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humanities.cn

humanities.cn 文章列表 普通 按跟踪网址倒序

humanities.cn
http://humanities.cn/
webmaster at humanities dot cn
文章:325 推荐阅读:53 专题:0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1) 2 3 4 ... 14 »
文章
  1. 朱苏力:美国的法学教育和研究对我们的启发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1302
    法律训练和教育在美国属于职业训练,是早是由律师事务所进行的,后来才正式进入大学;进行大学后也一直是作为一种职业训练学校,其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律师,学生一毕业就可以进行法律实务的操作。
  2. 王红:复调与重弹:当代民族文学的动物叙事研究
    文学 2008/12/09 | 阅读: 1071
    当代民族文学动物叙事模式取得了重大成功,原因何在。
  3. 唐岱:《绘事发微》
    艺术 2008/12/26 | 阅读: 1675
    画论。清代唐岱。一卷。1716年。为论画二十六篇。认为绘画是“怡情养性”的东西。是“轩冕巨公不得自适于林泉而托兴笔墨,以当卧游”。反对“用之图利”,认为“六法中原以为气韵为先”。认为一个画家“善文”、“善书”,对于提高绘画技巧有重大作用。
  4. 吴重庆: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孙村婚礼及姻亲关系中的“例”行与“例”变
    社会 2009/01/24 | 阅读: 1325
    孙村所谓的“例”,乃是民间事关敬神拜祖、婚丧嫁娶、人情往来的成规,相当于李安宅先生讲的“民仪”(mores)----“一切民风都起源于人群应付生活条件的努力。某种应付方法显得有效即被大伙所自然无意识地使用着,变成群众现象,那就是变成民风。等到民风得到群众自觉,以为那是有关全体之福利的时候,它就变成民仪。直到民仪这东西再被加上具体的结构或肩架,它就变成制度”。“例”不象风俗习惯那样容易移变,却也不如制度那样具刚性约束。其实,孙村并非世外桃源。虽然没有人愿在主观上削旧“例”或创新“例”,但剧烈的社会变迁及悄然的民风(folkways)转化无人可挡,“例”的移易难免发生。问题是,在社会变迁、文化断裂及社会记忆发生危机的大趋势下,婚礼及姻亲关系中的“例”,为什么在社会整肃运动不断的毛泽东时代可“例”行如初,而在社会相对宽松的后毛泽东时代却“例”变不已?
  5. 葛兆光:一个思想家的历史沉思录——读王夫之《读通鉴论》
    历史 2009/02/16 | 阅读: 2237
    在这部沉思录中,既折射了明清之际那一段血与火的历史之光,又积淀了一个当时心境极为痛苦与矛盾的思想家的深邃反思,因此它不比一部单纯的历史著作那样,让人能一下就看懂它的内容,一眼便看穿了它的底蕴。
  6. [法国]谢和耐:论中国人的变化观念
    政治 2011/09/19 | 阅读: 1266
    变化的观念曾在中国起过如此巨大作用,以至于它既触及到了心理范畴、宗教一巫术修持、行为方式和时空观的历史,又涉及到了哲学史。然而,由于中国的意识观念和思想的历史更为复杂,同时既具有千差万别又具有演变性的原因,故它至今尚未被人充分认识。
  7. 孟悦:中国文学“现代性”与张爱玲
    文学 2007/01/09 | 阅读: 2332
    “中国文学“现代性”近年来成了一个话题,引起了许多争论,这本是一个极有意思的问题,因为,一个尚未完全“现代化”的国家(country)能否产生自己的“现代”文学,是否产生过这样一种文学,这可以说是中国二十世纪文学评判面临的最大困惑之一。但令人遗憾,这些争论至今既没有充分深入到历史的、写作的具体研究层次,又未在反“西方中心”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形成有特殊意义的理论话语。不久前重读了张爱玲的作品,从她对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的看法和写作角度中得到了许多启示。(我是把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看成一个开放的写作领域的。至于西方关于“现代性”的种种界定,我以为不过是—种曾经获得了话语权威的“现代观”。)她的作品使我们有可能把关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讨论具体化为一种现代文学写作的研究,即:如何以“现代”这样一种尚待实现的、抽象的历史时间价值去创造“中国”的空间形象,如何使一段“未完成”的历史中的中国生活体验作新的,现代的叙事想象力。” 缺注。
  8. 谷泉:评石鲁的“山水”历史画和“笔墨”历史画
    艺术 2008/01/08 | 阅读: 1303
