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与社会

人文与社会 文章列表 普通 按跟踪网址顺序

人文与社会
wenorgcn at 163 dot com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35 36 37 (38) 39 40 41 ... 104 »
文章
  1. 赵鼎新:加州学派与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经济 历史 2014/09/24 | 阅读: 4413
    欧美新一代学者( 即所谓" 加州学派 ")认为欧亚文明的发展始终处于同一步调 , 中国直到 18 世纪仍与西方一样具有产生工业资本主义的可能 , 而工业资本主义率先发生在英格兰具有非常大 的偶然性。其实,虽然早先的欧洲中心论 ( 即,文艺复兴后的西方世界充满活力,而非西方地区则落后或停滞不前的论点 ) 是完全错误的,但" 加州学派 "的观点也有失偏颇。
  2. 理查德·兰德教授访谈:解构的遗产及其未来
    文学 2014/09/25 | 阅读: 1543
    德曼去世的时候我44岁,德里达去世的时候我64岁,很多人愿意继续他们的事业,成为解构的专家,这并没有错。不过,要注意的是,要区分他们没有做的事和你受到他们的启发之后要去做的事,这是你自己的决定,必须对这个领域有所贡献,而不是简单重复你早就学会的东西。真正困难的是自己能够前行,到达更高的境界。
  3. 邱建生:在地化知识与平民教育的使命
    社会 2014/10/03 | 阅读: 1569
    在地化知识需要把社会从市场的逻辑中解放出来;需要重塑人的尊严,使人回归为人,而不是商品。在地化知识具有对自然敬畏的心,在它的心里,自然是神圣的,不管是山川、河流、土地,还是各种能源,人类都应该善待之。
  4. 陆建德:伏尔泰的椰子——兼评普世理想
    思想 书评 2014/10/01 | 阅读: 2258
    评伊恩•布鲁马《伏尔泰的椰子--欧洲的英国文化热》(1999)一书
  5. 布鲁斯·阿克曼:如何讲述美国宪法的转型--职业主义批判以及连续性的再造
    法律 2014/10/01 | 阅读: 1917
    每当有新的意见潮流得到政治声望后,民众的思考--就好比条件反射般地--就会回到这些伟大的成就,以此判断新运动的意义。当我们由实体宪法转向高级立法的过程时,我的问题就出现了:19与20世纪的美国人是如何定义、辩论、并且最终认可那些由所处时代的宪法改革政党提出的转型议案?
  6. 黄宗智、龚为纲、高原:"项目制"的运作机制和效果是"合理化"吗?
    经济 2014/10/01 | 阅读: 3080
    “项目制”理论本身也许无可厚非,但它显然需要其它的制度配套和较崇高的价值取向方才可能展示其所可能起的“现代化”和“合理化”作用。从更长远的视野来考虑,其中的关键也许是,理论中的受惠者是否真正能够成为实际运作中的主体。
  7. 赵晓力:祥林嫂的问题--答曾亦曾夫子
    宗教 文学 2014/10/05 | 阅读: 4370
    解读鲁迅《祝福》:《祝福》描绘了一个所有的旧的伦理系统,不管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统统失效的世界。然而,小说中的"我",一个"新党",也并没有做好重建新的伦理的准备。... ... 祥林嫂的三个问题,是在一个既有的伦理秩序完全崩塌的世界里提出的。任何致力于重建或新建某种伦理秩序的人,大概都需要严肃面对这些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回答。
  8. 赵晓力:外嫁女、村规民约与社会主义传统
    经济 法律 2014/10/05 | 阅读: 3519
    在"外嫁女"问题上,我们看到,正是男女平等的话语、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以及妇联组织这些富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传统,在维护着少数和弱者的权益。在改革开放以来,许多社会主义传统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但起码对于"外嫁女"来说,这些传统仍然--虽然是孱弱地--保护着她们。
  9. 朱双一:"保钓"运动的台湾思想史意义
    社会 历史 2015/02/25 | 阅读: 2531
    "保钓",其意义除了群岛的主权归属外,还具有当代台湾思想史上的重要性:它是台湾思想界对于"冷战思维"和"反共意识形态"的首次诘问和批判,堪称一次"深刻的海外华人的文化思想运动。
  10. 刘欣如:从雅利安人到欧亚游牧民族:探索印欧语系的起源
    历史 2015/02/04 | 阅读: 1916
    印欧语系语言学研究在其早期发展阶段,曾经纠缠于人类起源问题,最终导致宗教史观与科学史观的对立。英国殖民者语言与印度被殖民者语言之间存在相似性的发现将印欧语言研究引向人种学。但是,对于印欧语言发源地的研究也促进了对生活在广袤的欧亚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研究,并且证明游牧民族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这个角度看,印欧语言学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因为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以及历朝历代入侵、占领农业地区的民族并非只有印欧民族。
