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全部 按时间倒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 205 »
文章
  1. 孙玮:王世襄追讨抗战被劫国宝经历
    历史 2009/08/30 | 阅读: 1555
    现已九十高寿的王世襄先生,在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时说:“自公元1945年日寇投降后,奔走调查,收回被劫夺重要文物、善本图书两三千件,其中不乏国之重宝,由故宫博物院等机构接受保管,当属我一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2. 张中行、启功、黄苗子:谈王世襄
    艺术 2009/08/30 | 阅读: 1784
    共3篇,张中行《奇人奇迹》,启功《玩物不丧志》,黄苗子《王世襄其人其书》
  3. 强世功、沈岿、苏力:再论法治的本土资源
    法律 2009/08/29 | 阅读: 2074
    大约半年以前,北京大学法学社法理小组的几名同学出于对本土资源的浓厚兴趣,请法学院青年教师强世功和大家一起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对于法学院的年轻学子来说,苏力先生的这本书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经典性的“本土资源”,无论是“苏力的”,还是“反苏力的”,却很难是“非苏力的”。或许,正是在对这一文本以及文本中或隐或显表露出来的问题一再反复咀嚼的过程中,我们才能隐约窥见中国法治之路的些微曙光。
  4. 张承志:《敬重与惜别——致日本》新书发布会暨媒体见面会记录
    文学 2009/08/29 | 阅读: 2719
    “我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或者作家来说,过去的写作也许是无意的、被动的。到了今天就开始比较主动和有意,总是想在自己的心中树立更多的文化参照。”《赤军的女儿》是该书一章,阅读地址见内。
  5. 白先愚:吉登斯对复兴社会民主主义的探索
    政治 2009/08/29 | 阅读: 1498
    吉登斯复兴社会民主主义的努力探索,应该从积极的方面予以肯定。
  6. 贺雪峰:人民公社的三大功能
    社会 2009/08/28 | 阅读: 1531
    站在今天中国农村的角度来看人民公社,我们可以归纳出人民公社的三大功能。
  7. 刘煜辉:是谁在推动中国的通胀和流动性泛滥
    政治 经济 2009/08/28 | 阅读: 1356
     过去十几年的中国经济,有点像一位“异常亢奋的长跑运动员”,快跑了个三、五千米,既不出汗,也不喘气。如果过去“超高速、低通胀”的格局是一种不正常,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就是要开始向着一个宏观经济运行的常态回归,开始摆脱“异常”。
  8. 吴飞:属灵的劬劳――莫尼卡与奥古斯丁的生命交响曲
    宗教 2009/08/28 | 阅读: 1305
    《忏悔录》中关于母亲的文本分析。
  9. 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政治
    思想 2009/08/28 | 阅读: 2140
    第三条道路是适应全球化时代政治发展需要而兴起的一种政治新思维,它超越传统左与右的政治分野,既主张建立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又主张政府应当扮演积极的角色。全球通讯系统、全球市场经济和反思性是形塑当今全球化世界的三股重要力量。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在新的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福利建设、教育投资和环境保护是国家迈向成功的关键。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展望未来,中国必须形成自己的发展道路,并致力于解决社会正义和环境保护问题,第三条道路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10. 陈赟:从“民族-国家”到“天下”:“天下”思想的未来遗产
    思想 2009/08/28 | 阅读: 1570
    我要追问的是,天下观中难道真的没有值得我们重视、反思的遗产吗?
