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与社会

人文与社会 文章列表 普通 按评论顺序

人文与社会
wenorgcn at 163 dot com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32 33 34 (35) 36 37 38 ... 104 »
文章
  1. 李春光口述/文靖撰写:回忆周总理“五九接见”
    历史 2016/01/10 | 阅读: 4151
    本文由李春光教授授权人文与社会发布,转载请获取作者同意。
  2. 胡鞍钢:毛泽东是真正的中国国情研究大师
    思想 政治 2016/08/20 | 阅读: 3594
    2016年5月中旬,我和鄢一龙所著《中国国情与发展》一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我十多年来为清华大学本科生开设"中国国情与发展"课程的教材,这门课是让他们认识中国、分析中国的入门之课,也是引导他们与中国兴盛同行、终身受益之课。我以"毛泽东"为关键词检索了这部70余万字的书稿,获得了345条记录反馈(包括正文、引注和附录)。
  3. 汪晖对话傅高义:历史视角下的毛泽东与邓小平时代
    社会 2020/12/22 | 阅读: 7020
    2014年9月4日下午,一中一西两位著名学者,在清华大学展开了对话,讨论"历史视角下的中国变革",他们是汪晖教授与傅高义教授。 对于总结新中国六十年来的历史经验,汪晖教授与傅高义教授都可谓最具宏观视角的学者。虽然二人也因此成为争议人物,但必须承认,目前在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的关系、如何处理毛泽东时代的重要遗产、当前改革开放的结构性问题为何等问题上,他们依然是最具深刻洞见的学者。二人虽对当下中国的发展情况都以乐观为主,但在具体历史问题的评价上,依然有诸多交锋。
  4. 商伟:题写名胜:从黄鹤楼到凤凰台(下)
    文学 2018/04/30 | 阅读: 4076
    李白凭藉模仿和改写来收编前作,将其编入一个它们共同从属的文字结构的网络之中。这一网络具有自我衍生与自我再生产的机制和潜力,既可能导致重复模仿,也可能产生像李白回应《黄鹤楼》诗这样的精彩系列。自李白以下,诗人对此做出了各自的回应,包括他们自诩的“江山含变态,一上一回新”和“缺席写作”的方式。从他们的回应中,我们读到了不同的答案,也可以看到中国诗歌古典主义范式的基本属性,它的所为与不为,潜力与极致。具体来说,我们不仅借此反省即景诗的范式及其前提与内涵,还重温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问题,包括模仿与创造、因循与竞争、经验与虚构,以及文字书写与物质文化,诗歌与题咏对象之间的关系。
  5. 杜建国:《无问西东》对清华传统的片面呈现--兼论民国精神的凋零
    影视 2018/04/29 | 阅读: 3926
    清华大学的抗日传统,并非只有以"沈光耀"为代表的"精英抗战"这一脉,还有同等重要(如果不是更加重要的话)、而又风格迥异的另外一脉。很遗憾,影片对这一脉只字不提,也正因此,影片呈现给观众的就不是一种全面的完整的清华精神或传统,而是一种片面的、不完整的清华精神或传统。
  6. 林彦:《芳华》:社会主义"样板"的历史命运
    艺术 戏剧 影视 2017/12/23 | 阅读: 8813
    本文的删节版原载澎湃新闻,此为全文(删节部分加粗标出),并添加了注释。