  11. 陈锡文:中国农业发展转型需要新理念——写在《论大国农业转型》出版之际
    书评 2015/02/05 | 阅读: 1661
    中国农业发展正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面临着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倒挂的压力。二是面临着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的挑战。三是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面临新挑战。四是农业生态环境难以承受当前的农业生产方式,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前所未有。五是农业科技实力不强。六是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比较低,还面临着很多现实的困难和问题。
  12. 陈文胜:两型发展是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时代命题
    社会 环保 2015/02/05 | 阅读: 1698
    粮食和农业增产过度依赖资源和要素投入,付出了巨大的环境和生态代价,中国农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随着人口不断增长,现有的农业发展方式面临着农产品需求不断扩张的挑战。
  13. 德吉卓玛:藏族创世神话与宗教
    宗教 2015/02/05 | 阅读: 1728
    藏族的创世神话主要有《什巴卓浦》、《什巴问答歌》、《什巴塔义》、《猕猴变人》、《大鹏与乌龟》、《大地和人类》、《马和野马》、《七兄弟星》等。这些口碑流传和书面记载的创世神话,充满浓郁的高原风情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14. 朱双一:光复初期台湾社会主要矛盾及相关台湾文学问题
    社会 文学 2015/02/25 | 阅读: 2812
    不管后来发生了多少曲折变化,但从台湾光复到20世纪50年代初的台湾所发生的种种事情,其实最终都反映了当时由国共两党所各自代表的两个阶级(官僚统治阶级和广大民众)、两条道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斗争。
  15. 朱双一:"日本统治带给台湾现代化"流行论调辨析
    文学 2015/02/25 | 阅读: 2519
    钟肇政的描写并不符合二·二八事件当时的真实情况,而我们更重视的是其小说中反映的解严以来台湾社会思潮的某种动向。随着"台独"论调从地下走向台面,与此相呼应,一股媚日反华的思潮也在90年代以来的台湾涌动高涨,其中包括弥漫于台湾社会的认为日本殖民统治为台湾带来了"现代化"的论调。
  16. 赵刚:反帝,与反帝之难 ——陈映真《六月里的玫瑰花》的美与刺
    文学 2015/02/25 | 阅读: 3046
    因为越战,一个从三代养女身份"上升"到吧女的艾密,与那从黑奴子孙"上升"到合众国士兵的巴尼,萍水相逢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下半台北的某个地窖般的酒吧。依立着那盛开的、令人为之目眩的玫瑰锦簇背景,陈映真嘲讽了一个时代的满满的残忍荒诞黑暗,特别是帝国主义战争以及种族主义。
  17. 潘公凯:笔墨背后究竟有什么?--《笔墨写生及道脉回溯》主持人语
    艺术 2015/05/25 | 阅读: 1739
    《笔墨写生及道脉回溯》由陈永怡策划的"潘天寿写生研究展"引端,涉及笔墨、写生、中国画传统、中西绘画比较等诸多问题,思考很有深度。以下是读后所感。较为粗略,算作参与讨论。
  18. 何吉贤、张翔、周展安:"20世纪中国"的自我表达、重述与再重述--重述"20世纪中国"三人谈之二
    文学 2015/05/09 | 阅读: 2374
    讨论不妨围绕以下相关问题进行:"20世纪中国"与乡村叙述;"20世纪中国"与文学叙述中的人道主义;个人主义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危机;乌托邦与"20世纪中国";新秩序的建立与新社会图景的缺失;"真实"与历史叙述,等等。这些问题既包含在20世纪历史的自我思考和表述中,也体现在"重述"潮流的文学文本中。
  19. 商伟:一阴一阳之谓道:《才子牡丹亭》的评注话语及其颠覆性
    戏剧 文学 2015/03/15 | 阅读: 4665
    程琼和吴震生的《才子》一书出现在清雍正时期,是一件很可注意的事件,这表明晚明的依照情色叙述来诠释英雄传奇的潮流到十八世纪上半叶仍然余波荡漾。事实上,《才子》一书多次征引王阳明、王畿和三袁,它的情色诠释是以王学为其内在动力和思想资源的,也标志着王学的逻辑极致。
  20. 笔墨写生及道脉回溯 ——“潘天寿与中国画写生”学术座谈会辑论(二)
    艺术 2015/05/25 | 阅读: 1723
    “潘天寿与中国画写生”学术座谈会辑论(二)
« 1 ... 35 36 37 (38) 39 40 41 ... 104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