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与社会

人文与社会 文章列表 全部 按时间顺序

人文与社会
wenorgcn at 163 dot com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11 12 13 (14) 15 16 17 ... 123 »
文章
  1. 吴伯娅:“ 诗魔 ” 厉鹗
    历史 文学 2008/12/05 | 阅读: 1696
    厉鹗是雍乾间著名诗人。崛起于“清初六大家”之后,“乾隆三大家”之前,地位独特。
  2. 杨海英:施琅史事探微
    历史 2008/12/05 | 阅读: 1260
    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自飞黄、大木父子后,闽海东南之地,至今三百余年,虽累经人事之变迁,然实以一隅系全国之轻重,治史之君子,溯源追始,究世变之所由,不可不于此点注意及之也。”
  3. 陈祖武:吕留良散论
    历史 2008/12/05 | 阅读: 1361
    吕留良在清代学术史、政治史上都曾经产生过较大影响。故世后,于雍正间为文字冤狱祸及。
  4. 孔祥吉、村田雄二郎:从中日两国档案看《国闻报》之内幕——兼论严复夏曾佑王修植在天津的新闻实践
    历史 2008/12/05 | 阅读: 2087
    以往的《国闻报》研究还很不充分。诸如该报之创建过程,真正主人,严复的角色,为什么而后又挂上日本的旗号?
  5. 房宁:30年中国政治发展回顾与展望
    政治 2008/12/05 | 阅读: 1301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在摸着石头过河,以问题推动制度建设。
  6. 张西平:莱布尼茨时代的德国汉学
    思想 2008/12/11 | 阅读: 1183
    本文从研究德国17世纪的四名汉学家入手,揭示当时莱布尼茨时代的德国的汉学研究,从而在德国当时的文化和学术氛围中来理解莱布尼茨的中国观。
  7. 国学传播与社会改造:章太炎讲《说文解字》
    思想 2008/12/11 | 阅读: 1169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是太炎先生1908年4月至9月在日本讲授《说文解字》的课堂实录,根据钱玄同、朱希祖、周树人(鲁迅)三人现场所记和事后整理的笔记整合在一起编排。
  8. 孙郁:《语丝》内外
    人文 2008/12/12 | 阅读: 1522
    周氏兄弟与《语丝》。《语丝》问世,才有了智性和有趣的新文人,文章也可以随意为之了。
  9. 孙郁:夜枭声
    人文 文学 2008/12/12 | 阅读: 1685
    鲁迅身上的沉郁。一方面还原了生活的恶,让漫天浊气环绕着人们,另一方面又不安于昏暗的蔓延,于是独自站立起来,在旷野里直面着高而远的天空。
  10. 陈光兴:台湾消费社会形成的初步思考
    社会 2008/12/22 | 阅读: 1203
    台灣地區消費社會的形成不是突如奇來更不是孤立的現象,它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生產部門的延續與擴張,在其逐步擴大的變動過程中與國家、民間、媒體、資本、市場等既存歷史空間相互形塑,在動態過程中決定了它的內容與形式。
  11. 陈光兴:呛声本身--民主运动与美国帝国主义
    政治 2008/12/22 | 阅读: 1192
    台灣的民主反對運動必須得要重新清理過去的歷史,在這個過程中得有主體性的去面對日本殖民主義對台灣長遠的傷害,以及美國對於兩蔣威權體制的支持過程中對於台灣民主造成的迫害及長遠的影響,而不只是切掉歷史重要的構成,透過簡單的反中來自我正當化;這也就是要把歷史中台灣主體構成的他者多元化。
  12. 陈光兴:《帝国》与去帝国化问题
    书评 2008/12/22 | 阅读: 1754
    全球性和平的呼籲,不是簡單的普遍主義的人道訴求就可以完成的,更不是資本的流動可以促成的,而是在既有的歷史基礎上,通過面對歷史的過去與當下,才能看到光亮。
  13. 赵刚:和解的壁垒:评龙应台「你不能不知道的台湾:观连宋访大陆有感」
    思想 2008/12/22 | 阅读: 3144
    我们不同意於龙女士的,最终还是在於她虽然在区域间说话,但并没有促进区域间的对话,反而以一种吊诡的修辞,增设了区域间的壁垒。
  14. 赵刚:理解与和解:回应诸批评兼论「区域批判知识份子」
    思想 2008/12/22 | 阅读: 2396
    虽然我在两岸中说话,我还是在解决我所面对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例如两岸的和平和解]最终也必然是您的问题――这是「区域」存在的理由),如果我的言说让您感觉轻松释然:「啊,台湾情况是这样啊,那我们….」,而非一个区域批判知识界大家一起来承担(而非卸下)的工作邀请,那我就必须深自反省那脱离於我所掌握的那个论述效果。而看来这的确是区域批判知识界的一个重要的、等待克服的问题
  15. 丁萌:汪晖华师大演讲笔记--如何诠释中国及其现代性
    社会 2008/12/30 | 阅读: 3198
    如何诠释中国及其现代性

    思想史是综合的和跨学科的领域,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其思想史和学术史。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两个方法论传统。
  16. 本雅明:与布莱希特的对话(英文)
    戏剧 2008/12/30 | 阅读: 1791
    Brecht, last night: 'There can't be any doubt about it any longer: the struggle against ideology has become a new ideology.'
    29 July
  17. 钟乔:绝望,与绝望中的抵抗--在剧场中援引鲁迅
    戏剧 2008/12/30 | 阅读: 1906
    直到最近,我日常进出房内或屋外的背包里,仍然塞着一本薄薄的书。它的封面册页,从设计的眼光一瞧,就不难见出是过时的版型,不见光鲜更不见亮丽,至于创意,就更有待斟酌了…。的确,我总是提着一颗戒慎的心,盯着灯下这本看似单薄实则厚重有加的书,深怕自已的双眼,被仅仅是怀旧的情绪给整个地掠夺了去。这书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18. 潘岳: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
    政治 环保 2009/01/04 | 阅读: 1540
    《中国环境报》原编者按:《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一文是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写于2006年7月的一篇文章,部分内容曾在报刊上摘要发表。在“生态文明”正式写入十七大报告之际,应环保系统内外广大读者要求,现全文刊登。
  19. 卢周来:产业升级现在急不得——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大考”
    经济 2009/01/07 | 阅读: 1459
    融危机使中国产业结构的缺陷暴露无遗:过度依赖于国外市场,过度依赖于投资与房地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不仅需要正确的政策,更需要正确的时机,现在急不得。如何围绕“人性”与“绿色”使短期应对与长期产业升级配套,是对中国智慧的大考。
  20. 黄宗智:中国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
    法律 2009/01/08 | 阅读: 1331
    中国法律历史的研究多偏重理论、表达或制度,而我近20年的研究则一贯强调从诉讼档案出发,亦即从法律实践的记录出发,由此来提炼分析概念。“实践”在这里表述的是三个交搭而又不完全相同的含义:相对理论而言的实践、相对表达而言的实践、以及相对制度结构而言的实践(或实际运作)。“实践历史”则不仅包含这三种实践的历史,也包含它们经过与理论、表达和制度之间的互动而体现于实践的历史。此讲首先将分别以 中外法律史实例说明实践历史的含义。然后,用作者自己的一些分析为例,说明从实践历 史提炼分析概念的研究方法。
« 1 ... 11 12 13 (14) 15 16 17 ... 123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