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全部 按阅读倒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52 53 54 (55) 56 57 58 ... 205 »
文章
  1. 王水照:《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与南宋诗歌发展观
    文学 2012/07/18 | 阅读: 2315
    《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是部半成品的学术著作。若从宋诗研究的角度来看其私密性和互文性的特点,它又是一部远离外部喧嚣世界,潜心斟酌诗艺,心灵充分舒展的奇书。《札记》论及南宋诗人近300家,内涵极丰,可以结合《宋诗选注》等书,提炼出钱先生南宋诗歌发展观之“主线索”。
  2. 汪晖:自主与开放的辩证法——关于60年来的中国经验 (21世纪经济报道访谈)
    社会 2009/09/30 | 阅读: 2315
    比发表版本多结尾两段。
  3. 贺美英:回忆我的父亲贺麟及中老胡同32号
    人文 历史 2011/07/05 | 阅读: 2314
    我父亲(贺麟)是抱着改变自己,适应社会大变化的态度迎接解放的。他说在美留学时,认识胡适的侄儿胡敦元(他思想很进步),胡曾对他说过:“做共产党,第一要改变生活方式,第二要改变意识形态。”此话对他印象很深,他虽做不了共产党,但进入新社会了,自己也要改造自己,不能做遗老遗少。
  4. 汪晖:金沙江之子——追忆萧亮中
    社会 环保 2015/03/03 | 阅读: 2314
    亮中对他的家乡的关注不是从一个族群或一种文化出发的,而是从一个历史地联系在一起的社群网络及其多样性出发的。在云南期间和从那里回来之后,我们曾经反复地讨论过云南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及其意义。后来在起草有关反对长江第一湾-虎跳峡流域水电工程的倡议书时,这也成为他的最重要的出发点之一。
  5. 柯肖:令人沮丧的民主:1979-99年间的英国戏剧与经济
    戏剧 经济 2011/03/14 | 阅读: 2313
    巴兹·柯肖(Baz Kershaw)目前是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戏剧系教授。《剑桥英国戏剧史》第三卷主编。主要著作有《表演政治学》(路特利奇出版社,1992)和《表演原理:从布莱希特到波德里亚尔》(路特利奇出版社,1999)。
  6. 廉超群:埃及"革命"悖论
    政治 2013/08/16 | 阅读: 2313
    就内部结构而言,过去60年埃及表现出了三大特征:(1)政权借助安全机构统治国家;(2)政权通过建设庞大的官僚机构和推行经济补贴政策来稳固统治、收买人心;(3)中小地主阶级、新兴富裕商人阶级与官僚权贵利益绑定,通过寻租与出售土地资源获利,忽视工业化与基础生产力的发展。
  7. 王全安:关于白鹿原的访谈
    文学 影视 2012/09/16 | 阅读: 2313
    两条主线索,一是关于历史、时代大背景的风云变幻;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8. 韩西雅:究竟谁使工人文化宫变得“很纠结”?
