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普通 按评论倒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63 64 65 (66) 67 68 69 ... 178 »
文章
  1. 刘中玉:试论元代文人画风格转变的特殊背景
    艺术 2009/03/22 | 阅读: 2040 | 评论: 1
    本文从元代大一统的角度入手,从文化融通和艺术赞助这两个方面来对元代文人画风格发生转变的背景进行考察。
  2. 王晓清、张克兰:范文澜与胡适
    历史 2009/03/23 | 阅读: 1495 | 评论: 1
    范文澜与胡适之间,没有学术上的近谊与远缘。
  3. 散木:一个走进延安的红色历史学家
    历史 2009/03/23 | 阅读: 1433 | 评论: 1
    范文澜是一个有学问的革命历史学家,党而不群、政不忘学是他的一个特点。
  4. 卞孝萱:忆范文澜先生
    人文 历史 2009/03/23 | 阅读: 2022 | 评论: 1
    范文澜,字仲沄,清光绪十九年(1893)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的一个书香门第。
  5. 王铭铭:从《生育制度》到实践理论
    社会 2009/03/24 | 阅读: 1363 | 评论: 1
    很多从图片向文字转化时的错误,阅读时注意。
  6. 葛兆光:唐宋抑或宋明--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视域变化的意义
    历史 2009/03/29 | 阅读: 1856 | 评论: 1
    在文化史与思想史研究领域里, 是否可以将历来习惯于“唐宋”对比的方法, 转向注重“宋明”连续的思路。
  7. 周小川: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
    经济 2009/03/28 | 阅读: 2731 | 评论: 1
    本文旨在讨论金融体系中的一些顺周期性因素、可能采取的补救措施以及货币和财政当局在严重市场危机下如何发挥专业作用。本文还简要介绍中国金融业改革以及我国应对经济增长放缓而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周小川指出,宏观调控政策已初见成效,一些先行指标有回暖迹象,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局面基本得到遏制。工、建、中三家国有银行的市值位居全球金融业前三位。
  8. 王亚华:全球视角的大坝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公共政策调整
    环保 2009/03/28 | 阅读: 1161 | 评论: 1
    大型水坝是人类工业文明的标志。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多数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大坝时代,对筑坝的生态环境和社会负面影响进行深刻反思,在此背景下国际反坝运动蓬勃发展。本文考察了国际反坝运动的发展过程,剖析了其局限性和合理性及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含义,并提出我国在水坝和水电发展政策及决策机制方面进行调整的思路。
  9. 民进四川省委:2007年长江上游水环境问题调研报告
    环保 2009/03/28 | 阅读: 1970 | 评论: 1
    由于重化工业对拉动GDP 增长的效果十分明显,而且在现行财税体制下,生产型增值税使得重化工项目创造的税收远高于同样投资的其它产业项目,因此它成为地方政府培养与地税相关的税基的重要手段,在这种巨大利益的诱惑下,发展新型工业变成了发展重化工业,自2003以来,全国范围逐渐形成“重化工热”,各省市无不争上重化工项目,尽管它在许多地方都严重超过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过度消耗能源、耕地、淡水等资源,尽管它带来对环境的巨大压力,尽管它在解决劳动力过剩和就业方面与其它产业相比没有优势。
  10. 张广达: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说及其影响
    历史 2009/03/27 | 阅读: 2408 | 评论: 1
    张广达从唐宋史的角度写内藤湖南。
  11. 张玉林:社会科学领域的中国环境问题研究
    环保 2009/03/26 | 阅读: 1629 | 评论: 1
    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及其对人类命运的重大影响,形成了对所有学科的挑战,要求超越现有的学科藩篱而进行密切的交流与合作。但合作的起点必须建立在对各学科研究现状的客观认识之上。本文以国内社会科学领域的环境研究为中心,对各学科的关注重点、主要理论资源和分析工具、研究的特征和主要缺陷进行了初步梳理和评析,以期为环境问题的跨学科研究提供参考。
  12. 张承志:匈奴的谶歌—祁连山的游牧文明与河西走廊的兴衰
    文学 环保 2009/03/25 | 阅读: 4304 | 评论: 1
    “胡”与“羌”,蒙古与藏族,中原与西域,一个巨大的民族十字路口在祁连山交错——边界的模糊,暗示着地带的游牧性。只知商旅、不懂驻牧、隔断羌胡的河西走廊,是农耕文明对游牧文明的遮蔽。筑城,通商,采矿,工业,农夫挤走骑士,阏氏盛妆已是不可再追的梦。匈奴古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藩息”,一语成谶?
  13. 唐小兵:“论政”与“治学”的两难:反思公共知识分子的内在困境
    思想 2009/03/24 | 阅读: 2304 | 评论: 1
    如福柯所言:“知识分子的工作不是要改变他人的政治意愿,而是要通过自己专业领域的分析,一直不停地对设定为不言自明的公理提出疑问,动摇人们的心理习惯、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拆解熟悉的和被认可的事物,重新审查规则和制度,在此基础上重新问题化(以此来实现他的知识分子使命),并参与政治意愿的形成(完成他作为一个公民的角色)。”
  14. 余庆年:江苏小城镇发展中的用地问题及对策
    建筑 2009/03/25 | 阅读: 1521 | 评论: 1
    本文简要介绍了江苏小城镇的发展对土地利用的积极意义,具体分析了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5. 贾樟柯:贫穷改变了中国人的心理面目
    影视 2009/03/23 | 阅读: 1926 | 评论: 1
    我过去重要的生命经验都是县城给我的,如果没有县城,可能就随波逐流了。
  16. 朱元曙:章门“五王”轶事
    历史 2009/03/23 | 阅读: 1597 | 评论: 1
    作者为朱希祖孙,根据此文,周作人《知堂回想录》中暗示的黄侃朱希祖不合,孙希扬因范文澜嫁祸而被北大开除一说似不为真。--人文与社会
  17. 范文澜:从烦恼到快乐
    历史 2009/03/23 | 阅读: 1518 | 评论: 1
    我不愿回忆过去,因为过去没有什么值得留恋。
  18. 范文澜:《经学讲演录》
    历史 2009/03/23 | 阅读: 20830 | 评论: 1
    范文澜《经学讲演录》共4页,每页一讲。
  19. “让鲁迅的文本自己说话”——张旭东访谈录
    文学 人文 2009/05/04 | 阅读: 1854 | 评论: 1
    访谈人:张旭东,美国杜克大学文学博士;纽约大学(NYU)比较文学系教授;东亚研究系教授、系主任。中英文主要著作包括: Chinese Modernism in the Era of Reforms; Postsocialism and Cultural Politics; 《批评的踪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等。
    采访人:姜异新,北京鲁迅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以下简称张、姜)
  20. 许章润:多元社会利益的正当性与表达的合法化——关于“群体性事件”的一种宪政主义法权解决思路
    书评 文学 法律 2009/03/24 | 阅读: 1752 | 评论: 1
    刻下的“群体性事件”多为公民大众基于联合行动机制而实施的“公民集体行动”,属于公民权的基本宪法权能。它在将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付诸公开集体抗争形式的同时,为建构一种满足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理性沟通的政治生态提供了契机。随着中国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和多元,制度设置必须提供更为多元和开放的利益表达形式,特别是利益实现的法权程序。在此,澄清多元社会利益的正当性及其集体表达形式的必要性,经由“非事件化”和“去事件化”,说明所谓“群体性事件”本身的常态性,进而寻求其合法化和正当性。
« 1 ... 63 64 65 (66) 67 68 69 ... 178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