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普通 按评论倒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 178 »
文章
  1. 中国美院革新报告
    艺术 2009/09/12 | 阅读: 5183 | 评论: 1
    一组文章,章晓明:赵无极带来的;洪再新:研讨班的故事;王澍:精神山水;范景中:《新美术》与《美术译丛》;苏夏:回母校去;阮筠庭:多元化下的理想路径;林小发:中西差异、错位与活力;赵天叶:三代人的国画梦;施慧:导师万曼;杨思梁:贡布里希图书馆搬迁纪。
  2. 2008--2009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科技 2009/09/09 | 阅读: 1210 | 评论: 1
    2009年5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报告》,数据显示,西部地区互联网发展迅速,无论在网民增规模以及渗透率方面均有较大提升,但总体而言,西部互联网依然处于萌芽阶段,网民特征以及行为特征明显。截止2008年12 月,西部地区网民达到5822万人,增长率从2007年的44.1%升至2008年的52.0%,高于全国41.9%的网民增长比例。但西部地区网民在整体人口渗透率仅为15.8%,与东部地区33.6%的网民渗透率相差一倍以上。
  3. 张承志:赤军的女儿
    文学 2009/09/02 | 阅读: 22187 | 评论: 1
    所以人们常说,和平宪法早超越了日本,它已是进步人类的一致愿望。围绕九条的沧桑已提示人类:社会的最好契约,必须是一切国家都盟誓允诺、放弃战争这貌似神圣的"主权"。 事不关己的时代就要结束,历史已经强求中国思考。 是的,在日本的启发下,我们也开始摸索——让自己的祖国、尤其当她钱包鼓满船坚炮利之后,也做彻底的不战承诺。让我们在修改了百年仍是草案的宪法上,在它庄严的共和国条款中,也表达如上的精神。
  4. 熊十力:佛家名相通释
    宗教 2009/09/12 | 阅读: 5569 | 评论: 1
    本书所由作,实因授《新论》时,诸生以参读旧籍为难。而友人汤锡予适主哲系,亦谓佛学无门径书,不可无作,兼有他缘,如序中说率尔起草。但因《新论》参稽之便,故书中于要领所在,时下批评,并举《新论》以相对照,虽着笔不多,而吾思想所由变迁,亦大略可见。
  5. 旷新年:在亚洲的天空下思想
    书评 思想 2009/09/02 | 阅读: 2058 | 评论: 1
    九十年代,当中国知识分子好像每人都意外地捡到了股份一样兴高采烈和简单化地谈论“全球化”的时候,韩国学者白乐晴先生的汉译评论选集《全球时代的文学与人》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宽广的批判性的视野。
  6. 倪梁康:玄奘《八识规矩颂》新译·导言
    宗教 2009/09/12 | 阅读: 1798 | 评论: 1
    《八识规矩颂》是佛教唯识学的一份极其重要的汉语文献。相传为唐代的三藏大师玄奘所作。虽然对此目前教界和学界尚存争议,但它在佛教学理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唯识学历史上所引发的重大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从内容来看,它言简意赅,在四十八句中几乎包容了唯识学的所有基本名相和要义,为初学者提供了了解唯识学的方便法门。从历史来看,明末的唯识学复兴,便肇始于对它的注解和诠释。即使今天,在清末年杨仁山自日本引回诸多散佚的唯识论疏经典之后,它仍然是一份很有影响力的唯识学经典文献,仍然是最重要的佛教唯识学的入门教材之一。在《大正藏》和《四库全书》中,《八识规矩颂》都有收录。各地的佛学院,也大都设有《八识规矩颂》讲记的课程。
  7. 毛尖:三十八岁的中国男人
    影视 2009/09/02 | 阅读: 2943 | 评论: 1
    说实在,如果陆川是日本人,我可以接受《南京!南京!》,但他不是,他是个三十八岁的中国男人。
  8. 黄宗智、尤陈俊:调解与中国法律的现代性
    法律 2009/09/02 | 阅读: 1788 | 评论: 1
    《中国法律》(China Law)为中英双语法律期刊,在香港出版,全球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唯一指定该刊赠送各国司法部、国际相关组织及各国驻华使领馆。数月前应董彦斌编辑之邀,与黄宗智教授就中国调解问题进行对谈。文章原载《中国法律》2009年第3期,第2-7页,系该期组织的“现代化路上的调解与刑事和解”专题之首篇文章。
  9. 郑永年:中国模式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 2009/09/03 | 阅读: 1760 | 评论: 1
