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经济

佚名:新扫荡与反扫荡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外资所立下的汗马功劳是有目共睹的。然而随着外资在中国的无限膨胀,外资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风险,也慢慢在中国浮现。21世纪在中国出现了外资扫荡型收购。这种扫荡比较隐蔽,普通百姓未必会有所觉察,但其危害却会影响到每一个人。
标题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外资所立下的汗马功劳是有目共睹的。然而随着外资在中国的无限膨胀,外资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风险,也慢慢在中国浮现。国家主管部门的研究报告,倾向于认为中国产业已为外资控制,对经济安全充满忧虑。据悉,中国近来对引进外资的反思,将导致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等方面有新的政策出台。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屡创奇迹的中国经济为世人称道,这其中,外资所立下的汗马功劳也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国家决策层已经开始重新审视多年来的外资利用政策,并将在恰当的时刻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7月22日,在首届“中国产业安全论坛”论坛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资源在全球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技术和知识的流动和资本的流动;另一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会带来风险,跨国公司在某些发展中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在一定程度上对该国的政治和社会安定都会有影响。

成思危对产业安全概念的判断是:产业安全“本身应该是一个宏观问题”,产业安全不是个别企业的安全。所以,要从整个国家产业的宏观角度来看待产业安全问题,并注意两种倾向:一种是倾向是对产业安全问题麻木不仁,漫不经心,认为既然改革开放了,市场公平竞争,自由贸易,便丧失了警惕。比如外资购房就是造成房地产泡沫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种需要注意的倾向是夸大产业的不安全,并以此对开放政策质疑。

中国利用外资破纪录

到目前为止,外资进入到底对中国经济安全有没有影响,达到一个什么水平?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透露,在计入银行、保险、证券领域吸收的外资直接投资后,去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需向上修正为724.06亿美元,较前年增逾19%,金额之巨创历年新高。马秀红坦言,过去金融业吸收外资数量很少,惟去年外商投资金融业显着增长,反映服务贸易业已成为中国吸收外资的新重点。

商务部在每年1月公布前一年度引入外资统计快报后,还会纳入金融领域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然后修正全年资料。

马秀红在日前北京出席一个记者会时指出,以往外商对金融业的投资不大,以银行业为例,累计投资仅约20亿美元,但去年受中国入世后对外开放金融业的影响,银行、保险、证券业的FDI(外资直接投资)高达118亿美元之巨。

经过修正,去年的FDI由603亿美元,大增至724.06亿美元,较前年同期增长19.4%,而修正前是下跌0.5%。

全国人大将在8月审议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草案,外界忧虑,统一内外资所得税税率将会打消外商对中国的投资热情。

马秀红说,考虑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现在是实施两税合一的适当时机,但对于已设立的外资企业,在所得税率调整的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将给予这些企业过渡期,令其得以平稳地过渡到新的税法。

外资在中国的三阶段

开放25年来,外资在中国的逐利活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经济处于一种全面短缺的状态:产品短缺、技术短缺和资本短缺。在这个阶段,国外的产品输入成为开放的主流,技术输入很少,资本输入只是以台港澳为主体的东亚小规模资本,台港澳资本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80%左右,韩日资本约为10%,欧美资本加起来只占不到10%。在这个阶段,台湾资本和香港资本在珠江三角洲兴办了无数小规模的制鞋厂、服装厂和电子厂等简单加工企业,这些作坊式的制鞋厂几乎没有什么高技术含量,投资商主要是为了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工优势。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欧美产业资本大规模挺进中国市场。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成为先锋,与中国最早的轿车制造企业合资成立“上海大众”,经过十年的发展,贴着德国大众标志的汽车占领了中国汽车市场的70%,而唯一的民族品牌红旗轿车在茫茫车海中难觅踪影。摩托罗拉公司于1992年在天津注册成立公司,生产寻呼机、手机等电子产品。摩托罗拉利用廉价的中国劳动力装配出来的寻呼机和手机以高得出奇的价格卖给中国消费者。

第三阶段是从本世纪首年开始,外国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在中国展开的行业扫荡式并购。2001年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年份,既是新千年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加入 WTO的第一年。在加入WTO后,中国对待外资的政策法规进一步放宽,根据WTO《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中禁止成员方使用当地经济含量要求、贸易平衡要求、外汇平衡要求、对外销售比例要求等投资管理措施,防止投资措施对贸易产生限制和扭曲等方面的规定,中国政府修订了与WTO规则存在差异的所有法律、法规,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等三部外资法及其实施细则,放宽市场准入,开放金融、保险、电信、法律、会计、建筑、旅游、教育、运输等服务贸易领域。

不能盲目追求外资数量

虽然今年首五个月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有所增长,但发展并不平衡,有的地区增长,有的地区下降,还有的地区下降幅度较大。

