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humanities.cn

humanities.cn 文章列表 普通 按标题倒序

humanities.cn
http://humanities.cn/
webmaster at humanities dot cn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10 11 12 (13) 14 »
文章
  1. 刘克敌:明清易代之际江南文人风貌一瞥——读《柳如是别传》有感
    历史 2008/10/05 | 阅读: 1600
    陈寅恪晚年最有代表性的著作自然是《柳如是别传》,对于陈寅恪撰写此书的目的及其学术价值,至今学术界还有不同看法。笔者在此也无意进行探究,只是在数次阅读之后,发见该书除却张扬陈寅恪自己认定的"颂红妆"旨意外,还为我们展示了明末清初江南文人圈子的全景图以及他们所置身其中的江南社会风貌。
  2. 几则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评论(路爱国译)
    社会 2008/07/27 | 阅读: 1081
    几则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评论,包括2008年: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死亡,美国政治中的种族、性别和阶级:何新之有?拉丁美洲左转了多少?
  3. 农药对水的污染
    环保 2007/03/13 | 阅读: 1764
    综合介绍农药对水和食品的污染,高尔夫球场带来的物种单一、大量农药消耗,以及一个统计数据:在北京进行的一项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调查发现,在采集的300多位产妇的乳汁里,有90%检出多氯联苯或者有机农药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10%的人处在比较危险的水平。
  4. 关于中国是否应该引进华尔街金融人才的辩论
    经济 2008/10/23 | 阅读: 1694
    某国内教授建议抄底华尔街金融人才,此言一出,引起众多网友的反对。有网友质问,“把这些人找来重现金融风暴实现的过程”?作者危言的观点与这些网友相似,但是也有支持引进华尔街人才的声音。下面是危言同网名 gushen的人就此问题的辩论。
  5. 克鲁格曼:奥巴马议程(译文完成)
    政治 2008/11/10 | 阅读: 7503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教授是奥巴马的支持者。奥巴马当选后,克鲁格曼于11月7日发表文章,表达对非裔首次当选美国总统的激动和自豪。更重要的是,他敦促奥巴马切勿听信要他延缓政策变化的建议,分析了坚持选战中提出的激进改革议程的可能性和必须性,并提出了奥巴马新政或者说新新政(the new New Deal)的口号。(高乐成译,人文与社会编辑小组校订)。--人文与社会
  6. 克鲁格曼给奥巴马的信
    政治 2009/01/21 | 阅读: 1497
    就像4/3个世纪以前的法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所面临的一样,你即将在这个信念和传统智慧土崩瓦解的时刻走马上任.我们所面临的世界不是你或任何人可以想象的.很多总统面临过各种危机,但很少有总统在他就职的第一天,就要被迫处理如此空前绝后的目前美国眼下的危机.
  7. 傅谨:近五十年“禁戏”略论
    戏剧 2008/09/18 | 阅读: 8642
    形形色色的禁令体现出毋庸置疑的国家意志,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特定时代的国家意识形态的特殊视角。
  8. 俞孔坚: 谁在“糟蹋”中国的城市?
    建筑 2007/02/24 | 阅读: 2057
    “从100米高空拍下杭州,只见毫无规划、杂乱的建筑,水泥丛林,到处都是覆盖物,看不到一块完整的土地。哪里能看出是杭州?哪里还像人间天堂,简直像地狱!”
  9. 余永定:人民币升值与中国资源跨代优化配置
    经济 2007/01/01 | 阅读: 1977
    在内需不足、国内金融市场不发达、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十分薄弱的情况下,为了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如果不大量引进FDI、不把外汇主要用来购买美国国库券,中国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呢?我们目前面临的两难境地充分揭示了一个基本矛盾:改革相对于开放的严重滞后。改革和开放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两个轮子,如果一快一慢会发生翻车。开放可以促进改革,但并不能代替改革。必须痛下决心加速改革,"双顺差"之类的不合理现象才能消除。作者希望,人民币的升值不但能改善中国的贸易结构,提高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价值链中的地位,而且将能为金融体制、企业所有制改革增压,进而推动中国资源跨代优化配置的实现。--人文与社会
  10. 余旭鸿:图像时代光影的澄明与遮蔽
    艺术 2008/10/11 | 阅读: 1484
    海德格尔在其《世界的图像时代》中指出:“世界的图像不是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世界被把握为图像。”
  11. 何清涟:婚姻中的经济学──读格雷·贝克的《家庭论》
    经济 书评 2008/12/09 | 阅读: 2279
    《家庭论》(A Treatise on The Family [1981])书评。
  12. 何勤华: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1624
    在整个20世纪中,中国一直处在移植、吸收、消化西方法学观的过程之中。
  13. 何勤华:清代法律渊源考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1275
    在清代,不仅《大清律例》等国家正式法典在法院审判活动中是得到严格遵守的,而且成案、习惯法、情理、律学著作等也是司法官吏作出判决时的重要依据。
  14. 何勤华: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1323
    但法律移植,对于中国乃至世界而言,仍然是要遇到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是在此时,不仅会有中国之移植外国法的局面,还会出现外国之移植中国法的现象。
  15. 何勤华:法学形态考——“中国古代无法学论”质疑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1004
    学形态,是法学理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对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法学这个有着重大分歧的问题的基本看法。
  16. 何勤华:汉语“法学”一词的起源及其流变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1112
    汉语“法学”一词在中国古代即已出现,但多用为“ 律学”,且与现代意义上的汉语“法学”一词有着重大区别。
  17. 何勤华:中国近代行政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1079
    中国近代行政法和行政法学是在19世纪30年代之后,随着西法东渐的浪潮一起诞生的。
  18. 何勤华:中国近代民商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1215
    在1905年创办的京师法律学堂,民法学、商法学、与法学通论、宪法学、刑法学等一起, 分别是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主干课程。之后,至1949年民国政府解体,凡是设置有法律系或法学专业的大学,都开设了民法学和商法学的课程。
  19. 何勤华: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1109
    国近代民事诉讼法学,萌芽于19世纪下半叶,诞生于20世纪初叶的清末修律,成长于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时期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完成。
  20. 何勤华:中国古代伦理法观念的渊源及其流变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1282
    中国古代法的伦理化倾向特别突出,由此演变成的伦理法观念也特别强烈,这是与西方古代法观念的一个重大差异。
« 1 ... 10 11 12 (13) 14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