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全部 按阅读倒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75 76 77 (78) 79 80 81 ... 205 »
文章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2009年7月
    科技 2009/09/09 | 阅读: 2070
    《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3.38亿,宽带网民达3.2亿,占总网民数的94.3%,手机上网用户达1.55亿。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为1.75亿人,半年增幅5%,目前这一人群在总体网民中占比51.8%。
  2. Frank Marble: Tsien Revisited
    科技 2009/11/02 | 阅读: 2070
    钱学森在加州理工的同事和朋友回忆文章。
  3. 黎文:大卫·哈维:小修小补已经修复不了资本主义
    政治 2014/06/12 | 阅读: 2070
    编译介绍大卫·哈维新书
  4. 美苏档案解密:中越两国反目成仇的真正原因
    历史 2009/10/21 | 阅读: 2069
    中越两个亚洲共产主义大国为甚麽会从「同志加兄弟」变成兄弟反目、兵戎相见呢?这场战争到底谁是真正的胜利者?
  5. 旷新年:在亚洲的天空下思想
    书评 思想 2009/09/02 | 阅读: 2069
    九十年代,当中国知识分子好像每人都意外地捡到了股份一样兴高采烈和简单化地谈论“全球化”的时候,韩国学者白乐晴先生的汉译评论选集《全球时代的文学与人》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宽广的批判性的视野。
  6. 李政亮:“新新台湾电影”中的台湾再现
    影视 2011/07/06 | 阅读: 2068
    “新新台湾电影”的说法,是以1980年代的“台湾新电影”为参照。尽管这一波的台湾电影热潮能否持续仍有待观察,不过,如果将电影视为一种社会文本,笔者以为这一波暂可称之为“新新台湾电影”的台湾电影与1980年代的“台湾新电影”仍有许多值得比较之处。
  7. 崔之元:肯定重庆经验而非重庆模式
    经济 2012/01/18 | 阅读: 2067
    为何“邓小平年谱”没有记载1992年1月26日和1月28日两天邓小平的活动;重庆之行促使弗格森改变了他的"中美国"理论。
  8. 黄宗智:中国发展经验的理论与实用含义: 非正规经济实践
    经济 2010/10/25 | 阅读: 2066
    发展的主要动力变为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的竞争下为外来企业所提供的大力支持。它们普遍用低于其成本的土地和配套基础设施,另加各种显性和隐性补贴以及税收优惠,并允许绕过国家劳动和环保法律来招引外来投资。正是它们的这种非正规实践以及伴之而兴起的庞大的非正规经济,而不仅是外来企业,才是中国惊人的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也是其日益加剧的社会与环境危机的来源。本文的分析来自历史+理论的视角,所指向的是对中国改革经验的新的理解和实用措施。
  9. 王炎:为什么“拯救达尔富尔”——非政府组织与政治共同体
    政治 2011/10/26 | 阅读: 2065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举办了一个达尔富尔辩论会,邀请著名非洲专家哈茂德·马姆达尼(Mahmood Mamdani)到场,与人权活动家、前克林顿政府外交官约翰·普伦德加斯特(John Prendergast)交锋
  10. 任继愈:熊十力先生的为人与治学
    人文 2009/07/13 | 阅读: 2064
    从熊先生和许多良师益友的身上,使我懂得了应当走的路和如何去走。教训深刻,而又使我铭记不忘的,使我首先想到的是熊先生。熊先生这个人,以他的存在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哲学的典型。一生坎坷,没有遗产留给儿孙,家庭关系处理得也不尽妥善。几十年来,没有见他穿过一件象样的考究的衣服。伙食注意营养,却不注意滋味,甚至可以说他吃了一辈子没有滋味的饭,人们认为值得留连的生活方式,对熊先生毫不沾边。熊先生博览群书,不讲究版本,手头藏书很少,可以说没有藏书。我认识的学者中,熊先生是唯一没有藏书的学者。别人也许觉得他贫困,他却显得充实而丰足。别人也许认为他不会安排生活,他却过得很幸福、坦然。他也象普通人一样,有时为了一点小事发脾气,过后,却深自谴责,好象雷阵雨过后,蓝天白云分外清新,他胸中不留纤毫芥蒂,真如古人所说的,如光风霁月。他具有只有他才具有的一种人格美。
  11. 俞孔坚: 谁在“糟蹋”中国的城市?
