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与社会

人文与社会 文章列表 全部 按跟踪网址倒序

人文与社会
wenorgcn at 163 dot com
文章:2464 推荐阅读:434 专题:3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1) 2 3 4 ... 123 »
文章
  1. 刘小枫:如何认识百年共和的历史含义
    思想 政治 2013/09/24 | 阅读: 2687
    从世界历史来看,改制共和的问题非常复杂,即便要思考这个问题也非常艰难。媒体人喜欢用未经审视的"普世价值"口号唤醒人民,由于一些博士或教授也成了媒体人,这类似是而非的口号也笼罩着我们的大学课堂。在座各位谁都不会否认,大学与传媒不同,大学要讲究学理地思考。
  2. 关于《粮食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书
    社会 2013/11/30 | 阅读: 3437
    此意见书正在征集联署。如您在阅读后愿意联署,可以直接联系<shiwuzhuquan@163.com>
  3. 南水:"党史专家"的满腔质疑却变成对方的脚注--关于杨奎松《也谈"去政治化"问题 》的几点看法
    书评 2014/01/20 | 阅读: 2131
    书评首先应准确概括原作大意,然后对之评析,指出优点和不足。书评引文应当完整准确,不可截词造句、歪曲原文。南水的文章指出了一些杨奎松教授评论中的基本问题。因《东方早报·上海书评》无意刊发对杨教授文章的评论,本站在此转发。
  4. 趙剛:思想與學運
    社会 2014/03/26 | 阅读: 6860
    这场学运将要把台湾引向何方,没人知道。但它的源流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清楚的。它是台湾社会一直没有解决日本殖民、国共内战、白色恐怖、两岸分断,以及特定的民主化路径这些历史遗留的周期展现。如果大家认为现今的「民主化」出问题了,那是对的,但问题不在于找出一个具体的人当代罪羔羊,而应该要认识到我们的民主化路径出了某些问题。这个路径把论述仅仅聚焦在「反威权」与「出头天」,从而抄了一条「我群vs.他群」的短路,而这个短路造成了认同政治乃至族类主义乃至类法西斯主义的暴涨,从而使得任何关于全局、关于未来的论证都高度被压制。
  5. 赵亚赟:新冷战的若干猜想
    政治 2014/04/18 | 阅读: 1695
    对乌克兰的局势的若干猜想
  6. 徐小虎:台北故宫50多幅吴镇只有3幅半是真迹
    艺术 2014/05/29 | 阅读: 1342
    “台北故宫的50多幅吴镇作品,仅有3幅半是真的”、“《唐怀素自叙贴》不可能是唐朝人的笔迹”……2012年,英国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博士、艺术史学者徐小虎推出《被遗忘的真迹:吴镇书画重鉴》中文简体版。对中国艺术史近乎颠覆的观点,让这位年近8旬的中德混血老太太身处争论漩涡。
  7. 徐志伟:"十七年"时期农村新文艺读物的出版与传播
    戏剧 文学 2014/07/20 | 阅读: 1776
    "十七年"时期农村新文艺读物的出版与传播在社会主义农村文化改造运动中占有极其特殊而重要的位置并具有丰富的现代性内涵。一方面它建构了农村基层社会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精神通道,另一方面它也询唤了沉睡于农民心灵深处的作为一个阶级群体的生活尊严与社会意识,并将其纳入到新中国的政治、历史进程之中,从而建构了一个最广大的人群可以参与的"政治社会"形态。其独特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仍具重要的参考价值。
  8. 耿云志:梁启超对清王朝最后统治危机的观察与评论
    历史 2014/08/18 | 阅读: 2253
    梁启超是清末立宪运动的灵魂人物。他亲历了当时绅商及各阶层人民从热切期望通过立宪推动国家、社会进步和发展,到对清政府完全绝望,不得不改而赞成推翻帝制,拥护共和的历史过程。根据社会经济、财政状况、政治吏治等方面的深入观察与研究,梁启超才敢于预言清政府两年之内必亡,并终于成为事实。
  9. 刘小枫:康有为是一面镜子
    思想 2014/09/20 | 阅读: 1988
    康有为与制度化儒学研讨会评议,发表于《开放时代》,与会者包括
    甘阳 唐文明 张翔 白彤东 姚中秋 姚育松 陈明 曾亦 干春松 陈壁生 陈少明 刘小枫等人。
  10. 欧树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学
    经济 政治 2014/10/27 | 阅读: 2106
    中国与世界的未来,将取决于中国与西方世界谁能协调好经济自由主义和政府干预主义的关系,取决于自由主义治理的合理性和社会主义治理的合理性之间的融通,取决于"为市场而治理"和"因为市场而治理"之间的平衡。
  11. 德吉卓玛:藏族创世神话与宗教
    宗教 2015/02/05 | 阅读: 1394
    藏族的创世神话主要有《什巴卓浦》、《什巴问答歌》、《什巴塔义》、《猕猴变人》、《大鹏与乌龟》、《大地和人类》、《马和野马》、《七兄弟星》等。这些口碑流传和书面记载的创世神话,充满浓郁的高原风情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12. 赵刚:敬答刘纪蕙教授:台湾社会运动真的在创造新的可能性吗?
