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与社会

人文与社会 文章列表 全部 按时间倒序

人文与社会
wenorgcn at 163 dot com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16 17 18 (19) 20 21 22 ... 123 »
文章
  1. 商伟:学问的背后应该有更大的关怀
    文学 2013/05/31 | 阅读: 2818
    还是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对过去时代的文学做出回顾和思考。不是简单地拉郎配,一对一地类比和影射,或在知人论世的经验层次上,对小说人物做出分析。但要有一些更大的关怀,这些关怀直接或间接、也或多或少地会体现在学术里面,否则,我们就辜负了今天这个天翻地覆的时代。
  2. 卡尔·萨根:魔鬼出没的世界--科学,照亮黑暗的蜡烛(一)
    科技 2013/05/30 | 阅读: 3743
    世界著名科普作家临终前的最后一部作品
  3. 2012中国内地癌症统计资料
    医卫 2013/05/29 | 阅读: 2824
    我国近20年来癌症呈现年轻化及发病率和死亡率“三线”走高的趋势。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资料称,每分钟就有6人确诊为癌症。
  4. 杨灵:社会运动的政治过程——评《美国黑人运动的政治过程和发展(1930 - 1970) 》
    社会 书评 2013/05/28 | 阅读: 1715
    麦克亚当(Doug McAdam) 运用政治过程(political process) 理论,展示了上个世纪30 至70 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兴起、发展和衰退的内在逻辑,也回答了社会运动研究中不可绕过的理论问题。
  5. 韦名:陈映真的自白──文学思想及政治观
    思想 文学 2013/05/27 | 阅读: 3402
    陈映真访谈:「只要努力,穷人照样出人头地」,这样的道德,是实际上存在着社会差别的社会中流行的。在个別案例中,它有真实性。但從政治经济学上看,就不是那么乐观了。但这样的「道德」,正是鼓舞着人背弃自己的出身。
  6. 约瑟夫·S·奈:变革型和渐进型领导人哪个更好?
    政治 2013/05/26 | 阅读: 1316
    领导学专家强调说,起重要作用的是那些高瞻远瞩、行事作风激励人心的变革型总统,而非那些渐进式的交易型总统。我仔细研究了20世纪美国影响力日益增长时的总统,发现许多总统的确很重要,但其方式并非全如专家所言。
  7. 张承志: 夏台之恋
    文学 2013/05/24 | 阅读: 2435
    夏台不仅是一个乡一个公社,而且是西域史上的一条著名通道的起点。唐玄奘西游取经,越过冰岭 -- 即是在此地进山,通过了这条险道的。另外,比如准噶尔与清朝的最后一战,也是以夏台为依托;以胜则为王、败则为寇、北疆不保则翻大坂跑南疆为战略,靠这一条路下的赌注。
  8. 叶蕤:共和国还是帝国?--对"道恩斯诉比得维尔"案的分析
    政治 法律 2013/05/23 | 阅读: 4674
    通过对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著名案例"道恩斯诉比得维尔"的分析,考察美国国家结构及宪法中的共和国传统和帝国传统。作者认为,美国是共和国与帝国的复合结构,在本土体现为以契约论为基础、边界清晰、结构相对稳定的宪政共和国,在本土以外体现为边界不清、易受历史情势影响、游离于《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之外的帝国。
  9. 田雷:重新发现宪法--我们所追求的宪法理论
    法律 2013/05/23 | 阅读: 1750
    所谓宪法经典,在中文语境内就是中国宪法的研究者应该研究些什么,一种研究对象的问题。它既区别于外国宪法学与比较宪法学的研究,也区别于有关宪法学基本范畴的研究。
  10. 刘晗:"二次革命"、连续革命与美国宪法稳定性的想象
    法律 2013/05/23 | 阅读: 1934
    美国宪法稳定性不是一个历史事实,而是一个政治想象。但需要说明的是,历史事实和政治想象并非相互排斥。相反,两者共同构成了美国宪政想象的整体结构。正是因为有了历史断裂,统一性和稳定性的宪法断裂才更为重要和珍贵。
  11. 《新诸子论坛》发刊号目录封面
    期刊专递 2013/05/23 | 阅读: 1911
    《新诸子论坛》是大型人文社科综合期刊,目前主要采取网络发行的形式,将会在数量不断增加的学术论坛上设立专版,并在论坛及学术群提供文本下载,同时还会对一些著名学人进行点对点的推荐与赠阅,力争做到对活跃在网络上的广大学人及学术爱好者进行覆盖式的发行。
