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与社会

人文与社会 文章列表 全部 按时间顺序

人文与社会
wenorgcn at 163 dot com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22 23 24 (25) 26 27 28 ... 123 »
文章
  1. 黄兴涛:“支那”一词的近代史
    历史 2009/07/19 | 阅读: 1553
    “支那”一词最早是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在唐宋时已被音译成中文,也作脂那、至那、震旦、振旦、真丹等。古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都曾以“cina”来指称中国。后来,西方各国流行的对中国的称谓“China”,实由此演化而来。
  2. 黄兴涛:国学与现代意识——清末民国的一种文化现象
    历史 2009/07/19 | 阅读: 1498
    谈论国学者,首先应该意识到,不仅“国学”是一个现代概念,以“国学”的名义从事教学、科研和文化宣教活动,也是到清末民国时期才有的历史现象。
  3. 刘溜:“性屈从?──中国女性性现状调查
    社会 2009/07/20 | 阅读: 1529
    女性在性生活中遇到的最大障碍不是“阴道润滑不足”(3.1%)“性交疼痛”(4.4%),也不是“性生活无快乐”(10.3%)、“性生活无高潮”(11.6%),而是“对性生活不感兴趣”(24%),一直对性生活有兴趣的女性仅仅占到19.1%。
  4. 苏智良:“慰安妇”问题的过去与近况
    历史 2009/07/20 | 阅读: 1566
    2007年3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了回应美国国会关于“慰安妇”问题的议案,多次矢口否认日本政府与“慰安妇”的关联,宣称“慰安妇”并非强迫。安倍的言论使日本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日本政府出尔反尔的举动,激起各国人民的愤怒,也给正在回暖之中的中日关系,吹入一股寒流。在美国及世界各国舆论的强大压力下,3月下旬,安倍晋三不得不承认“慰安妇”问题,并在4月访问美国时,再次在美国国会确认其道歉立场。安倍晋三的否认风波至今余波不断。
  5. 贾樟柯:大巴上的迈克尔•杰克逊
    音乐 2009/07/20 | 阅读: 2054
    6月25日,迈克尔·杰克逊死讯传出的时候,贾樟柯正在上海忙着拍纪录片《上海传奇》。他既不上网,也没看报,并不知道杰克逊死了,直到看到高晓松发来的短信:“迈克尔·杰克逊已于2009年6月25日下午在洛杉矶去世。这个人的去世让我感觉到,或许我们都老了。”
  6. 杨念群:“社会”是一个关键词:“五四解释学”反思
    历史 2009/07/21 | 阅读: 1557
    今年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纪念的年份,也注定是一个热闹的年份,史学界多年已养成习惯,每逢“大年”“小年”,只要是“革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都要举行一场拜祭典礼,故可称之为“纪念史学”。
  7. 杨念群:东西方思想交汇下的中国社会史研究——一个“问题史”的追溯
    社会 2009/07/21 | 阅读: 1435
    如果仅仅单纯从方法论引进的层面上分析历史学 变革与社会理论结合之得失关系,而忽略了各种阐释方式与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各种特殊问题 之间处于怎样的纠葛状态,就无法真正洞识中国社会史的发展轨迹和其需要选择的未来走向,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问:什么人?为什么在某一特殊的年代选取了这样一种设问历史的方式?
  8. 杨立华:在世的眩晕:重提魏晋风度中的药与酒
    思想 2009/07/21 | 阅读: 1894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这篇演讲的不经意的缘起,与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及思想史研究中的经典地位之间的巨大反差,谜一样地摆在每一个试图走向魏晋的探寻者面前,像一个不可思议的传奇。
  9. 李宏图:语境·概念·修辞--昆廷·斯金纳与思想史研究
    思想 2009/07/21 | 阅读: 1377
    在目前西方学术界,对思想史特别是政治思想史的研究以斯金纳为代表的"剑桥学派"成为了主流,其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被芬兰学者帕罗内称之为思想史研究中的"斯金纳的革命".为什么斯金纳的研究成果产生了如此重要的影响,他在思想史的研究上作出了什么贡献从而能够被称之为一场"革命"?本文拟对此作一评述.
  10. 子安宣邦:从冲绳看起
    历史 2009/07/21 | 阅读: 1881
    冲绳原本不属于日本。在政治上曾与清朝及日本保持着对等关系的琉球,在一八七九年的四月四日变成了日本的冲绳县。冲绳不仅在日本帝国的地理面,甚至在政治面也处于边陲地带。冲绳自一九四五年至今,一直都是美军在东亚最重要的军事据点。从冲绳这个视点来解读战后的日本,也带有解读现今“帝国”化世界的意涵吧。
  11. 赵汀阳:中国应比西方有更大胸怀
    政治 2009/08/15 | 阅读: 1849
    有些人将民主列为普世价值,这是一种思想舞弊。民主不是价值,只是政治技术手段。
  12. 曹征路:中国文坛上的“华盛顿共识”
    文学 2009/08/24 | 阅读: 1338
    底层文学既是中国作家在80年代以后首次大规模的面对社会公共事务发言,也在审美意趣取向上出现了多元杂呈的诉求,体现出了一种新的人民性品格。底层文学不再以权势者和英雄明星的成功与否而悲欢,它把审美建立在小人物的苦难经历和奋斗历史上,肯定弱势者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存在价值,赞美他们为尊严和自由而付出的所有努力。抛弃贵族精英式的审美趣味,把诸如雅正、精致、颓废等美学范畴统统纳入到更加历史化的审美要求中来,强调真实感、现场感,重新肯定劳动、力量、激越、粗犷的美学价值。但底层文学就总体而言,声音微弱。
  13. 张开济:一望无际叹古都
    建筑 2009/08/24 | 阅读: 1678
    张开济是建设部于1990年第一批公布的国家级建筑大师,也是获得首届“梁思成建筑奖”的建筑大师之一。他主持设计了革命历史博士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北京天文馆、北京科普展览馆四大馆,还有天安门观礼台等。张开济以天地为背景,以砖瓦、水泥、石头、土木为材料,完成了一件件宏伟的作品。这些作品将延续着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他的智慧,他的灵魂,乃至他的生命。面对已年近90的张开济也许你不由会问,在这些建筑设计中,您最满意的是哪一个呢?