    社会 2015/07/01 | 阅读: 2435
    回应刘纪蕙教授《与赵刚商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国”理念》一文
  13. 曹天予: ICT革命与非物质劳动--当代社会形态话语斗争的主战场(上)
    社会 2021/04/19 | 阅读: 3503
    半个世纪以来的信息通讯技术(ICT)革命,在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中,促成了以创新驱动,经济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技术-经济范式的兴起,以及社会形态的相应变化。与这些变化有关 的理论问题十分重要。西方文化左派在批评自由主义主流解读的同时,其自身的解读实践也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挑战。同时面对资本主义自由派的攻击和西方文化左派的"超越",马克思主义的回应是把话语斗争深入到话语框架基本预设的分析。本文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在一系列根本问题上,对国内学界影响深广的西方文化左派,实际上分享了自由派的预设,并为后者的话语霸权提供了学术理据和舆论铺垫。因此有必要予以反思和清理。
  14. 何吉贤:春天的深处--记念史秀明
    文学 2016/01/13 | 阅读: 3716
    在这样一篇文章中讨论理论问题是不合时宜的,这里,我只能拿出一个简单的结论:秀明属于绝对意义上的贫穷者,属于他出生的那片土地上的大多数。他一无所有,但他是那片土地的守望者。在入学30年后的今天,我们都已"各归其位",过上了衣食无忧的"体面生活",但"人生而无不在枷锁中",谁是马克思意义上的"放飞的自由鸟"?我无法回答。
  15. 陈映真:对我而言的“第三世界”
    思想 2016/11/22 | 阅读: 2757
    我生于一九三七年十一月的台湾。到了世界冷战高峰的朝鲜战争,我正等小学毕业,报考初中。朝鲜战争引来美国大舰队封断了海峡,台北的国民党政权在对内残酷肃清"共党奸匪"和美国对中国内战的干涉后,正式成为了美国在东亚冷战的战略前线。
  16. 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
    经济 2006/10/01 | 阅读: 1648
    从资料看,很多论文从2000年起就开始提出中国产业被乌外资控制的现象和危害,但是最近直到商务部2006年6月发布了《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检讨数年来吸引外资投入中国的成效,这个问题才引起了更多的关心。作为引资的主要政府部门,商务部这份报告“倾向于认为中国产业已为外资控制,充满经济安全的忧虑”。惊人的数据是: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中,排名前5 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 21 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引进外资在中国很多城市都是一个建设发展的重要手段,地方政府更是希望依仗外资获得体面的政绩。随之产生的问题就是国内产业对外资的依赖,甚至引起行业萎缩和国家安全隐患。这篇文章是本站编辑的专题:外资在中国的一部分。
  17. 张广天: 为什么叫《圆明园》?
    戏剧 2006/10/06 | 阅读: 1755
    张广天导演的新剧《圆明园》通过叙述圆明园的历史谈环境问题。剧场中动用100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演出。初演期已经结束,正在筹备重演。
  18. 伍维曦:早期基督教圣咏的发展概况及阶段特征
    音乐 2006/10/21 | 阅读: 1860
    早期基督教的音乐也用乐器,后来因为反对罗马帝国的乐器繁多的音乐,渐渐开始了音由心生,用单纯人声来赞美教主的音乐方式。当然,也是为了用动听的乐声来吸引更多人入教。米兰的僧侣安木波罗斯在四世纪就主张用富于旋律的颂歌来魅惑人心了。这跟中国儒乐追求的淡而无味之境界截然不同。这篇文章简略地摘编介绍了圣咏从质朴犹太音乐因素渐渐发展到繁复拉丁圣歌的历史。
  19. 中国环保总局:《OECD中国环境绩效评估报告》之(结论和建议)
    环保 2006/11/16 | 阅读: 1852
    这份报告指出:环境政策实施的最大障碍在地方。地方领导的政绩考核目标、提高地方财政收入的压力、对于当地居民有限的责任和义务,这些都使得对经济发展的考虑优先于环境问题。中国环保总局有个绿色消费网页,http://www.zhb.gov.cn/tech/lsxf/
    包括一个“中国环境标志产品名录查询系统”,请酌情利用。
  20. 陈来:从“思想世界”到“历史世界”——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述评
    政治 历史 2006/11/23 | 阅读: 1522
    余英时先生在退休以后仍学问不辍,写成了1000多页的《朱熹的历史世界》,由三联书店2004年出版简体字本,且其力度成就可称在以往著作之上。陈评总结曰:“朱子的研究,历史学者往往视为禁途。20世纪宋史研究的大家,对朱熹与南宋道学往往避而不谈。已故著名宋史大家邓广铭先生对于孝、光、宁三朝史料、诗文十分精熟,曾有学者问他,在研究了陈亮、辛弃疾等人之后,是否有计划研究朱熹,他不无自嘲地说“朱熹学问大,研究不了”。邓先生对朱熹的看法固然颇受了陈亮的英雄主义影响,但历史学者对朱熹研究多有意回避,由此亦可见一斑。事实上,对于历史学者,面对朱熹如何找到适宜的研究方向,始终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近二十年来,宋史的研究,对于社会史、文化史的研究日益兴盛,对政治史的兴趣明显减低;晚近对孝宗、光宗两朝的政治史研究尤少,且多以宋金和战为中心,迄无突破。今余英时先生以朱熹为中心,遍考第一手史料为其基础,又以大家手眼,高屋建瓴,作为此书,将学术史政治史贯通研究,并且提出宋代政治文化解释的新典范,在宋史与宋学研究领域可谓别开生面,贡献良多。”
(1) 2 3 4 ... 123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