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与社会

人文与社会 文章列表 全部

人文与社会
wenorgcn at 163 dot com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 123 »
文章
  1. 刘继纯:以鲁迅为例看五四知识份子的电影态度
    影视 2009/01/25 | 阅读: 1568
    五四精神激荡风云之际,正是中国本土电影躁动蜂拥之时。鲁迅在上海生活的十年(1927-1936),恰逢中国电影发展的关键时期。鲁迅作为当时中国文艺界的泰斗,对电影的态度如何?鲁迅跟电影有著怎样的关系?对当时放映的国外电影持何种立场?对中国本土电影有甚么期许?
  2. CCTV:金融海啸 警惕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经济 2009/01/25 | 阅读: 1734
    CCTV:《今日观察》栏目何帆、丁一凡谈金融危机,他们认为,“绝对地偏向市场”是导致美金融危机的致命伤,美国批评中国储蓄率太高导致美国消费率高的牵强逻辑行不通,贪婪和纵容是这次危机的根源。
  3. 崔之元:伯南克指中国投资令美超前消费是推卸责任
    经济 2009/01/25 | 阅读: 1543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崔之元指出,美国联储局主席伯南克早前指中国在美国的巨额投资助长了美国历史性的超前消费和住房泡沫的言论,是将责任推予中国。因为联储局有责任主动透过调整利率控制房产价格,避免产生经济泡沫。此外,金融海啸虽然影响了中国的出口,但亦加速了中国发展内需市场的步伐。澳门可利用与广东省的各种合作,进入内地的内需市场。
  4. 邱澎生:物質文化與日常生活的辯證
    历史 2009/02/01 | 阅读: 2126
    新史學》「物質文化」專號,收錄有三篇論文、三篇研究討論以及一篇書評。如同許多歷史上或大或小的事件,這個專號的形成也有其結構因素與偶發因素。受限篇幅,我略去幾種可能的偶發因素,先談諸種結構因素中的一項選擇性親和:這次專號其實反映臺灣史學界標舉「物質文化」與「日常生活」議題重要性的一股集體研究風氣。
  5. 王跃生:当代农村三代直系家庭构成分析——兼与城市比较
    社会 2009/01/23 | 阅读: 1296
    从户主代位构成上看,当代农村三代直系家庭有两种主导形式:一是以第一代人为主导,一是以第二代人为主导。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超过50%的三代直系家庭以第二代人为主导,第一代人退居从属地位。第二代人赡养和照料老人是这类家庭形成的重要原因。在缺少社会保障的农村环境中,丧偶老年妇女对家庭养老有高度的依赖,她们成为三代直系家庭产生的主要前提条件。第一代人为主导的家庭虽不占多数,但却有逐渐升高之势;担任户主的第一代人多数尚未年老,这类家庭具有代际协作特征。与农村相反,城市三代直系家庭则以第一代为主导,经济自立能力强使第一代人摆脱了对子女的生存依赖,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三代直系家庭是松散的,但却有助于提升代际关系质量。这应该成为农村三代家庭的发展方向。
  6. 苏国勋:由社会学名著想到的
    书评 社会 2009/01/20 | 阅读: 1532
    在笔者看来,对社会学这门学科来说,所谓增强学科意识,除了参与、观察变革社会的实践之外,就是要提倡阅读经典研究大家,舍此别无他途。
  7. 阿多诺:文化工业再思考
    人文 2009/01/20 | 阅读: 2541
    “文化工业在大众的精神构成中的重要性不代表我们可以获准放弃对它的客观合法化和本质存在的思考,这种许可更不应该是来自一种自认是注重实用的科学。”
  8. 黄宗智:中国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
    法律 2009/01/08 | 阅读: 1331
    中国法律历史的研究多偏重理论、表达或制度,而我近20年的研究则一贯强调从诉讼档案出发,亦即从法律实践的记录出发,由此来提炼分析概念。“实践”在这里表述的是三个交搭而又不完全相同的含义:相对理论而言的实践、相对表达而言的实践、以及相对制度结构而言的实践(或实际运作)。“实践历史”则不仅包含这三种实践的历史,也包含它们经过与理论、表达和制度之间的互动而体现于实践的历史。此讲首先将分别以 中外法律史实例说明实践历史的含义。然后,用作者自己的一些分析为例,说明从实践历 史提炼分析概念的研究方法。
  9. 卢周来:产业升级现在急不得——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大考”
    经济 2009/01/07 | 阅读: 1459
    融危机使中国产业结构的缺陷暴露无遗:过度依赖于国外市场,过度依赖于投资与房地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不仅需要正确的政策,更需要正确的时机,现在急不得。如何围绕“人性”与“绿色”使短期应对与长期产业升级配套,是对中国智慧的大考。
  10. 潘岳: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
    政治 环保 2009/01/04 | 阅读: 1540
    《中国环境报》原编者按:《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一文是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写于2006年7月的一篇文章,部分内容曾在报刊上摘要发表。在“生态文明”正式写入十七大报告之际,应环保系统内外广大读者要求,现全文刊登。
  11. 钟乔:绝望,与绝望中的抵抗--在剧场中援引鲁迅
    戏剧 2008/12/30 | 阅读: 1906
    直到最近,我日常进出房内或屋外的背包里,仍然塞着一本薄薄的书。它的封面册页,从设计的眼光一瞧,就不难见出是过时的版型,不见光鲜更不见亮丽,至于创意,就更有待斟酌了…。的确,我总是提着一颗戒慎的心,盯着灯下这本看似单薄实则厚重有加的书,深怕自已的双眼,被仅仅是怀旧的情绪给整个地掠夺了去。这书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12. 本雅明:与布莱希特的对话(英文)
    戏剧 2008/12/30 | 阅读: 1791
    Brecht, last night: 'There can't be any doubt about it any longer: the struggle against ideology has become a new ideology.'
    29 July
  13. 丁萌:汪晖华师大演讲笔记--如何诠释中国及其现代性
    社会 2008/12/30 | 阅读: 3198
    如何诠释中国及其现代性

