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与社会

人文与社会 文章列表 普通 按评论顺序

人文与社会
wenorgcn at 163 dot com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47 48 49 (50) 51 52 53 ... 104 »
文章
  1. 何包钢:欧树军 《国家基础能力的基础》序言
    书评 政治 2013/05/15 | 阅读: 1789
    作者强调国家认证能力是国家基础能力的基础,国家的强制、汲取、监管、再分配等功能都离不开认证。他用充分的历史事实和国家制度的逻辑发展来说明这一点。
  2. 王绍光:欧树军 《国家基础能力的基础》序言
    政治 2013/05/14 | 阅读: 1358
    所谓"认证"就是在数据与人或物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没有认证,人类社会便无法运作,但我们却往往对它熟视无睹。
  3. 张国庆:美国媒体如何影响外交决策
    政治 2013/05/13 | 阅读: 1534
    美国媒体对美国外交决策的影响,有着上百年的传统。早在19世纪末,赫斯特和普利策的报业帝国主宰的"进步媒体",就曾成功地将国家引向战争的狂热中,迫使政府不得不采取行动,并最终导致了美西战争的爆发。现时代,电视和互联网的日渐强势,以及"CNN效应"的频频奏效,则被视为媒体对政府外交决策影响力进一步上升的标志,这其中,默多克集团对美国媒体的全面渗透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4. 贾磊磊:消解暴力--中国武侠电影的叙事策略
    影视 2013/05/12 | 阅读: 2420
    动作电影这种电影的独特品种决定了它永远无法回避暴力的手段,无法删除暴力的抗争,决定了它"动作叙事"的性质。从根本上讲,中国武侠电影的叙事策略,并不在于渲染暴力,而是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消解暴力的残酷性
  5. 张伟劼:没有韵脚的美洲民族史诗
    文学 2013/05/10 | 阅读: 1640
    他出版过被誉为"纪实版的《百年孤独》"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此书揭露了拉美大陆长期遭受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和本地暴政的压迫的事实,被拉美各国军人独裁政府列入禁书清单,因之而名声大噪,成为加莱亚诺最有力的代表作。而他在流亡西班牙期间写成的《火的记忆》,则成为他的创作生涯的又一个高峰。
  6. 汪晖、贝淡宁:城市何以安顿我们?
    社会 2013/05/10 | 阅读: 2569
    《城市的精神》一书的作者贝淡宁与清华大学教授汪晖对话,讨论城市、城市化、城市建设、爱城主义、城乡分化、城市精神、政治公司化、城市地方文化等等。--该稿未经作者审阅,暂时撤下。
  7. 路况:王家卫为何无法成为「一代宗师」?
    影视 2013/05/09 | 阅读: 2284
    王家衛曾是最有才气魅力,令人惊艳的当代新锐导演,优游于前卫新浪潮与大众流行之间,身手俊逸潇洒,堪称当代电影的「普普艺术」大师,连老外都着迷倾倒!但到了《一代宗师》则似乎罩不住了,予人「志大才疏之感。怎么会这样呢?也许必须先回答:何谓一代宗师?