    石鲁(1919-1982),原名冯亚珩,四川省仁寿县人。与赵望云、何海霞一起被誉为“长安三杰”。1934年入成都东方美专研习中国画。1938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开始以画笔宣传革命。因仰慕石涛和鲁迅,易名石鲁。曾任西北美协副主席,西北画报社社长,中国美协第一届理事,中国美协第二、三届常务理事,中国美协陕西分会主席,中国书协陕西分会主席。主要作品有《家家都在花丛中》、《转战陕北》、《南泥湾途中》、《寒鸦图》、《高原行》、《早春》、《激流》、《李世南》、《田间小景》、《收工》、《林山重重》等。 本站图片视界栏目刊载《美典神》《转战陕北》
  9. 李欧梵:人文精神的现代化——在东南大学的演讲
    人文 2008/07/27 | 阅读: 1722
    这份演讲稿读后有点疑惑,很多地方讲得太随意。但谈人文教育的演讲比较少,还是收了吧。
  10. 江绍贞:汶川一带75年前大震回顾
    历史 2008/08/01 | 阅读: 1539
    1933年8月25日,汶川地区曾经发生过一次大地震,强震持续约1分钟,叠溪镇、松坪沟的山寨即时全部毁灭。
  11. 电视粉碎电影的时代让我们怀念巴赞
    影视 书评 2008/08/11 | 阅读: 1490
    很久没看电视,因为奥运又开始看网络电视转播,在感觉上电视比电影在大部分时候都节奏快速,色彩浓烈,这种声光方式确实有侵略性的特质。但电影究竟是被电视还是被其他的什么粉碎的?--WOC
  12. 徐庆全:陈寅恪《论〈再生缘〉》出版风波
    书评 2008/09/03 | 阅读: 6700
    1954年,陈寅恪写成《论〈再生缘〉》,油印稿由章士钊带到香港,辗转由香港友联出版社出版,一时轰动海外,议论纷纭。
  13. 龚忠武:哈佛的激情岁月——夺回中国近现代史的解释权
    社会 历史 2008/09/27 | 阅读: 5216
    龚忠武,台湾老保钓,哈佛历史系博士。这篇文章是本周人文与社会台湾系列论文之一。
  14. 刘克敌:明清易代之际江南文人风貌一瞥——读《柳如是别传》有感
    历史 2008/10/05 | 阅读: 1561
    陈寅恪晚年最有代表性的著作自然是《柳如是别传》,对于陈寅恪撰写此书的目的及其学术价值,至今学术界还有不同看法。笔者在此也无意进行探究,只是在数次阅读之后,发见该书除却张扬陈寅恪自己认定的"颂红妆"旨意外,还为我们展示了明末清初江南文人圈子的全景图以及他们所置身其中的江南社会风貌。
  15. 郭宇宽:在美国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话new school大学安华教授Anwar Shaikh教授
    经济 2008/10/19 | 阅读: 1320
    经济学家安华是个非常有趣的人,他45年出生在卡拉奇,一个外交官家庭,2年以后印巴就分裂了,后来在美国接受教育。他孜孜不倦地在资本主义的大本营纽约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批判资本主义,他集二十年功力试图“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结构性混乱——对成熟资本主义的经济分析》,他认为马克思受时代的局限所批判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回答很多今天遇到的问题,他继承马克思的衣钵,要对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加以批判。
  16. 郭文景访谈:音乐的现代性
    音乐 2008/11/09 | 阅读: 1306
    与普契尼的三联剧相对应,郭文景创作了他的 “巾帼英雄三联剧”《穆桂英》、《花木兰》和 《梁红玉》,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演出。“巾帼英雄三联剧”由话剧导演李六乙的工作室制作。
  17. 温铁军:小农经济与中国农村信息化的困顿
    社会 2008/11/26 | 阅读: 1119
    培训农民学会电脑,学会上网后,他们大多数玩游戏,寻找娱乐,或者找政治性的刺激新闻,一般的农业技术和信息反而不关心。凭我们的愿望出发,已经不适应农村生活的现实。
  18. 王利明:《物权法》与环境保护
    环保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1422
    许多国家的法律明确要求,物权人在行使权利的时候,必须要注重保护环境,用益物权人在行使其权利的过程中,也负有保护环境、尊重生态的义务。
  19. 何清涟:婚姻中的经济学──读格雷·贝克的《家庭论》
    经济 书评 2008/12/09 | 阅读: 2242
    《家庭论》(A Treatise on The Family [1981])书评。
  20. 黄宗智:中国农业面临的历史性契机
    社会 2008/12/27 | 阅读: 1113
    今日中国的农业正面临着一个历史性发展契机。其出路不必等待未来的更高程度的城市化,更不在于美国式的大农场,而是在于当前的新时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既是高劳动密集型的也是相对高收入的小家庭农场。
(1) 2 3 4 ... 14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