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全部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 205 »
文章
  1. 余旭鸿:图像时代光影的澄明与遮蔽
    艺术 2008/10/11 | 阅读: 1481
    海德格尔在其《世界的图像时代》中指出:“世界的图像不是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世界被把握为图像。”
  2. 缪哲:艺术史的文献与“家法”
    书评 宗教 2008/10/10 | 阅读: 2047
    评汪悦进的《塑造〈法华经〉——中国中古佛教的视觉文化》(Shaping the Lotus Sutra: Buddhist Visual Culture in Medieval China,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5)
  3. 王志敏: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影视 2008/10/10 | 阅读: 1170
    本文把国内电影美学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提出问题阶段、理论准备阶段和框架建设阶段。从80年开始为提出问题阶段,从84年开始为理论准备阶段,从93年开始为框架建设阶段。本文认为,由于有了前两个阶段,我们完全有理由、有条件立即开始电影美学理论框架的建设工作。这不仅是国内电影美学研究进程的一种期待和指向,而且也是中国电影对于中国电影理论的一种期待。
  4. 高建平:“心理距离”研究纲要
    艺术 2008/10/10 | 阅读: 6788
    本世纪前半期,爱德华·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在西方美学界具有巨大影响。美国学者乔治·狄基(George Dickie)回忆说,1956年,当他开始在大学里讲授美学课程时,“几乎所有美学导论类的书籍都在书的开始辟出一章,解释审美态度的性质,并将之与诸如道德的、科学的和经济的等实际的态度作对比。”
  5. 李昌平:土地私有化是知识分子有意编故事
    社会 2008/10/09 | 阅读: 1183
    李昌平与《大江城市生活周刊》 的谈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倾向性,他们会朝着自己的倾向去编故事。我们不说外国,说香港土地是香港政府所有,他们没有自己的土地,那是不是表明香港人民没有权利。根本不需要国外的例子。日本80—90%的林地都是国有,那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搞私有化呢?”
  6. 强世功:帝国的技艺
    历史 2008/10/09 | 阅读: 1265
    十九世纪被霍布斯鲍姆称之为“帝国的年代”,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建立殖民地的时代,大英帝国就是十九世纪全球政治的象征。然而,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十九世纪的全球政治体系,催生了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主导的新秩序。
  7. 刘擎:世俗时代的死亡问题
    书评 人文 2008/10/09 | 阅读: 1567
    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世俗时代》(A Secular Age)(哈佛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
  8. 方成:漫画在中国
    艺术 2008/10/08 | 阅读: 1568
    方成 著名漫画家。原名孙顺潮,广东中山人,1918年生。1942年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从1946开始在上海从事漫画工作,后在香港参加“人间画会”从事漫画工作。出版连环漫画《康伯》。解放后任北京《新民报》美术编辑。1951起任《人民日报》美术编辑。1986年被聘任国际漫画杂志《WITTYWORLD》编辑,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硕士生导师、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名誉会长。绘著各种漫画、杂文集30余部,主编有《当代中国漫画选》和《世界幽默笑话精品》等。
  9. 《金融时报》专访索罗斯:衰退刚刚开始
    经济 2008/10/07 | 阅读: 1484
    4月5日,《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记者克里斯蒂娅·弗里兰(Chrystia Freeland)专访了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本文为对话选录稿。(人文与社会网站编辑小组部分校订 http://humanities.cn
  10. 纽约时报:阻止金融危机的瑞典道路
    经济 2008/10/06 | 阅读: 1612
    1992年瑞典出现金融危机时,由于政府联合反对党及时采取了强硬的接管政策,很快解决了问题,避免了大规模经济危机。宇琦译,人文与社会编辑小组校订(http://humanities.cn)。
  11. 刘克敌:明清易代之际江南文人风貌一瞥——读《柳如是别传》有感
    历史 2008/10/05 | 阅读: 1598
    陈寅恪晚年最有代表性的著作自然是《柳如是别传》,对于陈寅恪撰写此书的目的及其学术价值,至今学术界还有不同看法。笔者在此也无意进行探究,只是在数次阅读之后,发见该书除却张扬陈寅恪自己认定的"颂红妆"旨意外,还为我们展示了明末清初江南文人圈子的全景图以及他们所置身其中的江南社会风貌。
  12. 朱苏力:在中国思考法律与文学
    法律 2008/10/05 | 阅读: 1362
    本文是我正在进行的法律与文学研究的一个引论,主要探讨在中国研究法律与文学的一些前研究的问题。本文将在回顾、分析国内外法律与文学研究现状的前提上,着重分析法律与文学作为法学理论研究在中国的一些相关问题,包括其现状、问题、可能性以及意义等;同时简单介绍和讨论我的研究将使用的材料、方法以及为什么。
  13. 贾方舟:现代水墨的三分天下
    艺术 2008/10/05 | 阅读: 1080
    中国传统绘画本有自己写实主义昌盛的时代。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就曾强调“以形写神”不能“空其实对”,“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姚最评谢赫时也说到其画“点刷精研,意在切似,目想豪发,皆无遗失”。又评萧贲曰“雅性精密,后来难尚。含毫命素,动必依真”(《续画品》)。从画迹看,从《女史箴图》到《清明上河图》,也有众多经典之作留于画史,但由于文人画的兴起,写实主义受到冷遇,并在竟尚高简、追逐意趣的风气下一蹶不振。但作为一条若明若暗的线它并未中断和消失,那就是延续至今的工笔画。
  14. 高名潞与徐冰访谈 by 胡赳赳
    艺术 2008/10/05 | 阅读: 1321
    高名潞,徐冰,胡赳赳访谈。这是来自艺术批评家的一种声音。其实我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是想问徐冰和高名潞,《今天》杂志创办30周年,北岛向你们两位分别约了稿子,怀念70年代。我想提前知道你们在这篇文章当中,这个主题下写了什么?