    本文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7. 黄宗智:问题意识与学术研究:五十年的回顾
    思想 2017/05/25 | 阅读: 3765
    本文回顾了作者自己五十多年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与学术动力,包括其中的关键感情因素,为的是向新一代的青年学者说明自己的经历,希冀会对他们的探索起到一点作用。
  8. 王兵、汪晖:《入选卡塞尔文献展的中国电影》对谈全记录
    艺术 2017/05/25 | 阅读: 3279
    王兵从纪录片导演的角度直观谈及了在织里镇拍摄2年多素材时所接触的人、事、体系;汪晖从学者角度探讨了工人运动、信贷关系等一系列话题。
  9. 夸特其罗:《法国1968:终结的开始》第一章(赵刚译)
    历史 2017/05/27 | 阅读: 3777
    先把时间场景倒退到南岱和(Nanterre)。一个当代寓言在此开始。
  10. 于治中:重新認識中國/重新認識西方:一個認識論的考察
    思想 2017/05/22 | 阅读: 3652
    中國之所以需要被重新認識,事實上與另一個問題密切相關,那就是重新認識西方。換言之,重新認識中國與重新認識西方,事實上不是對立的,而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不同面向,二者互為前提。因為正是由於我們對西方知識的認識發生了問題,所以要重新認識中國。
  11. 石守谦:中国绘画史研究中的一些陷阱
    艺术 2017/05/21 | 阅读: 3177
    本文只意在提供意识所及与研究有关的一些陷阱,给有兴趣踏入绘画史研究之林的学者参考。其中所谈不完备的各点,不见得就是研究上的禁忌,但却是最可能变成障碍的。对这些陷阱的自觉,或放是有志于绘画史研究工作者值得培养的一个条件。
  12. 汪曾祺:赵树理同志二三事; 才子赵树理
    文学 2017/05/20 | 阅读: 4373
    汪曾祺写赵树理的两篇文章,先后发表于1990及1997年。
  13. 罗绒占堆:透视西藏农户的宗教消费现象
    宗教 2017/05/20 | 阅读: 2979
    1997年起,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罗绒战堆每年固定前往拉萨及山南两地的春堆、路普岗、察巴拉、扎西林4个自然村,以访谈形式、从经济人类学视角对西藏信教居民的宗教消费进行考察。
  14. 商伟:小说戏演:《野叟曝言》与万寿庆典和帝国想像
    戏剧 文学 2017/05/19 | 阅读: 3271
    《野叟曝言》结尾部分叙写文素臣之母水氏的百岁寿典,其妄诞狂想至此臻于极致,但这一情节挪用了乾隆皇帝为其母崇庆皇太后举办的万寿庆典,也为这部小说打上了乾隆时代的历史印记。小说的叙述者通过对戏曲表演的叙述,为整部作品做出回顾与前瞻,凸显了它帝国想像、自我点评与后设叙述等重要特征。
  15. 商伟:复式小说的构成:从《水浒传》到《金瓶梅词话》
    文学 2017/02/03 | 阅读: 3212
    "复式小说"增添了"文本"的维度,并将《金瓶梅词话》视为"书写"的产物,凸显它对前代和当代众多文本和文体的移置、替代、戏仿、改写和重组,尤其强调了"编织"的手法在复式小说建构中所起的作用。本文借助这一观念,旨在揭示《金瓶梅词话》在中国章回小说史上范式转型的特殊意义,同时也讨论与互文性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小说研究的重要问题,界定寓言说或象喻说与索隐论的分野,并探讨从象喻性 和"补作"的虚拟叙述等不同角度解读《金瓶梅词话》的多种可能性。
  16. 曹天予:个性扩张与人类解放
    思想 2016/11/17 | 阅读: 2185
    选刊曹天予教授新书《权力与理性 – 世界史中的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第五章及答问部分。价值继承,即一方面承认自由主义文化有内生批判、内在超越的潜能,另一方面坚持社会主义的思想斗争,夺取和守卫葛兰西所说的文化领导权。布莱希特、本雅明对现代主义的革命解读,正是这两个方面交界地带的实践。文化具有连续性,是历史延续的一部分。
  17. 曹天予:世界史中的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
    历史 2016/10/20 | 阅读: 2465
    选刊曹天予新书《权力与理性 – 世界史中的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序言及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及其关联只有放在世界史的语境中才能得到恰当的理解。为什么?
  18. 威廉·舒尔曼:不光彩的结盟:施米特与哈耶克
    法律 2016/02/01 | 阅读: 2395
    节选自威廉·舒尔曼[William E. Scheuerman]〈卡尔·施米特:法律的终结〉[Carl Schmitt: The End of Law,Rowman & Littlefied Publishers 1999年出版]
  19. 黄宗智:我们的问题意识:对美国的中国研究的反思
    思想 2016/01/22 | 阅读: 2151
    在一个现代的中国,中西的相互渗透,包括对西方的选择性重新理解和对两者的调和,而不仅仅是两者间的冲突与矛盾,乃是必然的给定实际;在两者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在实际层面上是不可能的,只有在理论建构的层面上方才可能。正是对后者的坚持导致了不少违反经验证据的研究和论点。更有进者,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也可以见于一系列其他相关的二元建构,诸如现代vs.传统、工业vs.农业、城市vs.乡村、市场vs.人口、市场vs.国家,形式理性法律vs.实体非理性法律、普适vs.特殊等。历史的视野要求我们把这些二元视作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而不是相互排除、非此即彼的。
  20. 汪晖:《世界工厂》作为一种社会研究和实践的剧场
    戏剧 2016/01/14 | 阅读: 2397
    业余的意义是一个伦理性的问题、是一个伦理性的政治,因为这关系到你怎么去表达而使得这个行动不会被收编到那个体制内、成为在国家层面、资本层面和你的专业领域层面的不断提升的过程,而是重新转化创造出新的文化的过程。业余的意思不是说仅仅保持业余的演出水准,恰恰相反,它是指如何保持自己的某一种自由状态。
« 1 ... 32 33 34 (35) 36 37 38 ... 104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