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全部 按阅读倒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 205 »
文章
  1. 张志忠:“文革”文本中的“五四”:对历史话语的深度梳理
    书评 历史 2009/03/15 | 阅读: 1581
    文革与五四。评王尧的《“文革”对“五四”及“现代文艺”的叙述与阐释》(载《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第1期).
  2. 苏智良:“慰安妇”问题的过去与近况
    历史 2009/07/20 | 阅读: 1581
    2007年3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了回应美国国会关于“慰安妇”问题的议案,多次矢口否认日本政府与“慰安妇”的关联,宣称“慰安妇”并非强迫。安倍的言论使日本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日本政府出尔反尔的举动,激起各国人民的愤怒,也给正在回暖之中的中日关系,吹入一股寒流。在美国及世界各国舆论的强大压力下,3月下旬,安倍晋三不得不承认“慰安妇”问题,并在4月访问美国时,再次在美国国会确认其道歉立场。安倍晋三的否认风波至今余波不断。
  3. 基辛格:中美共建“太平洋共同体”(专访)
    政治 2011/01/18 | 阅读: 1581
    世界正处于巨大变革之中。当剧变发生时,人们以为是冲突,其实这需要国家间做出相应的调整。美国和中国可能存在一些冲突,但不能基于冲突意识来制定政策。40年后,当我们回顾往昔,会为今天没有基于冲突理念做出的共同努力而感到骄傲。
  4. 张献民:与瓦尔达的对话
    影视 2012/03/10 | 阅读: 1581
    瓦尔达2005年访华时访谈
  5. 方成:漫画在中国
    艺术 2008/10/08 | 阅读: 1580
    方成 著名漫画家。原名孙顺潮,广东中山人,1918年生。1942年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从1946开始在上海从事漫画工作,后在香港参加“人间画会”从事漫画工作。出版连环漫画《康伯》。解放后任北京《新民报》美术编辑。1951起任《人民日报》美术编辑。1986年被聘任国际漫画杂志《WITTYWORLD》编辑,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硕士生导师、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名誉会长。绘著各种漫画、杂文集30余部,主编有《当代中国漫画选》和《世界幽默笑话精品》等。
  6. 刘擎:世俗时代的死亡问题
    书评 人文 2008/10/09 | 阅读: 1580
    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世俗时代》(A Secular Age)(哈佛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
  7. 昆廷·斯金纳:国家和公民自由
    政治 2009/09/06 | 阅读: 1580
    在我们当前的危机中,我们完全有必要重新考虑新罗马观点——依附是对自由的一种侵犯——的价值。例如,考虑一下长期以来总是以他们享有的自由为荣的英国人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他们发现自己如今日益陷入强大权力与无能为力的失衡状态之中。自由市场的胜利,伴随着工会运动的低迷,使得历届政府不得不屈从于跨国公司的欺诈,并且导致劳动力日益依附于雇主的专断权力。
  8. 邱建生:在地化知识与平民教育的使命
    社会 2014/10/03 | 阅读: 1580
    在地化知识需要把社会从市场的逻辑中解放出来;需要重塑人的尊严,使人回归为人,而不是商品。在地化知识具有对自然敬畏的心,在它的心里,自然是神圣的,不管是山川、河流、土地,还是各种能源,人类都应该善待之。
  9. 鲍德里亚:虚拟与事件性
    思想 人文 2009/02/25 | 阅读: 1579
    唯有事件方能享其美誉,切断某种非事件.
  10. 黄兴涛:“支那”一词的近代史
    历史 2009/07/19 | 阅读: 1579
    “支那”一词最早是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在唐宋时已被音译成中文,也作脂那、至那、震旦、振旦、真丹等。古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都曾以“cina”来指称中国。后来,西方各国流行的对中国的称谓“China”,实由此演化而来。
  11. 湛卢:中国观察(一):中国经济的过去与未来
    经济 2011/10/26 | 阅读: 1579
    经略·图志九,本期图志关注中国经济的盛衰变化。
  12. 杜正乾:《金刚经》研究述评
    宗教 2012/11/29 | 阅读: 1579
    近年来,《金刚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共发表论文40余篇,专著20余部。现分以下几方面,对已有的论著成果予以概述
  13. 欧阳镇:道家与道教的关系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宗教 2008/08/06 | 阅读: 1578
    道家和道教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近年来曾引起学术界重视和较多讨论的问题。第一、二届国际道教大会对道家和道教之关系问题给予了较多讨论。一般来说,“欧美学者将以老庄思想为中心的道家与作为宗教的道教视为一体,而在日本则区分为道家与道教”。国内学界对此问题的一般倾向是:道教与道家的关系,在历史上是一种有离有合、同异并存、纠结发展的动态关系。道家先于道教而存在,道教依托道家而创立。
  14. 强世功:法学院的守护神
    法律 2009/08/11 | 阅读: 1577
    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15. 碳交易的关键时刻:哥本哈根会议将如何改变市场
    环保 2009/10/12 | 阅读: 1577
    二氧化碳是目前无可辩驳地最令人振奋的商品之一,一些人已经看出了它的巨大的发展潜力。
  16. 刘大先:制造英雄:民国旗人对于清初历史的一种想象
    历史 2011/12/20 | 阅读: 1577
    通过《福昭创业记》这个文本,我们可以切实地感觉到一个“英雄”是如何通过话语制造出来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如何被赋予合法性,而同时对于民族身份和意识的表述与被表述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17. 冯贤亮:历史上的“江南”与“江南”的核心
    历史 2008/01/31 | 阅读: 1576
    就地域上讲,江南无疑是近世以来中国经济最为繁荣的地区。但是,关于江南一词的定义及其运用,自古及今,就从未统一过。
  18. 杨念群:清初士阶层与帝王之间呈现复杂博弈
    历史 2010/11/04 | 阅读: 1576
    我觉得中国的士大夫从孔子开始,就跟政治有着暧昧难辨的关系,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在与政治发生纠葛不清的动态关系时才建立起自己认识世界的基本框架,因此,士人如何处理其与帝王、政治的复杂关系,应该是探寻中国历史发展最重要的线索之一。
  19. 张清涛:试论早期吐蕃的观音信仰及与周边地区的关系
    宗教 2013/04/03 | 阅读: 1576
    吐蕃佛教的萌芽时期和松赞干布时期,都具有观音信仰的特征,与吐蕃周边地区观音信仰的流行有关,同时也是观音菩萨特有的转轮圣王特征、功能在世俗法王身份、功能方面的反映。
  20. 王志乐:外资企业是中国企业一部分,并购无虞
    经济 2006/12/02 | 阅读: 1575
    《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发布以后,引起了更多对外资收购的关注和忧虑,这篇文章在《报告》发表数月后出炉,并不提供数据和资料,只是为外资收购辩护。题目有点艰涩,看完文章才明白:作者不仅认为外资收购中出现的问题应该由中国企业自己反省,中国目前给外资的优惠并不为过,认为国有企业才是垄断者,而且提出“中华民族”有“征服征服者”的“文化能力”来为继续坚持外资收购路线辩护。作者显然预期外资将“入主中原”,但是他毫不担心,他认为既然在历史上中华民族能够用灿烂文化 “反征服征服者”,那么外资企业也迟早会被征服、整合成为中国企业和财富的一部分。这个逻辑当然不正确,也不符合二十世纪的历史,更不符合经济史。作者是一个世界历史和现代历史的硕士生,提出这样的观点,缺乏学者应有的专业精神,后来学子应当以之为鉴。――人文与社会::Humanities.cn编辑小组
« 1 ...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 205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