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Pollini

Pollini 文章列表 全部 按阅读顺序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2)
文章
  1. 张慧瑜:《浮沉》:外企的腹黑与白领的国企梦
    人文 影视 2012/09/02 | 阅读: 2204
    乔莉对“地方国企”的温情而浪漫想象,忽略了国企作为一种国家资本主义的身份,也无法真正体认“华丽”转身后的国企正是建立在对工人阶级/劳动者的脱钩之上,在这一点上,外企对于一线白领的“压迫”与国企对于劳动者的放弃都遵循着资本利益最大化的逻辑。
  2. 李安山:中国的援非故事: 一位美国学者的叙述
    书评 2012/07/25 | 阅读: 2206
    2009年,两位美国女学者分别出版了两本有关中国援助非洲的专著:一本是孟洁梅教授的《非洲的自由铁路:一个中国的发展项目是如何改变坦桑尼亚的生活和生计的》;另一本是黛博拉·布罗蒂加姆教授的《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前者是对中国援非项目坦赞铁路的个案研究,后者是对中国援非的整体研究。
  3. 大卫·哈维:公共资源的未来
    人文 2012/08/21 | 阅读: 2224
    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个体占有生产资料,通过劳动创造价值并在“自由、公平”的市场进行交换,是创造国家财富、服务公共利益最好的方式。马克思则让我们看到,这种经济体系实质上一方面是通过剥削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为资本所有者生产剩余价值;另一方面,工业体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劳动形式:集体劳动。这种劳动形式派生的对公共财产的权利也应该是集体的或者联合的。
  4. 韩西雅:究竟谁使工人文化宫变得“很纠结”?
    社会 2012/04/27 | 阅读: 2274
    工人文化宫的性质和定位是“工人的学校和乐园”,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会共产主义学校的一个重要阵地。既是工人阶级群众业余文化、休息、娱乐的场所;又是工人阶级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文化、科学、技术、艺术知识的课堂。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曾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和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但在今天却遭遇了普遍的生存危机。
  5. 王行坤、倪明:儒法传统与社会主义的未来
    人文 2012/12/01 | 阅读: 2638
    我们认为,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主要存在着三种把儒法传统与社会主义传统融合的政治方案,即毛泽东的法家社会主义、以甘阳为代表的儒家社会主义,以及蒋庆的“王道政治”。这三种政治方案目的都是要打通过去、现在与未来,都存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面向,我们将其并列起来做政治哲学上的辨析,意在揭示中国社会主义政制设计的现实与潜能。
  6. 夏永红、王行坤:机器中的劳动与资本 ——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机器论
    人文 2012/09/02 | 阅读: 2642
    本文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中机器、资本与劳动三者之间的关系,辨析了技术发展与劳动过程变迁之间的关联,把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批判还原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语境中。本文阐明了,技术体系之内是一个“充满斗争的领域”,任何向机器的共产主义应用的可能转变,都将取决于劳动对资本的斗争。
  7. 曾健民:台湾“日本情结”的历史诸相——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社会 2012/05/10 | 阅读: 2726
    世界上很难找到一个地方有像台湾这么浓厚又复杂的日本情结,即使与台湾同样曾受过日本殖民统治的朝鲜也没有。这么独特的“台湾日本情结”,当然与台日间的百年历史有密切的关系,然而,台湾的战后政治经济史才是真正形塑“日本情结”的基本力量。
  8. 王中忱:日本新感觉派文学:在殖民地都市里的转向 — 论横光利一的《上海》
    文学 2013/09/06 | 阅读: 2930
    横光在小说中对殖民地语境下帝国主义民族国家凝聚能力的展现,也许比同时代普罗作家对“支那无产阶级大众和日本同志联合起来”解决时代难题的乐观期待更具现实洞察力 ,但很明显,他同时也陷入了把自己观察到的现实视为“永久性”存在的谬误之中。这与其说是作为“现代主义者”的横光利一的退步或“转向”,不如说,正是日本“现代主义”特性的表现。
  9. 齐泽克:资本主义的内在限制
    思想 2012/10/09 | 阅读: 3219
    资本主义的动力就是迈克尔·哈特和奈格里在《帝国》和《大众》中心问题,这也是德勒兹政治学的最高实践。这两本书都需要重新阅读,因为它们都关系到一个现实的全球反资本主义抵抗运动的理论反思。在这些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觉到西雅图,热亚那,萨帕蒂斯塔的气味和声音。他们的局限也同时是这种实际运动的局限。
  10. 刘禾:鲁迅生命观中的科学与宗教
    文学 2012/06/17 | 阅读: 3532
    进化论在清末民初的迅速传播,表明生命科学已蓄势待发,大有取代宗教和文学之势,一跃成为对生命的问题最有发言权的学科。当现代生命科学越来越依赖于生物模仿的技术时,文学写实主义也相应地获得广泛的合法性,为我们确立生命的具象和意义。文学写实主义因此成为一种广义的生物模仿技术,与科学主义一脉相承。
  11. 大卫·哈维:哈特与奈格里《大同世界》(commonwealth)
    人文 2014/09/18 | 阅读: 3957
    大卫·哈维在《艺术论坛》(artforum)2009年11月的专题中就《大同世界》(2009年出版)与哈特和奈格里进行了争论。原文见:https://libcom.org/library/commonwealth-exchange. 译者:王行坤
  12. 霍布斯鲍姆:论当前世界趋势(访谈)
    思想 2012/10/01 | 阅读: 4536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于2010年初接受英刊《新左翼评论》(2010年1—2月号)的采访,对当前纷乱的世界进行了评论,并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提出了建言。
« 1 (2)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