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与社会

人文与社会 文章列表 普通 按时间顺序

人文与社会
wenorgcn at 163 dot com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21 22 23 (24) 25 26 27 ... 104 »
文章
  1. 祁志祥: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系统整体观
    文学 2009/09/16 | 阅读: 1340
    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的普遍看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互补系统,以味为美、以意为美、以道为美、同构为美、以文为美,构成了中国古代美本质观的整体特色。中国古代的美本质观本同而末异,如儒家认为自然比德为美、以情为美、以和为美、以“合目的”的形式为美,道家以无、妙、淡、柔、自然、生气和适性为美,佛家以涅槃 、寂灭、死亡以及涅槃 的象征——圆相、光明为美,便体现了中国古代美论的多样性。中国古代的美感论集中论述了审美的特征和方法。审美特征论涉及美感的愉悦性、直觉性、客观性、主观性、真实性。审美方法论强调咀嚼回味、以我观物、虚静纳物,与中国古代的美本质论遥相呼应。
  2. 雷蒙·威廉斯:意识形态
    人文 2009/09/17 | 阅读: 2029
    “意识形态”概念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原创,但今天仍然被视作是它的专有名词。但显而易见的是,无论如何,它都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特别是有关文学及观念的思想的重要概念。对这一概念,我们必须在所有马克思主义文本中区分出三种常见的含义。
  3. 韩少功:寻根群体的条件
    文学 2009/09/17 | 阅读: 1506
    什么是“寻根”?寻什么“根”?怎样去“寻”?你寻到了什么?……问题一旦笼统和通俗到这个地步,事情就不好谈。二十多年前谈不清楚,二十多年后肯定还是谈不清楚。正是考虑这一点,很久以来我对这个话题能躲则躲。
  4. 李云雷:我们如何叙述农村--关于新乡土小说的三个问题
    文学 2009/09/17 | 阅读: 1955
    “乡土文学”的说法最早来自鲁迅先生,1935年他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指出:“蹇先艾叙述过贵州,斐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之方面来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
  5. 马建东:王梵志诗的底层生活经验
    文学 2009/09/17 | 阅读: 1908
    本文通过对现存敦煌文献中王梵志诗的研读,认为王梵志诗作的独特意义之一,在其对底层生活经验的深刻揭示。细读今存全部王梵志诗作,可以发现,构成这种经验的,除了人们略有了解的经济生活的贫困,还有社会负担的沉重、社会公正的匮乏,以及生命意义的模糊。
  6. 柴剑虹:敦煌文物流散的是与非
    艺术 2009/09/17 | 阅读: 1825
    剖析藏经洞发现后清朝各级官员的反应,以及斯坦因与王道士交易的史实,指出斯坦因并非敦煌学研究的创始人,敦煌文物的所有权属于敦煌。
  7. 陈爱峰、杨富学:西夏与回鹘贸易关系考
    历史 2009/09/17 | 阅读: 1559
    1992年10月,新疆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的一处果园中发现窖藏钱币。和田地区文管所收回了7千克铜钱,剥离出1320枚铜钱,其中,西汉钱2枚、新莽钱1枚、唐钱132枚、北宋钱1159枚、南宋钱6枚、西夏钱13枚、金钱11枚、喀喇汗王朝钱币2枚。
  8. 刘克敌:吴宓日记中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历史 2009/09/18 | 阅读: 1435
    不知不觉中,五四运动已经九十周年,今年应该有很多纪念活动,而被纪念的主角自然是那场伟大的新文化运动以及它的领导者。不过,我想到的是,那些当年站在新文化运动对立面而一直受批判者如林紓、吴宓等,是否也有值得纪念至少也是值得关注他们的理由?