    社会 2012/04/27 | 阅读: 2312
    工人文化宫的性质和定位是“工人的学校和乐园”,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会共产主义学校的一个重要阵地。既是工人阶级群众业余文化、休息、娱乐的场所;又是工人阶级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文化、科学、技术、艺术知识的课堂。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曾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和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但在今天却遭遇了普遍的生存危机。
  9. 大江健三郎:区域、全球和核问题的书写者
    文学 2012/01/30 | 阅读: 2312
    广岛的记忆、核问题,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以及许多日本知识分子耗尽毕生精力直面的问题,对他们而言,这也关系着战争的遗留问题。2011年3月福岛的核泄漏事件,再次引燃了大江的思绪。本文是一位美国学者对大江几部作品或演讲的分析,或可为我们"理解亚洲"提供一些线索。
  10. 吴新雷:昆曲剧目发微
    戏剧 2009/07/05 | 阅读: 2310
    有些昆曲剧目因为原本湮没,来历不明,艺人口传心授时又常加改动,误标戏名。这里对《铁冠图》、《五代兴隆传》和《西川图》等15个剧目进行探考,阐明原委。
  11. 白露:时代周报专访美国莱斯大学历史系教授白露
    社会 2010/07/24 | 阅读: 2309
    这本来不是一封公开信,而是写给清华大学同仁的私信。它的起因是,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从四月开始收到一些无端的、内容一致的匿名信,要求我们注意“汪晖的剽窃”。一位署名 “Kev”或“Kevy”的人,自称是此类信件的作者之一,联络了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我多次给他写信,问他是谁,还希望知道他有些什么证据,他都没有回答。这个事件标志着我们介入的开始,我们同时越来越怀疑一场有组织的活动可能已经把我们当做对象。所以当某位不知名人士把我们给清华校长的信泄露给了中国媒体后,我们最终决定自己发表该信,以驱除对我们的怀疑、表明我们的意图。
  12. 崔之元:“重庆经验”与制度创新
    经济 2011/01/25 | 阅读: 2309
    重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要位置”的决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探索。重庆的“十大民生工程”在政策、政治两个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其制度基础则在于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齐头并进、重庆土地交易所地票交易这两大制度创新。
  13. 汪荣祖:我对蒋介石“维持原判”
    历史 2012/11/13 | 阅读: 2308
    我对蒋的评价不会改变。到现在为止,我没有看到有人能够驳倒我们当年对蒋的评价。
  14. 孙歌:中国经验与日本战后思想建设
    历史 2012/07/21 | 阅读: 2308
    今天我想借用日本从1945年二战结束到60年代初期的社会变化当中知识界所关心的基本问题,来反思我们自身的课题意识。
  15. 超越东方主义与民族主义——汪晖访谈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
    社会 2008/05/11 | 阅读: 2306
    奥运火炬在全球的传递以及中国民众和海外华人的回应,吸引观察者将问题聚焦于中国和西方的冲突和对话之上。如何在了解中西冲突和对话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把握西藏现代变迁进程中呈现的问题,对于关心中国前景的人们来说,是一个难度不小的挑战。就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中文系和历史系教授汪晖。相关采访情况,可参见本报4月28日第三版时评《多元民族一体并存的中国》。
  16. 斯蒂格利茨: 911的代价
    经济 政治 2011/09/06 | 阅读: 2305
    3年前计算美国战争的花费时,得出的保守估计是3-5万亿美元。此后,战争成本持续增加。我们目前估计,未来残疾补助和医疗成本总数将高达6000-9000亿美元。但社会成本--体现在老兵自杀(近几年平均每天有18起)和家庭破裂上--根本无法计算。
  17. 王颢中、胡清雅:反服贸与台湾社运中的“中国因素”
    社会 2015/08/12 | 阅读: 2305
    直面「反中情結」當中,內在於台灣的「中國因素」,並非為了他人,而是為了台灣人自己:要做台灣人,就必須承擔自己主體之匱乏、分裂,承擔自己所欲打造的「認同政治」,必將充滿各種投射到他者(中國)身上的仇恨、猜忌與敵意。對這項承擔的準備,也將勢必是一個情感事業。在分斷體制中,每一個敵對衝突驟升的當下,所謂的「社運介入」,是否能積極嘗試「把兩岸人民的現在與過去共同點轉化成善意的基礎或機會」,而非慣性地採取政治正確的迴避態度?
  18. 王赓武:海外华人眼中的中国变迁
    社会 2006/12/26 | 阅读: 2303
    文章谈及公共知识分子的讨论,提出另外一个角度:海外华人中的公共知识分子如何观察现代中国社会的变迁,然后对“现代中国”的概念做了分析,举出海外公共知识分子在不同阶段的四个“现代中国”概念。--人文与社会::Humanities.cn
  19. 任放:近三十年乡村研究视角的转换--以乡村史研究为中心
    历史 2012/01/01 | 阅读: 2302
    近三十年来(1978-2008),中国近代史研究主要有三种视角:革命史、经济史、社会史。
  20. 吴念真:谈《悲情城市》
    影视 2009/09/08 | 阅读: 2302
    1989年9月15日,《悲情城市》在威尼斯影展夺魁,这是华人电影第一次拿下金狮奖,也是台湾电影第一次在国际四大影展中独占鳌头。
« 1 ... 52 53 54 (55) 56 57 58 ... 205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