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普通 按评论倒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59 60 61 (62) 63 64 65 ... 178 »
文章
  1. 比柯顿:解码萨科奇--评巴迪乌的《萨科奇的意义》
    政治 书评 2009/02/28 | 阅读: 2413 | 评论: 1
    Le Monde Diplomatique的一篇英文文章。
  2. 阎连科:我的那年代
    文学 2009/03/01 | 阅读: 1678 | 评论: 1
    年代存在,是因着记忆。有的年代,过去了,有刀凿之痕;有的年代,平淡无奇,如飘浮流云,风来雨去,了无迹痕,只留一些味道。
  3. 段异兵:清代的流星观念和观测
    科技 2009/03/02 | 阅读: 1365 | 评论: 1
    亚里士多德“流星属于大气现象”在清代中国的传播.
  4. 郑永年:中国的“过度教育”和“教育不足”局面
    人文 2009/03/03 | 阅读: 1637 | 评论: 1
    今年年初(2009年1月4日),新华社发表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署名文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文章。本文是作者的感想。
  5. 孔庆东:向梁漱溟先生学习
    历史 2009/03/03 | 阅读: 1637 | 评论: 1
    梁漱溟从小就体弱多病,脑子愚笨。他6岁了还不会系裤带,一天早上,母亲隔屋喊他,责问为何还不起床,他嚷道:“妹妹不帮我穿裤子呀!”
  6. 王汎森:我讀韋伯的歷程
    人文 2009/07/05 | 阅读: 2407 | 评论: 1
    一個人思想形成過程中總是受到許多書的影響,要從其中選出最重要的一部或幾部,有其困難度與不準確性,不過如果要勉強舉出一個例子(而不是惟一的例子),我或許會說在我二十來歲時,德國社會學家韋伯的幾部書對我產生過相當的影響。
  7. 奥登:诗人与城市
    文学 2009/03/10 | 阅读: 1168 | 评论: 1
    1962年,奥登在《马萨诸塞州评论》发表《诗人与城市》,文章开头写到,“在我们的时代,如果一个年轻人天资贫乏,他就可能想去写作。”
  8. 贾樟柯:访谈《二十四城记》
    影视 2009/03/10 | 阅读: 1717 | 评论: 1
    时代周报的访谈,较详细。顺便提一句,近期报道称贾樟柯为《时尚先生》拍摄静态电影“时装大片”焚烧了一辆汽车,居民受惊报警,警察到场后发现是著名导演,饶有兴致地观看了拍摄过程,并与导演摄影留念。从环保和执法角度颇值深思。--人文与社会
  9. 佩里·安德森:在最右的地方往左(人物志)
    人文 2009/03/11 | 阅读: 1545 | 评论: 1
    在世界最右的地方安德森还是向左走。
  10. 王得后:聆听尾崎文昭教授讲授《战后日本鲁迅研究》记
    文学 人文 2009/03/08 | 阅读: 1522 | 评论: 1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主任,尾崎文昭教授在清华大学讲授《日本战后鲁迅研究》,从2007年9月18日到11月17日,共八次。
  11. 人文与社会:评方舟子环保及食品安全知识系列问答(六)--服装
    环保 2009/03/08 | 阅读: 1397 | 评论: 1
    方舟子曾经编写过一系列关于环保的知识问答,遗憾的是,这些问答中仍然包含着许多迷思和误解。在此转发并略加分析。--人文与社会
  12. 贾樟柯:《二十四城记》:与主流相遇的坚持与探索
    影视 2009/03/07 | 阅读: 3126 | 评论: 1
    贾樟柯说用《二十四城记》记录的主题是变迁。
  13. 贺雪峰:家电且慢下乡
    科技 2009/03/07 | 阅读: 1198 | 评论: 1
    刺激农民消费的前提是搞清农民有没有钱,钱从哪里来,这笔钱对农民到底意味着什么?
  14. 张玉林:政经一体化开发机制与中国农村的环境冲突——以浙江的三起“群体性事件”为中心
    环保 2009/03/07 | 阅读: 2257 | 评论: 1
    随着各地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农村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社会冲突迅速增加。这与其独特的政经一体化增长推进机制有着重要关系。
  15. 崔之元:自由社会主义与中国的未来:小资产阶级宣言
    经济 2009/04/20 | 阅读: 1625 | 评论: 1
    部分发表于曹天宇编,”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16. 张晓唯:喟叹一声罗家伦
    历史 2009/03/04 | 阅读: 1887 | 评论: 1
    “五四”运动使北京大学的学生领袖傅斯年、罗家伦和段锡朋三人一时间蜚声海内,在后来的岁月里,他们活跃在民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教育领域,均有一番作为和表现。
  17. 贺雪峰:解读农民工“返乡潮”的深层根源
    社会 2009/03/05 | 阅读: 1090 | 评论: 1
    春节来临前的一个月,挂靠在华中科技大学社会系的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一支调查队伍深入到贵州、湖南等地的农村。这支调查队由贺雪峰教授带队,一行15人,驻扎农村半个月,记录了返乡农民工目前的生活状态。
  18. 贺雪峰:土地流转就能解决三农问题吗
    社会 2009/03/05 | 阅读: 1060 | 评论: 1
    之前由小农分享的农业收益,现在不得不先被种田大户切走一大块。分散的小农可以从农业中分享的收益减少了。土地流转给种田大户,即使可以提高农业的效率,也不能为一般农民提供更多的增收机会。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目前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都进城务工的话,除了恶化农民在城市就业的竞争以外,并不能为农民带来更多好处。
  19. 李昌平:“中国难题”与“张五常局限”
    社会 2009/03/05 | 阅读: 1063 | 评论: 1
    改善民生和增强国力当以发展区域经济和省际贸易为主,以对外贸易为辅。只有这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才能同步实现农民市民化。
  20. 罗家伦: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历史 2009/03/04 | 阅读: 1822 | 评论: 1
    本文原题《蔡元培时代的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由罗家伦口述,马星野记录。本书转载时略有删节及分段。转载自台湾《传记文学》第54卷第5期,1978年5月.
« 1 ... 59 60 61 (62) 63 64 65 ... 178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