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普通 按评论顺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85 86 87 (88) 89 90 91 ... 178 »
文章
  1. 张盈盈: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
    历史 书评 2012/05/13 | 阅读: 2554
    1997年,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 出版。她也写了钱学森的传记,The Thread of the Silkworm。 2004年,张纯如自杀。她的母亲张盈盈用6年写成英文回忆录,2012年译成中文《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此为该书中译本节选及序言前言
  2. 潘毅、许怡:垄断资本与中国工人
    经济 2012/05/12 | 阅读: 2144
    近段时间以来,警惕跨国资本,加大劳工保护的呼声渐涨,人们开始更多地反思资本的破坏面,希冀在更好地利用它的同时,减少整个社会付出的代价。作者以富士康为例,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当前的这种新型跨国资本正在生成一种“逐底竞争”的全球工厂体制和一种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并对这种体制和模式的运行逻辑给予了细致入微的解读
  3. 赵汀阳:民主如何正当
    政治 2009/07/15 | 阅读: 2078
    自由是现代政治理所当然的第一步。自由的目的是解放个人,使个人免于政府的强制干涉和迫害,这一成就具体落实为界定个人自由的个人权利。民主则是现代政治得陇望蜀的第二步。
  4. 李德英、高松:地震灾害与社会反应——以1933年四川叠溪地震为中心的考察
    历史 2012/05/12 | 阅读: 1919
    1933年8月25日,发生在四川西北高原的叠溪地震(里氏7.5级)是一次巨大的灾难。灾难发生后,川西民众依靠自己的力量抗灾自救,以四川军阀为主要力量的四川地方政府也为抗灾重建进行了努力。但中央政府的态度和中央机构的反映,则有些冷漠。
  5. 夏明方:中国灾害史研究的非人文化倾向
    社会 2012/05/12 | 阅读: 1564
    在中国灾害史研究中,以人文社会科学为职志的历史学家们迄今不曾"扮演较重要的角色"。如何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更深入地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将是未来中国环境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6. 胡起望:从日本的国会辩论看雾社起义
    历史 2012/05/11 | 阅读: 2558
    雾社起义"的爆发,在统治者方面,也引起了一片混乱,“总督府想化小处理,目的在缩小责任范围。而军部想扩大处理,目的在于增兵台湾,""据云已有增设两个师团的具体计划,为准备将来的日美战争,应付对立的菲律宾作谁备。"
  7. 杨念群:革命叙述与文化想象
    书评 2012/05/11 | 阅读: 2004
    蔡翔曾希望文学研究更多地与政治史、思想史形成对话格局,此意甚佳。但也须认识到,“革命想象”与“革命历史”的自身演进过程之间仍充满着差异性,需仔细加以甄别。
  8. 焦长权:政权“悬浮”与市场“困局”:一种农民上访行为的解释框架——基于鄂中G镇农民农田水利上访行为的分析
    法律 社会 2012/05/10 | 阅读: 2179
    本文从农田水利上访行为中农民的国家观念角度切入,发现在农民针对农田水利问题的上访中体现得更多的是一种"求援"国家的行为而很少具有"抗争性",而农民在农田水利问题上的国家观念正是农民采取这种"求援"于国家的上访行为的心理文化机制,从而进一步阐明了农民上访行为中的非政治化特征。
  9. 曾健民:台湾“日本情结”的历史诸相——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社会 2012/05/10 | 阅读: 2774
    世界上很难找到一个地方有像台湾这么浓厚又复杂的日本情结,即使与台湾同样曾受过日本殖民统治的朝鲜也没有。这么独特的“台湾日本情结”,当然与台日间的百年历史有密切的关系,然而,台湾的战后政治经济史才是真正形塑“日本情结”的基本力量。
  10. 吕正惠:韩愈《师说》在文化史上的意义
    人文 2012/05/09 | 阅读: 2527
    韩愈作《师说》,与《原道》、“文以明道说”一道,解构了以士族门阀为中心的社会文化体系,构建起一套新兴庶族地主据以安身立命的世界观,并对北宋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1. 沙飞:文选
    艺术 2012/05/09 | 阅读: 1911
    鲁迅先生在全国木刻展会场里,《南澳岛》组照说明,爆铜工人,我的履历
  12. 廖可斌:《敦煌小说合集》:呈现唐代小说的真实图景
