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普通 按时间顺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 178 »
文章
  1. 《经略》第二十期目录与刊首语
    期刊专递 2012/10/02 | 阅读: 1774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今天的中国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孱弱、笨拙的老大帝国,而是欣欣向荣、正在积极塑造新国际秩序的新力量。钓鱼岛问题既涉及一系列历史的纠葛,也涉及到中国与当下的美日同盟的关系。这一问题恐怕不是简单地"回到战后秩序"所能解决的,而需要中国就东亚地区秩序提出更有想象力的战略愿景。
  2. 黎湘萍:战后台湾文学的文化想象
    文学 2012/10/03 | 阅读: 2792
    有过五十年被日本殖民历史的台湾,在其现代文学发展的过程当中,所形成的相当独特的"问题意识",它不仅像大陆那样有现代思想"启蒙"的问题,还涉及族群意识、文化认同等"日本殖民主义"统治条件下形成的"台湾现代性"问题。
  3. 布热津斯基:美国能否继续独步天下 (访谈)
    政治 2012/10/04 | 阅读: 1838
    真正令我担心的是,美国公众并不理解这个世界。他们甚至不了解这个世界。
  4. 郑任钊:龚自珍与清代公羊学风的转变
    历史 2012/10/05 | 阅读: 2688
    龚自珍不再专注于学术层面上的公羊学研究,转而致力于援公羊学说抨击时政,倡言变法,真正发挥了公羊学经世致用的学术特点,推动"公羊学理论从书斋走向社会,从论学转向议政"
  5. 施丁:钱大昕"实事求是"史学(上篇)
    历史 2012/10/05 | 阅读: 2227
    乾嘉时期(1736-1820年)学者好言"实事求是",钱大昕尤为突出。这在中国史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史学上的所谓实事求是,仅是指考证方法,还是言史学思想?以往学者常常提到这个词,但并没有深究其底细。
  6. 饶宗颐:略论李唐西北边政之得失--陈国灿《吐鲁番出土唐代文献编年》序
    历史 2012/10/07 | 阅读: 1871
    唐人治边徼, 其得在于善用人, 而失则在自戕其人
  7. 于非闇:中国画颜色的研究
    艺术 2012/10/09 | 阅读: 2533
    中国画颜色的选择研漂使用,一直掌握在各个画家手里(包括民间画工在内),并不公开,尤其是画院的画家们。直到清初,随着社会的发展,才或多或少的把它公开刊行起来。这时外来的颜色,也开始被吸收使用起来。
  8. 黎湘萍:从吕赫若小说透视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
    文学 2012/10/10 | 阅读: 2785
    日据时代的台湾的中国作家在失去母语的状态下用日文写作属于自己的而不是日本的文学,这种凝聚着历史、语言与精神之创伤的、令人感到悲凉而沉重的文学"十字架",无疑令人深思。后来,他像许多左翼人士那样,成为国际性冷战政治下台湾50年代白色恐怖的牺牲品。
  9. 刘运峰:《北平笺谱》和《北京笺谱》区别何在
    艺术 2012/10/14 | 阅读: 2450
    《北平笺谱》是鲁迅和郑振铎(西谛)于1933年12月编辑出版的一部木版水印诗笺谱。1958年10月17日,郑振铎先生在出访苏联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为了纪念郑振铎先生,北京荣宝斋复制了《北平笺谱》,易名为《北京笺谱》。近年来,荣宝斋曾几次重印
  10. 谭桂林:评汪晖近期的鲁迅思想研究
    文学 2012/10/15 | 阅读: 2115
    近几年来汪晖连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对鲁迅的精神特质、思想特质、鲁迅对20世纪中国革命的理解这三个内容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重要问题进行新的解读,提出了"鬼的方式"、"反现代性的现代性"等命题。
  11. 桑博:中国的尔麦里
    文学 2012/10/15 | 阅读: 2026
    张承志和他的小小团队,在一片举国讨伐"余孽"的喧嚣中悄然出发,在一场普天欢呼"诺贝尔"的热闹中无声归来。一行三人,带着中国的温暖,去向人类自由和尊严的象征致敬,去向罪恶和苦难宣布正义,去向世界斗争的中心表达和平。
  12. 胡鞍钢:国企改革,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经济 2012/10/16 | 阅读: 2647
    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推动和深化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从历史和国际两个视角,来认识国有企业的性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在未来时期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13. 關曉榮:為了面對的告別──敬悼林書揚先生
    人文 2012/10/17 | 阅读: 1466
    谨以面对向林书扬先生致敬与告别:唯有追求社会完善的个人实践,才是个人的完善过程。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沿途把它珠玉般地镶嵌在他的生命史中。
  14. 莫言:文学与赎罪
    文学 2012/10/17 | 阅读: 1931
    我想从八十年代开始,尤其到了九十年代以后,"忏悔",实际上变成了我们知识分子口边特别热的,特别俗的,最后要滥到泛滥成灾的那么一个词儿。每个人都在要求别人忏悔,甚至逼着别人忏悔,很少人要对自我进行忏悔。
  15. 夏明方:真假亚当·斯密--从"没有分工的市场"看近世中国乡村经济的变迁
    经济 2012/10/18 | 阅读: 2453
    本文聚焦于阿里吉《亚当·斯密在北京》一书,对国内外中国经济史学界有关斯密型动力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批评与讨论,对阿里吉与加州学派有关斯密分工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表现所做的解读提出强烈质疑,并通过阅读斯密、马克思的原典,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斯密,即强调"社会分工"的斯密,并引入吴承明"没有(社会)分工的市场"概念,主张将两者(即真假斯密)结合起来,用历史的眼光对明清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演变做出重新解释,进而为中国乡村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一条不同于主流认识的新思路。
  16. 张承志:越过死海——在巴勒斯坦难民营的讲演
    人文 2012/10/18 | 阅读: 3000
    于约旦杰拉什与伊尔比德的巴勒斯坦难民营数次讲演
  17. 刘禾:写在记忆的荒漠上
    艺术 2012/10/19 | 阅读: 1939
    到了台北人间出版社二○○一年出版的第一版《当世界年轻的时候》(繁体字版,原书名《橄榄桂冠的召唤》)之后,我才了解到,原来国际纵队里曾经活跃着一批华人志愿者。
  18. 爱德华·萨义德:若雪·柯利的意义:尊严与团结
    政治 2012/10/19 | 阅读: 2115
    我将以一个反讽做为结尾。许多迹象显示,世上越来越多的人跟我们团结在一起,而我们却反而没有展现出相称的自我团结与尊严,甚至别人恐怕都比我们自己都还要更景仰并看重我们的文化,这听起来很荒谬不是吗?
  19. 李志鸿:中国民间宗教研究30年
    宗教 2012/10/21 | 阅读: 2865
    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成立40周年,马西沙先生作《中国民间宗教研究的四十年》一文,对40年的民间宗教研究已有精彩的评论。此文是在业师马西沙先生文章的基础上再以专题的形式写作而成的。
  20. 强世功:中国宪政模式?
    法律 2012/10/21 | 阅读: 2169
    目前世界上的宪政体制,大体分为三种模式:其一是超国家宪政,其二是神权宪政模式,其三是"国家一政党"宪政模式。本文集中介绍了巴克尔对中国"国家一政党"宪政体制的研究。
« 1 ...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 178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