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全部 按时间顺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 205 »
文章
  1. 日本市民联署信:终止「领土问题」的恶性循环
    政治 2012/09/28 | 阅读: 2031
    该声明将于9月28日下午16:00-17:00在日本参议院议员会馆发布
  2. 戴燕:鲁迅的药与酒及魏晋风度
    文学 2012/09/28 | 阅读: 2461
    鲁迅去世后不久,在家人朋友亦或学生同志撰写的回忆文章中,往往都会将他与魏晋文章以及风度并提。
  3. 刘永生:抗战前后《申报》视野中的中国共产党
    历史 2012/09/28 | 阅读: 1904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 国共两党捐弃前嫌, 再度合作, 共同抗日。在这种大的政治背景之下, 新闻 界有什么样的反应? 媒体对于中共及其领导的军队 持什么样的态度?
  4. 郭玉琼:戏剧与革命--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戏剧现象研究
    戏剧 2012/09/29 | 阅读: 2132
    戏剧作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重要的文艺形式全面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5. 吴重庆: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的儒学"下乡"
    社会 2012/09/29 | 阅读: 1459
    中国农村社会的衰变始于清末,百余年过去了,这一趋势并未得到遏止。今日的衰败是否出现了新的特征呢?20世纪30年代,"最后的儒家"梁漱溟先生曾试图运用儒家文化拯救中国农村。那么,今天是否还存在儒学"下乡"的可能?
  6. 王子今:钱神本事
    文学 2012/09/29 | 阅读: 1295
    历代关于钱神之神性神格记述
  7. 韩毓海:为什么康有为的政治体制改革失败了?
    历史 2012/09/29 | 阅读: 2055
    一个答案是,因为康有为的体制改革触动了王朝内部既得利益集团的核心利益。但是,我们不妨继续追问:孙文的辛亥革命、国民党的国民革命不但推翻了清王朝,而且还换上了一个以美日留学生为主体的政府,如此一来,上层传统王朝向现代政府转变的阻力理应是没有了,那么,他们为什么还是失败了呢?
  8. 张静:被单位吸纳的阶级
    政治 社会 2012/09/29 | 阅读: 1917
    由于协调利益的职能在工作单位,那么没有固定单位的流动人群就被排斥在"利益协调"之外,既无阶级也无单位代表他们的诉求。这样一种特别的身份差别和组织化利益结构,是理解当今中国不少问题的关键。
  9. 霍布斯鲍姆:马克思如何改变世界(访谈)
    书评 2012/10/01 | 阅读: 4472
    在接受英国新锐历史学者、工党下院议员特里斯特拉姆•亨特(Tristram Hunt)采访之际,霍布斯鲍姆畅谈了他对马克思、学生运动、新左翼和米利班德家族等问题的看法。
  10. 霍布斯鲍姆:论当前世界趋势(访谈)
    思想 2012/10/01 | 阅读: 4571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于2010年初接受英刊《新左翼评论》(2010年1—2月号)的采访,对当前纷乱的世界进行了评论,并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提出了建言。
  11. 《经略》第二十期目录与刊首语
    期刊专递 2012/10/02 | 阅读: 1764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今天的中国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孱弱、笨拙的老大帝国,而是欣欣向荣、正在积极塑造新国际秩序的新力量。钓鱼岛问题既涉及一系列历史的纠葛,也涉及到中国与当下的美日同盟的关系。这一问题恐怕不是简单地"回到战后秩序"所能解决的,而需要中国就东亚地区秩序提出更有想象力的战略愿景。
  12. 黎湘萍:战后台湾文学的文化想象
    文学 2012/10/03 | 阅读: 2771
    有过五十年被日本殖民历史的台湾,在其现代文学发展的过程当中,所形成的相当独特的"问题意识",它不仅像大陆那样有现代思想"启蒙"的问题,还涉及族群意识、文化认同等"日本殖民主义"统治条件下形成的"台湾现代性"问题。
  13. 黄平、何兴强、余功德、王玮:美国的力量变化--十年来的一些轨迹
    社会 2012/10/03 | 阅读: 2049
    本报告拟从"综合国力"的角度,用一些已经发表的数据,去看待美国力量变化问题,而不直接讨论美国是否已经"衰落",更不把"美国是否衰落"作为一个主观偏好的选项。
  14. 布热津斯基:美国能否继续独步天下 (访谈)
    政治 2012/10/04 | 阅读: 1827
    真正令我担心的是,美国公众并不理解这个世界。他们甚至不了解这个世界。
  15. 冯象:法学的历史批判--答《北大法律评论》
    法律 2012/10/04 | 阅读: 4526
    如果没有充分自由的思想争鸣,特别是尖锐的批评意见,革命就极易受腐蚀,胜利会走向失败。千千万万的接班人,不可能是任何权威的"驯服工具",而只能经由对革命的不断反省、触痛、批判而争鸣来培育。这争鸣的制度性保障,便是民主。
  16. 郑任钊:龚自珍与清代公羊学风的转变
    历史 2012/10/05 | 阅读: 2675
    龚自珍不再专注于学术层面上的公羊学研究,转而致力于援公羊学说抨击时政,倡言变法,真正发挥了公羊学经世致用的学术特点,推动"公羊学理论从书斋走向社会,从论学转向议政"
  17. 施丁:钱大昕"实事求是"史学(上篇)
    历史 2012/10/05 | 阅读: 2216
    乾嘉时期(1736-1820年)学者好言"实事求是",钱大昕尤为突出。这在中国史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史学上的所谓实事求是,仅是指考证方法,还是言史学思想?以往学者常常提到这个词,但并没有深究其底细。
  18. 饶宗颐:略论李唐西北边政之得失--陈国灿《吐鲁番出土唐代文献编年》序
    历史 2012/10/07 | 阅读: 1864
    唐人治边徼, 其得在于善用人, 而失则在自戕其人
  19. 邱士杰:有政治視野,才有跨地域統一戰線:日本殖民時期台灣無政府主義活動素描
    历史 2012/10/08 | 阅读: 2530
    日据下的一九二○年代是台湾唯一有无政府主义活动的时代。无政府主义运动还是留下重要遗产,而最重要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共同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政治视野,一个把全人类的社会变革当成自己任务的视野,从而使跨地域连带与各地域事务的介入成为可能。
  20. 齐泽克:资本主义的内在限制
    思想 2012/10/09 | 阅读: 3258
    资本主义的动力就是迈克尔·哈特和奈格里在《帝国》和《大众》中心问题,这也是德勒兹政治学的最高实践。这两本书都需要重新阅读,因为它们都关系到一个现实的全球反资本主义抵抗运动的理论反思。在这些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觉到西雅图,热亚那,萨帕蒂斯塔的气味和声音。他们的局限也同时是这种实际运动的局限。
« 1 ...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 205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