    思想史是综合的和跨学科的领域,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其思想史和学术史。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两个方法论传统。
  14. 赵刚:理解与和解:回应诸批评兼论「区域批判知识份子」
    思想 2008/12/22 | 阅读: 2396
    虽然我在两岸中说话,我还是在解决我所面对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例如两岸的和平和解]最终也必然是您的问题――这是「区域」存在的理由),如果我的言说让您感觉轻松释然:「啊,台湾情况是这样啊,那我们….」,而非一个区域批判知识界大家一起来承担(而非卸下)的工作邀请,那我就必须深自反省那脱离於我所掌握的那个论述效果。而看来这的确是区域批判知识界的一个重要的、等待克服的问题
  15. 赵刚:和解的壁垒:评龙应台「你不能不知道的台湾:观连宋访大陆有感」
    思想 2008/12/22 | 阅读: 3144
    我们不同意於龙女士的,最终还是在於她虽然在区域间说话,但并没有促进区域间的对话,反而以一种吊诡的修辞,增设了区域间的壁垒。
  16. 陈光兴:《帝国》与去帝国化问题
    书评 2008/12/22 | 阅读: 1754
    全球性和平的呼籲,不是簡單的普遍主義的人道訴求就可以完成的,更不是資本的流動可以促成的,而是在既有的歷史基礎上,通過面對歷史的過去與當下,才能看到光亮。
  17. 陈光兴:呛声本身--民主运动与美国帝国主义
    政治 2008/12/22 | 阅读: 1192
    台灣的民主反對運動必須得要重新清理過去的歷史,在這個過程中得有主體性的去面對日本殖民主義對台灣長遠的傷害,以及美國對於兩蔣威權體制的支持過程中對於台灣民主造成的迫害及長遠的影響,而不只是切掉歷史重要的構成,透過簡單的反中來自我正當化;這也就是要把歷史中台灣主體構成的他者多元化。
  18. 陈光兴:台湾消费社会形成的初步思考
    社会 2008/12/22 | 阅读: 1204
    台灣地區消費社會的形成不是突如奇來更不是孤立的現象,它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生產部門的延續與擴張,在其逐步擴大的變動過程中與國家、民間、媒體、資本、市場等既存歷史空間相互形塑,在動態過程中決定了它的內容與形式。
  19. 孙郁:夜枭声
    人文 文学 2008/12/12 | 阅读: 1685
    鲁迅身上的沉郁。一方面还原了生活的恶,让漫天浊气环绕着人们,另一方面又不安于昏暗的蔓延,于是独自站立起来,在旷野里直面着高而远的天空。
  20. 孙郁:《语丝》内外
    人文 2008/12/12 | 阅读: 1522
    周氏兄弟与《语丝》。《语丝》问世,才有了智性和有趣的新文人,文章也可以随意为之了。
« 1 ...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 123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