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地方出现了“引资热”。南方某市今年首四个月协定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都有所下降,但该市最近却专门召开了动员大会,把全市利用外资的任务,在5亿美元的基础上调高了20%,而首四个月实际利用外资还不到1亿美元。该市市委书记在会上说,今年利用外资6亿美元的考核目标是不可更改的。

这种不顾实际情况,层层下达高指标,盲目追求利用外资数量的现象,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为了完成指标,一些地方给予外商超出国家规定的种种优惠;一些地方对外商投资项目免收土地出让金;一些地方对外商投资企业在税收上先徵后退;一些地方甚至不顾国家政策规定,引进了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不仅占用了大量耕地,还破坏了环境和自然资源。

这种做法违背了利用外资的根本目的,成了新的“政绩工程”。

据商务部权威人士称,连续十几年我国每年实际利用外资都在500-600亿美元之间,处在一个比较高的基数。

有关人士指出,目前我国利用外资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质量和水平。要重点鼓励外商投资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

商务部颇有忧虑感

商务部今年6月发布了《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检讨数年来吸引外资投入中国的成效。作为引资的主要政府部门,商务部这份报告“倾向于认为中国产业已为外资控制,充满经济安全的忧虑”。

据悉,由商务部外资司牵头制定的《外资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修订稿)目前基本制定完成,正在徵求相关部委意见中,不久将有望出台。

据商务部相关人士透露,修订稿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类别、控股比例等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并新增加了一些禁止外资进入的行业类别。

据商务部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商务部确实在制订《外资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修订稿),但由于需要徵求意见的部委较多,这个过程相对较长,什么时候颁布实施目前还不得而知。当被问到,重型装备制造业和房地产等行业在修订稿中是否被列入限制外资进入的行列时,该人士称,新规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类别、行业、控股比例等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并新增加了一些限制外资进入的行业类别,至于具体的类别不便透露。

据了解,2003年颁布实施的《外资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目前许多条款已与外资在华并购实际情况有些不相匹配,目前,在一些行业,外资的并购范围也在逐步扩大,控制力也在加强,因此国内关于限制外资大规模进入零售、重型装备制造等行业的呼声日益增多。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中国难解的新课题

五年前,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开始增速,近年来更出现对行业的扫荡式并购,主要分布在盈利潜力大、行业前景好的企业或行业。目前在与国计民生相关的行业里,半数以上是外资占据了主导。一方面,中国引进外资改造国有企业已成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则面临着外资将逐渐掌控中国产业命脉的风险,这个难解的新课题,现在摆在了国家决策者的面前。

据普华永道国际会计公司发表的报告显示:近年来,外企对华投资方式出现一些新特点,从直接投资转向大规模并购一些优质企业。一些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要求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预期收益必须超过15%。2005年中国境内的并购总额达466亿美元,较上年增加了34%。2003年,中国28个行业里有20个左右是外资占据支配地位。法国达能公司在收购了中国的知名饮料制造商后,在中国饮用水的市场份额由此稳居前列。2005年,80%的中国大型超市处于外资的控制之下。

在逐渐主导了中国的胶卷、日化、零售等竞争性领域后,外资开始向农业、能源、机械等基础性行业进军。如何在引入外资的同时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强自我保护之间寻找平衡,正成为中国政府亟需破解的全局性新课题。

外资并购洛轴爆争议

不久前,世界第二大轴承制造商德国舍弗勒集团与洛阳市国资委签订了框架协定,前者将以11亿元人民币整体收购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包括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洛轴集团是内地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轴承制造企业之一,洛轴承担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飞船的轴承配套任务。而在为“神六”提供的轴承中,有七大部份 22种,皆在核心、关键部位。

得知此事后,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紧急上书其上级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表明了对整体收购一事的反对态度。“对于外资整体收购洛轴,我们不赞成!”7月3日,中国轴协代秘书长郑如辰表示,“一旦被收购成功,势必对国家经济安全造成影响。”

此前,徐州工程机械集团与国际投资商凯雷签署“战略投资协定”一事早早已闹得沸沸扬扬。凯雷注资3.75亿美元,欲获得徐工机械85%股份。但在报批时遇阻。这是一次标志性的并购,国际资本将之视为检验中国外资并购政策的试金石。在国内则引发了对外资并购的反对声浪。收购方案刚一披露,原机械工业部多位负责人联名上书,国家发改委则对装备业进行了专题调研。

迄今,这个在半年多前已经达成的收购协定,还没有实现。2006年5月11日,凯雷亚太区高层透露,自2005年10月双方就达成了协定的凯雷收购徐工机械一事,还在等待商务部的批复,“时间根本无法预计”。而知情人士透露,商务部已经基本否决了这一项收购。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称,要谨慎对待垄断性跨国并购,防止出现财富创造出来后,其所有权和支配权却不完全属于当地政府和人民。全国工商联也提交了《关于建立国家经济安全体系的建议》的提案,其中同样重点提及“跨国并购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建立国家经济安全体系”等几方面问题。