  9. 理查德·罗蒂:民主和自由象阿司匹林
    思想 2009/09/18 | 阅读: 1222
    这是2004年7月罗蒂访华期间《东方早报》记者阳敏与他的访谈。
  10. 苏力:更是播种的季节——北大法学院2009级迎新致辞
    法律 2009/09/18 | 阅读: 1538
    首先是公民,不是实证法律意义上的——你们已经是,而是规范意义上的。独立、诚实、自律、信守承诺并坚毅,分享普通中国人的喜怒哀乐,有一定的理想和追求,有足够的宽厚或仁爱,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无论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岗位。这其实不算什么要求,而只是你在当代社会正派体面生活的基本素质。加上我丝毫不怀疑的你的智力,你就能面对每个人都无法幸免的各种艰难曲折,无论达穷荣辱,都能保持足够的自信,并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幸福。
  11. 冯象:读注
    文学 2009/09/18 | 阅读: 2067
    有一天,我的洋教女从她的神话书上抬起头来,指着我看的书问:这是什么?
  12. 王澍: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建筑 2009/09/18 | 阅读: 23070
    王澍,1963年生,1997年,他在杭州创立了业余建筑工作室,2000年获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博士。现任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
  13. 钟永丰:我的南部意识
    社会 2009/09/18 | 阅读: 1849
    你怎么会意识到南部?是因为过年时你怎么都是先塞南下后塞北上?是因为你在拥挤的台北捷运上突然忆起南方的衰老?是因为你不得不到南部一趟结果发现那里真像外国?还是因为你不爽阿扁而又是南部人讲不听把他再次送进总统府兴风作浪?
  14. 孟繁华:当代文学--农村与乡土的两次历史演变
    文学 2009/09/18 | 阅读: 1240
    60年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农村或乡村中国一直是最重要的文学创作资源和叙述对象。因此,对农村或乡村中国的文学叙述,就形成了60年来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学。
  15. 阿来:《格萨尔王传》为什么是活史诗
    文学 2009/09/18 | 阅读: 1720
    智慧花蕊,层层秀丽,少年多英俊,观察诸法,如钩牵引,扣入美女心,彻见法性,明镜自观,变化千戏景,作者为谁,乃五髻者,严饰住喉门。
  16. 塔可夫斯基:诗人、僧侣、导演--访谈录
    影视 2009/09/20 | 阅读: 1651
    谈六部影片
  17. 李云雷:陈映真的意义是属于将来的--附录:从排斥到认同--大陆作家对陈映真20年的"接受史"
    文学 2009/09/22 | 阅读: 2373
    2009年9月18日,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陈映真先生创作50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附录李云雷札记一篇:从排斥到认同——大陆作家对陈映真20年的“接受史”
  18. 黎湘萍:历史清理与人性反省:陈映真近作的价值——从《归乡》、《夜雾》到《忠孝公园》
    文学 2009/09/22 | 阅读: 3300
    如何做人,特别是在“所多玛和峨摩拉”的时代如何坚持“乌托邦”的理想,是陈映真小说的一个潜在的主题,从《归乡》、《夜雾》到《忠孝公园》,他一面以批判、讽刺甚至愤怒的态度清理和反省历史,一面不无悲伤地再现“做人”这个主题。陈映真的悲伤,也就是陈映真的价值。
  19. 王安忆:英特纳雄耐尔
    文学 2009/09/23 | 阅读: 3875
    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王安忆与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陈映真,二十年前在美国的一场历史性聚会。由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聘请台湾、中国大陆、香港、美国杰出文学评审进行的「世界华文文学奖」,2003年选出第二届得奖人:小说家陈映真先生(《忠孝公园》)。联副特刊登王安忆这篇新作,向陈映真致贺,也期望年轻的作家能向戮力前行的前辈致敬。
  20. 李欧梵:陈映真和萧斯塔可维奇
    文学 音乐 2009/09/23 | 阅读: 2452
    妙的是陈映真在这篇小说中用了一个音乐典故――萧斯塔可维奇的第三交响乐,又名《五月一日》(劳动节)。
« 1 ... 21 22 23 (24) 25 26 27 ... 104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