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与社会

人文与社会 文章列表 全部 按时间顺序

人文与社会
wenorgcn at 163 dot com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 123 »
文章
  1. 布鲁斯·阿克曼:如何讲述美国宪法的转型--职业主义批判以及连续性的再造
    法律 2014/10/01 | 阅读: 1917
    每当有新的意见潮流得到政治声望后,民众的思考--就好比条件反射般地--就会回到这些伟大的成就,以此判断新运动的意义。当我们由实体宪法转向高级立法的过程时,我的问题就出现了:19与20世纪的美国人是如何定义、辩论、并且最终认可那些由所处时代的宪法改革政党提出的转型议案?
  2. 黄宗智、龚为纲、高原:"项目制"的运作机制和效果是"合理化"吗?
    经济 2014/10/01 | 阅读: 3080
    “项目制”理论本身也许无可厚非,但它显然需要其它的制度配套和较崇高的价值取向方才可能展示其所可能起的“现代化”和“合理化”作用。从更长远的视野来考虑,其中的关键也许是,理论中的受惠者是否真正能够成为实际运作中的主体。
  3. 邱建生:在地化知识与平民教育的使命
    社会 2014/10/03 | 阅读: 1569
    在地化知识需要把社会从市场的逻辑中解放出来;需要重塑人的尊严,使人回归为人,而不是商品。在地化知识具有对自然敬畏的心,在它的心里,自然是神圣的,不管是山川、河流、土地,还是各种能源,人类都应该善待之。
  4. 赵晓力:祥林嫂的问题--答曾亦曾夫子
    宗教 文学 2014/10/05 | 阅读: 4370
    解读鲁迅《祝福》:《祝福》描绘了一个所有的旧的伦理系统,不管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统统失效的世界。然而,小说中的"我",一个"新党",也并没有做好重建新的伦理的准备。... ... 祥林嫂的三个问题,是在一个既有的伦理秩序完全崩塌的世界里提出的。任何致力于重建或新建某种伦理秩序的人,大概都需要严肃面对这些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回答。
  5. 赵晓力:外嫁女、村规民约与社会主义传统
    经济 法律 2014/10/05 | 阅读: 3519
    在"外嫁女"问题上,我们看到,正是男女平等的话语、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以及妇联组织这些富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传统,在维护着少数和弱者的权益。在改革开放以来,许多社会主义传统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但起码对于"外嫁女"来说,这些传统仍然--虽然是孱弱地--保护着她们。
  6. 汪晖:大陆-海洋与亚洲的区域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汪晖教授访谈(吴铭)
    社会 2014/10/09 | 阅读: 2410
    区域和区域化是不一样的。区域是相对自然的、稳定的地区,而区域化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推动区域化的进程。亚洲概念从来就不是一种自我规定,而是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互动的结果;对欧洲中心主义的批判不是对于亚洲中心主义的确认,而是破除那种自我中心的、排他主义的和扩张主义的支配逻辑。
  7. 李谷悦:"游牧帝国"?海外中国边疆史研究的新尝试--评巴菲尔德《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
    书评 2014/10/13 | 阅读: 2451
    美国人类学学者巴菲尔德的《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一书于1989年出版。他结合人类学考察成果,提出一种"游牧帝国"的理论和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关系的全新解释模式--"两极世界"模式。他的观点对于中国边疆史研究和游牧文明史研究的视域具有一定的拓宽意义,但其在史料使用、理论建构等方面仍有不足,需客观辩证的思考与再探讨。
  8. 王敏:南疆乡村巴扎里的空间与文化涵义
    文学 2014/10/14 | 阅读: 2202
    若你是一位游客,慕名前往南疆的乡村巴扎(集市),在逛完巴扎后,脑海中是否能准确地浮现出这个巴扎的地图?若你是当地的乡亲,当被问及你所熟悉的乡村巴扎时,你会如何加以描述?若被要求绘出你所熟悉的乡村巴扎的地图时,你会先画什么?
  9. 艾哈迈德·达拉勒:伊斯兰历史上的科学与宗教
    宗教 科技 2014/10/27 | 阅读: 3173
    尽管希腊科学传统的影响至关重要,但阿拉伯科学绝不仅仅是希腊科学知识的展厅。现存最早的科学资料表明,翻译运动与伊斯兰世界的科学研究是同时进行的,前者并不是后者的先决条件。活跃的穆斯林社会和政治体的实际社会、政治需求,以及理论的和学术的需要,激发和孕育了一场系统性的翻译运动,对后来穆斯林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 符鹏:阶级想象的危机与底层话语的困境--重读小说《那儿》
    书评 文学 2014/10/27 | 阅读: 2398
    底层话语早已被研究者视为当代文学批评不可或缺的观念视野,但深究起来,这种话语乃是一个并未被充分理论化的概念系统。事实上,这种话语实践的困境早就潜藏在其文学起源--小说《那儿》之中。在这篇小说中,曹征路无力对工人阶级底层化的命运做出真正的历史分析,缺乏节制的现实愤怒和偏于一隅的历史判断,都限制了他对于主人公反抗意识的构造,劳动尊严的呈现以及身份政治的透视,由此陷入阶级想象的危机之中。而要再造底层话语的阶级意识,就必须重新审视底层在市场社会中特定的身心状态,并由此回到当代社会主义实践转折的历史脉络,寻求重塑其理论想象的话语空间。
  11. 欧树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学
    经济 政治 2014/10/27 | 阅读: 2463
    中国与世界的未来,将取决于中国与西方世界谁能协调好经济自由主义和政府干预主义的关系,取决于自由主义治理的合理性和社会主义治理的合理性之间的融通,取决于"为市场而治理"和"因为市场而治理"之间的平衡。
  12. 卢荻:中国经济变革前瞻--"新常态",还是"黄金时代模式"?
    经济 2014/10/31 | 阅读: 2228
    作者引言:

