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普通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32 33 34 (35) 36 37 38 ... 178 »
文章
  1. 牛山敬二:日本农业与农村的现状及危机
    社会 2012/09/05 | 阅读: 1413
    进入21世纪,日本的大额资本流向国外,大量便宜的农产品流入国内,农户数量急速减少,荒地废耕现象大量出现,“限界村落”(荒村)数量急速增加,农协的合并与组织弱体化已无法阻止,农产品的自给率在不断下降。如何从这样的困境中走出来。是摆在每一个日本国民面前的重大课题。
  2. 威廉·恩道尔:中国不需要转基因技术解决吃饭问题(对话)
    经济 2012/09/04 | 阅读: 2963
    随着一个国家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人口的数量将自动减少,因此虽然过去50年中国人口翻番,但是未来50年中国人口不会再度成倍增长,中国不需要转基因生物来解决人口的吃饭问题。
  3. 王筱稚、黄立志、刘海方:反思中国对非公共外交--以援外青年志愿者为个案
    政治 2012/09/04 | 阅读: 1475
    自2005年第一批中国青年志愿者走进埃塞俄比亚开始,至2011年底,已经有364名青年志愿者奔赴非洲各国。笔者深入调研了中国"援外青年志愿者"项目的运转和实施情况,本文结合此个案研究,来反思中国目前对非公共外交的定位、绩效及现存问题。
  4. 马宁:《Kony 2012》:是正义审判还是派兵借口?
    影视 政治 2012/09/03 | 阅读: 1633
    一部揭露乌干达圣灵军绑架童军暴行的视频影片《Kony 2012》于2012年3月5日公布,赢得上亿人关注并引发强烈争议。乌干达学者马姆达尼认为夸大圣灵军当前的威胁,明显是在为美国增加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存在设立借口,向乌干达北部增派士兵和武装,然后扩展到整个地区。
  5. 张慧瑜:《浮沉》:外企的腹黑与白领的国企梦
    人文 影视 2012/09/02 | 阅读: 2243
    乔莉对“地方国企”的温情而浪漫想象,忽略了国企作为一种国家资本主义的身份,也无法真正体认“华丽”转身后的国企正是建立在对工人阶级/劳动者的脱钩之上,在这一点上,外企对于一线白领的“压迫”与国企对于劳动者的放弃都遵循着资本利益最大化的逻辑。
  6. 欧树军:"治理问题体制化"的思想误区
    政治 2012/09/02 | 阅读: 1683
    近五十年前,亨廷顿以其一贯的冷酷现实观尖锐指出治理问题体制化为什么错了:"国与国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在于政府的形式,而在于治理的水平",也就是说,关键不在于体制形式的优劣,而在于国家治理的能力及水平。亨廷顿几乎是以一己之力,老辣独到地反驳了当时流行的"放弃国家"理论倾向,其后的政治理论演化与世界政治秩序变化也证明了这一反拨极为成功。
  7. 李良:唐弢--见证中国现代文学
    人文 2012/09/01 | 阅读: 1460
    参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是从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的,当时唐弢还是一位20岁的上海邮局的实习拣信生。从追随鲁迅于散文和杂文领域开始创作,到开创性地大量写作书话,再到领衔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半个多世纪的孜孜求索
  8. 朱永嘉:在求真中求是——纪念谭其骧诞辰一百周年(下)
    历史 2012/09/01 | 阅读: 2338
    按:这一部分讲了三件事,一是讲谭先生为金山石化厂选址考证的事;二是讲谭先生在学术争鸣上如何求真求是的事;三是讲谭先生一辈子为学如何勤奋的精神,重点在第二部分。
  9. 刘承华:文人琴与艺人琴关系的历史考察
    音乐 2012/08/31 | 阅读: 2122
    文人琴与艺人琴的这个不同,我们可以通过一件琴史上的著名公案见出,那就是对韩愈《听琴诗》的不同理解。争议是由欧阳修的话引起的,欧阳修认为这首诗不是弹琴诗而是弹琵琶诗。
  10. 当代神话:"为事物的多重性买单"--欧阳江河《凤凰》讨论纪要
    文学 2012/08/31 | 阅读: 1895
    转世之善,像衬衣一样可以水洗,/它穿在身上就像沥青做的外套,/而原罪则是隐身的/或变身的:变整体为部分,/变贫穷为暴富。词,被迫成为物。/词根被银根攥紧,又禅宗般松开。
  11. 鞠明库:明代的自然灾害及其社会影响
    历史 2012/08/30 | 阅读: 1704
    明代的自然灾害对社会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影响:一、造成了明代人口的大量减少和大规模迁徙;二、严重破坏了明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三、为明代政治演进提供了重要契机;四、影响着明代一些地区社会风俗的形成和流传。
