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经济

CCTV:金融海啸 警惕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乌有之乡
CCTV:《今日观察》栏目何帆、丁一凡谈金融危机,他们认为,“绝对地偏向市场”是导致美金融危机的致命伤,美国批评中国储蓄率太高导致美国消费率高的牵强逻辑行不通,贪婪和纵容是这次危机的根源。
金融危机

  “绝对地偏向市场”是导致美金融危机的致命伤

  一段时间以来,大家关注的是持续了一年半的金融危机,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了全球,而且影响到越来越多实体经济,从而也引发全球经济衰退。进入到新的一年,我们注意到许多国家政府推出很多新的救市措施,但是这样一场危机仍然像瘟疫一样四处蔓延,没有丝毫减退的迹象。回望一年来,世界经济风雨飘摇,这场危机究竟从何而来?在它形成和蔓延的背后究竟有哪些推手?从这场危机当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今日观察》主持人陈伟鸿与评论员何帆和丁一凡共同评论。

  金融海啸 警惕自由经济模式

  金融危机500多天的蔓延,进入新的一年,世界各国将怎样拯救经济?一场梦想财富的恶梦,梦醒之后,灾难会带来怎样的教训?

  何帆:救或不救两皆难

  (《今日观察》评论员)

  面对美国经济危机,美国政府不能不救,不救就会出问题。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美国政府不救。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倒下。它一破产,货币市场上出现危机,很多美国大公司靠货币政策救钱,现在美国政府之所以救是因为已经到了形势非常紧急的情况。

  当然,目前看来。不救也有问题,救也有问题,即使救市举措出台,也没有看到明显好转,美国房地产价格下跌,失业率达到新高,美国商业银行还是不敢贷款,而且救市的巨额花费,以后财政赤字怎么还?

  何帆: 美国金融模式的破产 金融监管存在问题

  西方在救市,也等于在用行为说明原来的模式宣告破产,这时候退好几步,原来西方的“教科书”告诉其他国家应该怎么做,以前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财政部、政府官员家发展中国家出招。出了问题之后,说明他们都没有按照自己原来开的药方抓药。

  这次金融创新存在过度的事情。另外相应的模式和制度上有问题,如监管制度跟不上,打个比方,如果现在把普通的火车换成高速火车,速度提高当然是好事,可是铁轨也得换,但现在美国的金融监管的就像“破铁路”,这是可悲的事情,会使其经济出轨。原来这些大公司倒闭人们认为是华尔街丑闻,其实这已经给美国敲响警钟,但美国并没有重视,如果是第二次钟敲响就不仅是“警钟”,很多金融机构已经是敲响“丧钟”。现在确实美国人自己有一个说法“现在的救市就是一个醉汉,他喝醉酒了,然后头很晕,这时候怎么救他,你再喝一杯酒”。

  丁一凡:“绝对地偏向市场”是导致金融危机的致命伤

  (《今日观察》评论员)

  应该说这次金融危机就是美国经济最大的失败,这以后可能会让他们重新反思一些问题。2008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格鲁曼,是非常有贡献,之前他应该拿到这个奖而没有拿到,因为当时保罗.格鲁曼在经济学上的见解北很多人贬低,不重视甚至被打压,直到出现经济危机,经济学犯了巨大的错误,人们才不得不承认保保罗.格鲁曼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大概20、30年以前,欧美国家掀起新自由主义运动,当时政府管制少,认为只有让市场发挥作用,市场把所有的东西自动调向平衡。“只要让市场发挥作用就是好事”整个这套理念出台最大的背景就是冷战。因为他们与当时的计划经济的政府调控完全争锋相对,只有把国家彻底给否定了,把“市场”彻底扶起来,才能在意识形态成相对立。在这种意识形态支撑下,他们把“市场”装扮成科学的经济学的东西,然后却忽略了这种“绝对化”带来的破坏作用非常大,以至于近30年以来的经济学不再提国家监督市场、调整市场的作用。 这种“让市场发挥作用”的理论同时也导致金融监管失灵、政府放松管制。

  丁一凡: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藕断丝连”

  后来人们讨论较多的在美国和欧洲出现所谓的“非工业化现象”。一般在最大利益的国家已经赚不到最大利益,厂商会把生产转移到其他地方,随着生产转移,金融也就失去了很好的基础。