    尽管中国的经济崛起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的确使人感到骄傲,但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看到中国模式正在经历着的巨大的挑战。只有看到了隐藏在中国发展模式的诸多问题时,只有当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时,这个模式才可以持续。
  10. 徐崇温:国外有关中国模式的评论
    经济 2009/09/03 | 阅读: 1575 | 评论: 1
    本文展示他们在六个热点问题上所作的评论。 
  11. 范小青:到平江路去
    建筑 文学 2009/09/05 | 阅读: 3481 | 评论: 1
    平江路已经是古城中最后的保存着原样的街区,也已经是最后的仅存的能够印证我们关于古城记忆的街区了。
  12. 吴义勤:“文学性”的遗忘与当代文学评价问题
    文学 2009/09/05 | 阅读: 1195 | 评论: 1
    80年代对“纯文学”的热烈想像与诉求与90年代对“纯文学”的反思与批判似乎构成了中国新时期文学一条充满悖论的内在逻辑线索。
  13. 张晋藩:中国法制史学研究六十年
    法律 2009/09/05 | 阅读: 1411 | 评论: 1
    中国法制史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早在先秦的典籍《尚书》、《周礼》中,便记载了法制历史的事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至汉以来,正史《刑法志》中虽以断代法制史为主,但也含有法制通史与法律文化史的内容,至于《通典》、《通考》、《通志》等类的志书中,更集中地收录了典章法制史料。1902年清政府颁布的《大学堂章程》中便规定“此时暂行摘讲近人所编《三通考辑要》”。1906年,《京师法政学堂章程》正式确定《中国法制史》为法政学堂基本课程,相沿至今,已逾百年。
  14. 高峰枫:通识教育读本之“欠通”
    书评 2009/09/11 | 阅读: 1670 | 评论: 1
    华夏出版社近年来翻译出版了大量书刊,仿佛空投集束炸弹一样,密集轰炸了中国的西方古典学研究领域。
  15. 李学勤: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多学科多领域探索
    历史 2009/09/05 | 阅读: 1636 | 评论: 1
    如果说我的经历对当代青年有什么帮助的话,我可以说一点,就是那时候的学习没有什么功利的目的。
  16. 杨念群:社会”是一个关键词:“五四解释学”反思
    历史 2009/09/05 | 阅读: 1368 | 评论: 1
    我以为,不可忽视的是,“五四”以后掀起的“社会改造”运动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历史遗产,而且其波及范围之大,影响程度之深要远过于对个体“自由”观念的认同和诠释。从研究价值上而言,两者至少是不可相互替代的。
  17. 王汎森:戊戌前后思想资源的变化:以日本因素为例
    历史 2009/09/11 | 阅读: 1983 | 评论: 1
    难怪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会说,英美留学生在戊戌前后这一场大规模引介西方思想文化的运动中几乎不扮演甚么角色,反倒是一群不通西洋语言文字者(主要指留日学生)担当最重要的角色,「日本每一新书出,译者动辄数家,新思想之输入,如火如荼矣。然皆所谓『梁启超式』的输入,无组织,无选择,本末不具,派别不明,惟以多为贵,而社会亦欢迎之」。所以他说:「坐此,为能力所限,而稗贩、破碎,笼统、肤浅,错误诸弊,皆不能免。」
  18. 罗朗:爱尔兰戏剧复兴运动概述
    戏剧 2009/09/11 | 阅读: 2040 | 评论: 1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涌现出了数量众多的爱尔兰戏剧家,他们一方面促进了英国戏剧的又一次繁荣,另一方面,他们开始走向民族艺术的独立自主。
  19. 里尔克:秋日
    文学 2009/09/11 | 阅读: 2351 | 评论: 1
    《秋日》11种译本
  20. 郑永年:自由主义的中国化及其在中国的前途
    思想 2009/09/05 | 阅读: 1761 | 评论: 1
    从中国的现实及其自由主义的回应来说,中国的自由主义似乎已经死了。
«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 178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