    10月25-26日在开封,在河南大学参加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下面是我的讲稿,是从发言时用的演示文档简单整理出来的,删去了里面的统计图表。不约而同,会议上不少发言都论及所谓"新常态",正反映出中国的政-学界的担忧以至焦虑,被国际主流建制和舆论(或者说是国际和国内的利益相关者合谋合力)牵着走;不过,那些发言大都聚焦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简单数字,少有讨论到背后的决策导向,更不用说系统论述变革前景。
  13. 邱士杰:台湾的社会主义统一派与「被左统派」
    社会 思想 2014/11/05 | 阅读: 1767
    本文已更新,请点击链接阅读:邱士杰:21世纪的20世纪台湾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再统一──汪晖老师《当代中国历史巨变中的台湾问题》读后
  14. 邱士杰:关于台湾的分离主义运动
    社会 思想 政治 2014/11/05 | 阅读: 1835
    本文已更新,请点击链接阅读
  15. 杰里·本特利:19世纪全球史:处在十字路口的帝国们
    历史 2014/11/07 | 阅读: 2100
    中国不是唯一在19世纪面临严重危机的国家,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德川日本都经历了和中国清朝末年类似的问题。这四个国家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军事的软弱,这使它们在面临外敌入侵时非常脆弱。土耳其、俄罗斯、清政府和德川幕府的军队都曾和欧美工业化国家交战过或有过军事对抗,很快都吃惊地发现它们的军事力量比工业化国家差得太多。欧洲国家时不时地掠夺土地,或者纳入本国疆域,或者作为殖民地来统治。但是更多时候,欧美的军队利用它们的优势迫使军事弱国做出让步,从而寻求优惠条款,获得商业特权,使工业资本家可以通过贸易和投资,在这些军事弱国里实现巨额利润。
  16. 王绍光、欧树军:从避免"最坏政体"到探寻"最佳政道":国家能力与政治转型研究二十年--对谈《中国国家能力报告》发表二十周年
    社会 2014/11/12 | 阅读: 2204
    2013年6月29日,由北京大学法治研究中心举办的"纪念《中国国家能力报告》发表二十周年暨《国家基础能力的基础》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召开。本文为王绍光和欧树军在会议期间的对话,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徐斌整理,经欧树军修正、王绍光审定。
  17. 汪晖:两种新穷人及其未来--阶级政治的衰落、再形成与新穷人的尊严政治
    社会 2014/12/05 | 阅读: 4454
    从微信中得知,北京工友之家在村委会的压力下,已经断电断水,面临"逼迁"的困境,感到十分痛心。从2002年起,工友之家创办"同心实验学校",举办打工春晚,服务劳动者,服务全社会。改革三十多年来,全国的农民工群体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做出的伟大贡献和承受的巨大牺牲有目共睹,但我们的公共领域却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北京工人之家的创建者孙恒、王德志、许多以及后来加入工人之家的同事们,多年来艰苦努力,用他们的创作表达农民工的命运和愿望,用他们的组织团结社会各界力量为农民工分忧解难,用公共视野吸引社会的关注,艰苦卓绝,奋斗不已,在繁华的都市背景下,为工人们的自我表达创造了一点空间,在层层叠叠的媒体世界中,传达了细微但坚定的声音。在这个困难的时刻,在此重新刊登多年前写作的文章《两种新穷人及其未来》,以表达对北京工人之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支持和声援。这篇文章是在为工人之家的作者吕途的著作《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所写的序言的基础上扩展而成。

    汪晖

    2016年12月26日
  18. 张承志:马来西亚橄榄灯网络广播电台专访
    文学 2014/12/05 | 阅读: 3820
    访谈
  19. 王敏:"巴扎"(集市)日的时间规制
    文学 2014/12/05 | 阅读: 1849
    本文结合笔者在新疆维吾尔族乡村巴扎(集市)田野调查的实例,分析了南疆维吾尔族乡村巴扎日里的时间规制,指出巴扎日里的时间规制分别由时间频率、时间节奏、以及时间受控与否的观念等三种差异性的规制内容所构成,这三部分规制内容将划分巴扎上不同的群体,并足以解释"赶巴扎"群体间差异性的时间观念与时间认识。
  20. 张晴滟:光复旧物、推陈出新--作为现代经典的样板戏
    戏剧 2014/12/05 | 阅读: 2927
    戏曲现代剧的主要目的是塑造、召唤革命接班人;对样板戏自上而下的移植和普及,与其说是对当年的革命群众的思想改造,不如说是面向下一代的情感教育。
« 1 ...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 123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