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科技

陆高峰:“洋绿坝”是怎样炼成的

在美国,关于互联网的管与放的矛盾冲突也是几经反复,作为互联网主管部门联邦通讯委员会也时常在多方力量的博弈中举棋不定,相关治理法律法规几经兴废,其“绿坝”诞生的命运甚至比国内还要艰辛。

工信部从5月19日发布通知要求从7月1日开始所有电脑厂商都必须安装上网过滤软件“绿坝”,到6月30日宣布考虑到“一些企业提出工作量大、时间仓促、准备不足”,可根据实际情况推迟预装,这项依靠技术手段来净化网络环境的“维新”活动从“强制”到“推迟”仅持续了41天。“绿坝”遇到的尴尬,其实并非国内仅有,可以说这是一个涉及网络管制与放开、以及怎样管制、管制的尺度等问题的世界性尴尬。

  在美国,关于互联网的管与放的矛盾冲突也是几经反复,作为互联网主管部门联邦通讯委员会也时常在多方力量的博弈中举棋不定,相关治理法律法规几经兴废,其“绿坝”诞生的命运甚至比国内还要艰辛。

  早在1996年2月,美国国会就专门通过了一项《传播庄重法》来治理网上淫秽色情内容。但是,由于当时舆论环境以及法规本身的不成熟,这项本来是出于好意的法律,最终却在发布一年零四个月后“夭折”了。该法案规定“禁止网页、在线新闻、网上论坛、网络聊天室等出现儿童色情、淫秽、猥亵和下流材料及任何‘公然冒犯’的内容,甚至也包括在网上讨论堕胎问题。”该法案同时也特别强调了对青少年的保护,规定“任何此类内容出现在18岁以下青少年可以看到的网站,相关网站及负责人均将被处以最高25万美元的罚款和最多两年的监禁”。然而,法律施行后立即引起有着自由传统的美国网络用户和非政府组织的强烈反对。包括美国图书馆协会在内的一些民间组织就开始向法院起诉,认为该法案对网络内容的控制涉及新闻审查,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关于言论和出版自由的规定。最终,1997年6月26日,联邦最高法院以7:2的表决结果,裁定该法违宪。

  《传播庄重法》“夭折”后,美国立法部门和一些社会人士、组织,寻求通过法律手段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良网络信息危害的努力并没有停止。他们坚持认为《传播庄重法》中对于未成年人保护的成分符合公众利益。于是,1998年国会通过了《儿童在线保护法》,并由克林顿总统签署实施。该法案强调了网上淫秽内容对未成年人的伤害,将惩罚重点集中在出于商业目的而进行的淫秽传播活动。法案规定:“出于任何商业目的而在网上传播有害于未成年人的材料者,处以5万美元以下罚款或6个月以内监禁,或两者并罚”“故意违反上款而不改者,按每天一次予以处罚,处罚标准同上”。此外,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还可以附带“处以5万美元以内的民事责任处罚”。但是,该法案虽然规定了对于不良内容提供商的追惩,但是并没有关于采取技术手段进行网络不良信息的规定。

  直到2000年《儿童互联网保护法》颁布,才标志“洋绿坝”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法律的承认。该法案“对学校、图书馆等青少年公共教育场所的互联网使用做出规范,要求这类场所使用信息过滤系统或软件,以防止孩子接触网上有害内容。”2001年,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又根据国会的授权为该法制订了实施细则,具体包括:“学校和图书馆只有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后,才可以接受外界提供的上网优惠服务;所采用的安全措施应能够对网上的淫秽、儿童色情、对儿童身心有害的内容进行遮蔽或过滤;学校必须对青少年在网上的行为加以监控;学校和图书馆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未成年人进入不良网站,确保未成年人在使用电子邮件、聊天室等直接通信方式时的安全,禁止未成年人上网参与‘黑客’或其他非法活动。”

  然而,即便有了法律的撑腰,“洋绿坝”在美国的“扎根”仍然不是一帆风顺的。《儿童互联网保护法》仍然遭到美国图书馆协会等组织的反对,认为它“阻止了学生和图书馆的赞助者们进入很多有用的网站,剥夺了人们表达的自由,因而违反了宪法《第一修正案》。”但联邦最高法院在2003年的裁决中,以6:3的表决结果裁定在学校和图书馆使用网络安全过滤装置并不违反宪法《第一修正案》。至此,经过一波多折,历时七年之久,“洋绿坝”才在美国的学校、图书馆等青少年活动场所真正获得了“有限落地”的法律地位。

  在澳大利亚,政府今年开始部署的网页内容过滤系统也曾遭受比“绿坝”更强烈的质疑。“澳洲绿坝”被一些用户职责为是“对纳税人金钱的巨大浪费”。甚至出现了“近10万网民在社交网站Facebook上签名抵制这一系统的部署”的情况。在日本,今年4月通过了“不良网站对策法”,规定“手机销售者或者网络服务提供商,必须无条件向有要求的用户提供有关的过滤软件。同时该法特别强调了父母有责任保护孩子避免 受到不良网站的影响”。由于日本的过滤软件“FILTERing”,采取的是自愿免费下载,且按照青少年的年龄分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以及无限制四个级别进行分级过滤的办法,日产“绿坝”所受抵触相对较少。

  从“洋绿坝”最初受到公众的抵抗到最终取得认同,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对于国内“土绿坝”推行可资借鉴的一些经验:其一,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是一个政府与用户和社会组织之间反复相互协商和互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方强制执行的过程;其二,“洋绿坝”充分考虑到了群体与场所因素,采取的是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分级过滤和特定场所内的强制过滤,而对于其他群体和场所则是自愿过滤,以及家长监管的重要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过滤软件的技术可靠与便利性。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5/1354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1354

左亦鲁:过滤时代的美国互联网管制(一) 何慧丽:兰考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的几种试验
相关文章
崔泉墨:互联网的渗透
莱斯格:美国天生是一个盗版国家(《自由文化》选译)
劳伦斯·莱斯格:互联网创新濒临毁灭性围剿的思考
赵晓力:假面舞会的终结?(专访)
左亦鲁:过滤时代的美国互联网管制(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2009年1月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2009年7月
2008--2009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熊澄宇:对互联网非违法但有害信息治理的思考
杰克·高登史密斯、蒂姆·吴:谁控制互联网?——无边界世界的幻象
刘静怡:網際網路公共資源分配機制的政策與法律問題
左正東:從突尼斯到雅典:網路治理的未來
左正东:國家代碼域名-發展歷史的回顧
伊本·莫格勒: 网络共产党宣言
王东宾:呵护全球互联网公共性
王安忆:隔断与打通
左亦鲁:美国的互联网管制--以未成年人互联网保护为例
王绍光:谣言止于......?--凯斯.桑斯坦《谣言》序
王晓明:从尤奈斯库到《魔兽世界》
毕宏音:从控制到解构:移动互联热潮之反思
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摘要)
美SOPA与PIPA两议案将表决
王东宾:根、天皇与互联网
麦克切斯尼、福斯特:互联网与资本主义的邪恶联姻
雷启立:传统纸质媒体是否会消亡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