    书评 文学 2012/05/08 | 阅读: 1738
    敦煌小说,可以分为"古体小说"和"通俗小说"两大类,其中"古体小说"又可分为"志人"和"志怪"两小类,"通俗小说"又可分为"传奇"和"话本"两小类。
  13. 陈志强:科索沃民族问题的历史分析
    历史 2012/05/07 | 阅读: 1423
    科索沃是巴尔干半岛自我分裂的缩影。直到13世纪初,拜占廷帝国通过传播东正教信仰和拜占廷文化力图统一巴尔干半岛的努力是成功的,但是1204年西欧十字军骑士对君士坦丁堡的占领中止了这个刚刚完成但还有待发展巩固的过程。此后出现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只是强化了地区内的对立因素,特别是在巴尔干半岛民族解放斗争中激发起来的民族意识使该地区内部冲突更加激烈,彻底丧失了自我整合的能力。
  14. 陈大康:晚清小说与白话地位的提升
    文学 2012/05/07 | 阅读: 2539
    甲午战败与庚子国变后,白话运动渐起。梁启超认识到开启民智须借助于白话小说,而白话地位提高"必自小说家成之"。但倡导"小说界革命"时,他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却未论及于此。白话推广遭遇到阻力,连热心白话者也艰于白话写作。市场力量的介入,增强了白话的声势,但又维持了它与文言相平衡的状态,这种平衡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才被打破。
  15. 陈多友:《天皇的玉音放送》译后记
    政治 2009/07/22 | 阅读: 2159
    "天皇制"概念是个现代产物,它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日本马克思主义者。它与江户时代以前的“天皇制”截然不同。按照日语习惯应该表述为“近代天皇制”。它指的是成立于明治维新之后,经大日本帝国宪法以法律方式予以确立的绝对主义性质的政权机构。其实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天皇总揽统治权,而其直属的文武官僚具体行使天皇的权力。
  16. 刘信芳:《楚系简帛释例》序
    历史 书评 2012/04/29 | 阅读: 2008
    王國維的"二重證據法"、李學勤的"走出疑古時代",都是在堅實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來的。近年學生受到[对中国学术传统批评否定]的影響,也喜歡寫考古學方法的文章,本科生、研究生都有。談方法,批評中國同行,津津樂道,讓他們讀典籍,則坐不住,是誰之過歟?
  17. 童世骏:对“ 网络资本主义” 的伦理分析
    经济 2009/07/31 | 阅读: 1251
    “资本”和“伦理”本来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资本属于经济范畴, 伦理可以说是属于文化范畴。现代资本主义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把经济和文化区分开来, 出现了这种范畴区分以后, 现代资本主义才有比较大的发展, 一般的现代化理论都会讲到这个问题。但现在我们要把资本和伦理联系起来。方方面面都有这样的要求。
  18. 华庆昭:骆家辉当大使和19世纪英国对美国史研究方法论的启示
    人文 历史 2012/04/30 | 阅读: 2061
    有的问题看上去是学术问题,实际上远远超出了学术范围。有一位著名的美籍华人历史教授说中国人用不着研究写作美国史,把人家写的翻译过来不就得了。这就叫听任人家洗脑。
  19. 路爱国:改革三十年——中国成为“正常的”发展中国家?
    经济 2009/07/26 | 阅读: 1716
    中国改革已经持续了30年,学术界出现了很多对改革的理论总结和反思。本文提供了一个比较特殊的视角,作者纵向对比了改革前后的各类基本制度、社会经济特征;横向比较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状况。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改革的一个重要结果是使中国在基本制度、社会经济特征等方面越来越类似于其它发展中国家,中国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也与一般发展中国家类似。对改革的理论总结和反思应该以这一基本事实作为基础,对未来改革走向的判断也应该以此为依据。
  20. 杨华:“中农”阶层:当前农村社会的中间阶层——“中国隐性农业革命”的社会学命题
    社会 2012/04/30 | 阅读: 1803
    安徽芜湖农村的调研显示,中农阶层在乡村治理和农村政治社会事务中扮演着中间阶层、释放中农价值的角色,并造成乡村治理中特有的“中农现象”。新兴中农阶层的发现,将“中国隐性农业革命”带进了社会学阶层研究的经典命题之中,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 1 ... 85 86 87 (88) 89 90 91 ... 178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