  11. 朱苏力:司法的边界
    法律 2009/08/27 | 阅读: 1708
    朱苏力教授2009年6月2日在华东政法大学“中华学人”讲座的演讲
  12. 朱苏力:中国司法的规律
    法律 2009/08/27 | 阅读: 1628
    我讲三个问题:一是司法纠纷解决的机制;二是现代社会中司法制度的变迁引起了哪些变化;三是中国当代有哪些司法工作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13. 朱苏力:戏仿的法律保护和限制——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切入
    法律 2009/08/27 | 阅读: 2351
    通过分析《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及类似作品,本文指出它代表了一类我国著作权法中没有明确予以规定的戏仿作品;并主张,由于戏仿的娱乐和批评价值,我国著作权法应当基于“合理使用”原则对戏仿予以保护;基于中国的国情,戏仿有可能涉及侵犯个人的人格(名誉)和市场价值(声誉),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予以适度保护;由于电影产品消费的特殊性,保护戏仿还具有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及促进当代中国的文化、社会建设的意义。
  14. 赵敦华:为普遍主义辩护——兼评中国文化特殊主义思潮
    思想 2009/08/26 | 阅读: 2766
    特殊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有着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原因,西方民族主义国家曾把特殊主义作为对外扩张的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国家流行民族文化特殊主义的思潮,表现为文化精英的传统主义和文化复兴运动的民众动员。而中国自古不乏华夏中心论的传统,现在则有以“回归起源”为特点的民族和文化优越感。当今学术界有一些已经习以为常、信以为真的提法,反映出各种特殊主义观点和立场。学术界不加区别地广泛使用“中国特色”的标签,隐藏着在哲学社会科学所有领域内都放弃普适性目标和标准的危险。童世骏有回应。
  15. 童世骏:为何种普遍主义辩护?——评赵敦华教授的“为普遍主义辩护”
    思想 2009/08/26 | 阅读: 1973
    普遍主义确实需要辩护,但为了对普遍主义进行真正有效的辩护,必须对普遍主义到底是什么意思,它有哪些变种,这些变种分别回答和提出了哪些问题等等,作进一步的讨论。我们在为普遍主义辩护的时候要重视普遍主义的复杂含义、普遍主义立场与普遍主义政策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所要辩护的普遍主义立场不仅是文化普遍主义,而且是受价值普遍主义、尤其是道德普遍主义支持的文化普遍主义。这种意义上的文化普遍主义既超越西方中心论和中国文化特殊主义,同时又对文化的多样性有高度敏感性、对特殊文化丰富普遍文化的可能性有高度开放性。说到底,这种把特殊主义包括在内的普遍主义既不是一种单纯的事实,也不是一个单纯的理想,而是建立在不同文化的人们共同的能力、潜力和规律的基础之上、有待于通过自觉明智的交往实践和社会实践加以建构的美好未来。
  16. 王绍光:“公民社会”袪魅
    政治 2009/08/25 | 阅读: 2938
    公民社会是黑白好坏混在一块的大杂烩,与民主并没有必然的等号。公民社会组织在经济上主要依赖商业收益或政府资助或外国捐款,无法保证其自诩的独立性。流行理论强调公民社会组织独立于政府的外部效应,事实却是公民社会的内部效应比如民主技能训练,恰恰更能促进民主。
  17. 许章润:法治社会与良善生活
    法律 2009/08/25 | 阅读: 2446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普遍增长,在给社会相当多数的人带来了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的同时,其实进一步让我们感觉到生活意义的丧失,这是我们此刻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经济的增长和生活程度的普遍改善同时伴随着收入分配的不公的出现,包括基尼系数,在当今世界已经排到了第一,由此迫使我们反思财富的公平分配、社会正义如何实现。这是牵涉到我们每一个人如何过好生活,什么样才是理想生活的重大问题。
  18. 朱惠足:來自帝國邊境的近代化推動者--沖繩八重山諸島與殖民地台灣統治
    历史 2009/08/25 | 阅读: 2940
    本論文將在殖民統治者日本人與被殖民統治者台灣人的兩極之間,引進具中間性質的「沖繩人」,藉由沖繩人對殖民地台灣「近代化」、「日本化」過程的參與及受容,質疑日本帝國「已完成」的「近代化」之內涵,在其延長線上,探討移植到殖民地台灣的「近代化」、「日本化」兩者的相互關係,及其與帝國內部的複雜關係。
  19. 张开济:一望无际叹古都
    建筑 2009/08/24 | 阅读: 1676
    张开济是建设部于1990年第一批公布的国家级建筑大师,也是获得首届“梁思成建筑奖”的建筑大师之一。他主持设计了革命历史博士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北京天文馆、北京科普展览馆四大馆,还有天安门观礼台等。张开济以天地为背景,以砖瓦、水泥、石头、土木为材料,完成了一件件宏伟的作品。这些作品将延续着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他的智慧,他的灵魂,乃至他的生命。面对已年近90的张开济也许你不由会问,在这些建筑设计中,您最满意的是哪一个呢?
  20. 曹征路:中国文坛上的“华盛顿共识”
    文学 2009/08/24 | 阅读: 1336
    底层文学既是中国作家在80年代以后首次大规模的面对社会公共事务发言,也在审美意趣取向上出现了多元杂呈的诉求,体现出了一种新的人民性品格。底层文学不再以权势者和英雄明星的成功与否而悲欢,它把审美建立在小人物的苦难经历和奋斗历史上,肯定弱势者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存在价值,赞美他们为尊严和自由而付出的所有努力。抛弃贵族精英式的审美趣味,把诸如雅正、精致、颓废等美学范畴统统纳入到更加历史化的审美要求中来,强调真实感、现场感,重新肯定劳动、力量、激越、粗犷的美学价值。但底层文学就总体而言,声音微弱。
« 1 ...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 205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