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与社会

人文与社会 文章列表 推荐阅读 按跟踪网址倒序

人文与社会
wenorgcn at 163 dot com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13 14 15 (16) 17 18 19 ... 22 »
文章
  1. 阿萨耶斯:与英格玛·伯格曼的谈话
    戏剧 影视 2012/06/05 | 阅读: 2275
    我热爱他们,我热爱观众。我总在想:"我弄得很明了,他们一定能明白我的意图,这并不困难。"也有几次,我觉得弄得不够简单和明了。我这一生,包括在剧院的那段时光,都在努力地为观众或和观众一起工作。
  2. 李伯重:八股之外:明清江南的教育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历史 2012/06/03 | 阅读: 1781
    至少是从明代后期以来,明清江南的精英教育,已不只限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的学习。"经世致用"之学,在精英教育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除了历史、地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外,实用数学也是这种"经世致用"之学的一个基础。
  3. 陆建德:狄更斯在晚清中国
    书评 2012/06/06 | 阅读: 1616
    林纾在《块肉余生记》之序中写道:"英伦半开化时民间鄙俗,亦皎然揭诸眉睫之下。使吾中国人观之,但实力加以教育,则社会亦足改良,不必心醉西风,谓欧人尽胜于亚,似皆生知良能之彦。"
  4. 本明顿:政治与友谊--与雅克·德里达的座谈
    书评 政治 2012/06/07 | 阅读: 2485
    1)政治为何?2)友谊为何?3)民主是怎么一回事?4)好客是怎么一回事?
  5. 伊格尔顿:理论之后(第一、二章)
    文学 2012/06/10 | 阅读: 2316
    伊格尔顿2003年书中两章,指出文化理论的动力在911和美对伊战争后已经丧失。“对文化理论学者而言,身体是一个永不退流行的主题,不过,他们的焦点通常是会感受情欲的身体,而不是会感到饥饿的身体;是交媾中的身体,而不是劳动中的身体。”
  6. 刘禾:晚清“闭关自守”一说并不成立
    文学 2012/06/08 | 阅读: 2041
    我的书讨论的是碰撞中的帝国,解释的是权力结构在全球范围内是怎么回事。关注的不是这个东西最后给中国带来了好还是不好,历史还没有终结
  7. 赖正维:“球案”与近代中日关系
    历史 2012/06/13 | 阅读: 1847
    面对日本的强行吞并,尚泰王一方面以久隶中国藩封,世修职贡,不便擅自更改为词,恳求日方免办;另方面则密遣专使向清政府求救。近代史上轰动一时涉及中、琉、日三方关系的"球案"事件由此展开。
  8. 胡鞍钢:如何打开和阅读中国这部天书
    社会 2012/06/16 | 阅读: 2048
    中国是一部天书,也是一部巨著。
  9. 罗检秋:坤角如何走红--社会文化史视野中的民初京剧
    戏剧 2012/06/12 | 阅读: 1685
    坤角尽管受到演艺和相关政策的限制,却在民国初年迅速走红,在都市社会赢得了广泛市场,受捧程度超过依赖艺术功底的老生。
  10. 乔姆斯基:美国民主新浪潮受到压制
    政治 2012/06/14 | 阅读: 2335
    这是一场危机,几乎全球都陷入停滞。欧美主要资本主义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缓慢,贫富差距明显,这种变化给生产和金融化带来冲击。美国和欧洲正在用不同方式自杀。原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当前局势,中文为摘要,附英文全文
  11. 王晓明:文化不能被钱牵着鼻子走
    人文 2012/06/18 | 阅读: 1957
    要理解当今中国社会的支配性文化,不能离开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以及在这个经济影响下形成的日常生活对人的影响。 文化要大发展要大繁荣,关键一条,是必须打破现今这种实质上是一切向钱看的"支配性文化",至少要打破它对社会的支配地位。
  12. 欧树军:理解现实政治世界中的中国体制
    政治 2012/06/19 | 阅读: 1747
    体制是我们每时每刻都要立足于上的地板,不要把它想象成天花板,尤其是不能把它想象成别人家的天花板。把一切归结为体制,导致我们方寸大乱、进退失据,失去了本该具备的体制自信和体制自觉,我们也就彻底忘记了1300年前柳宗元的忠告:秦之失,在政不在制。
  13. 彼得拉斯:欧洲和美国工人阶级:右派、左派和中间派
    政治 2012/06/22 | 阅读: 1637
    欧洲和美国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引起了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截然迥异的社会政治反应。南欧形成分化的局面。北欧工人阶级相对稳定、富足,但是对种族主义、反移民、伊斯兰恐惧症政党的支持与日俱增。美国不像南欧一样存在左翼街头政治,其工人阶级只是消极地拒绝或否认国会和白宫的强硬右派政策。
  14. 李陀:诺贝尔奖评价中充满种族歧视
    文学 2012/06/23 | 阅读: 2562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每个屌丝的内心是多么的复杂,多么难过。当他们带着微笑说"我就是屌丝的时候",他的内心是什么?就像美国人说我是个loser,这话不是很容易出口的。但在生活的压力之下,他居然就说出口了,他的内心一定有一场精神战争
  15. 何炳棣:中国国史上的"大事因缘"解谜
    历史 2012/06/25 | 阅读: 1908
    笔者认为,从献公起秦国开始转弱为强,主要应该归功于墨者的帮助。
  16. 田雷:美国宪法(学)这十年——9·11事件与美国宪法理论的转向
    政治 法律 2012/06/29 | 阅读: 2126
    出路在何方?人类在21世纪有没有可能形成一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宪法秩序?
  17. 孟繁华:乡村文明的崩溃与“50后”的终结
    文学 2012/06/30 | 阅读: 2138
    当下中国文学状况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这个变化的现实原因,是乡村文明的崩溃和新文明的崛起导致的必然结果。乡村中国的“空心化”和文明的全面沦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那些长期以乡村生活为创作对象的50后作家基本还固守过去乡村文明的经验。
  18. 裘锡圭:缅怀张政烺先生
    书评 2012/06/29 | 阅读: 1891
    张政烺先生是我见过的最纯粹的学者。张先生不但朴实无华、和蔼可亲,而且最具有"以学术为天下公器"的真正学者精神。
  19. 汪晖:墓园·颠倒
    文学 2012/06/29 | 阅读: 3485
    2012年5月28日自纽约飞抵瑞典,入住乌普萨拉(Uppsala)瑞典高等研究院(SCAS)。研究院的主体部分是一所十八世纪的晚期建筑,即林奈宫(Linneanum),坐落在植物园内。我的寓所在植物园外的墓园一侧。5月29日,临窗而坐,眺望墓园,时差之中,恍若守墓人,随手涂鸦,录随感二则,其一题为《墓园·颠倒》。
  20. 郑鸿生:陳映真與台灣的「六十年代」--重試論台灣戰後新生代的自我實現
    戏剧 音乐 2012/06/30 | 阅读: 4143
    台灣的六十年代是接受國民政府普及教育的戰後新生代成長期,是歷經肅殺1950年代之後的文藝復甦與思想解放期,又逢全球性青年造反運動--促成戰後新生代在六十年代開始深具時代意義的世代自我實現,在各面向影響此後三、四十年的台灣。
« 1 ... 13 14 15 (16) 17 18 19 ... 22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