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全部 按评论倒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23 24 25 (26) 27 28 29 ... 205 »
文章
  1. 黄平:健康,发展不能突破的底线——迪庆藏区医疗考察报告
    医卫 2009/07/09 | 阅读: 1896 | 评论: 1
    对于云南藏区的防疫-医疗-保健工作,主要是应立足于普通社区成员的健康,而不是他们的财富增长和他们所在社区的经济开发。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
  2. 二十世纪日本电影简史
    影视 2009/07/09 | 阅读: 2283 | 评论: 1
    第一期(1896~1918):电影传入日本
    第二期(1918~1931):默片、倾向电影
    第三期(1931~1945):有声电影
    第四期(1945~1960):战后及走向国际
    第五期(1960~1980):日本电影新浪潮
    第六期(1980~2000):世纪末的日本电影
  3. 俄罗斯电影
    影视 2009/07/09 | 阅读: 2271 | 评论: 1
    俄罗斯电影史: 2003年,首执导筒的俄罗斯年轻导演安德烈·日瓦金采夫导演的《回归》获第六十届威尼斯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这是40年来俄罗斯电影首次获此殊荣。自40年前塔科夫斯基的《伊万的童年》在威尼斯捧走金狮之后,俄罗斯影片一直与金狮无缘。
  4. 《文汇读书周报》:白先勇的"大陆新感觉”
    影视 2009/07/09 | 阅读: 1512 | 评论: 1
    白先勇是台湾著名作家,国民党将领白崇禧之子。著有小说《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等,盛名遍及海内外。近年来更为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投入了巨大心力。《情与美——白先勇传》(刘俊著,花城出版社出版)详述了白先勇的生活及创作心路历程。
  5. 艾柯:论《共产党宣言》的文体风格
    文学 2009/07/09 | 阅读: 2120 | 评论: 1
    《共产党宣言》除了发明好记易懂的比喻之外,它还是政治雄辩术的经典杰作(而且不仅限于这个领域),或许应该和莎士比亚《凯撒大帝》中、安东尼对着凯撒尸首说的那一段话,以及西塞罗训斥喀提林的那段议论一起被人仔细研读才是。而且,又因为马克思本身的古典教养深厚,我们无法排除一种可能:他其实脑子里装的正是那些作品。 (Umberto Eco: On the Style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中译和英译语言差别很大,待校。--人文与社会)
  6. 马戎:经济发展中的贫富差距问题——区域差异、职业差异和族群差异
    社会 2009/07/08 | 阅读: 1910 | 评论: 1
    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近年来在明显拉大,基尼系数已经到了国际社会公认的临界水平。如何分析中国的社会分层现状与社会流动机制,如何改善中国社会目前贫富差距继续拉大的趋势,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已成为社会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收入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群体之间的差异:区域差异、行业职业群体之间的差异、族群差异。政府统计资料和学者社会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存在于不同族群间的收入差距,如果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族群收入差距反映的主要是区域差异和职业,但是事实上也存在只与族群身份直接相关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方面的差距,这与我国的民族政策相关联。
  7. 周文翰:蔡国强对话比尔堡
    艺术 建筑 2009/07/07 | 阅读: 2066 | 评论: 1
    2009年3月17日,蔡国强来到欧洲另外一个航海强国西班牙的著名港口城市毕尔堡,那个远远驶来的东方人的身影,现在已经成为毕尔堡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Bilbao)盛大回顾展的主角。这是他的全球回顾展在纽约、北京之后的第三站,也是最后一站的展览。
  8. 方振宁:一座建筑激活一座城市--比尔堡古根海姆美术馆
    建筑 2009/07/07 | 阅读: 2585 | 评论: 1
    比尔堡(Bilbao,毕尔巴鄂)曾是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地区一个衰败了的工业港口,除了足球队以外无可称道。1990年代,巴斯克地区的自治权使得15亿美元的投资成为可能,Gehry, Foster, Pelli, Sterling, Wildford, Pei, Soriano, Palacio 和 Calatrava等著名建筑师在此对城市进行改造。其中Gehry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最为著名,值得注意的是,建造古根海姆的经费只是100万美元。--人文与社会
  9. 乔万尼·阿里吉:部分著作下载阅读
    社会 2009/07/07 | 阅读: 1597 | 评论: 1
    包括访谈、书的章节、文章等,主要为英文。目前有,刊登于New Left Review的戴维·哈维访谈全文,非洲危机,《漫长的二十世纪》新版后记(写于2009年3月22日),全球化与宏观历史社会学等,增加中。
  10. 卓雄辉:李大钊关于城市建设的构想
    建筑 2009/07/06 | 阅读: 1755 | 评论: 1
    曾留学日本的李大钊,目睹近代日本城市化的进程,对日本城市的繁华与弊病有真切的观感与思考。在此基础上,他思考了近代中国城市建设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推进中国城市建设的具体构想。
  11. 崔之元:重庆经验:国资增值与藏富于民携手并进
    经济 2009/07/06 | 阅读: 1800 | 评论: 1
    在中国经济学第8界年会闭幕式上的发言
  12. 罗伯特·J.戈登:美国1920年代和1990年代的经济互证
    经济 2009/07/04 | 阅读: 1880 | 评论: 1
    本文通过对1920 年代和1990 年代美国宏观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发现两个阶段各项指标变化的趋势十分近似,而在1929 年和2000 年以后,两个阶段的发展情况则出现了较大的差异。由于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各异,所以1920 年代和1990 年代治理过度投资和市场泡沫的方式不同。本文对1920 年代和1990 年代经济危机阶段的各项指标及货币和财政政策进行了系统比较,对两个阶段的异同做了规律性的分析。
  13. 张承志:解说·信康
    音乐 2009/07/01 | 阅读: 2396 | 评论: 1
    裹挟的时代,把我们从六十年代投入了蜕变更新的八十年代。我从一个职业牧民,变成了一个职业写作者。
        “现代”冲淘着那时的中国文学界。
        文学领域,特别是小说领域的故作虚玄和暧昧怪奥,使我浅尝辄止和心里疲倦。一个在北京长大的日本朋友的介绍,使我偶然碰上了冈林信康的歌曲。初听时虽然有振聋发聩的新鲜感,但我还是没留意,这个遭遇,对于我见识“现代派”有多重要。
  14. 為我们社会的未来建言—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告全港市民书
    社会 2009/07/01 | 阅读: 1162 | 评论: 1
    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告全港市民书--我们的十点要求,只是开始,只是我们的社会的重构、香港的重新定位的第一步。一个美好的未来,断断不可能在整个社会只懂、只能追逐金钱的环境下到来。我们应彻底拋弃以金融价值衝量一切的思维,不再让这套思想主宰我们社会、不再让这套思想的鼓吹者指点我们的未来。只有如此,在民主来临的一天,我们的社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迎接以人為本的新时代的到来!