  12. 郭存海:中产阶层兴衰的拉美启示
    社会 2012/08/29 | 阅读: 1506
    近年来,中产阶层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不仅发达工业国家遭遇中产阶层问题,甚至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产阶层也演变成一种挑战。传统上赋予中产阶层的政治和社会稳定器功能正日益走向其反面,沦为一种不稳定因子。
  13. 刁书仁:洪武时期中朝外交中的“表笺风波”
    历史 2012/08/27 | 阅读: 1674
    洪武初年,明朝与高丽、李朝虽建立了宗藩关系,但由于朝鲜半岛政局动荡,复杂多变, 对明外交受其政局的影响,摇摆不定,致使明太祖朱元璋在与朝鲜的交往中猜忌心理不断加剧,屡屡制造表笺之祸。直到明成祖朱棣即位,中朝两国关系才开始进入正常稳定的发展时期。
  14. 凌文超:2011年秦汉史研究综述
    历史 2012/08/25 | 阅读: 1899
    政治史研究历来是史学研究中的重点。本年度秦汉政治史研究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研究传统政治史和思想史的成果渐多,祭礼研究勃兴,皆是值得关注的新动向。
  15. 李安山:国际学术视野中的非洲社会科学
    社会 2012/08/22 | 阅读: 1542
    非洲有许多优秀的社会科学家,他们知识渊博,视野开阔,立足于人类知识的构建并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如塞内加尔的人文科学家迪奥普、肯尼亚的政治学家马兹鲁伊、尼日利亚的历史学家阿贾伊、埃及的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刚果金的哲学家姆丁贝和乌干达的文化人类学家马姆达尼等。
  16. 郝时远:巴西印度能为中国民族事务提供什么"经验"?--评析"第二代民族政策"说之四
    社会 2012/08/22 | 阅读: 2158
    在"第二代民族政策"提出者举证的"国际经验"中,除了美国之外还有巴西和印度。就是说,巴西、印度也属于所谓"民族大熔炉"政策的"成功之国",其国内的种族、民族或族群矛盾没有"演化为民族分裂问题"。那么,巴西和印度在解决广义的"民族问题"中,真的有值得中国民族事务借鉴的经验吗?
  17. 大卫·哈维:公共资源的未来
    人文 2012/08/21 | 阅读: 2252
    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个体占有生产资料,通过劳动创造价值并在“自由、公平”的市场进行交换,是创造国家财富、服务公共利益最好的方式。马克思则让我们看到,这种经济体系实质上一方面是通过剥削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为资本所有者生产剩余价值;另一方面,工业体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劳动形式:集体劳动。这种劳动形式派生的对公共财产的权利也应该是集体的或者联合的。
  18. 斯蒂格利茨:应对全球性危机需要作出全球性反应——对话
    科技 经济 2012/08/21 | 阅读: 2028
    德国记者吕布克与斯蒂格利茨的对话,译自《未来源自危机》(德国黎曼出版社2009年版,中文版即将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一书。围绕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气候危机的原因和未来趋势展开,严厉批评美国政府和华尔街的不负责任,批判了新自由主义
  19. 张新颖:T·S·艾略特和几代中国人
    文学 2012/08/19 | 阅读: 1760
    《艾略特文集》五卷(陆建德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出版,翻阅书页,触发我想起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的一些诗文人事,连绵蜿蜒到今天,已经是历几代人而起起伏伏了;却都如在眼前,萦绕不去。
  20. 商伟:《儒林外史》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
    文学 2012/08/17 | 阅读: 2644
    鲁迅先生在他为叶紫的《丰收》所作的序文中曾经这样赞誉《儒林外史》:"《儒林外史》作者的手段何尝在罗贯中下,然而留学生漫天塞地以来,这部书就好像不永久,也不伟大了。伟大也要有人懂。"我们不必强做解人,自称懂得鲁迅心目中《儒林外史》的伟大之处,而无妨把这个判断当作一个问题提出来:这部乾隆中期的章回小说究竟因为什么而堪称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 1 ... 32 33 34 (35) 36 37 38 ... 178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