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与社会

人文与社会 文章列表 全部 按阅读倒序

人文与社会
wenorgcn at 163 dot com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58 59 60 (61) 62 63 64 ... 123 »
文章
  1. 刘夙:从《三体》系列看国防思维
    书评 2012/11/08 | 阅读: 1936
    内容介绍与书评
  2. 范愉:人民调解与台湾乡镇市调解的比较研究
    法律 2011/11/13 | 阅读: 1936
    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同根同源,近现代以来,尽管两岸在制度、体制和发展道路上分道扬镳,但深刻的内在联系却无法割断,近年来相互交流和借鉴更是十分活跃。比较中国大陆的人民调解制度与台湾地区的乡镇市调解制度,有利于总结其中的经验和问题,相互借鉴。
  3. 张旭东:詹明信的文化理论与中国现实
    社会 2012/11/26 | 阅读: 1935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的"市场化"和"私有化"转向及苏联的崩溃,西方马克思主义面对的最直接挑战是如何思考马克思主义的有效性和存在理由。对此,詹明信在一篇题为 "事实存在着的马克思主义"(Actually Existing Marxism)的重要文章里驳斥了冷战结束后世界范围里针对左翼立场的种种轻浮浅薄的俗见
  4. 郎咸平:中国楼市为何被高盛牵着鼻子走
    经济 2011/11/01 | 阅读: 1935
    高盛也开始在中国养猪了,它竟然控制了中国的猪,这绝对是不可想象的。
  5. 邓英淘:山西省考察观感
    社会 2010/07/11 | 阅读: 1935
    说到山西,这是一个和我们颇有缘份的地方。在课题组中,有一个是山西人;有一个曾在山西插队6年,当过生产队长;有两个曾于1983年前后在山西做过户包小流域(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和区域发展重点的调研。
  6. 陶飞亚:传教士中医观的变迁
    医卫 2013/06/01 | 阅读: 1935
    最初,耶稣会士尚能对中医平等视之,但此后评价日渐走低。鸦片战争后,教会医院兴起,医学传教士广泛批评中医医理,轻视中医业者,普遍质疑中医的价值。民国后,教会大学医学院为传教士深入研究中医提供了条件,中国西医对中医的介绍也纠正不少传教士对中医典籍的误读。尤其是一些医学传教士因在华日久并与中医同究医道,在互动中渐以"同情的眼光"认识中医。
  7. 费正清:战后中国(中国回忆录节选)
    历史 2015/01/16 | 阅读: 1934
    该书原题为Chinabound: A Fifty Year Memoir,发表于1982年,主要回忆1929-1979年间与中国有关的经历。费正清John F. Fairbank(1907-1991)
  8. 莫言:文学与赎罪
    文学 2012/10/17 | 阅读: 1933
    我想从八十年代开始,尤其到了九十年代以后,"忏悔",实际上变成了我们知识分子口边特别热的,特别俗的,最后要滥到泛滥成灾的那么一个词儿。每个人都在要求别人忏悔,甚至逼着别人忏悔,很少人要对自我进行忏悔。
  9. 冯象:哪怕摩西再世
    宗教 2012/11/26 | 阅读: 1933
    立法者(包括上帝在内)须受自己颁立的法律和指导思想约束,接受子民百姓的解释,而不得“与时俱进”地更变、补充“真理”
  10. 老田:从吴仁宝看华西村的毛式管理结构
    社会 2013/05/03 | 阅读: 1933
    在华西村里,这个熟人社会的人际网络的实际存在,至少对政治和经济的分化构成一个有力的限制,以吴仁宝为代表的干部群体主动认同于自己的社区,而不是借助上级政府的权威强硬地实现改制把绝大多数利益归于自己,这无疑极大地增加了社区成员对于他们的认同,从而减少了管理的阻力和援引强硬手段的必要
  11. 李志:试论马克思文本中的三种自由概念
    思想 2013/01/06 | 阅读: 1933
    本文仅考察马克思文本中的三种自由概念:作为自我意识的自由,作为权利的自由,和作为一种存在方式的自由。探讨马克思为什么特别藐视所谓的人权;对于以社会主义政党自居的德国工人党及其纲领性文件,马克思为什么报以种种微辞;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对于马克思究竟意味着什么。
  12. 刘永生:抗战前后《申报》视野中的中国共产党
    历史 2012/09/28 | 阅读: 1932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 国共两党捐弃前嫌, 再度合作, 共同抗日。在这种大的政治背景之下, 新闻 界有什么样的反应? 媒体对于中共及其领导的军队 持什么样的态度?