    建筑 2007/02/24 | 阅读: 2064
    “从100米高空拍下杭州,只见毫无规划、杂乱的建筑,水泥丛林,到处都是覆盖物,看不到一块完整的土地。哪里能看出是杭州?哪里还像人间天堂,简直像地狱!”
  12. 贾樟柯:大巴上的迈克尔•杰克逊
    音乐 2009/07/20 | 阅读: 2063
    6月25日,迈克尔·杰克逊死讯传出的时候,贾樟柯正在上海忙着拍纪录片《上海传奇》。他既不上网,也没看报,并不知道杰克逊死了,直到看到高晓松发来的短信:“迈克尔·杰克逊已于2009年6月25日下午在洛杉矶去世。这个人的去世让我感觉到,或许我们都老了。”
  13. 王绍光: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个纲,纲举目张
    医卫 2009/04/13 | 阅读: 2063
    谈论这次医改,必须了解历史大背景。解放前,国民政府把“国医”体制写在宪法里,就是说国家把整个医疗包下来,给所有人提供免费服务。这听起来很美妙,但从来没有实现过。
  14. 张广天: 为什么叫《圆明园》?
    戏剧 2006/10/06 | 阅读: 2063
    张广天导演的新剧《圆明园》通过叙述圆明园的历史谈环境问题。剧场中动用100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演出。初演期已经结束,正在筹备重演。
  15. 符鹏:奢侈的符号逻辑与中产阶级想象的困境--重省当代中国的奢侈品消费
    社会 2012/10/26 | 阅读: 2062
    当下政治治理的任务便不止是从物质层面解决贫富分化问题(包括制定限奢法),缓解中产阶级的生活压力。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寻求安顿人心的政治之道:如何重新回到中国历史(古典传统和革命传统)演进的内在脉络,探究重建当代伦理主体的思想资源
  16. 笼中美国--为什么矫正监管600万人(英文)
    法律 2012/01/26 | 阅读: 2062
    美国监禁制度与奴隶制的类比,非洲裔青少年的被区别对待,监禁管理私营化、每年狱内多达7万起强奸案等等
  17. 华庆昭:骆家辉当大使和19世纪英国对美国史研究方法论的启示
    人文 历史 2012/04/30 | 阅读: 2061
    有的问题看上去是学术问题,实际上远远超出了学术范围。有一位著名的美籍华人历史教授说中国人用不着研究写作美国史,把人家写的翻译过来不就得了。这就叫听任人家洗脑。
  18. 大卫·哈维、张敦福:危机传播如击鼓传花
    经济 2012/04/24 | 阅读: 2061
    哈维不仅仅是一位地理学家,更是一位社会理论大家。其学术工作的主要特征,就是以恢复和延伸"社会阶级"和"马克思主义",作为严肃认真地批判全球资本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论工具。日前,他就城市变迁的意义、走出全球金融危机的可能出路、马克思主义对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意义等问题,接受文汇报采访。
  19. 黄平、何兴强、余功德、王玮:美国的力量变化--十年来的一些轨迹
    社会 2012/10/03 | 阅读: 2061
    本报告拟从"综合国力"的角度,用一些已经发表的数据,去看待美国力量变化问题,而不直接讨论美国是否已经"衰落",更不把"美国是否衰落"作为一个主观偏好的选项。
  20. 缪哲:艺术史的文献与“家法”
    书评 宗教 2008/10/10 | 阅读: 2060
    评汪悦进的《塑造〈法华经〉——中国中古佛教的视觉文化》(Shaping the Lotus Sutra: Buddhist Visual Culture in Medieval China,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5)
« 1 ... 75 76 77 (78) 79 80 81 ... 205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