  金融主要为工业提供资金,然后同时又从工业赚到利润里面得到自己的回报,所以如果工业出现问题,金融系统也会出问题。此外,金融创新很大程度上与个人债务相关,像这次危机,所有的债务卷到个人身上,如果工业都转移走,依靠你个人还债能力收入从哪儿来?这里面有很大的悖论,实际上确实随着非工业化的发展,在美国社会里面出现非常明显的两极分化倾向,也就是搞金融新的人可以赚的工资越来越当。

  可是剩下那些阶层,广大的劳动阶层的收入却在下降,按照美国自己的统计,蓝领工人在美国的平均工资到现在2008年、2009年的水平只相当于1979年的水平,就是基本没有什么增长。这种情况下,金融创新依靠的是个人收入来弥补的话,最后会补不上,所以次贷爆发的时候,没有钱买房的人,借钱买房子,然后还贷,他们无法靠自己的收入增长产生新的利润来还贷,只能靠房价不断增长来去借新债还旧债。

  金融危机:三大问题值得反思

  一场金融的……危机到底有哪些原因,交学费的同时,我们到底学到了怎样的教训?

  何帆:美国的牵强逻辑行不通 贪婪和纵容是这次危机的根源

  2005年就是有一个经济学家,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曾声称全球经济的失衡是因为中国储蓄率太高,导致美国消费率非常高,而储蓄率非常低。

  实际上,美国储蓄率在过去很长时间非常稳定,到1984年一路往下降,而中美贸易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有贸易顺差,那是10年后的事情,美国怎么能用10年后的事情解释10年前发生的事情,这听起来像是最后犯了错误的孩子反过来责怪家长,说干嘛老惯我,为什么老宠我。所以美国等于再说中国犯了“错误”,为什么老借钱给美国,因为中国的借钱,使得美国利率很低,美国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费。事实上,这种逻辑听起来太牵强了。而且中国不是第一次借钱给美国人,19世纪英国也借钱给美国,那时候美国用英国借给的钱修了铁路统一的美国市场,但这次中国人把钱借给美国人之后,美国人干什么,打了一场师出无名的伊拉克战争,买了很多“喝石油”的SUV轿车,还买了自己收入水平买不起的大房子,所以很明显这不是借钱人的“错误”,还是贪婪和纵容这场危机的根源。

  丁一凡:美国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种下了金融危机的祸根

  中国在传统上是储蓄特别高的国家,而我们顺差不断增加,实际上跟美国的政策有一定关系,美国完全的自由化、市场化使得他们生产大量的转移,向中国这样的新兴工业国家生产,然后向美国出口,于是这些国家才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贸易赢余,这样才可能买美国的国债,说到底这还是他们的问题。

  而且美国把产业转移,把债务只能在个人头上转来转去,为了赚钱,鼓励个人消费,所以个人消费成为美国货币政策和金融措施一种鼓励,他们拼命鼓励个人消费,因此美国市场需求大增,所以也为中国等新兴工业国家提供了一个出口的机会。我们的出口多了,外汇储备当然会增加。而当外汇储备增加,我们自然会想使用这些外汇来做些事情。但我们处处碰壁,比如想买美国企业,美国国会拒绝你。想进口急需高技术产品,美国国会说这是国家安全,不能出口。因此很多事情我们做不了,没办法,就只好买美国的国债。买美国国债其实是最不合算的外汇投资,但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所以所有的事情是美国自己的行为造成的。

  何帆:美元霸权把“金融危机”推向深渊

  为什么各个国家手里面还持有这么多美元,这其实就是“美元霸权”的问题。按道理来说,美国的国债正在不值钱,但没有办法把烫手的山芋甩掉,大家手里都持有美元的资产,实际上大家跟美国捆绑在一起,也就是说美国对这次金融危机的调整的成本很大程度上由别的国家来承担。可见危机的根源在于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里面,美元几乎是唯一的国际货币。从常理来说,处于这么重要的一个地位,美国应该看到的是责任,但美国看只到特权。美国像一个航空母舰,很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就像是小舢板,当这个航空母舰突然过来的时候,他掀起的浪会让很多小舢板“翻船”。最近20年,很多新兴市场出现金融危机的时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当美国货币政策或者美元汇率出现急剧变动的时候对其他国家影响这么大,它自己却根本不在意,当全球国际货币体系里面出现一个不负责任、不受约束的美元霸权时会有很多问题出现。

