不想导演,也想有一牛逼导演,比如斯科塞斯那种,我也愿意当演员。情况跟你的理想总是有距离的,没能碰到我的斯科塞斯怎么办?
  18. 曾健民:KANO:自我「再殖民」的歷史想像
    影视 2014/04/01 | 阅读: 6233
    《海角七号》导演魏德圣监制的影片KANO以台湾「嘉农」棒球队历史为素材,透过日本人视角所呈现的「日治」荣光,不但燎起了民众把日本殖民当作台湾「现代化」原乡的集体想像,投合了时髦的媚日哈日风潮,更符合台独意识的政治正确,大大挑动了文化历史认同的集体亢奋。KANO热潮突显了台湾的精神自我「再殖民化」危机。
  19. 沈卫荣:西藏、藏传佛教的真实与传说(专访)
    宗教 2013/09/23 | 阅读: 6252
    五世达赖以前,达赖喇嘛并没有任何足以号令全藏政治影响力。后来五世达赖到清朝朝贡,和中央建立了关系,又得到蒙古固始汗的支持,才慢慢兴起,开始有政治影响。宗教的发展没那么纯粹,宗教里面的斗争都很残酷。历史上的达赖喇嘛没几个活到成年的,所以他们转世的频率特别快。从五世开始到后来,只有十三世是真正掌握了政治权力的,这已经是到了民国时期了。
  20. 林品:从网络亚文化到共用能指--屌丝文化研究
    科技 社会 2013/01/27 | 阅读: 6496
    2013年伊始,"中国梦"和"宪政梦"成为了中国舆论场的"热词",但在网络空间激烈的争论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第一章第一条第一句却极少被人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毋须赘言,广大工人、农民、农民工群体在当下中国的经济境况、社会地位、阶级认同与宪法所写形成了怎样的反差
« 1 ...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