  8. 朱永嘉:刘邦与知识分子群体
    历史 2013/05/08 | 阅读: 2530
    在中国历史上,凡属分裂鼎足时期,都曾出现过这种状况,在这个纷争的过程中,谁能集中知识分子的智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谁往往就会是最终的胜利者。在这个问题上项羽不如刘邦
  9. 吕正惠:放在序言位置的书评——《橙红的早星》序
    文学 2013/05/04 | 阅读: 2097
    在《求索》之后,赵刚即将出版他的第二本论陈映真的专着《橙红的早星》。将这两本书合读,就可以看出赵刚对陈映真研究的巨大贡献。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以后任何人想研究陈映真,都必需以这两本书为基础
  10. 路況:野月满庭隅--试论陈庭诗抽象艺术的时代文化意义
    艺术 2013/05/02 | 阅读: 1656
    陈庭诗是台湾抽象艺术之先驱旗手。其生平事件有两个特异点:自幼失聪;因政治因素而从左翼写实版画转向抽象版画。本文企图探讨陈之「失聪听障状态」与其「抽象艺术创作」之内在关联与时代文化意义。我们发现它反显出康定斯基的《点线面》所描述的「内在沉默」,它已非「技法」问题,而是抽象艺术之「心法」
  11. 陈映真、黎湘萍:谈台湾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问题
    文学 2013/05/04 | 阅读: 2447
    相对于Postmodernism那种历史虚无观点,我们所强调的了解历史,并不是要你知道某年某年发生什么事情。我们所谓的历史就是每个民族自己的议题...一个先进的知识分子,一个思想家,一定要继承你自己的议题加以发展,这才是重要的
  12. 朱永嘉:五一劳动节随感
    思想 2013/05/02 | 阅读: 2063
    1886年5月1日,以美国芝加哥为中心,在美国举行了约35万人参加的大规模罢工示威,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事态扩大,引发了干草市场暴乱。1889年第二国际决定把5月1日作为“国际劳动节”。
  13. 朱金春、王丽娜:从“多元一体格局”到“跨体系社会” ——民族研究的区域视角与超民族视野
    社会 2013/05/03 | 阅读: 2070
    近代以来的民族研究主要是在民族主义知识框架下展开的。在民族研究中,民族被放置于主体性地位,因而无法在更为广阔的视野内呈现民族社会复杂多样的关系。因此,需要在研究方法与知识视野上有所突破。通过对"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和"跨体系社会"理论的评述,本文认为,在民族研究中,区域视角与超民族视野更能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关系。
  14. 《经略》第26期目录与刊首语
    期刊专递 2013/05/03 | 阅读: 1583
    【专题】新集体主义村庄
  15. 郭俊野:"华西村模式":争论与未来
    社会 2013/05/03 | 阅读: 2129
    作为"集体所有制"和"共同富裕"的典型,华西村近年来备受关注。尤其在近期其"灵魂人物"吴仁宝去世后,更引发各界对于其未来发展的担忧。"华西村模式"包含哪些特征?外界关于华西村的讨论围绕着哪些问题展开?以及在新任掌舵者"真正掌权"之后,其未来发展方向如何?
  16. 老田:从吴仁宝看华西村的毛式管理结构
    社会 2013/05/03 | 阅读: 1921
    在华西村里,这个熟人社会的人际网络的实际存在,至少对政治和经济的分化构成一个有力的限制,以吴仁宝为代表的干部群体主动认同于自己的社区,而不是借助上级政府的权威强硬地实现改制把绝大多数利益归于自己,这无疑极大地增加了社区成员对于他们的认同,从而减少了管理的阻力和援引强硬手段的必要
  17. 王炎:阅读城市空间--曼哈顿景观与文化身份
    社会 2013/05/06 | 阅读: 2733
    书写景观的文化变迁才是索尔的意义,但不该如此抽象谈问题,索尔最反对从理论范式做逻辑推演,认为是空中楼阁,过眼烟云,唯有事实本身才持久切实。我们不如放下理论,走进城市,做一手观察,切身感受地理空间表达的人情物理。
  18. 谭中:谭中教授口述历史访谈(下)
    社会 2013/05/06 | 阅读: 2275
    从过去讲起,在印度也好,在西方国家也好,要了解中国,都有一道障碍,这障碍就是语文,语文的障碍。哥伦比亚大学胡昌度教授说,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本来很难找到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美国要透彻了解中国就得靠懂中文的知识分子,中国留学生都吃香了。他们不管是反共还是亲共都从心里喊"毛主席万岁"
  19. 谭中:谭中教授口述历史访谈(中)
    社会 2013/05/06 | 阅读: 2254
    一个外交官是代表一个政府,因此应该要有一定的政治水平。中国的外交官,在中国一言堂,坚持口径一致的情况下,只能够念熟一套固定的语言,即使是当大使的人也不能改变,因此水平不够。但印度大使就不是,他们甚至水平会比总理还要好,因为他们是像中国过去那样的拔尖的"进士"。
  20. 赵刚:恐惧与混乱只有让人不得自由:评《自由人宣言》
    社会 2013/05/06 | 阅读: 2177
    《自由人宣言》并不是一篇自由主义宣言(即,只论普世价值不谈统独不谈认同);它表面上是,但实际上它仍然是在统独与国家认同的原地打转,继续呢喃。这样的一种表里不一,使人恐惧。另一个重要的沈默不语是关于美国的。
« 1 ... 47 48 49 (50) 51 52 53 ... 104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