  15. 王朔:我看大众文化、港台文化及其他
    人文 2009/07/01 | 阅读: 8631 | 评论: 1
    港台文化的胜利究竟是文化的优越还是工业的成功?文化的传播是不是一定遵循从经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灌输的水流定律?大众是谁?有没有各自单独的名字还是一个集体意志?还是几个集体意志?可以概括吗?人民性指什么?越是发行量大的等于越是有人民性也就等于越伟大——这一等式成立吗?在什么条件下成立?是放之四海面皆准还是因人而异?权威是谁?是书读得最多那个人吗?还是书写得最多的那个人?还是所有人?我们需要权威吗?什么事一定要有个说法吗?没有理想能不能过日子?年轻人就一定是进步的吗?凡是存在的就一定是合理的吗?我们的文化根基在哪儿?我们的学术根基在哪儿?我是“吃狼奶”长大的一代,现在的小孩是不是“听鸟语”长大的一代?中国人是都没有“人文精神”还是各阶层有各阶层一向既有的?如果有,都是些什么?下一次文艺复兴在什么时候到来,还是从来没有到来过?
  16. 钱永祥:如何理解儒家的「道德內在说」:泰勒的启发(一)
    思想 2009/07/03 | 阅读: 1971 | 评论: 1
    本文根據徐復觀、牟宗三、余英時三位先生的部份著作,探討(新)儒家有關道德內在論的說法。文中的討論,集中在道德價值的地位、以及道德實踐與價值的關係兩個問題上。本文參考泰勒關於道德實在論以及道德實踐的一些觀點,釐清道德內在說的這兩個面向,並期盼儒家可以借鏡,進一步發展自己的相對想法。不過,泰勒思想裏包含的表達論以及多元論,可能會阻礙新儒家的採納。
  17. 童世俊: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规则”--论哈贝马斯的规则观
    思想 2009/07/04 | 阅读: 1272 | 评论: 1
    哈贝马斯的规则观涉及三个问题:遵守规则的条件、规则意识的产生和规则正当性的辩护。他把主体间性看作是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关键:离开了主体间性,就无法知道某人是不是在遵守一条规则;离开了主体间性,就既不能形成“规则意识”,也不能从“规则意识”中发展出“原则意识”、分化出“价值意识”。离开了主体间性,更无法为规则的正当性提供辩护。哈贝马斯之所以关注规则概念,是因为他关注这样三个问题:“区别于自然现象的社会现象的研究何以可能?”、“现代社会中真正自由的人格何以可能?”、“现代社会制度的合法性辩护何以可能?”。为了回答这三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哈贝马斯用他的交往理性概念来扬弃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把康德关于“无规则即是无理性”的观点和哈贝马斯的“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规则”的观点综合起来,可以得出“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理性”的结论。
  18. 葛剑雄:中国古代社会为何视日食为灾难?
    科技 历史 2009/08/17 | 阅读: 1580 | 评论: 1
    相传尧已经设立“掌天地四时”的专职天文官,负责观察天象,由四个人分别驻在东西南北四个地方,通过观测太阳和星宿来推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具体日期,以利农事。《尚书·胤征》记载:夏王仲康时(约公元前2050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日食,由于天文官羲、和二氏沉湎酒色,疏于观测,居然没有及时作出预报,以致引起全国震恐。
  19. 《环球时报》:美国借口境外黑客威胁打造强大网络部队
    科技 2009/07/05 | 阅读: 1299 | 评论: 1
    在美国媒体的报道中,“中国黑客”向来是无所不能,往往能轻而易举地突破白宫和五角大楼网络的防护系统“窃取”机密情报。在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于6月23日宣布建立网络战司令部之后,外界似乎立刻明白了美国频频炒作“中国黑客威胁”的真实意图。
  20. 王瑾:“大师设计”进入中国意义何在?
    建筑 2009/07/05 | 阅读: 1613 | 评论: 1
    日前,深圳中心区ShenZhen 4 Tower in 1项目已确定由美国著名建筑师斯蒂芬•霍尔(Steven Holl)担任总设计。ShenZhen 4 Tower in 1将围绕着OMA07年设计的深圳证券交易所设计四栋大楼。最终确定设计名单中大牌云集:Morphosis(普立兹克奖得主)、Coop Himmelblau、Hans Hollein Atelier和张永和,还有一位大牌MVRDV则出现在落选名单中。这个超豪华阵容让人不禁要问:这个不算太大的商业区有必要出现这么多的顶级设计师吗?
« 1 ... 23 24 25 (26) 27 28 29 ... 205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