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humanities.cn

humanities.cn 文章列表 普通 按时间倒序

humanities.cn
http://humanities.cn/
webmaster at humanities dot cn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6 7 8 (9) 10 11 12 ... 14 »
文章
  1. 王安忆:那是一个奇异的时代(访谈)
    文学 2008/10/02 | 阅读: 4550
    女作家王安忆是五十年代生人,在八十年代即已成名。1983年,王安忆和母亲茹志鹃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中心,这次访美对她冲击很大,回来之后,她的小说风格和审美趣味发生了重大改变,开始写出《小鲍庄》等小说,我们来看看她对这段奇异的充满变数的历史是怎么说的。
  2. 西川访谈徐冰:有益的电脑病毒
    艺术 2008/10/02 | 阅读: 4552
    徐冰:我选择把《天书》印出来,因为印刷行为总会给人一种特别正式,官方和可信的感觉,给人一种这东西确有其事的感觉,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事情。我觉得我对这个作品越认真,这个作品就越荒诞;艺术的力度就越强,你要是随随便便做一个东西就没用。你必须做到假戏真做到让你自己都觉得确有其事。到最后,就好像一个人用了好几年,做一件什么都没说的事情。
  3. 毛泽东与后奥运时代的文化选择:《毛泽东》开幕座谈纪要
    艺术 2008/10/02 | 阅读: 3189
    袁加(艺术家、策展人),靳尚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院教授),钟涵(中央美院教授),曹春生(中央美院教授),闻立鹏(中央美院教授),汪晖(清华大学教授),
    高名潞(美术史家),袁运生(中央美院教授),王明贤(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赵寻(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倪军(艺术家),孔冬梅,朱岩等人。
  4. 苏珊.桑塔格论摄影
    影视 2008/10/01 | 阅读: 1544
    自从达盖尔以拍头像开始发明了摄影术之后,几乎世上的一切都被拍成了照片,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正是这种永远无法满足的摄影欲望缩短了我们在柏拉图所说的洞中——即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囚禁期限。照片传授给我们一种新的直观的符号,它改变并拓展了我们脑中哪些值得一看以及哪些我们有权观看的概念。摄影业最伟大的贡献就是使我们产生了可以把整个世界装入脑中的感觉——其实储存进去的是一本相片集。
  5. 弗朗西斯•福山:美国霸权,难以为继?
    政治 2008/10/01 | 阅读: 1168
    在这次美国总统竞选期间,从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或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口中,我们从未听到这样的说法:美国下届政府的外交政策将是巧妙处理全球权力平衡的不利变迁以及美国影响力严重减弱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种假设,而是我们已经无法回避的问题。
  6. 王金虎:美国独立前奴隶主人口的地区分布研究
    历史 2008/09/29 | 阅读: 1341
    在独立前的英属北美殖民地时期,北美奴隶主人口的地区分布存在巨大差异。总体而言,北部殖民地奴隶主人口比例和蓄奴规模较小;而在南部殖民地,奴隶主人口比例和蓄奴规模较大。奴隶主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是北美殖民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它的存在又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既意味着南北地区社会结构差异,又对南北地区社会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7. 战争的真正代价:斯蒂格利茨新书《三兆美元的战争:伊拉克冲突的真实代价》访谈(编辑校订中)
    政治 2008/09/29 | 阅读: 1843
    2005年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开始了计算伊拉克战争的艰难过程。在他与琳达•比尔姆斯合作的新书《三兆美元的战争:伊拉克冲突的真实代价》中,他展示了急功近利的预算决策,后果发生后的遮遮掩掩,以及一场非正义的战争将怎样在将来的年代中继续影响我们所有人。阿依达•爱德马里安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进行了一次会谈。(人文与社会编辑小组校订重译中:: Http://humanities.cn)
  8. 温铁军:无地则反──印度北方农民运动和“毛派”武装斗争考察报告之一
    社会 2008/09/28 | 阅读: 1781
    1998年,我正在针对中国20世纪第二次大面积发生农村高利贷狂潮问题做调研准备;当时各地汇总的个案情况尽管不全面,还是让人十分担忧。就在那年,我那位德高望重的导师找我谈话,要我写本有关历史上农民为什么变成暴民的书,意在告诫今人切莫忘记过去的教训。他还把鲁迅关于“中国人只有两个时代” 的话,改了主语复述给我。(参见:温铁军:印度北方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节选http://humanities.cn/modules/newbb/vi ... .php?topic_id=108&forum=1)