  15. 李昌平:中国农村将彻底走上菲律宾道路
    经济 政治 2008/10/04 | 阅读: 1456
    锦涛同志今天去了安徽小岗村,肯定了小岗村当年"求温饱"——"分田单干"的历史贡献,对小岗村前年以来"奔小康"——"重走合作路"一字未提。全国人民都知道小岗村"重走合作路"了,锦涛同志不知道?安徽的同志和锦涛同志的随行人员都不知道?
  16. 易富贤: 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人口政策调整
    经济 2008/10/03 | 阅读: 1743
    作者认为,主流家庭需要生三个孩子才能防止人口减少,但是中国目前平均生育意愿只有1.7了(台湾、韩国、日本等地的生育意愿都超过2个,但是由于有不孕不育等人群存在,实际生育率只有1.1到1.3)。目前中国每年只出生600万女孩,扣除生育前死亡以及不孕妇女,今后生育妇女将不到500万,如果仅仅是停止计划生育而不"鼓励"生育,今后中国的生育率(每个妇女生孩子数)将比现在的台湾和韩国的1.1还要低(台湾和韩国的社会发展水平比中国大陆要先进20多年),意味着每年最多生育600万孩子,不到全球的1/20,而那个时候中国人口每年死亡2000-2700万(1950-1990年中国每年出生的2000多万人口将死亡),每年减少一千多万--雪崩,大国空巢!
  17. 王安忆:那是一个奇异的时代(访谈)
    文学 2008/10/02 | 阅读: 4537
    女作家王安忆是五十年代生人,在八十年代即已成名。1983年,王安忆和母亲茹志鹃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中心,这次访美对她冲击很大,回来之后,她的小说风格和审美趣味发生了重大改变,开始写出《小鲍庄》等小说,我们来看看她对这段奇异的充满变数的历史是怎么说的。
  18. 西川访谈徐冰:有益的电脑病毒
    艺术 2008/10/02 | 阅读: 4545
    徐冰:我选择把《天书》印出来,因为印刷行为总会给人一种特别正式,官方和可信的感觉,给人一种这东西确有其事的感觉,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事情。我觉得我对这个作品越认真,这个作品就越荒诞;艺术的力度就越强,你要是随随便便做一个东西就没用。你必须做到假戏真做到让你自己都觉得确有其事。到最后,就好像一个人用了好几年,做一件什么都没说的事情。
  19. 毛泽东与后奥运时代的文化选择:《毛泽东》开幕座谈纪要
    艺术 2008/10/02 | 阅读: 3175
    袁加(艺术家、策展人),靳尚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院教授),钟涵(中央美院教授),曹春生(中央美院教授),闻立鹏(中央美院教授),汪晖(清华大学教授),
    高名潞(美术史家),袁运生(中央美院教授),王明贤(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赵寻(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倪军(艺术家),孔冬梅,朱岩等人。
  20. 苏珊.桑塔格论摄影
    影视 2008/10/01 | 阅读: 1536
    自从达盖尔以拍头像开始发明了摄影术之后,几乎世上的一切都被拍成了照片,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正是这种永远无法满足的摄影欲望缩短了我们在柏拉图所说的洞中——即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囚禁期限。照片传授给我们一种新的直观的符号,它改变并拓展了我们脑中哪些值得一看以及哪些我们有权观看的概念。摄影业最伟大的贡献就是使我们产生了可以把整个世界装入脑中的感觉——其实储存进去的是一本相片集。
« 1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 205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