  何帆:美国应该拿出“认错”和“纠错”的气度

  当然,“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认自己犯错误”。美国连承认犯错误的勇气都没有,改正错误的勇气又从何而来,所以美国现在的态度让人们加深对美国金融危机的担忧。现在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是非常遗憾的。现在看到实际上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里面,已经贡献很多,我们通过自己经济的增长、经济的繁荣将为全球经济做贡献。

  丁一凡:危险与机遇并存 中国必须把握时机

  现在讲危机的,许多西方的经济学家都喜欢用汉字的危机来说明这个问题,也就是因为其他语言的危机中间都没有汉字的这么辩证,辩证的关系,因为汉字这两个字既意味着危险,也意味着机遇,所以危机对我们来说,可能既有危险,也有机遇,危险就是我们传统习惯发展方式已经不行,因为我们那些出口市场在萎缩,但是,又有很多机会,首先它逼得我们不得不提高我们产业结构,改善我们产业结构,提高档次,把过去低附加值的东西去掉,然后使得我们经济在未来更有竞争力,然后我们必须要扩大内需,使更多人有更多的收入、有更大的购买力,使我们的经济发展比较平衡。另外从国外角度上讲,因是一种全球性的危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许多国家非常希望中国能够去帮助,而我们其实也有这种能力,我们不能把眼光永远瞄着这些发达的国家,发达的市场,但是有许多急切需要我们帮助的地方,既可以为我们提供未来的市场,也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机会来证明中国确实是全球经济的一个发动机。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746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746

崔之元:伯南克指中国投资令美超前消费是推卸责任 刘继纯:以鲁迅为例看五四知识份子的电影态度
相关文章
克鲁格曼:奥巴马议程(译文完成)
王小强、梁晓: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历史终结,怎么终结?(上篇)
罗伯特•布伦纳:生产过剩而非金融崩溃才是危机的核心
刘世定:危机传导的社会机制
西蒙•约翰逊:无声的政变
乔万尼·阿里吉访谈:金融扩张必导致终极危机
克鲁格曼:躲避绝境
崔之元:重庆之行颠覆弗格森“中美国”论
黄宗智:美国金融危机与中国模式的再思考
杨鹏飞:金融危机下工会的抉择
郎咸平:中国楼市的疯狂急涨
高全喜:如何看待美国这个事物?——美国金融危机、英美宪政主义及其中国视角
朱云汉:大转折——从金融危机谈四重历史新趋势的叠加
雅诺什·科尔奈:软预算约束综合征与全球金融危机--一位东欧经济学家的警告
阿玛蒂亚·森:危机之后的资本主义
迈克尔·哈德森:冰岛的债务偿还限制将会扩散
约翰·加普:应该允许高盛破产
崔之元:国进民退在全世界普遍出现,国资增值可以普遍降低税收--藏富于民
孔诰烽:美国的大管家?
王康、周馨怡、熊敏、李关云、花馨:高盛的国家生意:希腊与中国
斯蒂格利茨:Freefall (第一章节选)
斯蒂格利茨:人民币升值或将加剧中国农村贫困问题(演讲实录)
汪晖:自主与开放的辩证法--中国崛起的经验及其面临的挑战
郭树清:征收房产税非常必要
郭树清:告别狭义的经济改革
崔之元:看不见的手范式的悖论与当前金融危机(访谈)
《金融时报》:中国对发展中国家贷款超过世界银行
崔之元:陈元,格林斯潘,渝富模式
詹姆斯•波利提:美国债务违约不再遥远
张夏准:美国经济再度动荡,韩国呢?
拉詹:《断层线》中译本序言
崔之元:中国崛起的经济、政治与文化(访谈)
郑永年:当代资本主义面临两大结构性矛盾
斯蒂格利茨:就业问题将长期困扰美国
李零:《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自序--从打扑克说起
大卫·哈维、张敦福:危机传播如击鼓传花
霍布斯鲍姆:论当前世界趋势(访谈)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