行业扫荡式并购蔓延

自2001年来,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案例迅速增加,主要分布在盈利能力很好的行业:一是市场前景非常看好的制造业,如汽车、电信、啤酒、饮料、日用品、机械等;二是规模效应明显的流通业,主要是批发与零售,以及大型综合超市等行业;三是技术含量较高利润较为丰厚的行业,如医药行业等。

在饮料行业,国内原有的八大碳酸型饮料公司已有七家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收编,外资饮料已经占领我国饮料市场90%以上的份额,国内品牌仅剩下风雨飘摇的健力宝。

在洗涤用品市场上,全国四大年产8万吨以上的洗衣粉企业已有三家被外资收购,美资宝洁公司如今占有中国洗发品市场60%以上的份额。

中国流通领域的零售企业15强中,外资企业占了10强。由于外资进入过多,国内不少流通企业已在破产的边缘挣扎。

工程机械领域的行业龙头企业更是外资巨头垂涎三尺的收购对象。在上面提到的两个案例以外,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已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骨干企业厦工集团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合作的关键条款是卡特彼勒取得控制权。在卡特彼勒的拟收购对象中几乎囊括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全部龙头企业: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宣化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山东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

从中国药品进出口数据来看,直接从外国进口的药品占市场份额的比例很小,似乎“国产药品”占据天下。但是,目前国内大部份医药企业都是外资控制的合资企业,即使象哈药集团这样的“地道”中国药企,也处在香港中信集团和美国华平投资集团两家金融资本的联合控制之下。

必须管理外资的并购

商务部仍然没有批复,关于凯雷收购徐工的争论更趋激烈。

据报道,中国政府官员日前就此问题举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会议。国际投资基金收购中国大型国企绝对控股权,这是第一次,没有先例可循。而就企业并购召开专门会议,在中国也是首次。

一桩历时近两年之久的收购,交给商务部审批的时间又长达半年,但有关部门仍然没有形成明确的意见,由此可见这桩交易争议性之强。

这样看来,大中型国有企业和国际投资基金,是一个愿卖,一个愿买。既然如此,以后会有更多类似案例,甚至变成一种趋势,舍弗勒收购洛轴、凯雷收购徐工只是一个开端。

似乎逐步放开外资并购国企的限制是大势所趋,但如何对收购程序进行规范,则应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国资委应该履行出资人的职责,保证国有资产以应有的价值出售,而战略产业部门也应对风险有所把握。

民族性、主权国家的观念不可能随着所谓“地球村”的出现而消失。所以,任何国家对外资并购都不会“听之任之”,美国也不例外。中海油收购尤尼科案例中,美国国会外资投资审查委员会要求美国政府审查此跨国并购案,最终美国众议院以332比92票的压倒优势要求美国政府中止这一收购计划。此外,美国联邦贸易委员、司法部、证券监管部门均会根据《国防产品法》、SOX法案等对外资并购进行审查。可见,即使在经济一体化自由化的今天,即使号称完全市场经济的美国依然对外资并购进行“干预”。

各国干预外资并购,本质上是要把外资纳入其经济发展范畴中,就是“利用外资”但不能被外资利用。因为,撇开游资不谈,即使是跨国公司,其战略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东道国经济发展计划有所背离。所以,中国必须对外资并购进行管理。

附:全球知名投资商凯雷集团

全球私募投资机构──凯雷集团2004年4月在上海设立办事处,以此开始常驻中国进行正式运作。自1999年以来,凯雷集团已从其在香港、汉城、新加坡以及班加罗尔的办事处进行泛亚地区的企业收购投资、风险投资及房地产业投资运作。凯雷旗下的三家亚洲基金拥有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投资于泛亚地区。

凯雷为卖而买

对凯雷并购徐工一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凯雷进入中国,很可能也会采取其在韩国一样的路数─买入运营不佳管理不善的国有企业,然后再脱手赚取暴利。如在韩国金融风暴时,凯雷买了韩国银行,然后从在韩国的花旗银行挖角去经营,最后转手卖出。这种做法符合私募股权基金的营运模式。

凯雷背后有野心近日有媒体报道,凯雷背后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坊间传言卡特彼勒有野心要将广西柳工、河北宣工、三一重工等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一网打尽。

[本文作者佚名,标题《新扫荡与反扫荡》为『人文与社会』编辑小组添加,原题“主流产业已为外资控制?中国的忧虑与反思大增”。如果您是原作者或知晓作者身份,请与本站联系,谢谢。这篇文章是本站编辑的专题:“外资在中国”的一部分。]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11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11

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 时卫干:外资角色再审视
相关文章
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