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普通 按跟踪网址顺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45 46 47 (48) 49 50 51 ... 178 »
文章
  1. 赵刚:《终战诏书》背后的思考(节录)
    历史 2013/08/30 | 阅读: 2259
    1945年8月15日那天日本天皇究竟说了些什么?(本文做资料用,作者观点部分未录)
  2. 谢默斯·希尼:想念传统的写作方式
    文学 2013/09/01 | 阅读: 1746
    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于8月30日去世。讣告称为自叶芝以来最重要的爱尔兰诗人。2012年他曾接受中国报纸访谈
  3. 杜建国:中国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
    经济 2013/09/02 | 阅读: 1688
    中国的经济发展并不粗放低效。像一重大连加氢这样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企业,在中国并非特例,而是相当常见。中国的工业正在完成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的升级
  4. 汪晖:从当代变迁中重新思考改革--关于政党国家化与市场决定作用的一点思考
    社会 2014/01/14 | 阅读: 3862
    说明:本文是一份发言记录稿,最近以《中国政治新趋势》为题刊登于《南风窗》2014年第2期发表。由于篇幅所限,编辑对文章进行了删节和处理。这里发表的是原文全文。
  5. 符鹏:反抗的文化形式与阶级意识的危机:工人阶级文化再思考
    社会 2013/11/26 | 阅读: 2082
    保罗·威利斯《学做工》(Learn to Labour)书评
  6. 潘公凯、等:文化阈限和世界理解——《弥散与生成》国际研讨会发言辑要(下)
    艺术 2013/11/28 | 阅读: 1464
    展览包括四个部分,水墨画、装置、理论和建筑,它们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唯有一个共同的背景,就是在当代全球化的语境中,人类文化处于整体性的弥散状态,或者说正在走向解构,走向碎片化、平面化、匀质化。在这种情况之下,要生成新的结构系统其实很不容易。但是我认为,对文化怀有责任感的学者和艺术家,还是希望在这个大的弥散境遇中能够有所生成。
  7. 关于《粮食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书
    社会 2013/11/30 | 阅读: 4540
    此意见书正在征集联署。如您在阅读后愿意联署,可以直接联系<shiwuzhuquan@163.com>
  8. 戴锦华、王炎:重新叩访被遮蔽的历史--国际恐怖主义影片之喻(下)
    影视 2013/12/03 | 阅读: 2151
    讨论主要的诉求是借助这些影片去重新叩访冷战的历史,而不是进一步封闭和遮蔽那段历史。
  9. 冯象:脸红什么?--罗思维莎戏剧风格浅析
    戏剧 2013/12/03 | 阅读: 1950
    罗思维莎(Hrotsvitha,约935~1002)这个名字,该是读西方戏剧史的学生熟悉的。这位德国北部冈德斯海姆修道院的本笃派女尼,立志要用"同样的素材体裁",跟那专写"淫妇奸行"的罗马喜剧诗人泰伦斯(公元前约190~159)争一高低。
  10. 戴锦华、王炎:"反恐时代"与"好莱坞出品"--国际恐怖主义影片之喻(上)
    影视 2013/12/03 | 阅读: 2612
    媒介的角色是双重的:充当着为行动者借重的目击和见证之眼;同时曝光着战后全球政治实践的变化:权力分配份额也是媒体占有份额。现代政治游戏正转化为媒体事件和"行为艺术"。
  11. 田雷:重新讲述美国宪政史--《阿克曼文集》总译序
    历史 法律 2013/12/03 | 阅读: 1905
    自他在1983年于耶鲁法学院以《发现宪法》为题发表斯托尔斯讲座,阿克曼即已开始将主要的学术精力转向美国宪政史的研究。三十年过后,阿克曼的作品早已在美国宪政研究中建立了一个无法绕开的学术传统,树立起一座难以逾越的学术丰碑。
  12. 汪晖: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视野下的抗美援朝战争
    政治 历史 2013/12/02 | 阅读: 4304
    抗美援朝战争以及稍后展开的抗美援越战争既是二十世纪中国的人民战争的延伸,也是其终结。我们对于和平的探索已经是在一个后人民战争的、去政治化的时代语境之中了。在这个新的历史时刻,能够遏制帝国主义战争、打破朝鲜半岛和海峡两岸的分隔体制、缓解东亚区域内的国际冲突的条件在哪里?