  13. 郑永年:社会改革比政治改革更重要
    社会 政治 2012/03/06 | 阅读: 1931
    与自由主义拒绝本土化相反,新自由主义在中国被本土化了,这导致了很大的负面效果。中国公共事业的市场化改革之所以那么迅速,就是因为没有抑制新自由主义的力 量。
  14. 马戎:经济发展中的贫富差距问题——区域差异、职业差异和族群差异
    社会 2009/07/08 | 阅读: 1931
    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近年来在明显拉大,基尼系数已经到了国际社会公认的临界水平。如何分析中国的社会分层现状与社会流动机制,如何改善中国社会目前贫富差距继续拉大的趋势,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已成为社会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收入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群体之间的差异:区域差异、行业职业群体之间的差异、族群差异。政府统计资料和学者社会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存在于不同族群间的收入差距,如果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族群收入差距反映的主要是区域差异和职业,但是事实上也存在只与族群身份直接相关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方面的差距,这与我国的民族政策相关联。
  15. 李猛:论抽象社会
    社会 2009/09/26 | 阅读: 1930
    在社会学的理论历史中,现代社会的抽象性是一个尽管经常受到忽视,但却不断以各种形式浮现出来的核心问题。
  16. 刘小枫:重识“美国在中国的失败”——华侨汉学的视角初探
    人文 2009/12/28 | 阅读: 1930
    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2009年10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
    发言文字实录
  17. 张静:被单位吸纳的阶级
    政治 社会 2012/09/29 | 阅读: 1929
    由于协调利益的职能在工作单位,那么没有固定单位的流动人群就被排斥在"利益协调"之外,既无阶级也无单位代表他们的诉求。这样一种特别的身份差别和组织化利益结构,是理解当今中国不少问题的关键。
  18. 川原秀城撰,胡宝华译:日本的中国科学史研究
    科技 2007/03/12 | 阅读: 1928
    综述日本的中国科学史研究。日本的中国科学史研究开始于十九世纪明治时代(1868-1912)的中期,此后经历了约10O多年的研究历程。在此期间,研究方法及研究角度先后出现了两次大的转变,一次在20世纪30年代,一次在70年代。日本的中国科学史研究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开拓期阶段(1900~1930);2、发达期阶段(1930~1970);3、现阶段(1970以来)。
  19. 布鲁斯·阿克曼:如何讲述美国宪法的转型--职业主义批判以及连续性的再造
    法律 2014/10/01 | 阅读: 1928
    每当有新的意见潮流得到政治声望后,民众的思考--就好比条件反射般地--就会回到这些伟大的成就,以此判断新运动的意义。当我们由实体宪法转向高级立法的过程时,我的问题就出现了:19与20世纪的美国人是如何定义、辩论、并且最终认可那些由所处时代的宪法改革政党提出的转型议案?
  20. 赵璕:“民主主义”:九十年后的反思
    历史 思想 2011/03/19 | 阅读: 1927
    五四民主主义膜拜与幻想的形成,从一方面看固然是对中国“第一共和”(1912-1928)的建立及其后持续不断的危机的反应,所谓愈挫愈奋,屡仆屡起;但从另一方面看,愈趋愈激的民主主义也终于断绝了晚清以来不绝若线的共和主义(Republicanism)政治实践——因其不纯粹民主,并使中国现代政治始终处于一种“过渡”状态——因其不符合理想的模式。限于篇幅,这里围绕五四时期陈独秀与康有为有关“孔教与共和政治”的言论展开。
« 1 ... 58 59 60 (61) 62 63 64 ... 123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