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humanities.cn

humanities.cn 文章列表 普通 按标题倒序

humanities.cn
http://humanities.cn/
webmaster at humanities dot cn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3 4 5 (6) 7 8 9 ... 14 »
文章
  1. 王青:赤松子神话与商周焚巫祈雨仪式
    宗教 历史 2009/02/19 | 阅读: 2833
    赤松子由于自焚升天而成为古代最著名的雨师,其专名渐渐变成掌祈雨的巫师的通用名,历代雨师均有可能被称为赤松子,所以其事迹也在慢慢丰富。
  2. 王铭铭:关于国家的人类学
    政治 2008/08/14 | 阅读: 1150
    如何理解古代的规矩与今天的规矩之间差异? 人类学家似更愿意发现完全不同于今天的“原始规矩”。可是,这种“原始的规矩”若没有与我们的时代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的当代性了。那么,怎样使人类学获得这样的联系纽带? 笔者要讨论的,实际就是这个问题。
  3. 王金虎:美国独立前奴隶主人口的地区分布研究
    历史 2008/09/29 | 阅读: 1329
    在独立前的英属北美殖民地时期,北美奴隶主人口的地区分布存在巨大差异。总体而言,北部殖民地奴隶主人口比例和蓄奴规模较小;而在南部殖民地,奴隶主人口比例和蓄奴规模较大。奴隶主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是北美殖民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它的存在又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既意味着南北地区社会结构差异,又对南北地区社会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4. 王绍光:论中国政府的学习机制与适应能力——关于中国模式的思考
    政治 2009/02/18 | 阅读: 1271
    动态的角度来看,适应能力也许比什么都重要,不具备适应能力富国也可能变成穷国。而具备这种能力,贫穷落后的不平等国家,也可以迈向繁荣幸福的康庄大道。我觉得学习能力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5. 王绍光:从经济政策到社会政策的历史性转变
    社会 经济 2008/12/06 | 阅读: 2308
    从1978年开始到1990年代中期,可以说中国只有经济政策,没有社会政策。
  6. 王红:复调与重弹:当代民族文学的动物叙事研究
    文学 2008/12/09 | 阅读: 1102
    当代民族文学动物叙事模式取得了重大成功,原因何在。
  7. 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社会 2008/09/10 | 阅读: 1539
    提出比较研究不可忽视,一九五○年代以后的台湾与中国的思想历史应该得到特别的重视,许多普遍感到兴趣的问题,像隐私的观念、人权、友谊、宇宙观、时间、空间等,需要被放在近代思想文化史的脉络中加以探讨,而且仍然不能忽略对于思想家们原典的阅读与阐释。
  8. 王晓明: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坏不到哪里去
    人文 2009/02/18 | 阅读: 1708
    每年你读几本书?