  13. 村田雄二郎:超越“纪念史学”——日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国际会议
    历史 2013/12/31 | 阅读: 1813
    80年代以后,日本关于辛亥革命的性质的论争呈现衰退之势,但与中国大陆或台湾地区的纪念会议及纪念活动遥相呼应,在东京、神户等地每隔十年分别举办了讨论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国际会议。变化和连续性;"边疆"的统合和"民族"的自立;清朝、北洋派的视点;认知和记忆的过程等今后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14. 汪晖对话马哈茂德·马姆达尼
    社会 2013/12/29 | 阅读: 2153
    对于亚洲、非洲的思考不是为了论证其特殊性,而是为了通过其独特性探索普遍的真理,重建世界历史的图景,并探寻变革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一种超越国界和文化背景的共同探索是迫切需要的。
  15. 王维佳:汪晖为什么那么重要
    书评 2013/12/31 | 阅读: 2851
    摊开12月29日的一份上海都市报,相信有心的读者还是不免莫名惊讶。在头版"全城点赞、热点促销"、"6小时免单优惠"的大幅广告簇拥中,仅有三条新闻导读局促地挤在一起:第一条是"'习大大'排队买包子"、第二条是"劳教制度正式废止"、这第三条竟是"杨奎松批汪晖新作"。谁是杨奎松?谁是汪晖?为什么在头版二分之一都不到的非广告内容中,要给这条"新闻"一个大字导读?
  16. 季剑青:令人失望的“学术批评” ——评杨奎松《以论带史的尴尬》
    书评 2013/12/31 | 阅读: 3191
    杨奎松先生对汪晖文章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有关中共历史的叙述与论说"上面,细读汪文就会发现,这一部分即文中的"作为政治范畴的人民战争"一节,只占全文的十分之一的篇幅。汪晖这一部分的论述,主要是对"人民战争"这一概念重新作出理论和政治的分析,为全文的阐释提供基本的概念框架。这就决定了汪晖对"人民战争"出现和形成的历史叙述必然是粗线条的,只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历史背景,汪晖的主旨并不在此,而在于通过对"人民战争"概念的重新解释,激活其内在包含的政治能量。
  17. 朱苏力:社会转型期不能过分迷信法治
    法律 2014/01/14 | 阅读: 1770
    朱苏力教授在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发言
  18. 高拂晓:从牛津大学看英国音乐学教学与研究现状
    音乐 2014/01/22 | 阅读: 1694
    学科介绍:英美音乐学研究基本上在综合性大学,而不在专业音乐学院,这种设置为国外音乐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跨学科研究的便利,对学科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9. 高默波:书写历史:高家村
    历史 2014/02/07 | 阅读: 2734
    从内容上来看《高家村》是讨论高家村从1949年到90年代中期的变迁,本书的主要内容都是根据主题而写的,每个主题自成一章。这些主 题包括:土地、水域与地方政治,人口与政治,生活水平,农村卫生,农村教育,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移民打工,风俗习惯的变化和延续,高家村与外 部世界。
  20. 高默波:《高家村》中文版自序
    历史 2014/02/07 | 阅读: 2434
    2013年7月出版《高家村》中文版自序:本书试图做的是:以丰富的实证资料和跨学科的方法来全方位地描述和分析一个村庄。《高家村》既是高家村的历史,也是高家村的政治,是高家村的社会学,也是高家村的人类学,同时也是高家村的经济学。除了用跨学科的方法解剖一个村庄,为读者提供洞见,使读者有一叶知秋的理解这一特点外,这本书还用每一章围绕一个主题的方法把高家村放在中国的大背景里来描写和分析。
« 1 ... 45 46 47 (48) 49 50 51 ... 178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