  9. 陈光兴、钱永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之下的学术生产
    人文 2008/09/28 | 阅读: 1041
    身为学术工作者,我们的视野不能局限在法令规章等行政层次。我们认为,学术评鉴不仅是学术行政、学术规训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于知识生产的政治经济学问题。要了解学术行政体系所推动的评鉴体制、掌握其方向及政策中对于未来想象的远景,必须能够分析及厘清当前学术生产方式变动的动力之所在;在缺乏公共讨论的情况下,面对着不断翻新而又琐碎的规章条文,我们若是不掌握总体的图像,也就难以应对。
  10. 龚忠武:试论费正清及其哈佛学派的得失成败
    历史 社会 2008/09/28 | 阅读: 1431
    北大历史系演讲稿。“我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来同各位分享并请教,一是因为这个题目我比较熟悉,其次是想引起大家反思一个迫切的问题:一个国际上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中心,竟然座落在外国,而不是自己的国家。当然接下来的问题应当是我们该怎么办,才能端正这个在我国漫长的国史中一个极其不正常甚至迹近荒谬的学术现象。”
  11. 龚忠武:哈佛的激情岁月——夺回中国近现代史的解释权
    社会 历史 2008/09/27 | 阅读: 5294
    龚忠武,台湾老保钓,哈佛历史系博士。这篇文章是本周人文与社会台湾系列论文之一。
  12. 李银河: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
    社会 2008/09/23 | 阅读: 1577
    李银河的问卷存在很大问题首先是没有能够区分年龄层,再者,电话问卷的形式、打电话的时间、接受电话调查者身边是否有旁人、答卷者的态度认真诚实度等等可能影响答案的方面都没有通过问卷的问题设计本身来甄别。从问卷设计来看,这个调查很失败,因此调查的结果也就很可疑。--人文与社会
  13. 袁志英:弗兰茨笔下的汤若望
    书评 2008/09/22 | 阅读: 1184
    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从明末到康熙年,在中国生活四十七年,曾是中国钦天监第一个洋监正,累官至太常寺少卿、光禄大夫;各种著述和译著近四十种,涉及宗教书算、天文地理、大炮制造等。曾几何时,身陷囹圄,九链加身,险被凌迟处死。后又平反昭雪,被康熙称为“鞠躬尽瘁之臣子”。弗兰茨为了写《在上苍的阴影下》,重走了汤若望的来华之路,并参考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14. 朱越利:藏传佛教和道教
    宗教 2008/09/22 | 阅读: 1384
    藏传佛教和道教都是中国的宗教。不过前者主要由印度密教和西藏本教融合而成,形成地为藏区。后者主要继承了内地的古代宗教与文化,形成地主要为汉族地区。表面看,二者根源不同,流行的地域有别,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二者的历史渊源很深。
  15. 楼宇烈:胡适的中古思想家史研究述评
    历史 2008/09/22 | 阅读: 1070
    自1919年至1937年间。胡适多次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而且主要是讲中古哲学史和近世哲学史,其中又以讲中古哲学史的次数为多。
  16. 楼宇烈: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人文 2008/09/22 | 阅读: 1253
    中国传统文化如果从整体上来把握的话,那么人文精神可说是它的最主要和最鲜明的特征。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与现在所谓的“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等概念不完全相同。
  17. 斯蒂格利茨:全球化的失诺和市场原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盛行
    经济 2008/09/21 | 阅读: 1548
    《全球化及其对它的不满》,台湾版译作《全球化的许诺与失落》,李明译,大块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
  18. 陆一:美国政府 “改写资本主义”是为了什么?
    经济 2008/09/19 | 阅读: 6973
    实际上,次贷危机的真正实质是,美国金融市场滥用信用衍生品的创新、预支市场和社会信用,从而造成信用风险逐渐累积,进而酿成美国(不仅仅在美国、且扩展到全球)社会(绝不仅仅限于市场)信用危机(Credit Crisis)。再通俗一点来说,这其实是资本信用危机、或者可以称之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信用危机。
  19. 傅谨:近五十年“禁戏”略论
    戏剧 2008/09/18 | 阅读: 8662
    形形色色的禁令体现出毋庸置疑的国家意志,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特定时代的国家意识形态的特殊视角。
  20. 李洁非:走向《包身工》:夏衍的文学之路
    文学 2008/09/18 | 阅读: 2154
    95岁那年,夏衍说:“我觉得我的作品中只有《包身工》可以留下来。”(《活得洒脱,去得从容——记夏公》)有趣的是,在夏衍讲这话几年后,《包身工》却从中学教材中被删除了。“删除”发生在山西黑砖窑奴工事件曝光不久。不论这两者间有无关联,至少现实证明,《包身工》有着跨越时空的意义。
« 1 ... 6 7 8 (9) 10 11 12 ... 14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