  9. 王晓明:新的国家认同及其未来
    社会 政治 2008/12/07 | 阅读: 1672
    原编者按:此文以《中国认同之现状与希望》刊登于天涯6期,但有较大删节,此为全文。
  10. 王明珂:一个羌族研究者对汶川大地震的关怀
    社会 历史 建筑 2008/08/02 | 阅读: 11857
    王明珂先生于2003年在台湾出版历史人类学著作《羌在汉藏之间:一个华夏边缘的历史人类学研究》,该书2008年5月1日由中华书局再版,题中,华夏边缘改为川西羌族。在前言中他说:“本书是一本羌族民族史,也是一本羌族民族志;更正确的说,这是一本描述与诠释‘华夏边缘’的历史民族志。”“希望透过羌族及其历史来说明汉族、藏族以及部分西南民族族群边缘的形成、变迁及其性质”,“更大的野心是,由人类资源分享与竞争关系,及其在社会、文化与历史记忆上的表征(representations),来说明人类一般性的族群认同与区分。最后,基于这些对‘族群’(或民族、社会)、‘文化’与‘历史’的新理解,我对于当代汉、羌、藏之间的族群关系,或更大范围的中国民族的起源与形成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历史人类学诠释。”在谈到灾后重建的问题时,王明珂从文化保护角度,不赞成外迁。
  11. 王志敏: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影视 2008/10/10 | 阅读: 1171
    本文把国内电影美学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提出问题阶段、理论准备阶段和框架建设阶段。从80年开始为提出问题阶段,从84年开始为理论准备阶段,从93年开始为框架建设阶段。本文认为,由于有了前两个阶段,我们完全有理由、有条件立即开始电影美学理论框架的建设工作。这不仅是国内电影美学研究进程的一种期待和指向,而且也是中国电影对于中国电影理论的一种期待。
  12. 王安忆:那是一个奇异的时代(访谈)
    文学 2008/10/02 | 阅读: 4542
    女作家王安忆是五十年代生人,在八十年代即已成名。1983年,王安忆和母亲茹志鹃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中心,这次访美对她冲击很大,回来之后,她的小说风格和审美趣味发生了重大改变,开始写出《小鲍庄》等小说,我们来看看她对这段奇异的充满变数的历史是怎么说的。
  13. 王宁:“清赏”与“雅玩”-昆曲的文人环境与地域色彩
    戏剧 2008/08/08 | 阅读: 3332
    早期昆曲的产生所依托的恰恰就是文人生活中的酒宴背景,它所迎合的是文人在酒宴间的“清赏”需求。而“妓”与“酒”正是昆曲诞生的极好土壤。
  14. 王利明:《物权法》与环境保护
    环保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1462
    许多国家的法律明确要求,物权人在行使权利的时候,必须要注重保护环境,用益物权人在行使其权利的过程中,也负有保护环境、尊重生态的义务。
  15. 特写:中美关系新名词Chimerica
    政治 2009/01/21 | 阅读: 1308
    最早把China和America合并出Chimerica这个英语新词的是经济史学家、哈佛大学的尼尔•弗格森教授。他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称,“中美国”这个新词主要是为了表示中美已走入经济共生时代。但去重庆以后,他似乎改变了看法,认为 ‘Chimerica’正在终结。
  16. 熊月之:上海文化的前世今生
    社会 2008/09/12 | 阅读: 1702
    非常概括,上海简介此篇为首。
  17. 熊月之:上海--乡村里的都市与都市里的乡村
    社会 2008/12/17 | 阅读: 1211
    在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讲演,谈上海的混杂性。
  18. 熊月之、张生:中国城市史研究综述(1986-2006)
    历史 2008/08/01 | 阅读: 2007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史研究异军突起相当繁盛。1986 年至2006 年的中国城市史研究,在城市起源、特征与分类研究,秦汉至宋元城市研究,明清城市及江南市镇研究,单体城市、类型城市与区域城市研究,“冲击—反应模式”与口岸城市研究,城市比较、通论性研究、中外学术互动等六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请注意页码阅读方式)
  19. 潘维:敢与西方展开政治观念竞争
    政治 2008/03/23 | 阅读: 2344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苏联的溃败与军事力量几乎无关。美国的霸权也不在其军事能力。尽管美国军工联合体极力渲染其军事技术的高超,但自二战后迄今六十多年里,美军从没打赢过任何一场真正的战争。朝鲜、越南、阿富汗、伊拉克,哪一场战争以美国的胜利告终?南斯拉夫没有被美军打败,那里的人民急于加入欧盟,自我分裂,并向西欧缴械投降。科索沃之战是在意识形态战场上决出胜负的。“自由民主”话语系统崛起、称霸才是美国获胜的主因。世界霸权是靠政治话语霸权来确立和维持的。”
  20. 潘维:回归民本主义,重建中国的政治价值
    政治 2008/12/19 | 阅读: 1759
    当代中国一个突出的现象是:重物质轻精神。
« 1 ... 3 4 5 (6) 7 8 9 ... 14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