  12. 经略27期目录刊首语
    期刊专递 2013/05/22 | 阅读: 1600
    从"未来宪法学"到"当下宪法学"
  13. 杜建国:南方周末造谣煽动民众反PX
    环保 2013/05/22 | 阅读: 1960
    要破解这一困局,必须得追本溯源,弄清第一次反PX事件--厦门PX事件的来龙去脉。稍加细心地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某些人以及某些媒体通过制造并宣扬PX有剧毒、致癌、致畸、高爆炸等危害的谣言,对煽起民众对PX的恐慌情绪直至通过"集体散步"这种激烈方式来驱逐该项目,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谣言,就没有厦门PX事件,也就没有今天的昆明与成都的波澜。
  14. 萨米尔·阿明: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危险的时期--对话萨米尔·阿明
    经济 政治 2013/05/22 | 阅读: 2493
    假设更糟糕的情况发生,中国领导人做出错误的选择,为了私人利益废除了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或者加入全球化的金融化,比方说人民币自由浮动,不再由中国政府而是由市场控制,银行也私有化了并完全向外国银行开放--结果将会是灾难性。
  15. 刘小枫:共和,中国的百年之累(对话王人博)
    政治 法律 2013/05/22 | 阅读: 2463
    看待问题、尤其是政治问题要从历史的角度和具体的政治现实的历程去看,而不能仅仅去追求一些口号。这个对于我们当今的现实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因为我们现在的学界也好、传媒也好,基本上都是一些对于简单的口号和理念的追求。
  16. 张海鹏:琉球再议,议什么
    政治 历史 2013/05/18 | 阅读: 2462
    那篇文章为更有力地论证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我们拿出了日本历史上所谓"琉球处分"来做旁证。把钓鱼岛和"琉球处分"联系起来,是为了说明当时的中日关系和东亚局势,以及晚清外交的颓势和对日关系的失败。日本是在一个积极对外侵略的态势中,强行吞并一个独立的王国琉球的,也借着甲午战争,攫取了钓鱼岛,把钓鱼岛划归冲绳管辖。
  17. 陈映真:向内战・冷战意识形态挑战
--七○年代文学论争在台湾文艺思潮史上划时代的意义
    文学 思想 2013/05/17 | 阅读: 2751
    二十年后回顾,特别在八○年代以降台湾文学批评和台湾文学论的豹变条件下,七○年代的文学论争-包括七二年以迄七四年的现代主义论争-在台湾战后文艺思想史上,显示了划期性的意义。
  18. 王绍光:大豆的故事--资本如何危及人类安全
    政治 经济 2013/05/16 | 阅读: 4081
    中国曾是世界上大豆生产量最高的国家,占据世界大豆产量的约90%。自国际资本于二十世纪初介入以后,源于中国的大豆一步步成为跨国粮食大鳄的赚钱工具。大豆的生产已移至美国、巴西、阿根廷,甚至印度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比中国生产更多的大豆;而世界大豆出口量的60%都涌向中国市场,且进口的大豆都是转基因大豆。
  19. 邱士杰:从中国革命风暴而来--陈映真的「社会性质论」与他的马克思主义观
    思想 文学 2013/05/16 | 阅读: 3696
    「社会性质」问题是一个有浓厚马克思主义色彩、并透过共产国际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而产生的理论传统。陈映真于90年代放下小说创作之后,在大陆、韩国,以及台湾不同世代所提出的「社会性质」论(或论争)的基础上,形成他自己的「社会性质」论。陈映真在80年代即面对的分离主义问题(分离主义的论述以及分离主义的成因),是考察陈映真转入「社会性质」研究的重要媒介;而本文所研究的陈映真的马克思主义观,就是以「社会性质」论为媒介的马克思主义观。
  20. 何包钢:欧树军 《国家基础能力的基础》序言
    书评 政治 2013/05/15 | 阅读: 1789
    作者强调国家认证能力是国家基础能力的基础,国家的强制、汲取、监管、再分配等功能都离不开认证。他用充分的历史事实和国家制度的逻辑发展来说明这一点。
« 1 ... 16 17 18 (19) 20 21 22 ... 123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