  14. 朱惠足:來自帝國邊境的近代化推動者--沖繩八重山諸島與殖民地台灣統治
    历史 2009/08/25 | 阅读: 2944
    本論文將在殖民統治者日本人與被殖民統治者台灣人的兩極之間,引進具中間性質的「沖繩人」,藉由沖繩人對殖民地台灣「近代化」、「日本化」過程的參與及受容,質疑日本帝國「已完成」的「近代化」之內涵,在其延長線上,探討移植到殖民地台灣的「近代化」、「日本化」兩者的相互關係,及其與帝國內部的複雜關係。
  15. 许章润:法治社会与良善生活
    法律 2009/08/25 | 阅读: 2452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普遍增长,在给社会相当多数的人带来了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的同时,其实进一步让我们感觉到生活意义的丧失,这是我们此刻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经济的增长和生活程度的普遍改善同时伴随着收入分配的不公的出现,包括基尼系数,在当今世界已经排到了第一,由此迫使我们反思财富的公平分配、社会正义如何实现。这是牵涉到我们每一个人如何过好生活,什么样才是理想生活的重大问题。
  16. 王绍光:“公民社会”袪魅
    政治 2009/08/25 | 阅读: 2940
    公民社会是黑白好坏混在一块的大杂烩,与民主并没有必然的等号。公民社会组织在经济上主要依赖商业收益或政府资助或外国捐款,无法保证其自诩的独立性。流行理论强调公民社会组织独立于政府的外部效应,事实却是公民社会的内部效应比如民主技能训练,恰恰更能促进民主。
  17. 童世骏:为何种普遍主义辩护?——评赵敦华教授的“为普遍主义辩护”
    思想 2009/08/26 | 阅读: 1974
    普遍主义确实需要辩护,但为了对普遍主义进行真正有效的辩护,必须对普遍主义到底是什么意思,它有哪些变种,这些变种分别回答和提出了哪些问题等等,作进一步的讨论。我们在为普遍主义辩护的时候要重视普遍主义的复杂含义、普遍主义立场与普遍主义政策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所要辩护的普遍主义立场不仅是文化普遍主义,而且是受价值普遍主义、尤其是道德普遍主义支持的文化普遍主义。这种意义上的文化普遍主义既超越西方中心论和中国文化特殊主义,同时又对文化的多样性有高度敏感性、对特殊文化丰富普遍文化的可能性有高度开放性。说到底,这种把特殊主义包括在内的普遍主义既不是一种单纯的事实,也不是一个单纯的理想,而是建立在不同文化的人们共同的能力、潜力和规律的基础之上、有待于通过自觉明智的交往实践和社会实践加以建构的美好未来。
  18. 赵敦华:为普遍主义辩护——兼评中国文化特殊主义思潮
    思想 2009/08/26 | 阅读: 2776
    特殊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有着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原因,西方民族主义国家曾把特殊主义作为对外扩张的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国家流行民族文化特殊主义的思潮,表现为文化精英的传统主义和文化复兴运动的民众动员。而中国自古不乏华夏中心论的传统,现在则有以“回归起源”为特点的民族和文化优越感。当今学术界有一些已经习以为常、信以为真的提法,反映出各种特殊主义观点和立场。学术界不加区别地广泛使用“中国特色”的标签,隐藏着在哲学社会科学所有领域内都放弃普适性目标和标准的危险。童世骏有回应。
  19. 朱苏力:戏仿的法律保护和限制——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切入
    法律 2009/08/27 | 阅读: 2353
    通过分析《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及类似作品,本文指出它代表了一类我国著作权法中没有明确予以规定的戏仿作品;并主张,由于戏仿的娱乐和批评价值,我国著作权法应当基于“合理使用”原则对戏仿予以保护;基于中国的国情,戏仿有可能涉及侵犯个人的人格(名誉)和市场价值(声誉),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予以适度保护;由于电影产品消费的特殊性,保护戏仿还具有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及促进当代中国的文化、社会建设的意义。
  20. 朱苏力:中国司法的规律
    法律 2009/08/27 | 阅读: 1629
    我讲三个问题:一是司法纠纷解决的机制;二是现代社会中司法制度的变迁引起了哪些变化;三是中国当代有哪些司法工作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 1 ... 22 23 24 (25) 26 27 28 ... 123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